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环切内镜黏膜切除术在肠道腺瘤治疗的应用
1
作者 徐再玲 刘俊伟 +1 位作者 季晓军 张琳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5期913-914,共2页
目的 探讨预环切内镜黏膜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肠道腺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EMR-P治疗,对照... 目的 探讨预环切内镜黏膜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肠道腺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EMR-P治疗,对照组实施EMR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圈套器使用次数、残留灶处理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术后出血率、穿孔率以及切缘阳性率;两组根据肿瘤大小不同比较一次性切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圈套器使用次数、残留灶处理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直径<20mm,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直径>20mm,观察组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P相较于传统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总体上具有较好优势,可提高一次性切除率,减少残留病灶,肿瘤直径大于20mm,EMR-P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肿瘤直径小于20mm,EMR可提高其一次性切除率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环切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切除 肠道腺瘤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内镜黏膜切除(EMR-P) 内镜黏膜切除(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王绪 高越 +1 位作者 田雨顺 胡志朝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收集关于EMR-CI和ESD治疗RNEN疗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EMR-CI组199例,ESD组443例。有效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EMR-CI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0~1.02,P=0.060);EMR-CI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09~1.17,P=0.090);EMR-CI组病变直径较ES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86,95%CI:-1.33~-0.40,P=0.000);EMR-CI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48,95%CI:-16.42~-8.54,P=0.000);EMR-CI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I:0.64~4.75,P=0.280);EMR-CI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9~5.32,P=0.030)。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发生率极低,无法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CI治疗RNEN,可以在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达到与ESD相似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和水平切缘阳性率,但需注意该术式与ESD在垂直切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内镜黏膜切除(EMR-CI)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META分析
下载PDF
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林钦棋 林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60-3662,共3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变切除情况(病变完整切除率)、术后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完整切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完整切除率较高,术后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 圈套器头端 完整切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巨大息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刘旭东 孙丽彬 周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4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及研究组(行EMR),各55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及研究组(行EMR),各55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E、NE、Cor均升高,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IL-6、IL-12、IL-1β均升高,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巨大息肉患者行EMR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高频电凝电 结肠巨大息肉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仟慧 徐长龙 +1 位作者 李发全 董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MR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P<0.01)。术后2个月,EMR组总有效率(67/69,97.10%)高于电切术组(44/51,86.27%)(P<0.05);EMR组并发症发生率(2/69,2.90%)低于电切术组(7/51,13.73%)(P<0.05)。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 结肠息肉 相关指标 治疗结果 复发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7
作者 金燕 龚镭 +6 位作者 唐学军 彭晓斌 谈春晓 王小云 华萍 任元梅 周平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 LST 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5例结肠 LST 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 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 LST 病灶均应用 Pre-cut-EMR 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 Pre-cut-EMR 能完全切除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
下载PDF
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7
8
作者 段志英 李超 +5 位作者 马彩芬 韩双双 王欣 田博 魏字坦 于卫芳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44-246,250,共4页
目的对比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和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EMR-Cap)对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行内镜治疗并获随访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其中行MBM治疗50例(MBM组),EMR-Cap治疗32例(EMR-Cap组)。分析... 目的对比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和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EMR-Cap)对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行内镜治疗并获随访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2例,其中行MBM治疗50例(MBM组),EMR-Cap治疗32例(EMR-Cap组)。分析内镜下切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完整切除率、治疗成功率、病灶大小和侵及周径、治疗时间、并发症、治疗费用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MBM组完整切除率及治疗成功率与EMR-C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M组切除病变长度及累及周径显著大于EMR-Cap组(P<0.01);MBM组平均治疗用时显著短于EMR-Cap组(P<0.05);MBM组合并出血及狭窄发生率与EMR-C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M组平均治疗费用显著低于EMR-Cap组(P<0.05);术后随访MBM组复发率与EMR-C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M与EMR-Cap均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MBM较EMRCap具有切除范围大、治疗用时短、易于掌握、花费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扎黏膜切除 内镜透明帽法黏膜切除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江 马秀英 +3 位作者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陈鹏 庞澜 朱勇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诊治科收治的35例结肠LS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9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诊治科收治的35例结肠LS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采用ESD及Pre-cut-EMR治疗,术后进行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并发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后复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手术完全切除率100.00%,整块切除率1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3个和6个月进行肠镜复查,无肿瘤复发病例。术后24 h观察组CRP、NE、ACTH及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SD及Pre-cut-EMR均能有效治疗结肠LST,但Pre-cut-EMR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两种术式治疗结肠LST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黏膜切除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振 苏宏 +1 位作者 吴冬 何小虎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73-975,共3页
目的分析环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拟实施手术治疗的LSTs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环周预切开EMR治疗,B组采用ESD治疗。... 目的分析环周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拟实施手术治疗的LSTs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环周预切开EMR治疗,B组采用ESD治疗。对比两组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肿瘤整块切除率、手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为(32. 8±9. 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3. 0±15. 8) ml,B组分别为(57. 3±11. 4)分钟和(54. 1±19. 5)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和B组病人的肿块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病人的血清Cor、ACTH、N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小时,A组病人的血清Cor为(116. 1±19. 4) ng/ml、ACTH为(31. 6±5. 9) pg/ml、NE为(0. 30±0. 11) ng/ml、CRP为(5. 93±2. 21) mg/L,B组分别为(128. 5±21. 6) ng/ml、(36. 1±7. 2) pg/ml、(0. 37±0. 12) ng/ml和(7. 65±2. 58)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病人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7. 4±5. 8)小时、排便时间为(58. 3±9. 3)小时、进食时间(38. 4±6. 9)小时; B组分别为(21. 0±6. 3)小时、排便时间(72. 0±13. 6)小时、进食时间(43. 0±8. 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 44%,其中术中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1例、肠穿孔0例,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7. 78%,术中出血5例、迟发性出血2例、肠穿孔1例,A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B组(P <0. 05)。结论环周预切开EMR与ESD手术治疗LSTs的效果基本相当,但是环周预切开EMR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引起的应激反应更小、术后病人的恢复更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树 詹翔 +2 位作者 张道权 谢菁 周玉保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EMBM治疗的75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对...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接受EMBM治疗的75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和术后病理结果,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总结EMBM的疗效。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MBM术,手术时间(40.00±9.21)min,3例术中并发出血,均成功内镜下止血,无穿孔、迟发性出血和操作相关死亡发生。9例患者术后出现食管创面狭窄,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EMBM术后病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4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45处,黏膜内癌(IMCA)9处,所有患者水平切缘均阴性。相比较EMBM前的钳夹活检,有21处(26.9%)标本病理结果发生变化。随访期间,2例患者术后半年、4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给予内镜成功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 EMBM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和并发症少特点,是治疗食管早癌、尤其是食管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食管癌前病变 黏膜套扎切除 内镜下治疗
