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筋膜颈部扩张预构皮瓣在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秀芹 李晨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7期890-893,共4页
复杂面部缺陷如何达到正常功能和美容外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挑战,不断推动整形外科医师寻找与正常面部皮肤颜色、纹理、厚度和柔韧性相匹配的理想重建^([1])。薄层皮肤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缺损,特别是在烧伤治疗中。然而,他们容易... 复杂面部缺陷如何达到正常功能和美容外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挑战,不断推动整形外科医师寻找与正常面部皮肤颜色、纹理、厚度和柔韧性相匹配的理想重建^([1])。薄层皮肤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缺损,特别是在烧伤治疗中。然而,他们容易出现异常的色素沉着、挛缩及不光滑的质地和毛发生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筋膜 预构皮瓣 组织扩张术 面颈部瘢痕 修复效果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膜阻隔材料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
2
作者 宋鹏 刘一正 雷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14-1919,共6页
背景:尽管预构皮瓣已是修复复合缺损的理想手段,但是皮瓣坏死的风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可提高其存活率并减少并发症。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阻隔材料对大鼠预构皮瓣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 背景:尽管预构皮瓣已是修复复合缺损的理想手段,但是皮瓣坏死的风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可提高其存活率并减少并发症。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膜阻隔材料对大鼠预构皮瓣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硅胶膜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硅胶膜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采用阻隔延迟方法预制双侧后背任意皮瓣,皮瓣长7.5 cm,宽1.5 cm,分别将硅胶膜、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植入皮瓣下方;对照组大鼠采用非阻隔延迟方法预制皮瓣,皮瓣下方不垫阻隔物,直接原位缝合。术后大体观察血管再生情况;术后14 d取皮瓣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瓣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周皮瓣再次切开,硅胶膜组大鼠部分有轴心血管再生,有1只大鼠硅胶出现卷曲,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所有大鼠均可见明显轴心血管;②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的微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的CD34阳性血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硅胶膜组(P<0.05);③膨体聚四氟乙烯膜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硅胶膜组和对照组(P<0.05),丙二醛水平低于硅胶膜组和对照组(P<0.05);④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阻隔延迟材料,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生成,减少氧化应激,有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 硅橡胶 预构皮瓣 血管再生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应用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海蓉 陆文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行预构皮瓣技术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9例,做好扩张器植入期、注水期以及... 目的探讨应用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行预构皮瓣技术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9例,做好扩张器植入期、注水期以及预构皮瓣转移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8例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应用预构皮瓣治疗成功,成功率达到88.9%;1例患者部分皮瓣坏死,经重新修复治疗后痊愈。结论系统、规范地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时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颜面部大面积烧伤瘢痕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预构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显杰 鲁开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总结预构皮瓣的实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成果。方法 广泛查阅有关预构皮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综述及研究成果 ,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结果 实验研究已证明 :预构皮瓣的血管化过程主要是植入血管与皮瓣原血管间的直接... 目的 总结预构皮瓣的实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成果。方法 广泛查阅有关预构皮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综述及研究成果 ,提出尚需解决的问题。结果 实验研究已证明 :预构皮瓣的血管化过程主要是植入血管与皮瓣原血管间的直接沟通 ,其次是植入血管新生形成完整的血管网并支配整个皮瓣 ,3~ 4周血管成熟 ,可进行皮瓣转移。临床应用方面将颞浅动静脉、胃网膜血管、旋股外侧血管及胸背血管等预构皮瓣带蒂移位或游离移植 ,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血管束植入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带神经、血管预构皮瓣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占胜 王伯珉 +4 位作者 王永会 张云峰 李连欣 穆卫东 陈振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带神经、血管的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动物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A组:植入腹壁下动静脉血管束;B组:植入阴部外动静脉血管束;C组:植入股动静脉血管束及部分股神经。术后3周观察... 目的 探讨带神经、血管的预构皮瓣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动物实验: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3组各5只。A组:植入腹壁下动静脉血管束;B组:植入阴部外动静脉血管束;C组:植入股动静脉血管束及部分股神经。术后3周观察血管、神经生长情况。临床应用:手背皮肤缺损患者2例,用腹壁下深动脉和股外侧皮神经转移至腹壁皮下预构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动物实验:3组预构皮瓣血管生长良好,C组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和轴突向远端生长。临床应用: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且有皮肤浅感觉。结论 预制带神经、血管的皮瓣并用于治疗四肢严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动物实验 带神经 临床应用研究 手背肤缺损 血管束 大耳白兔 股动静脉 神经生长 神经转移 股外侧 血管生长 修复创面 神经纤维 腹壁下 新西兰 植入 股神经 严重 四肢 治疗 C组 患者
