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能时代法官预判确定性的功用、契机及其困境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振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2期73-85,共13页
法官预判的相对确定性体现出司法决策背后的思维认知具有相对的稳定化、持续化特性,这对于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发挥着特定的功用。智慧法院建设下智能技术在司法审判领域中深度融合应用,使法官的智能预判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同时,也显...
法官预判的相对确定性体现出司法决策背后的思维认知具有相对的稳定化、持续化特性,这对于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发挥着特定的功用。智慧法院建设下智能技术在司法审判领域中深度融合应用,使法官的智能预判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更加精准高效的附加特质,当然也应警惕预判确定性契机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法官确定性预判具有可废止性,其结论可得到复验改进,但试图改变预判背后的思维认知过程却是它遭遇的“虚假”困境。法官把确定性预判变得绝对彻底化,而智能预判更是直接转变为最终的裁判结论,这才是它遭遇的真正现实困境。真正的困境表征出法官“预判—证实”思维的单向推论特质,以及庭审程序一定程度上的虚化现象。困境生成的认知根源在于过度依赖卷宗笔录的审判认知结构,相应的纾解之道是重塑审判认知结构,渐进推动由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的转变,发挥预判确定性的正向功用,从而逐步达致庭审证明过程的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预判确定性
智慧法院建设
“
预
判
—证实”思维
庭审实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预判确定性命题的证立与捍卫——以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观为线索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振文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3期347-367,共21页
预判确定性命题能够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对纠纷解决的公正期待。美国法律现实主义'怀疑论'对这一命题提出严峻挑战,但恰恰通过考察'敌方'阵营中卢埃林开辟的具有建设性的'中间道路',...
预判确定性命题能够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对纠纷解决的公正期待。美国法律现实主义'怀疑论'对这一命题提出严峻挑战,但恰恰通过考察'敌方'阵营中卢埃林开辟的具有建设性的'中间道路',反而证明在寻求一种新的更真实的预判确定性或可估量性。通过内外二阶视角可以澄清预判确定性的存在现象,卢埃林为此提供了操作技艺约束、事实导向型决策与现实生活规范等理由以及更细化的上诉法院14种稳定性因素,并进行了充分的证立。其中,操作技艺由于自身的弱点,使命题遭遇内部的质疑和瓦解。但卢埃林系统建构的普通法传统之宏大风格,其实无声修正甚至消除了来自命题内部引发的质疑。卢埃林提出的证立理由与反驳质疑的主张,也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双重加工模型与认知风格理论进行较好地科学阐释。在当今智能互联的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利用大数据对案情信息进行全样本分析,对捍卫预判确定性命题及其审慎对待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判确定性
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
认知风格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
智慧法院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智能时代法官预判确定性的功用、契机及其困境
被引量:
1
1
作者
韩振文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2期73-85,共13页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下的司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JJD820004
文摘
法官预判的相对确定性体现出司法决策背后的思维认知具有相对的稳定化、持续化特性,这对于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发挥着特定的功用。智慧法院建设下智能技术在司法审判领域中深度融合应用,使法官的智能预判具有相对确定性的同时,也显现出更加精准高效的附加特质,当然也应警惕预判确定性契机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法官确定性预判具有可废止性,其结论可得到复验改进,但试图改变预判背后的思维认知过程却是它遭遇的“虚假”困境。法官把确定性预判变得绝对彻底化,而智能预判更是直接转变为最终的裁判结论,这才是它遭遇的真正现实困境。真正的困境表征出法官“预判—证实”思维的单向推论特质,以及庭审程序一定程度上的虚化现象。困境生成的认知根源在于过度依赖卷宗笔录的审判认知结构,相应的纾解之道是重塑审判认知结构,渐进推动由侦查中心到审判中心的转变,发挥预判确定性的正向功用,从而逐步达致庭审证明过程的实质化。
关键词
法官
预判确定性
智慧法院建设
“
预
判
—证实”思维
庭审实质化
Keywords
determinacy of judge’s prediction
construction of smart court
thinking of“predictconfirm”
substantiation of court hearing
分类号
DF718.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预判确定性命题的证立与捍卫——以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观为线索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振文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浙江大学
出处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3期347-367,共2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庭审实质化语境下法官认知风格的测验及其改善研究”(18CFX004)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行政法治文化的嬗变与演进”(13YJC82007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预判确定性命题能够穿越错综复杂的司法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对纠纷解决的公正期待。美国法律现实主义'怀疑论'对这一命题提出严峻挑战,但恰恰通过考察'敌方'阵营中卢埃林开辟的具有建设性的'中间道路',反而证明在寻求一种新的更真实的预判确定性或可估量性。通过内外二阶视角可以澄清预判确定性的存在现象,卢埃林为此提供了操作技艺约束、事实导向型决策与现实生活规范等理由以及更细化的上诉法院14种稳定性因素,并进行了充分的证立。其中,操作技艺由于自身的弱点,使命题遭遇内部的质疑和瓦解。但卢埃林系统建构的普通法传统之宏大风格,其实无声修正甚至消除了来自命题内部引发的质疑。卢埃林提出的证立理由与反驳质疑的主张,也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双重加工模型与认知风格理论进行较好地科学阐释。在当今智能互联的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利用大数据对案情信息进行全样本分析,对捍卫预判确定性命题及其审慎对待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预判确定性
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
认知风格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
智慧法院建设
Keywords
The Predictive Determinacy
Llewellyn’s Legal Realism
Cognitive Style
Cognitive dual-processing model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urt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能时代法官预判确定性的功用、契机及其困境
韩振文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预判确定性命题的证立与捍卫——以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观为线索
韩振文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