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1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研究
1
作者 何秀华 苏智军 +2 位作者 程嗣宇 邱燕燕 刘江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AIDS合并TM感染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死亡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IDS合并TM感染患者病死率为18.8%。最常见症状体征为发热(94.1%)、咳嗽(54.1%)、消瘦(54.1%)、皮肤损害(34.1%)、肝脾肿大(38.8%)和淋巴结肿大(80.0%)。最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是贫血(78.8%)、血小板减少(45.9%)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0.6%)、乳酸脱氢酶升高(80.0%)。Logistic回归筛选出血红蛋白(OR=0.922;95%CI 0.858,0.991)、尿素氮(OR=1.612;95%CI 1.084,2.399)、呼吸衰竭(OR=348.538;95%CI 5.374,22606.322)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呼吸衰竭和血红蛋白减少、尿素氮升高是AIDS合并TM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2
作者 艾力夏提·阿地力 陈铀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40-246,共7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TEMI)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续性缺血并严重受损的一种心脏疾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TEMI)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续性缺血并严重受损的一种心脏疾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CPCI)治疗是目前广泛使用的ASTEMI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预后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受到广泛关注。现对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介入治疗 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3
作者 丁华 朱锋 《循证医学》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分析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18例淋巴瘤合并AIHA患者... 目的分析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效果、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18例淋巴瘤合并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1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Ann Arbor分期为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6例。根据免疫表型来源不同,T细胞淋巴瘤4例,B细胞淋巴瘤14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18例患者AIHA抗体类型皆为温抗体型,其中IgG型4例,补体C3型5例,IgG+补体C3型7例,2例患者类型未定。IgG水平对淋巴瘤患者是否合并AIHA有统计学意义(P=0.042)。国际预后评分(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高低对淋巴瘤患者是否合并AIHA有统计学意义(P=0.011)。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出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最佳截断值为400 U/L(P=0.002)后,对其进行分组并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DH>400 U/L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不利预后因素。患者性别为女性是影响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不利预后因素。IPI评分为高中危/高危组(3~5分)是影响OS的不利预后因素。18例患者2年OS率为50%,2年PFS率为62.9%。结论淋巴瘤合并AIHA临床较少见,好发于老年,多数为Ⅲ~Ⅳ期患者,治疗上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淋巴瘤的缓解程度,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秀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8-0051,共4页
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眼外伤患者共100例(100眼),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功能治愈70例(70眼),解剖治... 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眼外伤患者共100例(100眼),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功能治愈70例(70眼),解剖治愈18例(18眼),总治愈率88.0%(88/100)。术中并发症:2例术中出血,经电凝或压力处理后,止血效果良好,未影响手术。3只眼在手术中因前膜或剥离而出现的眼底裂孔,经眼内电凝固、气-液交替处理后,不会对眼底的复位造成不良影响。手术后并发症:3只视网膜脱离,视病情发展,分别用惰性气体和硅油填充,均顺利复位;2只眼睛有再发视网膜脱离。 5只眼有玻璃体腔渗出,经过药物处理,1周后全部消失;2只眼睛出现眼压增高,在服用降眼压药后好转;4例后囊内有明显的气性浑浊,在气体吸收后消失。预后影响因素有术前视力、手术的时机、受伤的类型和视网膜脱离,P<0.05。结论 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对重度眼外伤有较好疗效的方法,其疗效与初次诊断的视力,手术时机,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外伤的类型,年龄,以及创伤的部位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术前和术中的观察,对眼外伤的预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挽救眼球、保护和修复视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治疗 眼外伤 疗效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5
作者 姚树鹏 雷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P-COP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VP-COPD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的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病毒性肺炎(VP...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P-COP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VP-COPD患者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的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00例病毒性肺炎(VP)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肺功能检查、病原体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定以及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各项指标的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VP-COPD的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SI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更容易合并奥密克戎、德尔塔感染,观察组患Ⅱ型呼吸衰竭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肺功能异常(OR=1.984,P=0.011)、炎症水平(OR=3.254,P=0.009)、病原体为奥密克戎(OR=2.685,P=0.012)、病原体为德尔塔(OR=3.541,P=0.003)以及发生Ⅱ型呼吸衰竭(OR=2.701,P=0.001)因素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有影响。结论实行肺功能检查、病原体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对VP-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肺功能异常、炎症水平、病原体以及Ⅱ型呼吸衰竭等因素对VP-COPD患者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预后,故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毒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娜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探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选择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MDRP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 探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预后影响因素。选择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MDRP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分析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ICU/RCU内、支气管炎、恶性肿瘤、APACHEⅡ评分、混合感染、机械通气、分离该菌前15天服用过氟喹诺酮、亚胺培南属于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械通气、分离该菌前15天服用过亚胺培南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MDRP未恢复敏感性为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DRP未恢复敏感性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发现,MDRP感染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应用亚胺培南,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MDRP未恢复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原发灶根治切除CRC肺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7
