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北部跨断层形变特征与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
1
作者 李惠玲 曹建玲 +2 位作者 洪敏 张晶 李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0-1249,共10页
基于华北北部区域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观测资料,利用前兆异常定量识别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技术,结合区域历史震例(M≥5.0),开展跨断层垂直及水平变形前兆特征研究。根据垂直、水平形变速率合成结果,利用R值评分标准,采用速率差分方法对统计... 基于华北北部区域跨断层水准和基线观测资料,利用前兆异常定量识别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技术,结合区域历史震例(M≥5.0),开展跨断层垂直及水平变形前兆特征研究。根据垂直、水平形变速率合成结果,利用R值评分标准,采用速率差分方法对统计检验和分步检验结果进行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北部,特别是首都圈及山西北部地区,断层运动在多次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速率变化特征。从预报效能来看,12个月窗长速率差分策略显示的预报效能较好,对潜在地震危险性判定具有更强的指示意义。在大同6.1级和张北6.2级地震前,至少出现17项通过预测效能检验的跨断层异常,异常集中分布在距离震中100~300 km范围,且多为持续超过1 a的趋势异常。大同6.1级地震前,首都圈及山西北部跨断层水准异常以逆断变化为主,区域断层变形表现出协同增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北部 跨断层形变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2
作者 王丹 刘璐 +2 位作者 柳仕博 魏云 李威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50-2055,共6页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参数[时间常数(K)、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强度减半时间(HT)、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定量参数与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RVESV、RVEDV分别为(58.35±8.42)mL、(84.56±13.97)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3.77±6.17)mL、(64.50±10.48)mL,RVSV、RVEF分别为(20.61±3.80)mL、(40.48±5.22)%,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25.87±5.29)mL、(48.10±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K、Vs分别为(0.23±0.07)、(3.19±1.06)cm/s,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0.41±0.13)、(4.86±1.61)cm/s,HT、MTT分别为(42.77±10.21)s、(72.15±18.93)s,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25.52±7.33)s、(48.07±10.6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K、Vs与RVESV、RVEDV呈负相关(r=-0.625、-0.618,-0.651、-0.642),与RVSV、RVEF呈正相关(r=0.639、0.707,0.650、0.619),HT、MTT与RVESV、RVEDV呈正相关(r=0.636、0.665,0.704、0.629),与RVSV、RVEF呈负相关(r=-0.628、-0.641,-0.652、-0.701)(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K、Vs、HT、MTT预测肺心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50、0.767、0.838,敏感度分别为80.00%、83.33%、73.33%、80.00%,特异度分别为77.11%、60.24%、75.90%、81.93%,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945,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6.75%;K、Vs低值的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分别是高值患者的6.512倍、4.741倍,HT、MTT高值的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分别是低值患者的4.648倍、7.5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声学造影定量参数K、Vs、HT、MTT与肺心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评估预后情况的有效检查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右心声学造影 定量分析 右心室收缩功能 预后 预测效能
下载PDF
CTRP3与T2DM骨代谢的关联及对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
3
作者 梁元 王佳佳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目的分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2型糖尿病(T2DM)骨代谢的关联及对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21例T2DM患者,根据CTRP3检测结果,将CTRP3<300 ng/mL的63例患者列为低水平组,将CTRP3≥300 ng/mL的58例患者列为高水平组,... 目的分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2型糖尿病(T2DM)骨代谢的关联及对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21例T2DM患者,根据CTRP3检测结果,将CTRP3<300 ng/mL的63例患者列为低水平组,将CTRP3≥300 ng/mL的58例患者列为高水平组,分析CTRP3与骨代谢指标的关联,分析T2DM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TRP3对骨折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低水平组的骨密度、骨保护素(OPG)、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均低于高水平组,1型胶原C端β特殊序列(β-CTX)高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RP3表达与骨密度、OPG、BALP正相关,与β-CTX负相关。骨折组的CTRP3、骨密度、OPG、BALP均低于未骨折组,β-CTX高于未骨折组(P<0.05)。CTRP3、骨密度、OPG、BALP、β-CTX为导致T2DM骨折的危险因素。CTRP3对T2DM骨折风险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CTRP3与T2DM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检测CTRP3表达能实现对其骨折风险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代谢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骨折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基于Molchan图表法的流体监测井水位地震预测效能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鲁明贵 谷洪彪 +2 位作者 巩浩波 张文旭 迟宝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为了探究水位异常和地震之间潜在的对应关系以及监测井水位的地震预测效能,通过差分法和水位固体潮加卸载比法对德阳井、剑川井、佐署井和门源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Molchan图表法对4口监测井水位的不同预测期和不同块体发生的地震... 为了探究水位异常和地震之间潜在的对应关系以及监测井水位的地震预测效能,通过差分法和水位固体潮加卸载比法对德阳井、剑川井、佐署井和门源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Molchan图表法对4口监测井水位的不同预测期和不同块体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处理后的Molchan图表法检测效能结果相似;4口监测井水位在180 d内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均对不同范围中强地震有一定预测效能,并且预测效能受板块内构造分布情况影响,对构造发育的区域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 水位异常识别 Molchan图表法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才广 江昆 +2 位作者 宋伟 程思强 郭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IL-6、IFN-γ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采用相对风险值(RR)分析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均为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NLR、D-D、IL-6、IFN-γ4者联合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AADB患者院内死亡率均高于对应指标阴性表达患者(P<0.001)。RR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AADB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P<0.001)。结论 NLR、D-D、IL-6、IFN-γ是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4者联合具有可靠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干扰素-Γ 院内死亡风险 预测效能
