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钢梁体外索的张力增量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艳敏 施 平 盖秉政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2,共3页
将预应力钢梁看作梁与索的组合结构,充分考虑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变分原理推导出在外荷载作用下,体外索张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预应力钢梁模型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预应力钢梁 体外索 张力 增量分析 变分原理
下载PDF
预应力钢梁高温环境下的力学特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强 钱军龙 田伟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预应力钢梁在受火条件下,一定时间段内构件的温度分布状况及其变化,在热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构件的热力效应分析。并将相应工况的力学特性研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预应力钢梁在火灾(高温)条件下...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预应力钢梁在受火条件下,一定时间段内构件的温度分布状况及其变化,在热分析的前提下,进行构件的热力效应分析。并将相应工况的力学特性研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预应力钢梁在火灾(高温)条件下损伤机理。研究表明:温度高低、荷载形式、梁端约束、预应力损失、拉索布置高度等因素对钢梁的力学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所得结论可为预应力钢结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梁 高温(火灾) 预应力损失 变形特性 温度 钢索
下载PDF
装配式预应力钢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翟福胜 白正仙 刘学春 《钢结构》 2018年第8期8-16,共9页
为研究装配式预应力钢梁预应力梁段的受弯性能,对2个预应力简支钢梁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预应力钢梁段的弹塑性阶段受力机制和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预应力钢梁受弯全过程的受力机理和初始索力对构件承... 为研究装配式预应力钢梁预应力梁段的受弯性能,对2个预应力简支钢梁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分析预应力钢梁段的弹塑性阶段受力机制和控制截面的应力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预应力钢梁受弯全过程的受力机理和初始索力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钢梁受弯过程为弹性-弹塑性-塑性3个阶段,在预应力作用下钢梁弹塑性阶段承载力会缓慢增加。增加初始预应力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弹性极限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但对结构的延性不利。塑性阶段钢梁跨中塑性铰的形成机理是受压翼缘先屈服,随后受拉翼缘屈服,屈服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在整个梁高范围内形成塑性受力区。"T"形锚固区在加载过程中"—"部位受拉,"T"形下部顶点受压且应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预应力钢梁 静力试验 受力机理 受弯性能
下载PDF
大跨度预应力钢梁高温环境下的极限荷载分析
4
作者 郑放 关昀 孙强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34,共4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在不同跨度、不同布索方式和不同预应力索数量的工况下,对高温下预应力钢梁进行力学特征分析,得出以上3种因素及火灾时间对钢梁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跨度越大,极限荷载值越小,极限荷载随着跨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直线索预应... 运用有限元方法在不同跨度、不同布索方式和不同预应力索数量的工况下,对高温下预应力钢梁进行力学特征分析,得出以上3种因素及火灾时间对钢梁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跨度越大,极限荷载值越小,极限荷载随着跨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直线索预应力钢梁相比,曲线索预应力钢梁的承载能力更大;随着预应力索数量的增加,极限荷载值逐渐增大,增加预应力索数量可以增强预应力钢梁的承载能力;受火时间越长,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值越小,结构越容易破坏,失去承载能力的速度也越快.研究成果可为预应力钢结构抗火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预应力钢梁 钢索 高温(火灾) 极限荷载
下载PDF
集中力作用下装配式预应力钢梁的强度和刚度验算
5
作者 姚慧 刘炎海 《四川建筑》 2006年第2期114-115,共2页
通过对装配式预应力钢梁的强度和刚度验算原理进行分析,找出了荷载作用下影响钢索张力的主要因素,并推导出了集中力作用下钢索张力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装配式 预应力钢梁 集中力 钢索张力 强度 刚度
下载PDF
预应力钢梁在高温(火灾)环境下的力学特性分析
6
作者 刘冬骏 周丽君 田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4-35,共2页
随着预应力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其抗火性能的研究越发迫切,本文分析了高温下钢梁的预应力损失类型和大小,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预应力钢梁在高温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构件的温度分布及其随时间发展规律,并且在热分析的基础上对构件热力... 随着预应力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其抗火性能的研究越发迫切,本文分析了高温下钢梁的预应力损失类型和大小,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预应力钢梁在高温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构件的温度分布及其随时间发展规律,并且在热分析的基础上对构件热力效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索预应力钢梁在高温条件下损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梁 有限元分析 挠度 热力效应
下载PDF