作者 郑伟 黄书荣 +2 位作者 傅永安 林鸿悦 陈锦萍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灶根治切除CRC肺转移患者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CRC肺转移患者9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病理情况和生存随访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分析提示:... 目的 分析影响原发灶根治切除CRC肺转移患者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CRC肺转移患者9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病理情况和生存随访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因素分析提示:同/异时性转移、Kras基因突变、肺外转移、术后靶向治疗、肺转移灶处理P均<0.05。结论 同时性肺转移、Kras基因突变、肺外转移、术后靶向治疗≤4周期均为CRC肺转移患者的负性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肺转移 Kras突变 同时性肺转移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晕厥前兆预后因素的初步探索
8
作者 马静 张远航 +3 位作者 王思佳 高雪 包莉云 李葆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发生晕厥前兆的预后因素。方法以2022年3~12月于我科行微创肺部手术的4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首次下床出现低血压、头晕、大汗、恶心呕吐、黑矇、心悸中任意一项,即认定发生晕厥前兆。收集基... 目的探讨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发生晕厥前兆的预后因素。方法以2022年3~12月于我科行微创肺部手术的4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首次下床出现低血压、头晕、大汗、恶心呕吐、黑矇、心悸中任意一项,即认定发生晕厥前兆。收集基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晕厥前兆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发生晕厥前兆94例(23.0%),未发生晕厥前兆315例(7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为晕厥前兆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300 ml者发生晕厥前兆的风险是<200 ml者的2.377倍(95%CI:1.111~5.087,P=0.026)。结论微创肺部手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出现晕厥前兆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日胸腔引流量是发生晕厥前兆的独立预后因素,引流量>300 ml提示晕厥发生风险高,需要注意避免这些患者晕厥后跌倒所致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术后 首次下床 晕厥前兆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基于营养状态的长期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柯娃 叶鉴南 +3 位作者 毛静珏 周新 孙超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461,共7页
目的:基于营养状态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203例初诊MM患者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及其他临床特征,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C... 目的:基于营养状态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203例初诊MM患者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及其他临床特征,通过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CONUT组(>6.5分)和低CONUT组(≤6.5分);通过对总生存期(OS)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选择CONUT、ISS分期、LDH及治疗反应进行多参数预后分层。结果:高CONUT组MM患者OS较短;多参数风险分层低危组(≤2分)与高危组(>2分)相比具有更长的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且在不同年龄或染色体亚组、含硼替佐米的新药组及不适合移植组中仍有意义。结论:基于CONUT、ISS分期、LDH和治疗反应对M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具有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ONUT评分 风险分层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红培 刘鲲鹏 +2 位作者 苗成利 罗成华 姚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中40例术后发生AKI,对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肾切除史、既往RPTs手术史、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肾切除、组织分型、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术中血糖最高值、术中乳酸最高值、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速尿使用、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注血浆>1000 ml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肾切除、术中出血量>2000 ml、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1)•min^(-1)、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血浆>10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肾切除(OR=7.710,95%CI:3.407~17.450)和术中低血压(OR=3.699,95%CI:1.710~8.002)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预后因素。40例AKI中28例发生术中低血压,其中16例MAP 55~65 mm Hg持续时间超出20 min,6例MAP<55 mm Hg持续时间>10 min。结论RPTs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要避免长时间术中低血压甚至严重低血压,对肾切除患者应重视优化麻醉对循环的管理,对于预防术后发生AKI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急性肾损伤 预后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不同原发肿瘤类型脊柱转移瘤生存预后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1
作者 相春宇 何小东 +2 位作者 郭丰硕 顾锐 柳万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0期1139-1146,共8页
目的明确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性地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中发表于1997年至2018年的脊柱转移瘤预后因素相关文献。以风险比(hazard ration,HR)为效应量对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meta... 目的明确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系统性地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中发表于1997年至2018年的脊柱转移瘤预后因素相关文献。以风险比(hazard ration,HR)为效应量对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系统评价共纳入44篇文献,病例数为9492例;Meta分析纳入26篇文献,病例数为7072例。