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扩张皮瓣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怡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预扩张皮瓣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皮肤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植皮修复手术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预扩张皮瓣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皮肤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植皮修复手术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扩张皮瓣修复术治疗的2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3个月内再手术率,术前与术后3个月外形与功能评分、皮瓣颜色与弹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个月内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外形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皮瓣颜色与弹性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扩张皮瓣技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再手术率,改善患者外观及功能,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瘢痕挛缩 扩张皮瓣技术 再手术率 外形与功能 皮瓣颜色
下载PDF
预扩张眼轮匝肌皮瓣在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新婷 刘新海 +6 位作者 张玲 石冰 巩平 李中雷 高汉 许丽娟 李养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皮瓣区域的皮肤预扩张,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颞颧部眼轮匝肌皮瓣范围内预先埋置相应大小的皮肤软组... 目的:探讨一种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眼轮匝肌皮瓣区域的皮肤预扩张,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颞颧部眼轮匝肌皮瓣范围内预先埋置相应大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2~4个月,待皮肤扩张达所需面积后,二期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以同侧眼轮匝肌为蒂,携带颧颞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皮瓣坏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观接近正常,患者及医生满意度高。结论:预扩张眼轮匝肌皮瓣用于眶下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大小可超过常规眼轮匝肌皮瓣所能覆盖的面积,且眼轮匝肌皮瓣区域有可供扩张皮瓣,其皮瓣血运可靠,美学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岛状皮瓣 预扩张技术 软组织缺损 缺损修复 美学修复
下载PDF
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孟亮 鲁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52例,并以奇...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52例,并以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予以预扩张球囊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血清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再狭窄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使用的导丝数量和造影剂量、X射线暴露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扩张球囊技术相较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对患者病变的分支血管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球囊技术 单纯导丝保护技术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尚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74-77,81,共5页
目的比较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球... 目的比较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球囊组87例和导丝组79例。两组患者均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并采用简单处理策略保护分支血管病变,球囊组患者PCI术中采用预扩张球囊技术,而导丝组患者PCI术中采用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及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球囊及导丝未发生截留或断裂,术后未出现严重血管并发症、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分支血管置入支架者所占比例、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行对吻后扩张者所占比例和术中分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球囊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导丝组(P<0.05),而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相比,预扩张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PCI后分支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更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真性分叉病变 单纯导丝保护技术 扩张球囊技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红波 田佳 +10 位作者 李峰永 范金财 刘立强 甘承 杨增杰 焦虎 张倜然 张桦 刘征 曾妍 苏治国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4月,对收治的43例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面颈部巨痣者38例,血管瘤者4例,... 目的探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的临床应用及其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4月,对收治的43例面颈部大面积良性病变患者,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面颈部巨痣者38例,血管瘤者4例,反常性痤疮者1例。病变面积为7cm×6cm^30cm×13cm。一期手术于额肌深面埋置1枚200~400ml长方形扩张器,常速注水扩张3~6个月;二期手术在切除面颈部病变组织后,以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根据病变部位、面积及形状,选择双侧颞浅动脉为蒂、单侧颞浅动脉为蒂或单侧滑车上动脉为蒂;三期手术在二期手术后3周进行皮瓣断蒂及修整。结果部分患者以单侧颞浅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于二期术后出现远端淤紫、肿胀等轻微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未影响手术效果;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瘢痕不明显。受区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且形态较自然、美观。结论采用预扩张额部轴型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颈部良性病变切除后创面,其疗效可靠,美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皮瓣 轴型皮瓣 预扩张技术 体表良性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