基于挠度的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贾艳敏 魏皓天 +1 位作者 王宇琪 王佳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总长10 m的开口等截面三跨预应力连续钢梁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试验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边...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总长10 m的开口等截面三跨预应力连续钢梁模型进行了静力试验,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试验梁的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连续钢梁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边跨及中跨跨中挠度均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值和边中跨比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预应力连续钢梁跨中挠度的预应力筋应力增量求解公式,并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求解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连续钢梁 应力增量 模型试验 挠度 预应力 跨径比
下载PDF
预应力薄板钢梁扭转屈曲特性和稳定性
8
作者 L.M.Gupta G.N.Ronghe M.K.Naghate 周昊圣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3年第2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薄板钢梁 扭转屈曲 稳定性 轴心压力 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钢梁
下载PDF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讲座(3—2)──预应力钢结构基本杆件的构造、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赐麟 《钢结构》 1998年第4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预应力钢结构 预应力 基本杆件 技术讲座 预应力钢梁 塑性铰 布索方案 实腹钢梁 临界力 试验研究
全文增补中
预应力钢柱火灾下的力学特征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周文明 胡妍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工况的预应力钢柱在非均匀温度场(火灾)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构件的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分析,得出预应力钢柱在各个时刻的力学特性,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理论解进行对比,得出其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工况的预应力钢柱在非均匀温度场(火灾)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构件的温度场和热力耦合分析,得出预应力钢柱在各个时刻的力学特性,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理论解进行对比,得出其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研究表明:预应力撑杆对钢柱的横向位移的变化起到约束作用;随着温度升高,预应力钢柱的变形也随之加大,钢柱截面愈小预应力钢柱变形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梁 高温(火灾) 预应力损失 变形特性 温度 钢索
下载PDF
逆作法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梁与预应力锚杆复合结构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湘 门玉明 陈岐范 《山东煤炭科技》 2005年第5期59-59,61,共2页
在地质条件恶劣、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支护中,采用了逆作法设计与施工方法,提出了应用预应力锚杆钢梁复合结构进行支护,并对锚杆的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此对锚杆进行设计。
关键词 逆作法设计 预应力锚杆钢梁 静止压力强度
下载PDF
单折线体外索对简支钢梁自振频率的影响
12
作者 王飞 李红明 +1 位作者 唐柏鉴 陈淞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结构的自振特性关系到结构的健康安全,预应力系统作用到结构上会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为考察体外预应力索系统对简支钢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基于预应力系统作用机理并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单折线布索型预应力钢梁的动力方程,求解此方程得到自振... 结构的自振特性关系到结构的健康安全,预应力系统作用到结构上会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为考察体外预应力索系统对简支钢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基于预应力系统作用机理并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单折线布索型预应力钢梁的动力方程,求解此方程得到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用此公式对一典型单折线索钢梁的一阶频率进行了计算,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得到了索预拉力、偏心距和截面积对梁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为调节单折线布索型预应力钢梁的自振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钢梁 体外预应力 动力性能 自振频率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预应力简支钢梁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焕廷 聂河斌 +1 位作者 张健 李国强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6,共8页
为研究简支预应力钢梁在火灾高温下的耐火性能,基于实际的升温曲线,进行了2根预应力钢梁及1根非预应力钢梁的耐火性能试验,3根试验梁的截面尺寸、跨度及材料均相同。预应力拉索考虑了直线和折线2种布置方式;钢梁顶面绝热、其余3面受火... 为研究简支预应力钢梁在火灾高温下的耐火性能,基于实际的升温曲线,进行了2根预应力钢梁及1根非预应力钢梁的耐火性能试验,3根试验梁的截面尺寸、跨度及材料均相同。预应力拉索考虑了直线和折线2种布置方式;钢梁顶面绝热、其余3面受火、承受跨中集中荷载。最后分析了钢梁温度-时间、拉索张力-温度、挠度-温度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炉内温度升高,预应力钢梁截面温度逐渐升高,在火灾初期,预应力钢梁跨中挠度随温度升高缓慢增加,在火灾后期挠度急剧发展;升温初期,预应力拉索张力略有降低,随着温度持续升高,拉索张力迅速降低,在临界状态时拉索完全松弛,在恢复至常温时,拉索张力也不能恢复;高温作用下预应力钢梁失效与预应力拉索张力松弛有关,在拉索张力完全消失后钢梁很快达到临界状态;高温作用下预应力钢梁的横向刚度与拉索张力存在关联,拉索一旦完全松弛,预应力钢梁挠度急剧增大并很快进入临界状态;确定拉索初始预应力对临界温度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预应力拉索布置方式的影响,不同布索方式对预应力钢梁耐火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折线形布索的预应力钢梁比直线形布索的预应力钢梁临界温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钢梁 火灾试验 高温性能 布索
原文传递