下载PDF
预构皮瓣在组织毁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乃比尔 梁届东 +1 位作者 余国荣 胡炳炎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预构皮瓣是皮瓣外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预构皮瓣的发展由最初的理论提出到动物实验,再到应用于临床修复组织毁损性损伤,预构皮瓣类型由最初的血管植入,发展为异体组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预构... 预构皮瓣是皮瓣外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预构皮瓣的发展由最初的理论提出到动物实验,再到应用于临床修复组织毁损性损伤,预构皮瓣类型由最初的血管植入,发展为异体组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预构皮瓣仍还有待完善,尽可能以最少的供区破坏获得最佳的受区修复将是该领域以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软组织 组织毁损伤
下载PDF
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聪北 孙新宇 +1 位作者 李杰 鲁维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42例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42例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知信行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认知度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治疗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预构皮瓣治疗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认知度及不良情绪,且对并发症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护理模式 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 预构皮瓣治疗
下载PDF
以颞浅筋膜岛状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焦鹏 刘元波 +3 位作者 唐欣 朱姗 甄文俊 欧阳小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597-605,共9页
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 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I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颞浅筋膜岛状瓣,筋膜瓣的大小为5×4cm~8cm×7cm(平均为6.8cm×5.2cm);分别在颈部、耳后乳突区和额部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该腔隙内,舒展地固定于已剥离好的腔隙的皮瓣深面,在筋膜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完毕后,进行II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预构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预构皮瓣的大小为8cm×4cm~17cm×7cm(平均11.89cm×6.39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行植皮修复。为确保皮瓣转移安全,对7例预构皮瓣进行了术前延迟处理。结果:临床应用10例,其中预构颈部皮瓣4例、预构耳后乳突区皮瓣5例、预构额部皮瓣1例。除1例耳后乳突区预构皮瓣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耳后供瓣区区需另行植皮修复外,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05个月。结论:皮瓣预构技术可摆脱人体固有的皮肤血管构筑的限制,在原不存在轴型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或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轴型皮瓣,是对传统皮瓣形成技术的一种改良,是皮瓣外科学领域的一项新进展。组织扩张技术在皮瓣预构中的作用,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还有助于皮瓣供区的关闭,降低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颞浅筋膜 肤软组织扩张 面部瘢痕 面部黑痣
下载PDF
预构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培礼 李健宁 毕洪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预构皮瓣 组织修复 移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旭 杨大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691-693,共3页
近年来,工业、交通、能源等呈现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大面积创伤、组织缺损病例也在逐年增加。这类创伤在修复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颜面部创伤畸形,其治疗仍是整形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该部位修复要求高、供区少... 近年来,工业、交通、能源等呈现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大面积创伤、组织缺损病例也在逐年增加。这类创伤在修复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颜面部创伤畸形,其治疗仍是整形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该部位修复要求高、供区少,常规治疗方法如植皮、皮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预构皮瓣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治疗创伤复杂且修复要求高的畸形或缺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再血管化 颜面部创伤 肤软组织扩张术 组织缺损 治疗方法 功能障碍 整形外科
下载PDF
