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数据环境下预报资料自动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李葳 《信息与电脑》 2019年第17期144-145,共2页
笔者研究了新型分布式数据环境的组成结构和技术特点,以及其中预报资料的存储格式和传输方法,确定以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代理服务器作为获取预报资料的窗口,依此研发数据自动传输程序,并参照分布式数据环境内的数据区排列顺序将获取的数... 笔者研究了新型分布式数据环境的组成结构和技术特点,以及其中预报资料的存储格式和传输方法,确定以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代理服务器作为获取预报资料的窗口,依此研发数据自动传输程序,并参照分布式数据环境内的数据区排列顺序将获取的数据转换为所需的格式。将此程序与旧式预报资料下载方式在真实业务环境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输效率较旧式下载方式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数据环境 预报资料 自动传输
下载PDF
基于欧洲中心细网格预报资料和观测资料的浙江省春夏降水性质分类指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霁吟 陈懿妮 +2 位作者 孙长 王丽颖 俞佩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3-550,共8页
利用浙江省2004~2013年3~8月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填图数据和T–logP数据研究杭州、衢州和台州三市的阵雨和雷雨个例,同时选取能表征雷雨并能区分阵雨与雷雨的气象预报因子:对流有效位能、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K... 利用浙江省2004~2013年3~8月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填图数据和T–logP数据研究杭州、衢州和台州三市的阵雨和雷雨个例,同时选取能表征雷雨并能区分阵雨与雷雨的气象预报因子:对流有效位能、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K指数、地面2 m温度,用临近探空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浙江省春夏季降水性质分类指标。利用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预报资料,对历史样本和2016年春、夏季分别作了检验。结果表明:除去有降水预报误差个例后,指标TS(Threat Score)评分超过0.53,雷雨阵雨综合命中率达到71%,空报率阵雨(10%)小于雷雨(43%),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稍有区别;同时对浙江省2016年春夏两次典型大范围阵雨雷雨过程进行预报,效果很好。此方法不仅可以依据预报数据在短期内做出精细化降水性质分类预报,在中长期预报上也有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阵雨 决策树 降水分类指标 欧洲中心细网格预报资料和观测资料
下载PDF
应用ECMWF数值预报资料制作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
3
作者 庞宝兴 秦慰尊 +1 位作者 黄大通 葛敏芳 《浙江气象》 1997年第2期22-23,共2页
近年来数值天气预报获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经过多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得到广大预报人员的高度评价和充分信任。因此,我们决定选择欧洲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数值预报作... 近年来数值天气预报获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经过多年的实际业务应用,得到广大预报人员的高度评价和充分信任。因此,我们决定选择欧洲中心的500hpa高度场的数值预报作为完全预报场,制作台风路径的客观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资料 台风路径 数值预报产品 系统误差 ECMWF 典型相关分析 完全预报 预报模式 500hpa 宁波市
下载PDF
区划方法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伊璇 周丰 +2 位作者 周璟 王心宇 郭怀成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7,共7页
区划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近20年水文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国际应用区划方法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国内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 区划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近20年水文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国际应用区划方法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国内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将区划方法分为3类:临近流域替代法、水文相似流域替代法和回归法。通过文献梳理及案例分析,本文指出各类方法的问题、适用范围及不同资料条件下方法选择。最后,通过对国际上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总结分析,提出我国无资料地区研究亟待解决的5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水文预报 区划 区划分析 水文相似 水文模型
下载PDF
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PUB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5
作者 刘苏峡 夏军 莫兴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简称为PUB(PredictionsinUngaugedBasins),从 2003年 7月开始成为国际水文科学学会新的国际水文十年计划主题.文中首先简述了PUB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回顾了国际和国内已有的PUB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对水文学发展... 无资料流域水文预报,简称为PUB(PredictionsinUngaugedBasins),从 2003年 7月开始成为国际水文科学学会新的国际水文十年计划主题.文中首先简述了PUB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回顾了国际和国内已有的PUB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对水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几个PUB前沿研究,包括不确定性研究、对水循环各个环节因素的预报和对无资料流域水文过程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流域水文预报(PUB) 国际水文十年计划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大气电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郄秀书 朱江皖 +12 位作者 底绍轩 骆烁名 黄子凡 刘冬霞 张鸿波 袁善锋 刘明远 孙竹玲 徐晨 孙春发 王东方 蒋如斌 杨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75,共25页
大气电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和近地空间发生的电学过程及其机理和影响,其核心研究内容是雷电物理和雷暴电学。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气电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高时间分辨率雷电探测技术的进步,大气电学研究不仅在... 大气电学主要研究地球大气和近地空间发生的电学过程及其机理和影响,其核心研究内容是雷电物理和雷暴电学。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气电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得益于高时间分辨率雷电探测技术的进步,大气电学研究不仅在雷电物理学和雷暴云电荷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也在雷电和雷暴对近地空间的影响、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特征、以及雷电资料同化和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近五年来大气电学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包括高精度雷电探测和定位技术、雷电物理过程和机制、雷暴对中上层大气的影响、雷暴云电荷结构的观测和数值模拟、强对流天气的雷电特征与预报、雷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等,最后对大气电学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电学 雷暴 雷电 强对流天气 资料同化和预警预报
