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后期用^(18)F-FDGPET/CT显像预测预后是否优于化疗中期?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蕙旨 吴湖炳 +4 位作者 王全师 李洪生 周文兰 田颖 董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中期和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判断预后的价值差异。方法DLBCL初诊患者142例,于标准化疗第3~4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18F-FDG PET/CT评价为化疗中期组,于标准化疗5~8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PET...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中期和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判断预后的价值差异。方法DLBCL初诊患者142例,于标准化疗第3~4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18F-FDG PET/CT评价为化疗中期组,于标准化疗5~8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PET/CT评价者为化疗中后期组,两组各有71例,首次PET/CT显像结果记录为阴性和阳性。所有患者随访18~114个月(平均28.7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化疗中期组与中后期组患者首次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中期组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3.4%、36.6%,化疗中后期组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6.2%、33.8%,两组PET/CT显像阴性率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12.423,P>0.05)。PFS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分别为63.56和19.23个月(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的PFS分别为65.78和24.32个月(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P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3.56 vs 65.78个月,P=0.613);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PFS时间也无显著性差异(19.23 vs 24.32个月,P=0.274)。PFS率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3.3%、15.4%(χ2=12.423,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4.5%、16.7%(χ2=12.423,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的PFS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3.3%vs74.5%,P=0.613);化疗中期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的PFS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5.4%vs 16.7%,P=0.274)。结论 DLBCL在化疗中期和化疗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均可较好地判断预后,在化疗中后期行PET/CT显像判断预后并不优于化疗中期,因此在化疗中期行18F-FDG PET/CT进行预测预后是合适的,不必延后到化疗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学疗法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预后
下载PDF
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基因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洋 唐红艳 +2 位作者 丁异熠 潘晓琴 谭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的改变情况。结果:在90例T-LBL/ALL患者中,CD1a^+34例(37.8%),CD3·+67例(74.4%),εCD3^+47例(52.2%),CD7^+85例(94.4%),CD10^+33例(36.7%),CD34^+22例(24.4%),CD43^+48例(53.3%),CD45RO^+46例(51.1%),CD99^+88例(97.8%),TDT^+85例(94.4%),CD23、CD20、MPO均为阴性,Ki-67>80%47例(52.2%),Ki-67≤80%43例(47.8%)。在T-LBL/ALL组90例患者中,C-M YC蛋白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为0)(P<0.05);C-MYC阳性率与T-LBL/ALL患者的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r=0.567,r=0.532,P<0.05)。C-MYC蛋白阴性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C-MYC蛋白阳性患者(15.0%),C-MYC蛋白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C-MYC阳性患者(P<0.05)。T-LBL/ALL患者的Ann Arbor分期、LDH、骨髓累及、纵膈增宽、Ki-67阳性指数、C-M YC蛋白表达与C-MYC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增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MYC蛋白阳性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与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提示C-MYC蛋白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CD MPO KI-67 C-MYC基因 C-MYC蛋白 预测预后
下载PDF
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存瑞 吴俊逸 张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5期79-80,共2页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部CT扫描,观察其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8名,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24人,观察组患者2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B超方...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部CT扫描,观察其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48名,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24人,观察组患者24人。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B超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出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检查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部CT扫描,并发症的诊断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预后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扫描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预测预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SCT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光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4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MSCT检查,总结分析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经MSCT检...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给予MSCT检查,总结分析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经MSCT检查可知,并发症发生率为28.92%(24/83),其中器官衰竭6例,占有比率为7.23%;胰腺实质坏死5例,占有比率为6.02%;假性囊肿4例,占有比率为4.82%;肺部感染4例,占有比率为4.82%;胰周脓肿3例,占有比率为3.61%;胰周积液或者胰腺内部积液2例,占有比率为2.41%。83例患者死亡5例,占有比率为6.02%。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并发症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也有所升高,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可辅助疾病治疗,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MSCT 并发症诊断 预测预后
下载PDF
腹部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应用
5
作者 金雪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09-209,共1页
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与预后预测中腹部CT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属实腹部CT与B超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并发症... 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与预后预测中腹部CT应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属实腹部CT与B超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并发症检出率方面,CT检查(94.74%)高于B超检查(57.89%)(P<0.05);预后方面,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病死患者。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中,腹部CT扫描可显著提高并发症诊断准确率,为对症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部CT扫描 并发症诊断 预后预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研究的应用进展:以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为例
6
作者 杜慧杰 刘星雨 +5 位作者 徐明欢 杨学智 张慧琴 莫佳丽 卢依 况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4-560,共7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测模型在患者的诊治决策、预后管理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价值也愈发重要。机器学习方法是预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患者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测模型在患者的诊治决策、预后管理以及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价值也愈发重要。机器学习方法是预测AIS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已广泛应用。本文以机器学习方法为重点,就AIS预后预测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并提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AIS患者预后结局早期评估与预测在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预后预测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尿液循环肿瘤DNA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7
