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病预防及饮食疗法
1
作者 李德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01年第8期45-45,共1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颈椎骨关节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由于颈部受寒、外伤、劳损、老化及代谢紊乱等因素所导致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间盘,椎间关节、椎体、韧带等组织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刺激和压迫...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颈椎骨关节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由于颈部受寒、外伤、劳损、老化及代谢紊乱等因素所导致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间盘,椎间关节、椎体、韧带等组织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颈脊膜、椎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食疗法 颈椎综合症 退行性改变 骨质疏松症 理改变 代谢紊乱 交感神经 疲劳损伤
下载PDF
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李跃英 周茂林 伊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1期1654-1654,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HIE 新生儿 窒息
下载PDF
中国大健康八病治理及其抗疫实证简论
3
作者 李传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0-32,82,共14页
文章在大健康观念本质内涵的理论标准与大健康治理原理引出的反健康状态对比中,引入大健康德治原理得出的预病、未病、小病、大病、末病、再病、善病、己病八病态。按照广义病位、病程、病度、病变情况,对反健康态或病态作出界定,并于... 文章在大健康观念本质内涵的理论标准与大健康治理原理引出的反健康状态对比中,引入大健康德治原理得出的预病、未病、小病、大病、末病、再病、善病、己病八病态。按照广义病位、病程、病度、病变情况,对反健康态或病态作出界定,并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平衡~非平衡~失衡~再平衡之中,以病原病根、病因病源、病发病机等判据揭示反健康态或病态原因。基于病态原因,以大健康观念不同层面本质内涵为指引,提出综合治理之策。最后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策略措施证明大健康观念、大健康八病治理的正确性和符合大健康观念、八病治理要求的中国行动的有效性。文中贯通应用大健康治理原理,既对中医天人合一、生心一体观作出论证,又推论出八神意情志、八伦、八信、八公等因子交错控制,以形成四生、生心、四心疾病相间相治、健康相间相促的作用路径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预病 治理
下载PDF
胸腔积液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
4
作者 张杰 《中医正骨》 2014年第5期80-80,共1页
患者,女,63岁,以颈背胸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2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右肩背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不适,活动或按压时胸背部疼痛加重,夜间痛甚,严重影响休息及饮食;在当地行颈椎X线、CT检查,示颈椎增生... 患者,女,63岁,以颈背胸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2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部、右肩背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不适,活动或按压时胸背部疼痛加重,夜间痛甚,严重影响休息及饮食;在当地行颈椎X线、CT检查,示颈椎增生退变,椎间孔狭窄,椎间盘膨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给予颈舒痛颗粒、氨酚双氢可待因片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根型 误诊
下载PDF
症状复杂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5
作者 贺耀宗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3年第7期24-24,共1页
颈椎病的发病趋势 颈椎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骨科、神经科、内科都很常见。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8%的人患颈椎病,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有人预计,如果不从现在就加以预防,10年20年以后,颈椎病必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 颈椎病的发病趋势 颈椎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骨科、神经科、内科都很常见。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8%的人患颈椎病,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有人预计,如果不从现在就加以预防,10年20年以后,颈椎病必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病种。 什么是预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 椎动脉受压 颈椎骨质增生 心血管疾 症状 中老年人 趋势 颈内动脉 退行性
下载PDF
BED-CEIA估计HIV-1新近感染率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文娟 汪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6-1061,共6页
在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衡量艾滋病流行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HIV累积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与累积感染率相比,新近感染率对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干预效果评价以及防制策略的制定等能提供更直接的信息.在获取新近感染率的方法中,除了经典的... 在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中,衡量艾滋病流行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HIV累积感染率和新近感染率.与累积感染率相比,新近感染率对艾滋病流行趋势预测、干预效果评价以及防制策略的制定等能提供更直接的信息.在获取新近感染率的方法中,除了经典的流行病学队列随访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血清学方法之一是IgG捕获BED酶联免疫法(BED-CEIA).200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免疫和诊断室评估了16种基于不同抗体和原理的HIV-1新近感染检测方法,发现新近感染者与既往感染者相比,各种抗体滴度均较低;其中gp41抗体滴度在新近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中的差别最大,两者的滴度区间几乎没有重叠,新近感染者的gp41抗体亲和力低于既往感染者,从而认为gp41抗体能够区分新近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并且酶联免疫实验操作相对简单、效果也较理想,因此该室着手开发基于gp41抗体的HIV-1新近感染检测的酶联免疫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捕获BED酶免疫方法 艾滋 新近感染率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