下载PDF
基于日天气预报数据估算小麦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飞 王景雷 +2 位作者 刘祖贵 宋妮 方文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为了在气象要素类型不完整条件下采用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小麦生长季蒸散量,运用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新乡历史日天气预报数据和对应日气象实测数据,以及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参数和调节系数,首先验证天气预报气温值... 为了在气象要素类型不完整条件下采用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小麦生长季蒸散量,运用2014/2015和2015/2016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新乡历史日天气预报数据和对应日气象实测数据,以及修正后的太阳辐射参数和调节系数,首先验证天气预报气温值的准确性,并以预报气温为基础,估算实际水汽压和太阳辐射,最后利用天气预报气温和平均风速值,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结果表明:日天气预报温度数据可以代替气温观测数据;用天气预报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估算的水汽压和太阳辐射能满足Penman-Monteith公式的要求;用天气预报数据估算的辐射项的精度高于空气动力项的精度。总体上,用天气预报数据估算的日参考作物蒸散量中辐射项的精度高于空气动力项,用天气预报估算值总体偏低,但低估范围在7%之内,经统计分析,用天气预报估算与利用Penman-Monteith估算的日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关性较高(R^(2)=0.77)。因此,采用日天气预报的气象资料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这一方法可行,建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辐射法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这给农业灌溉预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保证,并对指导当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天气预报资料 参考作物蒸散量 气温 PENMAN-MONTEITH公式
下载PDF
基于CFSR资料的青藏高原低涡客观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博 李国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118,共7页
根据人工识别青藏高原低涡的基本标准,结合高原气象学和几何学相关知识,确定了高原低涡客观识别的标准,利用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构建了2001-2010年高原低涡活动客观识别数据集.对识别出的低涡与低涡年鉴及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人工... 根据人工识别青藏高原低涡的基本标准,结合高原气象学和几何学相关知识,确定了高原低涡客观识别的标准,利用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构建了2001-2010年高原低涡活动客观识别数据集.对识别出的低涡与低涡年鉴及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的人工识别数据集进行对比,分析夏季低涡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低涡客观识别方法在夏季生成频数、月分布等方面与主观识别的统计结果相近;客观识别与基于NCEP资料人工识别数据集的吻合率约为60%,与低涡年鉴的吻合率约为50%.客观识别出的高原低涡在6月出现最多.涡源主要分布于西藏那曲、改则、双湖和申扎一带,其中生成于高原西部、中部和东部的低涡分别占33%、39%和28%.低涡在高原停留12 h的占60%,停留24h的不足10%;低涡的移动方向主要有东北、东、东南,其中向东北移动的低涡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涡 客观识别 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NCEP再分析资料在大气环境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宪林 国世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65,共5页
为了给大气环境预测中使用非常规气象资料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美国法规空气质量(AERMOD)模式,以2011年哈尔滨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构建标准情景和NCEP气象情景,分析NCEP气象情景与标准情景大气污染物预测... 为了给大气环境预测中使用非常规气象资料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美国法规空气质量(AERMOD)模式,以2011年哈尔滨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构建标准情景和NCEP气象情景,分析NCEP气象情景与标准情景大气污染物预测质量浓度的符合度指数和相对误差.结果表明:NCEP再分析高空资料、云量资料用于大气环境预测与标准情景相比误差小,可以替代同类常规观测数据;而NCEP再分析资料替代地面自动站资料进行大气环境预测误差偏大,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 美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式 环境预测 气象情景 替代
下载PDF
预报业务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记94年《天气分析预报技术研讨会》
10
作者 姚作新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5年第5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预报方法 预报业务 天气分析 技术研讨会 预报自动化系统 未来的发展 专业预报 专项预报 数值预报资料 预报业务系统
下载PDF
Micaps系统在预报工作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1
作者 田永亮 尤建新 《吉林气象》 2000年第4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MICAPS系统 日本传真图 正常传输 降水预报 天气形势 数据传输 工作中 天气预报 表文件 数值预报资料
下载PDF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径流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鑫 高世斌 +1 位作者 蔡涛 彭安帮 《人民珠江》 2018年第2期14-18,共5页
无资料地区径流预测(PUB)是水文预报领域的重要分支,也是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重要依托。辽宁省横跨3个气候区,兼具多种产汇流机制。针对此,分别采用辽宁饱和模型、辽宁非饱和模型、降水径流相关模型、三水转化模型计算产流,综合单... 无资料地区径流预测(PUB)是水文预报领域的重要分支,也是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的重要依托。辽宁省横跨3个气候区,兼具多种产汇流机制。针对此,分别采用辽宁饱和模型、辽宁非饱和模型、降水径流相关模型、三水转化模型计算产流,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汇流。采用地区综合法将模型参数由有资料地区外延至无资料地区。将辽宁省划分为下垫面相似的18个水文分区,各分区共用一组参数,并选取资料系列完整、可靠的45个代表站1980—2016年降水-径流资料进行率定。结果可为辽宁省无资料地区径流预报、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地区径流预报 计算方法 辽宁省
下载PDF
数值预报产品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帮英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4期244-244,共1页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预报模式不断完善,数值预报在航空气象预报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数值预报格点资料类别,在雷暴对流产生原因的判断及预报、飞机积冰产生原因的判断及预报、飞机颠...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能力与气象预报模式不断完善,数值预报在航空气象预报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分析数值预报格点资料类别,在雷暴对流产生原因的判断及预报、飞机积冰产生原因的判断及预报、飞机颠簸预报、航天预报中WAFS产品的应用等方面对数值预报格点资料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产品 气象预报 数值预报格点资料
下载PDF