作者 吴岑 陈家俊 +5 位作者 李联川 伍伯聪 张巍 洪泓长 张文彬 魏晓宇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尿液循环肿瘤DNA(ctDNA)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组,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液ctDNA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 目的探讨尿液循环肿瘤DNA(ctDNA)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组,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液ctDNA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DNA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ctDN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ctDNA诊断早期膀胱癌的灵敏度为0.868,特异度为0.98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53~0.9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DNA浓度是早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尿液ctDNA预测早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60,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59~0.970)。结论检测尿液中ctDNA的浓度有助于诊断膀胱癌,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尿液中ctDNA浓度对膀胱癌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循环肿瘤DNA 膀胱癌 早期诊断 预后预测
下载PDF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足的应用以及预后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萍 韩灿 +1 位作者 吴秋花 张俊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83-0186,共4页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足的应用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是否愈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愈合(n=33),对照组未愈合(n=47),通过下肢动脉超声对两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足的应用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是否愈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愈合(n=33),对照组未愈合(n=47),通过下肢动脉超声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管壁厚度、斑块大小、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进行检查,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以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的糖尿病足愈合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针对具有相关性的指标采取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分析,以了解对应指标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结论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措施在糖尿病足预后预测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超声 糖尿病足 预后预测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苏俊琪 王晓颖 孙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目的:评估术前炎症生物标志物、预后营养指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结局的预后价值,并以此构建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 目的:评估术前炎症生物标志物、预后营养指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结局的预后价值,并以此构建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的297例TSCC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析患者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系统性炎症评分(systemic inflammation score,SIS)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TS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的相关性。使用X-tile软件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作为分界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CC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据此构建OS和DSS的生存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具体通过一致性指数、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列线图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侵袭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肿瘤直径和治疗前PNI水平为影响TSCC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NI水平、N分期、DOI和肿瘤直径为患者5年OS或D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治疗前N分期≥1、PNI≤50.65和DOI>2.4 cm与较差的5年OS显著相关,而N分期≥1、PNI≤50.65、肿瘤直径>3.4 cm与较差的5年DSS显著相关。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TSCC术后患者OS和D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08(95%CI,0.625~0.791)和0.717(95%CI,0.600~0.834),验证集验证结果显示,OS和DSS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59(95%CI,0.550~0.767)和0.780(95%CI,0.669~0.890)。OS列线图模型和DSS列线图模型的1年、3年和5年的时间依赖性ROC分析(AUC分别为0.66、0.71、0.72和0.68、0.77、0.79)表明模型具有稳定的判别能力。校准曲线显示OS和DSS预测估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反映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治疗前PNI、N分期、DOI和肿瘤直径可能对TSCC患者的OS和DSS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基于这些参数构建的预后预测列线图在预测TS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OS和DS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评估生存结局的有效工具,有助于选择有针对性的联合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预测模型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列线图
下载PDF
创伤指数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福荣 郝富永 +2 位作者 胡春江 张海矿 孔翔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指数(TI)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82例,依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测定TI... 目的 探讨创伤指数(TI)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82例,依据术后1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测定TI评分、CAR值。明确病人术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观察TI评分、CAR值对病人术后死亡的预测效力。结果 1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1年死亡24例(13.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基础疾病数量、TI评分、CAR值为病人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I评分、CAR值均对病人术后死亡具有一定预测效力,两者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05,预测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4.94%。结论 TI评分、CAR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预后预测效能良好,可作为评估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指数 C反应蛋白/白蛋白 股骨粗隆间骨折 预后预测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食管鳞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体外细胞实验验证
11
作者 包鑫鑫 马月 +2 位作者 朱雅婷 宋春莉 刘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87-1592,1598,共7页
