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判据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国庆 王新峰 +1 位作者 王艳 李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02期137-139,147,共4页
降雨型滑坡分布地域广,发生频度高,致灾程度重,是滑坡灾害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在明确降雨型滑坡概念及其分类属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降雨型滑坡的诱发因素,尤其是动力因素,并由滑坡触发因素的作用机理推及降雨对降雨型滑坡的形成... 降雨型滑坡分布地域广,发生频度高,致灾程度重,是滑坡灾害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在明确降雨型滑坡概念及其分类属性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降雨型滑坡的诱发因素,尤其是动力因素,并由滑坡触发因素的作用机理推及降雨对降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并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降雨型滑坡预测判据研究现状进行了纵向论述,认为降雨型滑坡预测判据不能单靠降雨量,还要结合遥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系统研究,才能得出更准确、合理的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降雨型滑坡 形成机理 预测判据
下载PDF
滇西新生代盆地砂岩铀矿区域预测判据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泽轩 《四川地质学报》 2000年第3期212-215,共4页
本文着重对龙川江含矿盆地砂岩铀矿床进行了研究 ,认为属后生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类型 ;根据多年来的找矿实践 ,总结概括了滇西新生代盆地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铀矿田 (床 )区域预测判据。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田 预测判据 新生代盆地 云南
下载PDF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水成成矿作用及其预测判据
3
作者 朱吉才 丛卫克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通过分析不整合面型铀矿床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特点,指出在近地表水动力系统的决定作用下铀矿床形成的可能性。由此总结了在筛选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普查区域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水成成矿作用 预测判据
下载PDF
中天山特长隧道花岗岩段岩爆预测判据选取研究
4
作者 付型韬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期173-174,共2页
针对南疆铁路吐库二线中天山特长隧道花岗岩段特点,对岩爆预测判据选取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中天山隧道隧址区的花岗岩岩性物理力学指标、开挖段洞壁应力分布以及合适的岩爆预测判据等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特长隧道 花岗岩 岩爆 预测判据
下载PDF
铸件缩孔缩松多种预测判据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崔吉顺 李文珍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共4页
为解决国内凝固模拟软件中缩孔缩松预测判据比较单一的问题 ,满足用户使用多种判据从不同角度分析铸件缩孔缩松形成的需要 ,从实际应用出发 ,在自主开发的 FT-Star凝固模拟软件的基础上 ,改进和增添了多种缩孔缩松预测判据。用户可以根... 为解决国内凝固模拟软件中缩孔缩松预测判据比较单一的问题 ,满足用户使用多种判据从不同角度分析铸件缩孔缩松形成的需要 ,从实际应用出发 ,在自主开发的 FT-Star凝固模拟软件的基础上 ,改进和增添了多种缩孔缩松预测判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选用 ,并可从多种途径对铸件缺陷的形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实际铸件分析表明该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模拟 缩孔缩松 预测判据 铸件 铸造
原文传递
变电站重要二次回路可靠性预测预判系统研究
6
作者 龙崦平 熊慧敏 +1 位作者 张伟 杨实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12期53-55,共3页
本文通过对变电站重要二次回路故障分析,指出多点接地电流和多节点电位检查的重要性,根据采集的电力数据,建立多点接地电流、多节点电位的可视化预测预判分析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和应用,验证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 重要二次回路故障 多点接地电流 多节点电位 预测
下载PDF
网络舆情诱因信息及预测性研判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熊茵 黄斐 《新闻前哨》 2015年第2期67-68,73,共3页
网络舆情的预测性研判是进行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而诱因信息则是预测性研判的主要对象。本文围绕诱因信息开展网络舆情的预测性研判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对介入时间节点、操作流程、研判原则等进行了阐释和梳理。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诱因信息 预测性研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北段强震形变异常特征与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双绪 张希 +3 位作者 祝意青 张晓亮 张四新 薛富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附近地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区域水准、跨断层短测线和90年代以来的GPS、流动重力等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和监测区发生的几次6级左右及以上震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与地震有关的构造形变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可能的机理,初步总结了基于这些不同尺度(类型)的构造形变异常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一些指标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北段 强震形变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下载PDF
T尾结构振动的模态局部化判据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智春 杨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用峰值振幅比定义局部化度,用平尾刚度与垂尾刚度的比值定义耦合度.基于T尾结构的质量失调模型,从模态峰值振幅比、失调耦合比、常规摄动和近频摄动4个角度,提出4个不同的局部化判据来预测T尾结构模态局部化的发生.对一个T尾结构模型局... 用峰值振幅比定义局部化度,用平尾刚度与垂尾刚度的比值定义耦合度.基于T尾结构的质量失调模型,从模态峰值振幅比、失调耦合比、常规摄动和近频摄动4个角度,提出4个不同的局部化判据来预测T尾结构模态局部化的发生.对一个T尾结构模型局部化振动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T尾结构系统一般具有弱耦合性,小量的失调就可以使T尾结构发生模态局部化;(2)T尾结构一旦发生模态局部化,不但使对称一弯模态和反对称一弯模态的振型发生较大改变,而且其模态频率也将改变,模态频率的改变在失调量的正负区间内具有唯一性;(3)算例验证了4个模态局部化判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T尾结构的模态局部化分析和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尾 模态局部化 失调 耦合 摄动 预测判据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地震大形势预测回溯性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凤娟 王亮 +2 位作者 李君 殷轶娜 杨牧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1-308,共8页