科技文章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14
作者 周福 贡九鼎 《浙江气象》 1998年第3期48-52,共5页
引言 论文是总结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气象科学论文包括试验(实验)研究、技术报告、技术总结、业务管理、科技服务等。
关键词 科技文章 基本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科学论文 计量单位 阿拉伯数 数值预报资料 科技论文 参考文献 标点符号用法
下载PDF
加强气象现代化管理 促进总体效益的提高
15
作者 谢银水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5年第2期7-8,共2页
自进入90年代以来,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建立了地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1994年5月份又建立了地级计算机局域网,并逐步延伸到县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和局域网投入业务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 自进入90年代以来,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建立了地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1994年5月份又建立了地级计算机局域网,并逐步延伸到县级.计算机远程工作站和局域网投入业务使用,不但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减轻了低效的重复性劳动,同时也扩大了气象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经过近几年的业务实践证明,系统在业务运行中是正常的,可以满足当前业务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现代化建设 总体效益 卫星云图 灾害性天气预报 远程工作站 计算机局域网 指导预报 计算机安全 数值预报资料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载PDF
IMPACTS OF ATOVS DATA ASSIMILATION ON PREDICTION OF A RAINSTORM OVER SOUTHEAST CHINA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齐林 徐建军 何金海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Using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ARW WRF) model and the 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GSI)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nalysis (3DVAR) system,the impact of assimilating ATOVS (Advanced TIROS Operational Vert... Using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ARW WRF) model and the 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 (GSI)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nalysis (3DVAR) system,the impact of assimilating ATOVS (Advanced 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 Sounder) radiance through the prototype Community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pCRTM) is evaluated on the forecasting of a heavy rainstorm occurring over the central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on 20-21 June 2005. A pair of comparison experiments (NODA and DA) for this case is conducted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s,including nesting domains with 4-km and 12-km grid dista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chang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 through data assimilation,a modified divergence and moisture field with the structure of dipoles has been added to the axis of the rainband with a southwest-northeast orientation. When more moisture carried by a southwesterly low level jet (LLJ) was converged into the northeast portion of the rainband around the observatory station of Longmen,the amplitude of moisture static energy (MSE)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t low levels much more than at middle levels,resulting in the enlarging of differences in MSE between 500 hPa and 850 hPa; the atmosphere became more unstable. Consequently,the convective rainfall increased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province around the Longmen station,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RAINSTORM data assimilation ATOVS
下载PDF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Associated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Transport 被引量:9
17
作者 LI Hong-Yi LIN Zhao-Hui CHEN Ho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South Chin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in South Chin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spring, each component of the water cycle (precipitation, wind field, specific humidity, water vapor transport, etc.) in South China exhibits a notabl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 abrupt increase in spring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the early 1970s. During the dry period from 1958 to 1971, a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 (positive divQ) existed in South China, which may have led to the deficiency in rainfall. However, during the wet period from 1973 to 1989, there was a remarkable water vapor flux convergence (negative divQ) in South China,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in the higher rainfall.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wind fields, although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pecific humidity also plays a role to some extent, and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z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contributes much more to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than the meridional water vapor trans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rainfall anomalies water vapor transport South China