腺病毒-VEGF基因重组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志 郑江红 +1 位作者 邓智明 杨松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应用大鼠预构皮瓣模型,探讨基因治疗技术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的可能性,为临床上寻找加速预构皮瓣成熟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每只腹部两侧各构建一个预构皮瓣,共构建40个皮瓣,每... 目的:应用大鼠预构皮瓣模型,探讨基因治疗技术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的可能性,为临床上寻找加速预构皮瓣成熟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每只腹部两侧各构建一个预构皮瓣,共构建40个皮瓣,每只大鼠两侧皮瓣按随机原则进行不同的处理,分别归于实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20个皮瓣。于大鼠腹部两侧各标记3cm×2cm矩形预构区,短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自尾侧短边中点向后纵向切开后肢皮肤,剥离出长约2cm的股动静血管束,远端结扎切断。在两侧预构区域的中轴线上,于真皮与肉膜层间各制作一皮下隧道,实验组的隧道壁皮下组织内注射携带有VEGF基因的腺病毒,同法向所有对照组的隧道壁软组织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已剥离好的血管束向颅侧翻转置入相应皮下隧道内。所有已植入股血管的预购区域2周后均被制成以植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从两组中各取一个皮瓣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有无VEGF生成,其余岛状皮瓣均缝回原处。形成岛状皮瓣后第七天观察皮瓣存活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皮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0.48±1.89)%、(69.75±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放射显影图上,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见广泛白色显影,尤以血管两端明显,而对照组新生血管显影仅局限于植入血管周围;组织学切片显示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新生血管丰富,以毛细血管为主,并见肉芽成份,对照组新生血管相对较少,两组间新生小血管管腔大小则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仅实验组皮瓣中有VEGF表达。结论:腺病毒-VEGF基因重组体能通过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增加预构皮瓣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生长因子 预构皮瓣 基因治疗 腺病毒
下载PDF
羊膜上皮细胞胶原海绵复合体促大鼠预构皮瓣成活及其再血管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颖倩 王德伟 +4 位作者 许家军 李玲巧 周虹 卫振邦 王天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542,共7页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 目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促进预构皮瓣成活。方法第3代SD大鼠AECs、软骨细胞株分别植于胶原蛋白海绵支架,并提取AECs组上清液行促血管形成因子VEGF、TGFβ1、bFGF的ELISA检测。SD大鼠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组和AECs组。一期手术后第7、14 d取皮瓣组织行促血管形成因子的ELISA检测。二期手术后第7 d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皮瓣存活率,取存活部位组织行HE染色、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分析微血管密度。结果 AECs复合体上清液中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分泌逐渐增多;组织内各因子含量以AECs组最高,AECs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软骨细胞组。AECs组皮肤微血管面积比、vWF因子阳性区面积比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植入AECs胶原海绵复合体可促进预构皮瓣的存活,与其分泌的一些促血管形成因子促进预构皮瓣再血管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细胞 胶原海绵 预构皮瓣 再血管化 促血管形成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志 邓辰亮 +3 位作者 郑江红 万伟东 茅广宇 杨松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股血管周围经皮注射已标记的BMSC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追踪观察BMSC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术后第14天掀起以股动静脉为轴心血管的岛状皮瓣,分别对两组的岛状皮瓣进行BrdU/vWF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岛状皮瓣中的VEGF进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岛状皮瓣形成后第7天,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BMSC异体移植后成活良好;实验组皮瓣内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内BrdU标记阳性细胞胞浆内有vWF信号;将预构皮瓣制成岛状皮瓣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3.1±2.6)%、(51.5±7.5)%,P<0.05。结论异体移植BMSC可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预构皮瓣 血管内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预构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志 杨松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765-1767,共3页
皮瓣移植是组织缺损修复与再造的主要手段。在过去几十年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应用解剖学的兴起,导致了轴型皮瓣的问世。轴型皮瓣概念的形成,突破了随意型皮瓣必须按长宽比例进行设计的经验模式,形成了以解剖学和生理学原理... 皮瓣移植是组织缺损修复与再造的主要手段。在过去几十年中,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应用解剖学的兴起,导致了轴型皮瓣的问世。轴型皮瓣概念的形成,突破了随意型皮瓣必须按长宽比例进行设计的经验模式,形成了以解剖学和生理学原理为指导的“科学”模式。而预构皮瓣的出现,则进一步打破了解剖学的限制,在没有知名血管分布的区域也可形成有轴心血管滋养的皮瓣,根据预构皮瓣形成的原理,外科医师可以预先将适当的血管载体转移到所需组织的某一层次,“制造”出合意的可游离或岛状移植的轴型皮瓣,以满足组织畸形和缺损修复与再造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组织缺损修复 应用解剖学 显微外科技术 轴型 移植 随意型 生理学原理
下载PDF
颞浅筋膜瓣预构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守亮 黄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背...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修复皮瓣的存活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筋膜 瘢痕 预构皮瓣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筋膜瓣为预构皮瓣血管载体的解剖
16
作者 周羽 韩中保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910-1912,共3页