对1998~2010年度地震大形势东北地区预测效果和预测依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的5~6级地震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辽蒙交界和黑吉蒙交界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实况也表明上述三个地区... 对1998~2010年度地震大形势东北地区预测效果和预测依据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的5~6级地震危险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辽蒙交界和黑吉蒙交界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实况也表明上述三个地区及邻区为东北中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历年报告对东北危险区的把握较好,东北地震大形势第一年度趋势预测准确率为57%,1~2年度预测准确率为71%。东北地震大形势预测判据主要有8项,其中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以及地震活动性参数扫描等3项地震学指标可靠性较高,R值评分均大于0.22。统计结果显示,预测报告中每年给出的异常指标数量与次年最大震级没有明显的关联,但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是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活跃一平静期、构造背景以及历史地震活动等在预测时,虚报的概率较大。二者或许对长趋势的预9n,4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正确判断东北地区地震活动目前所处的状态(活跃状态还是平静状态)以及活跃一平静期转换的界定指标,可适当提高危险区预测的准确性,减少虚报率。回顾和总结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1~3年地震形势的预测分析以统计性、定性判定依据为主,主要基于震例资料的统计和定性对比分析,反映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物理过程的资料非常有限,今后应在努力提高统计分析严谨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获得并采用多学科观测资料,从地球物理场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地震趋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预测判据 预报效能 R值 评估
下载PDF
岩爆预测预报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长良 谢学斌 曹平 《有色矿冶》 1997年第6期3-5,15,共4页
为提高岩爆防治工作的目的性和准确性,必须对岩爆危险进行准确的预测,本文对国内外岩爆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常用的岩爆预测判据,并对预测方法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岩爆 预测预报 矿山安全 预测判据
下载PDF
重力热管喷涌不稳定性调控判据
12
作者 唐志伟 高丽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0-272,共3页
重力热管内的两相流型对其工作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垂直圆管内两相流型转变的实验研究结果和近饱和自由降膜流始发沸腾的观测结论,通过简化分析,给出重力热管蒸发段内由泡状流向弹状流过渡的流型转变判据。在低饱和蒸汽压... 重力热管内的两相流型对其工作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垂直圆管内两相流型转变的实验研究结果和近饱和自由降膜流始发沸腾的观测结论,通过简化分析,给出重力热管蒸发段内由泡状流向弹状流过渡的流型转变判据。在低饱和蒸汽压和高过冷度下,这种流型转变将导致周期性振荡的两相流不稳定性,这就是喷涌不稳定性;因此,流型转变判据也就是喷涌不稳定性调控判据。文中还结合数值计算实例,指出影响流型转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两相流型 喷涌不稳定性 流型转变判据(预测式)
下载PDF
云南区域强震活动中短期异常的共性特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付虹 洪敏 +4 位作者 王光明 胡小静 李祥 李智蓉 刘自凤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1-252,共12页
通过梳理云南区域M≥6.8强震前,地震活动和形变、地下流体、GNSS等定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1900年以来86%的M≥6.8地震前,震中附近150 km范围内的区域,5.0级以上中等地震有7~14年的平静,平静后部分强震前3~4年会出现1次中等地震活动... 通过梳理云南区域M≥6.8强震前,地震活动和形变、地下流体、GNSS等定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1900年以来86%的M≥6.8地震前,震中附近150 km范围内的区域,5.0级以上中等地震有7~14年的平静,平静后部分强震前3~4年会出现1次中等地震活动,继续平静再发生主震;部分强震5,6级中等地震平静后又持续活动多年,但主震前1~3年中等地震在主震附近出现丛集并形成条带;1971年以来所有M≥6.8地震前,震中附近2°×2°范围或强震所处的小构造区,震前1~2年4级地震频度显著增加,b值由高降低且△b≥0.3;震前1年内形变、流体部分测点出现显著的大幅度破年变异常;70 d内有准同步的突变异常,且有1~2项变化幅度是近10年观测以来最大幅度;2014年鲁甸6.5和景谷6.6级地震前1个月,GNSS观测到了震中附近区域显著的挤压增强现象,景谷地震后至2019年底,均未见云南有显著挤压增强区。利用这些强震前的异常特征,构建了云南区域强震的中短期预测判据,最后对部分观测现象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强震 异常特征 预测判据 异常机理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104
14
作者 汤奕 郑晨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9-513,共15页
熄弧角小于阀固有极限熄弧角是换相失败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逆变侧交流系统运行环境的复杂性、直流运行控制方式的多样性、阀控制保护调节换相裕度的时延性,导致换相失败的判断依据面临准确性和适用性的问题。文中从单一直流、多回直流以... 熄弧角小于阀固有极限熄弧角是换相失败的根本原因,但由于逆变侧交流系统运行环境的复杂性、直流运行控制方式的多样性、阀控制保护调节换相裕度的时延性,导致换相失败的判断依据面临准确性和适用性的问题。文中从单一直流、多回直流以及复杂系统3方面对换相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对于换相失败工程化电压判据指标提出建议,并指出考虑多因素的换相失败预测判据及控制措施、多馈入直流系统特性的量化评估以及适应实际系统的负荷模型等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影响因素 预测判据
下载PDF
中等地震对华南中强地震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向东 刘特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3期42-47,共6页
研究了华南地区 14次中强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特征 ,据此提出了本区中强震短期预测判据 :中期 (或中短期 )中等地震累积频度呈指数 (加速 )增长 ,短期至发震中等地震持续平静 (通常小于 3个月 )。
关键词 中等地震 增强和平静 指数增长 预测判据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油中水分含量的变压器绝缘纸寿命评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长云 孙孟玉 张迎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41-2547,共7页