下载PDF
雅安地区监测井水位预测效能对比研究
6
作者 鲁明贵 谷洪彪 +5 位作者 杨耀 芮雪莲 许多湛 马艺宁 张文旭 迟宝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31,共17页
为提高监测井水位映震效果的判别准确度并提升预测效能,本文运用不同方法对雅安地区两条断裂附近的6口监测井水位的映震效果开展了对比判别研究。首先,使用差分法对监测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水位数据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两... 为提高监测井水位映震效果的判别准确度并提升预测效能,本文运用不同方法对雅安地区两条断裂附近的6口监测井水位的映震效果开展了对比判别研究。首先,使用差分法对监测井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将水位数据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两种参数(能级和最大震级)相结合,分析区域地震活动性与水位波动的关系。接着,在时域和频域两个层面对该组合序列进行分析处理。最后,采用Molchan图表法检验5种方法的预测效能,并选出最佳处理方法及断裂附近预测效能最优的监测井。结果表明:水位与地震活动性参数结合处理相比单独使用水位差分法具有优势,前者能够准确排除地震活动性对水位异常的干扰。6口监测井的最优预测方法各不相同,最优预测天数均在60 d内。通过比较监测井水位对地震的预测效能检验结果,确定了两条断裂区域预测效能最优的监测井。虽然水位与地震活动性两种参数结合处理并不适用于所有监测井,但该方法能够体现水位受地震活动性影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位前兆 地震活动性 水位数据处理 Molchan图表法 预测效能
下载PDF
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
7
作者 王婷 董健 +2 位作者 顾雪村 石光 侯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CT平扫结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率,分析CT平扫结果对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未成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成功组,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占比高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成功组,NIHSS评分改善率低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血栓CT值低于成功组,靶血管等/低密度占比、梗死体积大于成功组(P<0.01)。2组的血栓CT值、靶血管表现、梗死体积均与NIHSS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未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联合预测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86.11%。结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与脑血栓形成性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有关,CT平扫参数可作为预测血管再通的有效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 预测效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GF-1/IGFBP-3、Klotho联合p21 waf/cip1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rhGH干预后年生长速率的预测效能
8
作者 陈云秋 刘静 杨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3548-3553,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抗衰老物质Klotho联合细胞周期调节物质p21 waf/cip1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干预后年生长速率(GV)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抗衰老物质Klotho联合细胞周期调节物质p21 waf/cip1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干预后年生长速率(GV)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IS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rhGH干预后GV分为低(GV<5 cm/年,25例)、中(GV介于5~7 cm/年,34例)、高(GV>7 cm/年,91例)GV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的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水平与rhGH干预后GV的相关性,消除了其他可能因素的影响后,采用净相关性分析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水平与rhGH干预后GV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及其联合检测对rhGH干预后GV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前,高GV组患儿的IGF-1/IGFBP-3、Klotho、rhGH干预后GV分别为0.18±0.05、(1672.20±356.38)pg/mL、(8.79±0.58)cm/年,明显高于低GV组[0.07±0.02、(905.65±281.13)pg/mL、(4.22±0.24)cm/年]和中GV组[0.12±0.04、(1294.33±327.52)pg/mL、(6.15±0.26)cm/年],且中GV组明显高于低G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GV组患儿的p21 waf/cip1为(0.16±0.05)pg/mL,明显低于中GV组的(0.23±0.07)pg/mL和低GV组的(0.39±0.13)pg/mL,且中GV组明显低于低G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与rhGH干预后GV呈正相关(P<0.05),p21 waf/cip1与rhGH干预后GV呈负相关(P<0.05);净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水平仍与rhGH干预后GV显著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及联合预测rhGH干预后获得中GV的AUC分别为0.799、0.766、0.768、0.931,其中联合的AUC最大;三者及联合预测rhGH干预后获得高GV的AUC分别为0.809、0.740、0.828、0.943,其中联合的AUC亦最大。结论治疗前IGF-1/IGFBP-3、Klotho、p21 waf/cip1与ISS儿童rhGH干预后GV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rhGH敏感性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时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为临床早期预测rhGH的敏感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胰岛素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抗衰老物质 细胞周期调节物质 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年生长速率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效能评价
9
作者 蔡莉新 陈美琴 +1 位作者 郑芳彬 尹睿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SICH)后血肿增大(HE)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21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4 h内CT复查结果分为HE组(n=61)、无HE组(n=149)。通过单因素分析SICH后HE的可能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自发性脑出血(SICH)后血肿增大(HE)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21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4 h内CT复查结果分为HE组(n=61)、无HE组(n=149)。通过单因素分析SICH后HE的可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ICH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独立影响因素对SICH后HE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葡萄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OR=1.055)、NLR(OR=1.304)、GLU水平(OR=1.309)为SICH后HE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OR=0.606)、LDL-C水平(OR=0.330)、血肿密度是否均匀(OR=0.314)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收缩压、GCS评分、NLR、GLU、LDL-C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诊断SICH后HE的AUC分别为0.754、0.748、0.722、0.667、0.767、0.593。结论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LR、高GLU、血肿密度不均匀及低GCS评分、低LDL-C的SICH患者出现HE的风险高,对上述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必要时立即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增大 危险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不同风险评估工具对淋巴瘤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测效能的比较