下载PDF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马晓芬 杨小兰 张攸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及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比对照组的86.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术后两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相比高频电切术,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降低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法内镜黏膜切除 高频电 结肠息肉 后质量
下载PDF
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胃交界部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峰 丁岩冰 +5 位作者 吴大成 王远志 陈姚生 吴健 肖炜明 邓彬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比较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胃交界部(EGJ)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27例及MBM治疗的25例EGJ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资... 目的比较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胃交界部(EGJ)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ESD治疗的27例及MBM治疗的25例EGJ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ESD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54.8±13.5)min,明显长于MBM组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6.2±9.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SD组手术成功率96.3%,穿孔发生率3.7%;MBM组手术成功率100%,穿孔发生率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MBM可安全有效治疗EGJ早癌及癌前病变,与ESD比较具有安全、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 早癌 癌前病变 黏膜套扎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子夜 刘晓波 +2 位作者 金曙 李胜保 童强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2684-26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内镜下多黏膜切除 食管黏膜下肿瘤 黏膜 黏膜下层
下载PDF
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在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早期病变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会灵 任权 +3 位作者 黄涛 聂玲 李国华 蒋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4年第B12期62-62,共1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lti-band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早期病变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住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早期病变(中一重度不典...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lti-band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早期病变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住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早期病变(中一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0倒,所有患者均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先经撕卢戈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用氩气刀标记切除病灶范围,然后依次从口侧向下进行多环套扎切除食管病变粘膜,回收切除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配合操作者做好护理,同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痘和术后随访。结果:术后病理符合食管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7倒,3例原位鳞癌;痛灶最大直径3~13cm,39例一次性完全切除.1例出血,1例穿孔;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36min,无并发症者分别于术后5—7d出院。出院后患者先后分别于3、6、12月胃镜随访,除1例3月份复查有食管狭窄,3例有斑痕形成,其他均无特殊。结论:EMBM操作相对简便,费用较低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规范和及时的护理协同下可作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套扎黏膜切除 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早期病变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波 高子夜 +3 位作者 金曙 李胜保 童强 王强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41-443,447,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3例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行Lugol碘...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3例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行Lugol碘染色观察病变范围,全麻下行EMBM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3例患者的35处病灶均成功切除,完全切除率为100%,术后病检: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早期食管鳞癌7例;病检符合率为81.8%(27/33)。有7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无1例出现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术后2周创面已无渗出,术后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瘢痕,术后随访6-18月,患者无复发。结论:EMBM操作简便、用时短,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多黏膜切除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超声胃镜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鹏 吴联晖 何金财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选取,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选取,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切除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复发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相比,早期食管癌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在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中更具优势,而在完整切除率及复发率中略具劣势,因此,临床可以根据患者要求、医生技术水平及医院医疗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 黏膜套扎切除 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预康复护理路径在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曙 曹松梅 +1 位作者 韦玉洁 黄菊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2期3098-3101,共4页
目的:探讨预康复护理路径在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预约实施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病人,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预康复护理路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 目的:探讨预康复护理路径在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预约实施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病人,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预康复护理路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肠道准备清洁率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出血2例、腹痛4例;观察组发生腹痛1例,无术后出血。结论:对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实施预康复护理路径,可提高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肠道准备度,缓解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焦虑情绪,降低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康复 护理路径 满意度 焦虑 护理
下载PDF
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徐怀山 王雪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在混合痔疾病中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分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肛肠科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接收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100例为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分别... 目的探究在混合痔疾病中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分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肛肠科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接收的混合痔患者中选择100例为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分别用PPH、TST治疗。对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肛内坠胀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肛内坠胀感评分及不同恢复时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于混合痔疾病患者中采用TST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可改善围手术期情况,减轻术后痛感,减轻肛内坠胀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 吻合器痔上黏膜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
作者 常见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7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出血、穿孔、感染)、操作时间(进镜、退镜、总操作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操作总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 大肠息肉 后并发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