目的:建立脂质代谢相关食管鳞癌(ESCC)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ESCC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利用Kaplan-Meier曲线、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建立脂质代谢相关食管鳞癌(ESCC)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ESCC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利用Kaplan-Meier曲线、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临床病例特征分析风险评分的独立预后预测能力,通过体外实验验证PTPDC1在ESCC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结果:共筛选出4个与E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脂代谢基因,可作为分子标签将ESCC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高风险组(P<0.001)。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由4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构成的风险评分可作为ESCC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脂质代谢风险评分的预后预测效能最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与人正常食管HET-1a细胞比较,PTPDC1在ESCC细胞系ECA109和KYSE15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敲降PTPDC1后,si-1-PTPDC1组和si-2-PTPDC1组PTPDC1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NC组(均P<0.05);与NC组比较,ECA109和KYSE15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基于4个脂质代谢基因构建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后预测价值,可以辅助ESC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预后预测模型 差异分析 脂质代谢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比较4种疗效评估标准的首次评估在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治疗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萍 赵晓芳 +2 位作者 唐华丽 李易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分别采用RECIST1.1、mRECIST1.1、Choi及EMC标准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GISTs患者IM治疗前后的增强CT图像,并根据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good组和poor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描绘四种疗效评估标准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OS及PFS是否存在组间差异。计算首次随访不同疗效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及达到最佳疗效反应(best of response,BOR)的比例以确定合适的手术时机(在BOR比例≥50%且PD比例≤20%的前提下,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定义为两者差值最大的治疗时间段)。结果:EMC标准首次随访疗效good组与poor组间OS(P=0.043)及PFS(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oi标准2组间仅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ECIST1.1及mRECIST1.1标准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分组一致,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C标准疗效good组即完全反应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50%患者达BOR且无患者发生PD,该组最早PD时间为治疗后1.5年;并且完全反应患者手术与未手术组间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EMC标准能够早期、准确地对GISTs患者IM治疗后的预后进行分层;且依据EMC标准,完全反应患者可在治疗后1年再考虑手术切除,但这部分患者或许能够选择定期监测等更为保守的治疗措施来代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疗效评估 预后预测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通过scRNA-seq和批量RNA-seq的综合分析建立基于CAF特征的HCC预后预测模型
13
作者 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 孙莉莉 +4 位作者 刘富中 迪丽娜尔·叶尔夏提 翟晓艺 郭文佳 董晓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 以整合批量RNA-seq数据和单细胞RNA-seq数据挖掘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的特征标记以及探索CAF特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 目的 以整合批量RNA-seq数据和单细胞RNA-seq数据挖掘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的特征标记以及探索CAF特征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获得HCC scRNA-seq数据,用Seurat, Monocle 2软件包分析scRNA-seq数据确定了细胞簇以及分化轨迹,还对所有细胞簇特异性表达的标记基因集进行了富集分析。然后整合RNA-seq基因表达和相应的临床信息数据,鉴定CAF特征,并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CAF特征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划定风险组,建立列线图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通过对scRNA-seq和RNA-seq数据的整合分析,确定了HCC中的7个细胞簇,并鉴定出了15个预后相关CAF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TTK、EZH2、EME1、SLC7A11、DNAJC6、PNCK、TERB2、S100A8和PTPRD-AS1作为CAF特征基因。基于这些基因构建并验证预后特征,根据特征风险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低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风险组,此外ROC曲线和列线图表明风险评分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我们通过scRNA-seq分析技术试图探索HCC中的CAF特征,并建立基于CAF的风险特征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该特征有助于对HCC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AF特征 scRNA分析技术 预后预测模型
下载PDF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新预测模型开发及其预测价值评估
14
作者 谢玲 唐瑞 +2 位作者 陈中秋 王导新 赵燕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471-480,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糖尿病患者感染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9例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确诊为SARS-CoV-2感染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糖尿病患者感染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9例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确诊为SARS-CoV-2感染的糖尿病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死亡43例,好转出院196例。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候选因子,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利用校准曲线、DCA曲线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分别为C反应蛋白(CRP) [OR 1.01 (95% CI 1.02)]、白介素6 [OR 1.01 (95% CI 1.01)]、白介素10 [OR 1.04 (95% CI 1.08)]、血氯[OR 0.87 (95% CI 0.99)]、血钠[OR 1.31 (95% CI 1.55)]。经验证该模型在内部验证队列中表现良好。结论:我们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糖尿病患者感染SARS-CoV-2的预后预测模型能够可视化预测结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临床制定干预决策有指导意义。Objective: To explore a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risk factors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Methods: 239 diabetic inpatients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December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patients was collected by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death group and a survival group, and the relevant candidate factors were screened using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n 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odel was internally verified by the Bootstrap metho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by the calibration curve and DCA curve. Results: Throug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ive factors were included in the prediction model: C-reactive protein (CRP) [OR 1.01 (95% CI 1.02)], IL-6 [OR 1.01 (95% CI 1.01)], IL-10 [OR 1.04 (95% CI 1.08)], and blood chlorine [OR 0.87 (95% CI 0.99)] and serum sodium [OR 1.31 (95% CI 1.55)].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l performs well in the internal verification queue.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prediction model of diabetic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construct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an visually predict the results, and has a good predictive efficiency, which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新型冠状病毒 预后预测模型 死亡率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相关数据构建老年女性卵巢癌不良预后预测模型
15
作者 丁琨 赵蕾 +1 位作者 程亚玉 赵淑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60-64,共5页