下载PDF
Wave Effect on the Ocean Circulations Through Mass Transport and Wave-Induced Pumping 被引量:3
18
作者 BI Fan WU Kej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The wave Coriolis-Stokes-Force-modified ocean momentum equation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wave Stokes transport is pointed out to be part of the ocean circulations. Using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The wave Coriolis-Stokes-Force-modified ocean momentum equation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wave Stokes transport is pointed out to be part of the ocean circulations. Using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40-year reanalysis data(ERA-40 data) and 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 version 2.2.4 data, the magnitude of this transport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wind-driven Sverdrup transport and a 5-to-10-precent contribution by the wave Stokes transport is found. Both transports are stronger in boreal winter than in summers. The wave effect can be either contribution or cancellation in different seasons. Examination with Kuroshio transport verifies similar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efficient wave boundary condition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waves in mass transport. It acts as surface wind stress and can be functional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ageostrophic layer. The pumping velocities resulting from wave-induced stress are zonally distributed and are significant in relatively high latitudes. Further work will focus on the model performance of the wave-stress-changed-boundary and the role of swell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c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kes transport Sverdrup transport wave pumping velocity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下载PDF
Study on Medium- and Long-term Strong Earthquake Risk Along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被引量:1
19
作者 Fu Zhengxiang, Liu Jie, and Li Guiping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36,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55-163,共9页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and extends along the Zhangjiakou-Huailai-Sanhe-Tianjin-Bohai Sea-Penglai-Yantai-North Huanghai Sea line, it is about 900 km long and s... The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and extends along the Zhangjiakou-Huailai-Sanhe-Tianjin-Bohai Sea-Penglai-Yantai-North Huanghai Sea line, it is about 900 km long and some 250-km wide in a northwest direction. The 1679 Sanhe-Pinggu M 8.0 and the 1976 Tangshan M7.8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fault zone. In this paper an analysis of Gutenberg- Richter’s empirical relation and time process of historic and recent earthquakes along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egments of the fault zone separated by the 117°line indicates that they obey a Poison process and, hence, a calculation from it yields a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nce along the two segments before 2010, i. e. the probability of M6.0 earthquake occurrence is 0.80 along the eastern segment and the probability of M7. 0 earthquake occurrence is 0.76 along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zone Medium- andlong-term stro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下载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China
20
作者 Zhang Guomin, Li Li and Liu Jie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36,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China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most earthquakes and the most serious hazards from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a seri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ttacked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Chi... China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most earthquakes and the most serious hazards from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a series of strong earthquakes attacked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in China causing great damage and many casualties. The most striking one was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 M S7 8) in July 1976, in which over 240,000 people died and a large industrial city was leveled. Public demand for earthquake forecasting surged after this disaster. From the mid-1960s, systemic research o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has evolv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advanc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in China have been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diction Earthquake monitoring Earthquake c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