共有11个预后因素用于Meta分析,其中内脏转移(HR=1.50,95%CI:1.36~1.66,P<0.001)、术前神经功能(P<0.001)、KPS评分(10~40vs.80~100)(P<0.001)、KPS评分(10~70vs.80~100)(P<0.001)、ECOG评分(P<0.001)、其他骨转移(P<0.001)、脊柱累及数量(≥3VS.1~2)(P<0.001)、脊柱累及数量(>1vs.1)(P=0.027)、原发肿瘤诊断至脊柱转移间期(P<0.001)、运动缺损发展时间(P<0.001)及性别(P=0.011)均对总体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而KPS评分(10~40 vs.50~70)(P=0.406)、脊柱转移位置(P=0.436)和年龄(P=0.077)3个预后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神经功能、内脏转移、KPS评分、脊外骨转移、脊柱转移数量、原发肿瘤诊断至脊柱转移间期、运动缺损时间及性别等是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总体生存率 预后因素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晚期胃癌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预后因素及对二线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娟 杜思成 +4 位作者 赵传华 张婷 张颖 刘容锐 徐建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肝转移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 目的: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中肝转移状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一线应用ICIs对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生存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胃癌一线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不同NLR、BMI和肝转移状态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一线应用PD-1/PD-L1抑制剂对二线化疗的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晚期胃癌患者268例,在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7.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1,mPFS1)为6.9(95%CI:6.0~7.8)个月。各亚组中,仅NLR<3组与NLR≥3组的中位PFS1有显著性差异(7.4 vs.6.7个月,P=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LR<3的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能够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57,95%CI:0.36~0.90;P=0.015),而BMI、肝转移状态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均P>0.05)。二线治疗中,一线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进展后仅接受化疗患者的ORR(34.6%vs.14.6%,P=0.025)和mPFS2(4.4 vs.2.9个月,HR=0.54,95%CI:0.35~0.82;P=0.004)优于一、二线均仅应用化疗的患者,而DCR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一线接受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中,基线NLR<3的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肝转移状态、BMI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另外,一线应用含免疫治疗的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二线化疗的疗效,使其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 预后因素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微创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洋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微创胸腔镜下影响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和预后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346例患者和接受开胸食管根治术的3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治疗组术中出血... 目的研究微创胸腔镜下影响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和预后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346例患者和接受开胸食管根治术的3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腔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淋巴结消除个数、配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和住院费用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胸腔镜治疗组存活率高于传统治疗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运动次数、吸烟频率、分化程度、淋巴是否出现转移、肿瘤大小和是否接受辅助治疗情况不同的微创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生存及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不良习惯、淋巴是否出现转移、肿瘤大小是影响微创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60岁、淋巴出现转移、肿瘤基本情况以及其生活方式是影响接受了胸腔镜治疗的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制订预后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些因素,尽量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技术 食管癌 生存率 预后质量分析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直方图分析评估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晓妮 江远亮 +3 位作者 薛阳 熊飞 沈桂萍 黄文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直方图参数分析评估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预后因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乳腺IVIM-DWI图像经后处理生成真实扩散系数(D)、...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直方图参数分析评估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预后因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乳腺IVIM-DWI图像经后处理生成真实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定量参数图,并对参数图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各参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以及第10、90百分位数(10th、90th)、偏度、峰度。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乳腺癌分子亚型及预后因素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对于分子亚型的预测,HER2过表达型与非HER2过表达型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达0.897(95%CI:0.822~0.948),Luminal型与非Luminal型模型的AUC为0.874(95%CI:0.795~0.931),三阴性型与非三阴性型模型的AUC为0.789(95%CI:0.698~0.862)。对于预后因素的预测,Ki-67表达情况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达0.810(95%CI:0.722~0.880),淋巴结转移模型的AUC为0.718(95%CI:0.613~0.808)。结论:基于IVIM-DWI直方图参数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及部分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直方图 分子亚型 预后因素
下载PDF
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例分析及预后因素探讨(附75例)
15
作者 王冰璇 王健红 +9 位作者 段晓晖 吕垚 吴振天 王世雄 杨娜 卢铭 高广勋 张涛 白庆咸 梁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93-229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并探讨新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20年收治的Ⅰ/Ⅱ期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探讨新的评... 目的:回顾性分析Ⅰ/Ⅱ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并探讨新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至2020年收治的Ⅰ/Ⅱ期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探讨新的评价指标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Ⅰ/Ⅱ期ENKTL患者75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1岁,男女比例为2.1∶1。Ann Arbor分期Ⅰ期48例(64.0%),Ⅱ期27例(36.0%);CA新分期Ⅰ期33例(44.0%),Ⅱ期4例(5.3%),Ⅲ期38例(50.7%)。一线化疗方案主要包括P-Gemox及MESA方案,患者总体CR率为42.7%,PR率为14.7%。其中,使用MESA方案的患者的Ann Arbor分期Ⅱ期、Ki-67≥65%、CA分期Ⅲ期和B症状的人数占比较多。难治/复发患者39例(52.0%),13例患者使用PD-1单抗±西达苯胺,缓解后继续原方案维持治疗的8例患者的2年PFS及OS均为100.0%。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个月,2年及5年的OS率分别为95.0%和70.7%。单因素分析显示,EBV-DNA水平(P=0.002,P=0.002)是预后不良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水平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P=0.005)与预后负相关。结论:CA分期及PINK-E评分能较好地进行ENKTL分层。除高EBV-DNA拷贝数之外,高PLR可能成为预后不良的新指标。P-Gemox方案或MESA方案改善了高龄、B症状、鼻外发病部位患者的预后,新药如PD-1单抗或西达苯胺为难治/复发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Ⅰ/Ⅱ期 新指标 预后因素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因素分析: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16