目的构建老年女性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老年(≥65岁)卵巢癌的临床数据资料,共筛选3556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511例)与验证组(1045例),对建模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将所得与不... 目的构建老年女性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老年(≥65岁)卵巢癌的临床数据资料,共筛选3556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511例)与验证组(1045例),对建模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将所得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独立危险因素为主要预测指标,以生存结局为预测结局,利用R4.2.2软件“rms”包将其可视化为预测6个月、1年、3年生存率的Nomogram图;建模组及验证组分别应用“rms”、“ggDCA”、“survival”软件包进行计算,得出两组数据的应用C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临床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以评估Nomogram图的预测性能、区分度、一致性、临床效能。结果年龄、种族、病理学分型、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CA125水平、是否行手术、化疗是影响老年女性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成功建立Nomogram图,建模组、验证组的C-index分别为0.686、0.681,6个月、1年、3年的AUC提示模型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3年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决策性曲线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结论成功构建了老年女性卵巢癌不良预后Nomogram图,可指导患者不良预后及临床决策,C-index、AUC、3年校准曲线、DCA均提示Nomogram图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不良预后预测模型 C指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临床校准曲线 决策曲线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预后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王侃琦 毛景松 +1 位作者 赵扬 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背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医生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化策略.高精度的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制定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但目前预测TACE转... [背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医生需要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重视个体化策略.高精度的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制定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但目前预测TACE转归的生物指标仍未达成共识.[进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挖掘患者个体差异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辅助医疗决策、个性化诊疗的目的.本文总结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TACE术后预后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着重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式.[展望]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完全利用所有医学特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继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割技术将提供更准确的分割结果.更深的网络结构可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患者的TACE预后,为医师提供更精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预测 疗效预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袁维烨 肖先皓 宋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由验证组进行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结果SBA患者年龄(P<0.01)、肿瘤部位(P=0.018)、大小(P=0.04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1)、肿瘤大小(P=0.02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肿瘤单发灶、继发肝脏转移是影响SBA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肿瘤部位也是影响SBA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能有效评估SBA患者预后,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腺癌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预后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晚期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后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构建及评价
18
作者 王希 杨洪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后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评价。方法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24例,按照6∶4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74例用于... 目的构建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后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评价。方法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124例,按照6∶4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74例用于构建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验证组50例用于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纳入因素包括年龄、性别、ECOG评分、影像学可见的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是否具有门脉癌栓、是否有肝外转移以及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AST、ALT、Alb、TBIL、CRP、HBV等,初步筛选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队列中的COX模型参数估计值构建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采用区分度和校准度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校准度。结果肿瘤大小、AFP、癌栓、CRP等4个因素是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成功构建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ROC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组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的0.5、1、2年总生存率的AUC值均大于0.70,说明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由肿瘤大小、AFP、癌栓、CRP等4个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组成的接受HAIC的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0.5、1、2年预后预测列线图,验证评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细胞癌 列线图 预后预测列线图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预测模型研究概述及偏倚风险评价
19
作者 李婉玲 邓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88-194,共7页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降低肺炎患儿死亡率,临床工作者需要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并进行及时干预,因此,肺炎预后预测模型是实用的临床工具。关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预测研究很多,但临床上仍没有高质量的儿童肺炎预...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降低肺炎患儿死亡率,临床工作者需要早期识别高危患儿并进行及时干预,因此,肺炎预后预测模型是实用的临床工具。关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预测研究很多,但临床上仍没有高质量的儿童肺炎预后预测工具。本文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预测模型做一综述,旨在介绍和分析全球范围内报道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预测研究和模型,探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预测模型下一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后预测 人工智能 偏倚风险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表示学习哮喘预后预测模型
20
作者 刘兴惠 李至立 +1 位作者 宋西成 孙铭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1期517-522,共6页
为了实现哮喘患者居家监测正确的预后预测。结合医疗知识图谱、表示学习模型、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哮喘预后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分别构建哮喘患者和疾病知识图谱,引入表示学习模型对两类知识图谱进行向量映射,再将拼接后的患者和疾病向量... 为了实现哮喘患者居家监测正确的预后预测。结合医疗知识图谱、表示学习模型、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哮喘预后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分别构建哮喘患者和疾病知识图谱,引入表示学习模型对两类知识图谱进行向量映射,再将拼接后的患者和疾病向量矩阵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预后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获取的哮喘患者居家监测数据以及在已有多源数据基础上拓展纳入的全球哮喘倡议数据,有效缓解了哮喘患者和疾病知识图谱的数据稀疏问题;提出的TransR-CNN(TRC)模型对于哮喘疾病预后的预测效果较好,精度达到了94%,提高了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知识图谱 表示学习:神经网络 预后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