10
作者 石洁 郭玉苹 +3 位作者 李欣欣 沈旭 庄燕红 张美芬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2期4093-4098,共6页
目的:比较Padua评分表、Khorana评分表以及ThroLy评分表对淋巴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淋巴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别采用3种工具... 目的:比较Padua评分表、Khorana评分表以及ThroLy评分表对淋巴瘤病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淋巴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别采用3种工具进行风险评估,比较其在淋巴瘤病人VTE中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894例病人,VTE发生率为5.9%,发病时间的中位数为确诊后2个月。VTE组和非VTE组在年龄、临床分期、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及合并高血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ua评分表、Khorana评分表以及ThroLy评分表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60,0.61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adua评分表与ThroLy评分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Khorana评分表(P<0.05)。结论:淋巴瘤病人的VTE发生率高,且多发生在确诊后早期。现有的VTE评估工具对淋巴瘤病人发生VTE的预测效能均处于较低水平,应结合淋巴瘤病人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对现有的评估工具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评估工具 预测效能 Padua评分表 Khorana评分表 ThroLy评分表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模型的术前预测效能分析
11
作者 张雅婧 宋斌 杨经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模型的术前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行病理检查、MRI检查,术后根据直肠癌是否发生EMV...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模型的术前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行病理检查、MRI检查,术后根据直肠癌是否发生EMVI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RI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分析直肠癌发生EMVI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直肠癌EMVI阳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07例直肠癌患者中,34例发生EMVI。两组年龄、直肠癌家族史、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T3、4分期、环周切缘阳性率、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EMVI(mrEMVI)评分>2分占比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像T分期[O^R=5.703(95%CI:2.507,12.973)]、环周切缘[O^R=3.554(95%CI:1.562,8.084)]、mrEMVI评分[O^R=3.777(95%CI:1.660,8.593)]、血清CEA[O^R=4.104(95%CI:1.804,9.336)]、CA199[O^R=4.559(95%CI:2.004,10.370)]为直肠癌患者发生EMVI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MRI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Log(P)=-4.573+1.741影像T分期+1.268环周切缘+1.329mrEMVI评分+1.412血清CEA+1.517血清CA199,拟合效果良好(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阳性的敏感性为91.18%(95%CI:0.752,0.977)、特异性为89.04%(95%CI:0.790,0.948),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57,0.964)(P<0.05)。结论基于影像T分期、环周切缘、mrEMVI评分、血清CEA、CA199水平联合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状态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特征 肿瘤标志物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心电图ST-T段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效能
12
作者 李婷婷 张绍静 郭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T段异常(ST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 027名体检人员(受试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随访60个月~120个月(随访截止2022年6月,或研究对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则停止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 目的 探讨心电图ST-T段异常(ST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 027名体检人员(受试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随访60个月~120个月(随访截止2022年6月,或研究对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则停止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将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94例受试者设为研究组,将其余2 933例受试者设为对照组,统计STA发生情况。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STA占比、左心室肥厚、脑卒中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TA、高血压、高血脂症、饮酒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显示,STA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灵敏度为0.830,特异度为0.888,准确度为0.869;关联性检验显著(χ~2=138.706,P=0.000),优势性检验不显著(χ~2=0.432,P=0.511)。结论 STA可增加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ST-T异常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风险 预测效能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儿童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13