目的:观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筋膜瓣的主要解剖学参数,探讨其作为预构组织瓣血管载体的可行性。方法解剖6具尸体12侧下肢,结合8例健康成人16侧下肢血管造影C T图像,观察并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血管为血供的筋膜瓣的各项... 目的:观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筋膜瓣的主要解剖学参数,探讨其作为预构组织瓣血管载体的可行性。方法解剖6具尸体12侧下肢,结合8例健康成人16侧下肢血管造影C T图像,观察并测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血管为血供的筋膜瓣的各项解剖数据。结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位置较旋股外侧动脉主干位置表浅,相对易于切取,走行恒定且可避开位于旋股外侧动脉几个分支起点处的股神经肌支。外侧支血管起点至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降支起点的距离(3.71±0.43)cm ,血管蒂长(18.98±2.28)cm ,血管蒂内径平均(0.84±0.18)mm ,4~7分支供血;尸体解剖筋膜瓣厚度(2.13±0.79)mm ,面积(93.16±14.33)cm2,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网。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外侧支血管为血供的筋膜瓣供血血管蒂长,茎粗,血供丰富,皮瓣薄且面积大,操作简便,可作为预构皮瓣理想的血管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预构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下载PDF
预构皮瓣的研制及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惠博生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8年第4期82-87,共6页
预构皮瓣是按一定的设想设计,通过手术将皮瓣预先加工,改造成符合一定要求,具有一定功能和特性的皮瓣,使其更便于修复器官缺损,更好地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与形态。在皮瓣内植入轴型血管、大网膜或肌肉,将随意皮瓣变成轴形血管皮瓣,扩大... 预构皮瓣是按一定的设想设计,通过手术将皮瓣预先加工,改造成符合一定要求,具有一定功能和特性的皮瓣,使其更便于修复器官缺损,更好地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与形态。在皮瓣内植入轴型血管、大网膜或肌肉,将随意皮瓣变成轴形血管皮瓣,扩大了游离皮瓣供区的选择,这一技术已逐渐被广大整形外科医生所重视,并视为整形外科领域又一个新进展。1994年Prifag将血管植入皮瓣形成的轴型皮瓣称为预构皮瓣(prefabrication),而将在皮瓣中填加骨、软骨等进行器官再造称为预置(prelamination),我们姑且将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预构皮瓣。现已在临床应用的预构皮瓣有:预构皮瓣鼻成形术、预构皮瓣耳成形术、预构皮瓣眼睑成形术、预构皮瓣阴茎成形术、预构大网膜轴型皮瓣、预构血管植入轴型皮瓣、预构肌皮瓣、预构扩张皮瓣等等,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移植 鼻再造术 耳修复
下载PDF
VEGF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董继英 昝涛 李青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VEGF重组蛋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大鼠腹部预构皮瓣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VEGF165(组Ⅰ)、PBS(组Ⅱ);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 目的探讨VEGF重组蛋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大鼠腹部预构皮瓣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VEGF165(组Ⅰ)、PBS(组Ⅱ);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d对皮瓣存活、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组Ⅰ、组Ⅱ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6.13%±9.9%,55.59%±13.06%(p<0.05);组Ⅰ与组Ⅱ比较,微血管显影血管网更丰富,范围更广,分支更粗,内含墨汁的血管在皮瓣的表皮真皮、皮下层均有分布;微血管计数组Ⅰ、组Ⅱ分别为25.83±6.33条/mm2,26.5±5.61条/mm2(p>0.05)。结论VEGF可以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生长因子 预构皮瓣 血管新生
下载PDF
扩张血管束移植预构皮瓣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2 位作者 郭恩覃 宋建星 季正伦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为研究扩张血管束移植预构皮瓣存活范围,将股动静脉血管束移植入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肉膜内,一侧皮下同时置入皮肤扩张器,对侧置入硅胶薄膜,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进行预构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 为研究扩张血管束移植预构皮瓣存活范围,将股动静脉血管束移植入8只雄性兔的腹部皮下肉膜内,一侧皮下同时置入皮肤扩张器,对侧置入硅胶薄膜,术后2周开始扩张,术后4周进行预构皮瓣活体血管染色和移植存活范围的比较研究,结果:扩张的预构皮瓣血管染色范围和移植后存活范围均大于未扩张的预构皮瓣。认为,扩张的机械性刺激及促进血管束的血管进一步改建可能是增加扩张预构皮瓣范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扩张术 预构皮瓣 血管束移植 实验
下载PDF
低氧模拟剂预处理提高预构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玢 程辰 +1 位作者 李华 昝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42-145,151,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低氧模拟剂预处理以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提高皮瓣成活率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制作腹部预构皮瓣模型。一期先将股血管束转位至腹壁皮下形成腹壁预构皮瓣,经4周的再血管化;二期时掀起以股血管束为蒂的岛状... 目的探索应用低氧模拟剂预处理以促进预构皮瓣的再血管化,提高皮瓣成活率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制作腹部预构皮瓣模型。一期先将股血管束转位至腹壁皮下形成腹壁预构皮瓣,经4周的再血管化;二期时掀起以股血管束为蒂的岛状腹部皮瓣。实验分4组:对照组、去铁胺腹腔注射组、去铁胺皮下注射组及手术延迟组。对比评价每组二期术后预构皮瓣的成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同时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低氧模拟剂去铁胺(DFO)及二甲氧乙二酰甘氨酸(DMOG)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不论皮下局部用药还是腹腔全身用药,去铁胺治疗组的皮瓣存活率及微血管密度皆高于对照组(P<0.001),与延迟组的治疗效果相当。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FO及DMOG后,血管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预构皮瓣一期手术时使用低氧模拟剂去铁胺,能显著提高预构皮瓣的血管化并增强皮瓣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皮瓣 去铁胺 再血管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