水分是影响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油中水分含量简单、准确地判断变压器绝缘纸的老化状态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来源及其危害,然后基于频率因数a的Taylor展开式得出a与绝缘纸中水分... 水分是影响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油中水分含量简单、准确地判断变压器绝缘纸的老化状态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油纸绝缘系统的水分来源及其危害,然后基于频率因数a的Taylor展开式得出a与绝缘纸中水分含量间存在正比关系,进而得到了计及水分含量的修正Arrhenius定律。其次,结合化学反应动力学推得绝缘纸中水分含量与聚合度间的量化关系,并根据纤维素老化对Oommen油纸水分平衡的影响,获得了绝缘纸的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与油中水分含量间数量关系的修正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推得了绝缘纸特征寿命的预测判据。最后,通过实验数据表明未考虑绝缘纸老化影响时,油纸水分与纸中水分间的表达式的计算误差为20%~50%,基于油中水分含量的DP表达式的计算误差为3.8%~38.4%;而修正表达式可分别将上述误差降低到12.5%以下及23.3%以下。当老化温度为140℃,油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0^(-6)和13×10^(-6)时,绝缘纸的特征寿命分别为65天和1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油纸绝缘系统 聚合度 水分含量 寿命预测判据
下载PDF
公路隧道岩爆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康 《华东公路》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探讨了岩爆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预测判据,并结合太原西山隧道工程实例,通过临界深度判据、陶振宇判据以及岩性条件等判断因素,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该隧道左线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岩爆段隧... 探讨了岩爆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预测判据,并结合太原西山隧道工程实例,通过临界深度判据、陶振宇判据以及岩性条件等判断因素,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该隧道左线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岩爆段隧道开挖的施工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预测判据 风险分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识别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振拴 孙志 +6 位作者 裘炯良 吴金彪 夏建峰 钱显明 叶东辉 厉梦 余潇枫 《检验检疫学刊》 2014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的]研究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识别与风险因素,为防控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健全国境卫生检疫安全屏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非传统安全五大属性解析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特征特点,应用文献溯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开展风... [目的]研究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国境卫生检疫风险识别与风险因素,为防控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健全国境卫生检疫安全屏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非传统安全五大属性解析口岸公共卫生安全特征特点,应用文献溯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开展风险识别研究。[结果]共识别出国境卫生检疫范畴内可能造成口岸公共卫生危机的风险因素共四大类,分别包括传染病病原体、外来医学媒介生物、核生化恐怖因子和外来有毒有害物质等,以及其所可能带来的的经济下滑、社会不稳等次生危害,并构建出风险因素数据库,同时对国境卫生检疫未来面临风险进行预测预判。[结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风险因素的识别及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把关与防控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口岸公共卫生 风险因素 危机 预测
下载PDF
Interacting mechanism and initiation prediction of multiple cracks 被引量:4
19
作者 Qing-qing SHEN Qiu-hua RAO +2 位作者 Zhuo LI Wei YI Dong-liang SU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79-791,共13页
The maximum Mode Ⅰ and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SIFs), KI,kmax(θ) and KII,kmax(θ)(0°<θ<360°), of inclined parallel multi-crack varying with relative positions(inclu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 The maximum Mode Ⅰ and Mode Ⅱ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SIFs), KI,kmax(θ) and KII,kmax(θ)(0°<θ<360°), of inclined parallel multi-crack varying with relative positions(includ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acings) are calculated by the complex function and integr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ir interacting mechanism and determine the strengthening and weakening zone of SIFs. The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maximum tension-shear SIF to predict crack initiation angle, load, and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crack always initiates in Mode Ⅰ and the vertical spacing is better not to be times of half crack-length for crack-arrest,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est results of the red-sandstone cube specimens with three parallel crack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This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mechanism multi-crack initiation criterion initiation prediction multiple crack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下载PDF
混凝土工厂智能化物料管理和监测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鑫 申继军 申明远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1年第4期120-122,共3页
本文阐述了混凝土工厂物料进厂计量和监测技术,建立混凝土的质量和成本关系曲线实现物料数据化管理方法,应用预测和预判,减少质量管控风险。
关键词 混凝土工厂 物料监测 质量预测和预 风险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