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7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全血与预稀释血的比较
1
作者 巫小莉 何绿茵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CD-3700全自动球计数仪 预稀释血 比较
下载PDF
预稀释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黄欢 王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了解预稀释血样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掌握最佳测定时间,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值。方法血液标本预稀释后放置0,5,10,20,30,60和180 min后测定其各参数值,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RBC,HGB,HCT,MCH,MCHC五项参数的测定结... 目的了解预稀释血样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掌握最佳测定时间,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值。方法血液标本预稀释后放置0,5,10,20,30,60和180 min后测定其各参数值,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RBC,HGB,HCT,MCH,MCHC五项参数的测定结果基本不发生改变;在30 min时,LYM%明显升高(P〈0.05),GRN%明显降低(P〈0.05),PLT降低在60min,WBC,MPV在0 min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已稀释血标本测定应在5-20 min以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稀释血 细胞分析 时间
下载PDF
预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斌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4,共3页
分析了血液标本预稀释后放置0,20,30,60和180分钟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变化情况。发现RBC、WBC、HGB和MPV四项参数的测定结果基本不发生改变。但是WBC三分类的结果和WBC分布曲线的形态随稀释标本放置... 分析了血液标本预稀释后放置0,20,30,60和180分钟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变化情况。发现RBC、WBC、HGB和MPV四项参数的测定结果基本不发生改变。但是WBC三分类的结果和WBC分布曲线的形态随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延长会发生明显改变,在30min时,LYM%明显升高(P<0.05),GRAN%明显降低(P<0.05);PLT和MCV随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LT降低在60min,MCV降低在30min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已稀释标本应在20min以内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稀释血标本 细胞分析仪 放置时间
下载PDF
预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8期2372-2373,共2页
目的:探讨预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末梢指血取样,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标本放置时间为即刻(取样3min内)、5min、10min、30min四组分别进行测定。结果:(1)WBC、RBC、Hb、MCV、RDW、PDW、LYM、MXD、NEUT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预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末梢指血取样,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标本放置时间为即刻(取样3min内)、5min、10min、30min四组分别进行测定。结果:(1)WBC、RBC、Hb、MCV、RDW、PDW、LYM、MXD、NEUT测定结果受放置时间的影响不大(P>0.05)。(2)PLT即刻测定(3min以内)与5min测试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5min与10min,10min与30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稀释血标本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应在5min~30min内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分析仪 放置时间 预稀释血标本
下载PDF
120例末梢血预稀释模式与全血模式18项血液参数结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皓 李玉秀 魏红莲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10期765-766,共2页
关键词 液检验 末梢稀释模式 模式 参数
下载PDF
新生儿采用末梢血预稀释和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结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小剑 吴婷婷 《江西医学检验》 2002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末梢稀释 常规 静脉 红蛋白 测定 比较
下载PDF
末梢血预稀释与全血模式以及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戴凤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5期174-174,共1页
目的探讨末梢血预稀释和全血模式、静脉血检查血常规的方式对比,对临床提供科学的血常规检查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体检者58例,分别采末梢血与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T、WBC和Hb、RBC。结果 PLT、WBC和Hb... 目的探讨末梢血预稀释和全血模式、静脉血检查血常规的方式对比,对临床提供科学的血常规检查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体检者58例,分别采末梢血与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PLT、WBC和Hb、RBC。结果 PLT、WBC和Hb、RBC的末梢血检测,与静脉血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平均变异系数显著>静脉血,预稀释模式和末梢血全血模式,PLT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两种模式四个项目具有显著差异,而PLT和Hb、RBC检测结果较静脉血低,同时WBC值则比静脉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稀释 模式 静脉检测 常规
下载PDF
新生儿末梢血预稀释和静脉血检验结果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雪琴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0期4348-4349,共2页
目的对新生儿末梢血预稀释和静脉血血常规中主要指标WBC、RBC、HGB、HCT、PLT等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新生儿科住院患者,年龄0-7天,每人在同一时间内采集其末梢血和静脉血... 目的对新生儿末梢血预稀释和静脉血血常规中主要指标WBC、RBC、HGB、HCT、PLT等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新生儿科住院患者,年龄0-7天,每人在同一时间内采集其末梢血和静脉血;用迈瑞BC-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新生儿末梢血和静脉血中的HB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RBC、HCT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末梢血并不能完全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因此如果遇到疑问时,最好进行静脉采血复查,以免造成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末梢稀释 静脉 常规
下载PDF
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PLT、WBC、Hb及RBC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谢萍 李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6期1577-1579,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模式下血常规检测对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体检的1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血、末梢血,并用静脉血、末梢预稀释... 目的观察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模式下血常规检测对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体检的1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血、末梢血,并用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三者的精密度变异系数。结果静脉血检测下的白细胞水平低于末梢预稀释血和末梢全血,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末梢预稀释血和末梢全血,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预稀释血与末梢全血的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全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全血检测与静脉血检测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明显低于末梢预稀释血,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全血检测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要稍低于静脉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末梢全血模式下血常规检测的PLT、WBC、Hb及RBC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应合理选择血常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 静脉 末梢预稀释血 末梢全 小板 白细胞 红蛋白 红细胞
下载PDF
BC-3000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艳延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6年第6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液分析仪 故障分析 细胞分析仪 处理方 仪器使用 预稀释血 方法介绍 常见故障 全自动 三分类
下载PDF
AC-920EO^+血液分析仪两种进样模式检测结果比较
11
作者 邓宗奎 伍桂枝 龚润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3期1455-1455,共1页
关键词 液分析仪 模式 预稀释血模式 检测
下载PDF
BC-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经验与故障检修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高攀 成国立 +2 位作者 黄俊芬 周彬彬 王孝彬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2期121-121,共1页
BC-2000血细胞分析仪是开曼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台半自动、三分群、阻抗型血液分析仪,该仪器操作简单、用血量少、测量结果较为稳定准确,具有预稀释血和全血两通道,测试方法可灵活选择,适合基层门诊检验室使用。现将我们... BC-2000血细胞分析仪是开曼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台半自动、三分群、阻抗型血液分析仪,该仪器操作简单、用血量少、测量结果较为稳定准确,具有预稀释血和全血两通道,测试方法可灵活选择,适合基层门诊检验室使用。现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故障及维修过程总结出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2000细胞分析仪 故障检修 液分析仪 医疗电子 仪器操作 预稀释血 基层门诊 维修过程
下载PDF
不同检测模式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新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01-1702,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RB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对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及末梢全血不同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血... 目的研究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RB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对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及末梢全血不同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血常规各指标的检测精密度。结果与末梢全血和末梢预稀释血相比,静脉血的WBC水平较低,但PLT、RBC及Hb水平较高(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WBC、Hb及RBC检测结果与末梢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梢预稀释血的PL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末梢全血(P<0.05);末梢预稀释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均大于静脉血和末梢全血(P<0.05),且中、低浓度标本的末梢预稀释血PLT、Hb和RBC检测精密度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而末梢全血与静脉血的PLT、WBC、Hb及RBC检测精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不同检测模式下PLT、WBC、Hb及RBC等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常规检测模式,提高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治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检测 静脉 末梢预稀释血 末梢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