先张和后张组合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建仁 《国外桥梁》 1992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讨论预应力组合梁(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是针对采用直线,向上弯起以及短直线等配筋形式的简支梁桥进行的。在推导分析表达式过程中,假定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具有完整的抗剪接合,并且不考虑由徐变、收缩、力筋... 本文讨论预应力组合梁(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是针对采用直线,向上弯起以及短直线等配筋形式的简支梁桥进行的。在推导分析表达式过程中,假定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具有完整的抗剪接合,并且不考虑由徐变、收缩、力筋松弛以及钢梁中的残余应力等引起的损失影响。研究的重点放在预应力作用下沿跨长的应力分布以及由于外荷载的作用引起初始拉力的增加上。本文中含在加上混凝土板前给力筋先预施应力,在放置混凝土板并准备接受荷载后再给力筋后施应力,为了进行本研究,试验了两根5.969m长的梁,最后将计算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钢梁 预应力钢梁
下载PDF
某公园玻璃顶棚支承钢结构优化设计
15
作者 张会 吴晓芸 《建筑技术开发》 2012年第12期18-20,共3页
以某公园玻璃顶棚支承钢结构工程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减少一排钢柱后结构的优化设计。本工程原结构采用6根钢柱及周边混凝土柱进行支承,钢柱柱距8 m,后因门厅使用功能要求,抽去中间2根柱,柱距变为16 m。采用SAP2000计算程序对结构进行了... 以某公园玻璃顶棚支承钢结构工程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减少一排钢柱后结构的优化设计。本工程原结构采用6根钢柱及周边混凝土柱进行支承,钢柱柱距8 m,后因门厅使用功能要求,抽去中间2根柱,柱距变为16 m。采用SAP2000计算程序对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对16 m跨钢梁施加了体外预应力,使得钢梁截面高度大为降低,结构更加美观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预应力钢梁 体外预应力
下载PDF
福建会堂35m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施工技术
16
作者 刘忠群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1-23,共3页
福建会堂国际会议厅采用了 3 5 m跨钢 -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结构体系。本文介绍该体系预应力钢大梁的制作、拼装。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预应力钢梁 提升
下载PDF
深基坑狭窄空间地下防水护墙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滨 《建筑技术》 2022年第5期599-601,共3页
本施工方法涉及深基坑条件桩锚护坡形式下肥槽空间狭小、地下外墙结构和防水施工的特殊施工方法。针对城市中心区场地狭小深基坑的施工项目,首先采用护坡桩外单侧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了外防内贴的防水施工作业面,同时解决了回填问题,然... 本施工方法涉及深基坑条件桩锚护坡形式下肥槽空间狭小、地下外墙结构和防水施工的特殊施工方法。针对城市中心区场地狭小深基坑的施工项目,首先采用护坡桩外单侧支模浇筑混凝土,形成了外防内贴的防水施工作业面,同时解决了回填问题,然后再次采用单侧支模进行外墙结构施工,解决在该特殊情况下由于空间不足无法进行外墙外防水施工、肥槽回填土、地下防水施工和地下结构外墙的施工先后关系问题。可用于护坡桩范围内肥槽回填、防水施工、外墙结构施工,有效地保证了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顺利展开,防止渗漏情况发生,施工顺序清晰,防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桩 预应力锚杆及钢梁 肥槽混凝土 结构外墙单侧模板
下载PDF
Full-scale model tests and nonlinear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y supported box girders
18
作者 Fang Zhi Tang Shenghua He Xin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4年第1期67-76,共10页
Full-scale mod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30 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and a 20 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lab. Failure models were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tensile failure and crashing of ro... Full-scale mod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 30 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and a 20 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hollow slab. Failure models were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tensile failure and crashing of roof concrete, respectively. The ductility indexes of the box girder and hollow slab were 1.99 and 1.23,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energy viewpoint. Based on the horizontal section hypothesis, the nonlinear computation procedure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limited banding law, and it could carry out the entire performance analysis including the unloading, mainly focusing on the ways to achieve the unloading curves computation through stress-strain, moment-curvature and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Through the procedure,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and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Those parameters were quantity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and tension coefficients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From the analysis,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full-scale model test nonlinear analysis bearing capacity DUCTILITY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stressed truss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encased with circular steel tube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博一 郑文忠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3期338-345,共8页
