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梦-希望-预先推定——论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创造性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寿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5,共9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中,梦、希望、预先推定等范畴究竟占据什么地位?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前沿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实践导向问题。一旦回眸全部哲学史教程,尤其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我们就满目荒... 在历史唯物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中,梦、希望、预先推定等范畴究竟占据什么地位?这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前沿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实践导向问题。一旦回眸全部哲学史教程,尤其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我们就满目荒凉,顿觉一片废墟和瓦砾场。在此,我们打着灯笼也寻觅不到与人类全部生活息息相关、须臾相伴的"梦"、"希望"、"预先推定"等范畴的踪影,更难找到波澜壮阔、栩栩如生的人类"造梦"、"寻梦"、"圆梦"的鲜活场景。作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力挽狂澜,石破天惊,重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首次将梦-希望-预先推定置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中,由此重新奠定了我们人类学特性的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范畴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之路 希望 预先推定 马克思主义范畴
下载PDF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预先推定和希望--恩斯特·布洛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被引量:6
2
作者 E.曼德尔 金寿铁(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41,共7页
在最基本的类冲动萌芽中,希望已经是超出单纯类冲动的东西,它已经吸收了充满幻想的想象能力、思想上的预先推定能力。希望是最卓越的人的冲动,希望连同社会劳动、概念构成和意识构成一道属于我们人类学特性的基础。想象的人乃是希望中... 在最基本的类冲动萌芽中,希望已经是超出单纯类冲动的东西,它已经吸收了充满幻想的想象能力、思想上的预先推定能力。希望是最卓越的人的冲动,希望连同社会劳动、概念构成和意识构成一道属于我们人类学特性的基础。想象的人乃是希望中的人。人类历史不仅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也是一部包括希望、计划、预先推定、诗作、教育、哲学论述、政治计划和斗争等的历史。希望和展望对于每一种政治都具有重要意义。预先推定-希望-梦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也是革命的现实政治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预先推定 希望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下载PDF
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未来希望哲学思想 被引量:13
3
作者 梦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9,共7页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20世纪西方世界是人性严重扭曲、精神普遍衰退的世纪。与听天由命、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富于挑战的思想。在此意义上,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更美好生活的梦 预先推定的意识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
下载PDF
人是来自自然的乌托邦生物——论恩斯特·布洛赫的哲学人类学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寿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110,共10页
与传统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不同,布洛赫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是新的存在论,即"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11条命题,布洛赫把人的本质规定的两方面,即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任务与人的本质的隐匿性、... 与传统的哲学人类学思想不同,布洛赫哲学人类学思想的基础是新的存在论,即"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11条命题,布洛赫把人的本质规定的两方面,即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任务与人的本质的隐匿性、乌托邦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揭示了人类生活关系的规范-实践取向以及历史过程和世界过程在人与世界的本质形成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人类学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乌托邦生物 预先推定的意识
下载PDF
限缩与扩张:财产性利益盗窃与诈骗的界分之道 被引量:53
5
作者 马寅翔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9,共14页
从我国刑法规定来看,应当承认财产性利益属于盗窃罪的行为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财产性利益盗窃的行为构造和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完全一致。尽管两者均体现为对他人财产支配领域的破坏,但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是拿走,而财产性利益盗... 从我国刑法规定来看,应当承认财产性利益属于盗窃罪的行为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财产性利益盗窃的行为构造和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完全一致。尽管两者均体现为对他人财产支配领域的破坏,但实体财物盗窃的行为构造是拿走,而财产性利益盗窃的行为构造则是僭权。前者的表现方式是占有的破坏与新建,后者则是权利的消灭与再造。在利用信息网络非法获取财产性利益时,通常并不存在僭权行为,因而无法认定为盗窃。由于我国的刑法规定并不要求行为人与被骗者必须存在交流沟通,可以运用预先推定的同意理论来解决被骗者必须是自然人的问题,从而将上述行为作为诈骗类犯罪来处理。当既存在非法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的行为,又存在使用行为时,由于后行为才会导致被害人财产的直接减损,以诈骗类犯罪处理更为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领域 占有 僭权 债权货币化 预先推定的同意
原文传递
问题取决于希望--《希望的原理》前言 被引量:2
6
作者 恩斯特.布洛赫 梦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6,共8页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qu...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同意,先行发表该书《前言》部分,以期学界对全书基本内容有个梗概了解:"思维就意味着超越";"更美好生活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未来的预先推定 向前的梦 具体的乌托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