作者 陈亚磊 卢年芳 +3 位作者 刘安琪 刘虎南 张小路 陈健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 探索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因素。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6155 321例次ICU住院记录,筛选出CHF患者及其数据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症、... 目的 探索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因素。方法 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的6155 321例次ICU住院记录,筛选出CHF患者及其数据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症、ICU住院期间治疗情况、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ICU内是否死亡等预后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HF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CHF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CHF患者6341例,其中ICU内存活5680例,死亡661例,ICU平均住院时间为3.21 d,死亡组ICU住院时间较存活组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细胞、使用机械通气、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RT)、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合并脓毒症是与影响CH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危险因素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0.705,特异度0.524。结论 为防止CHF患者ICU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应密切关注患者年龄、白细胞、使用机械通气、RRT,血管活性药物、入院时SOFA评分及合并脓毒症等危险因素,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和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MIMIC-Ⅲ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少卿 陶晶晶 齐曼 《大医生》 2023年第8期98-103,共6页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总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例,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非小...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总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例,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患者的中位脑转移时间为8个月,脑转移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个月,患者中位首次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起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OS1)是22个月,患者脑转移后中位首次发现脑转移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OS2)是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全身化疗、脑转移症状、脑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颅外控制状态、脑寡转移或多发转移、脑膜转移是影响OS2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EGFR突变状态、EGFR-TKIs治疗、全身化疗、脑放疗、脑寡转移或多发转移、脑膜转移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OS2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宜的基因检测,筛选预后因素并及时干预,综合考虑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合理运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预后因素
下载PDF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旭(综述) 肖浩文(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68-1075,共8页
当前,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EMM)通常对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预后较差。为更好地评估及治疗患者,研究EMM预后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髓外疾病类型、髓外病灶的位置和数量、疾病分期系统、血细胞计数及... 当前,髓外多发性骨髓瘤(extramedullary multiple myeloma,EMM)通常对常规治疗方案反应不佳,预后较差。为更好地评估及治疗患者,研究EMM预后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髓外疾病类型、髓外病灶的位置和数量、疾病分期系统、血细胞计数及生化参数分析、细胞遗传学和肿瘤细胞负荷等方面概述其对EMM预后的影响,并对EMM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伴发EMM的MM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EMM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因素 治疗
下载PDF
颈部脊髓损伤术后感染预后因素的初步分析
19
作者 聂燕丽 彭小忠 +4 位作者 蔡毅 丘敏岐 陈开伟 罗瀚文 谢湘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部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术后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207例CSCI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 目的探讨颈部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术后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207例CSCI的临床资料,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年龄、性别、术前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受伤原因、损伤节段数、手术方式、术后是否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术前是否采取激素冲击治疗、术前是否存在合并伤、是否存在合并症、术中出血量、受伤至入院手术时间、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P<0.20的变量:术前ASIA分级、受伤到入院手术时间、术前ALB、术前Hgb、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转入ICU、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冲击治疗、手术方式和受伤原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IA分级A级(OR=0.424,95%CI:0.278~0.646,P=0.001)、术后转入ICU治疗(OR=4.185,95%CI:1.058~16.554,P=0.041)是CSCI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ASIA A级、术后转入ICU治疗是CSCI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脊髓损伤 术后感染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与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单一机构705例回顾性研究
20
作者 方三高(译) 于丽娟(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02-102,共1页
Alzumaili B, Xu B, Saliba M,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a single 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05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 20... Alzumaili B, Xu B, Saliba M,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imary and 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a single institu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05 cases [J]. Am J Surg Pathol, 2022, 46(6):854-862.多形性腺瘤(PA)是一种具有形态异质性的良性肿瘤,可复发。作者分析了705例PA(原发613例、复发92例),记录了年龄、部位与大小、切除状态[完整切除与不充分/次优切除(碎片、破裂、溢出、剜除及简单切除)]、组织学特征、临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预后因素 回顾性研究 组织学特征 临床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