Tests of 4 simply supported unbonded prestressed truss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encased with circular steel tube were carried out.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the stress increment of the unbonded tendon to that of t... Tests of 4 simply supported unbonded prestressed truss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encased with circular steel tube were carried out.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the stress increment of the unbonded tendon to that of the tensile steel tube is 0.252 during the using stage,and the average crack space of beams depends on the ratio of the sum of the bottom chord steel tube's outside diameter and the secondary bottom chord steel tube's section area to the effective tensile concrete area. The coefficient of uneven crack distribution is 1.68 and the formula for the calculation of crack width is established.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ltimate stress increment of unbonded tendon in the beams decreases in linear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index β0. The pure bending region of beams accords with the plane section assumption from loading to failure.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ultimate stress increment of the unbonded tendon and th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normal section of beams have been presented. Besides,th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stiffness of this sort of beams is brought forwar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ss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encased with circular steel tube bearing capacity of normal section STIFFNESS crack width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
下载PDF
Comparis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eel or Synthetic Fiber Reinforced Precast, Prestressed Beams
20
作者 Gábor Kovács Károly Páter Juhász Botond Madaras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9期1054-1059,共6页
Usage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o replace shear reinforcement has become more common in the precas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some cases, the use of steel fibers could be problematic because of corrosion, hence... Usage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to replace shear reinforcement has become more common in the precas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some cases, the use of steel fibers could be problematic because of corrosion, hence, synthetic material could be a suitable alternative material solution. Thus, it would appear logical to undertake a comparison of these fibers' load bearing capacity to determine suitability in each case. In this paper, the bending and the shear tests of four large-scale and prestressed beams made of steel or synthetic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out stirrups are presented. The post-cracking residual tensile strength diagram of the fibers, according to RILEM (International Union of Laboratories and Expert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ystems and Structures) TC162, is given and the experimental behavior of the fiber solutions is compared. The modified fracture energy method is used to define an advanced material model for th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crack propagation and the loading-deflect'ion process. As a consequence, both steel and synthetic fibers seem to be good alternatives to replace the stirrups. However, the behavior of each fiber is not the same.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provided a good approximation for the real scale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fiber steel fiber PRESTRESS PRECA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