作者 孙盈盈 张伟 万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儿童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52例AL化疗患儿。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统计所有患儿医院感染情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儿童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52例AL化疗患儿。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统计所有患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AL儿童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对AL儿童化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152例AL化疗患儿并发医院感染46例,发生率为30.26%(46/152)。并发医院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无并发医院感染组,有皮肤黏膜损害、应用抗生素、诱导缓解期占比均高于无医院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无医院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存在皮肤黏膜损害、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均为AL化疗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住院时间、皮肤黏膜损害、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均对预测AL化疗患儿并发医院感染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3、0.683、0.815、0.759。结论:AL儿童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住院时间、皮肤黏膜损害、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白蛋白,且上述因素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急性白血病 化疗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超声心肌做功和核素心肌显像参数与冠心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能
14
作者 包成明 冉红 +4 位作者 贾绘 陈孝园 钱晓凤 俞福娣 常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53-58,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肌做功(MW)和核素心肌显像(MPI)参数与冠心病(CHD)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CHD 100例,根据随访6个月后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分为重构组23例与未重构组7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超声心肌做功(MW)和核素心肌显像(MPI)参数与冠心病(CHD)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及联合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CHD 100例,根据随访6个月后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分为重构组23例与未重构组7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超声MW参数[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心肌有效做功(GCW)、整体心肌无用功(GWW)、心肌做功效率(GWE)],MPI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差(PSD)、R-MPI评分],分析上述参数与CHD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及对其预测效能,以及超声MW、MPI参数对CHD左心室重构风险的影响。结果 重构组LVEF低于未重构组,LVESV、LVEDV大于未重构组,GWI、GCW、GWE低于未重构组,GWW、PHB、PSD、R-MPI评分高于未重构组(P<0.01);GWI、GCW、GWE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SV、LVEDV呈负相关,GWW、PHB、PSD、R-MPI评分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SV、LVEDV呈正相关(P<0.01);GWI、GCW、GWE、GWW、PHB、PSD、R-MPI评分均对左心室重构风险有重要影响(P<0.01);超声MW参数GWI、GCW、GWE、GWW与MPI参数PHB、PSD、R-MPI评分联合预测CHD患者左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95%CI:0.859,0.970),敏感度为82.61%,特异度为90.91%,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超声MW和MPI参数与CHD患者左心室重构风险密切相关,均可作为预测指标,且联合预测效能较高,能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可靠的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室重构 超声心肌做功 核素心肌显像 定量参数 相关性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不同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勇娜 谢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该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70例),...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该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腹腔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未感染组(70例),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导致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症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各炎症因子与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观察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炎症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的吸烟饮酒史、抗病毒治疗等一般资料以及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等临床资料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7 pg/mL、降钙素原(PCT)≥5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35 mg/L、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40%、CD4^(+)/CD8^(+)≥1.5%为导致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IL-6、PCT、SAA等炎症因子与肝硬化腹水的腹腔感染率正相关。经ROC曲线验证得知,IL-6、PCT、SAA表达越高,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风险越高。结论IL-6、PCT、SAA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所致免疫紊乱为导致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动态监测IL-6、PCT、SAA能实现对腹腔感染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炎症因子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联合预测效能
16
作者 侯俊飞 柴卫芳 黄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8-380,425,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 目的:探讨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联合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265例。据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将265例患者分为APE组(CPTA阳性)与Non-APE组(CPTA阴性),其中APE组138例,Non-APE组127例。收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的联合预测效能。结果:APE组与Non-APE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咳血、晕厥、胸痛症状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组患者修正版Geneva评分分布明显高于Non-APE组(P<0.05);APE组PaCO_(2)<35 mmHg的患者明显多于Non-APE组(P<0.05)。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对于急性肺栓塞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95%CI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aCO_(2)联合修正版Geneva评分预测急性肺栓塞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一指标,其敏感度显著优于单独修正版Geneva评分系统,特异度优于Pa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修正版Geneva 急性肺栓塞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
17
作者 魏铁垒 刘景春 +3 位作者 杨牧源 王英 张福红 郭俊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彩超阳性报告术后并发DVT作为判断依据,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术后水平与术后发生DVT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患者发生DVT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 d、3 d,DVT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67.41±5.02)%、(73.46±6.23)ng/mL、(159.34±13.91)ng/L,(61.79±4.85)%、(68.17±5.31)ng/mL、(147.39±12.46)ng/L]明显高于非DVT组[(49.25±4.87)%、(55.28±5.36)ng/mL、(115.29±12.28)ng/L,(40.02±4.17)%、(46.15±4.29)ng/mL、(90.36±11.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a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r=0.682、0.711)、ET-1(r=0.653、0.691)、sEPCR(r=0.535、0.728)与术后发生DVT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898(95%CI:0.854~0.933)、0.928(95%CI:0.889~0.957);经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181倍、2.463倍、3.073倍和3.058倍、3.611倍、4.247倍(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与术后DVT发生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术后是否发生DVT有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骨科术后发生DVT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聚集率 内皮素-1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分析
18
作者 樊婕 张武合 +3 位作者 丁侠 蒋遥 郭玮 刘晓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进行泌尿系统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进行泌尿系统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48)和未感染组(n=74)。所有患者入院后于术前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P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对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R均高于未感染组,淋巴细胞低于未感染组(P<0.05);血小板、淋巴细胞预测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95%CI:0.664~0.759)、0.826(95%CI:0.781~0.876),PLR预测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AUC为0.932(95%CI:0.887~0.982)。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24 h尿量、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人数比例、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有创诊治措施次数、手术方式、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留置尿管时间(OR=2.421,95%CI:1.412~4.150)、手术方式(OR=1.808,95%CI:1.191~2.744)、手术时间(OR=1.891,95%CI:1.233~2.899)、住院时间(OR=2.751,95%CI:1.513~5.002)、白细胞计数(OR=2.140,95%CI:1.316~3.480)、CRP(OR=2.502,95%CI:1.491~4.197)、PLR(OR=3.168,95%CI:1.808~5.549)是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PLR是患者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并有望作为预测泌尿系统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泌尿系统 术后感染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
19
作者 刘红涛 王冬冬 陈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效生长因子(PTN)、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影响和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PHC 120例,均行HIFU治疗,...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效生长因子(PTN)、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影响和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PHC 120例,均行HIFU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6例)与未复发组(9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及变化值(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分析ΔHSP70、ΔPTN、ΔPIVKA-Ⅱ与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评价预测效能。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复发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低于未复发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HSP70、PTN、PIVKA-Ⅱ与肿瘤直径、CNLC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肿瘤直径、CNLC分期、分化程度因素前后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均与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P<0.01);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联合预测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51,0.958),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872,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PHC患者HIFU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值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且联合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热休克蛋白70 多效生长因子 异常凝血酶原Ⅱ 早期复发 相关性 预测效能
下载PDF
血清β_(2)-MG、α_(1)-MG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效能
20
作者 叶芸宇 周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α_(1)-微球蛋白(α_(1)-MG)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α_(1)-微球蛋白(α_(1)-MG)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4例MH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_(2)-MG、α_(1)-MG水平。评估研究组患者末次随诊时是否发生血管钙化分为血管钙化组(71例)和非血管钙化组(33例)两个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β_(2)-MG、α_(1)-MG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β_(2)-MG、α_(1)-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钙化组血清β_(2)-MG、α_(1)-MG水平均高于非血管钙化组(P<0.05)。血清β_(2)-MG、α_(1)-MG预测MHD患者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733~0.798)、0.837(95%CI:0.807~0.86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2(95%CI:0.872~0.931)。血管钙化组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病程、血钙、血磷高于非血管钙化组,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低于非血管钙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40.87月(OR=2.128,95%CI:1.492~3.034)、β_(2)-MG≥4.78 mg/L(OR=3.010,95%CI:1.979~4.579)、α_(1)-MG≥6.88 mg/L(OR=2.545,95%CI:1.730~3.744)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β_(2)-MG、α_(1)-MG与MHD患者血管钙化有关,可作为MHD患者血管钙化的预测指标,动态监测血清β_(2)-MG、α_(1)-MG水平变化,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微球蛋白 α_(1)-微球蛋白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