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施焘 房杰 +3 位作者 张永保 滕乐群 李佳亮 沈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905-908,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缝合器系统(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股动...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缝合器系统(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股动脉穿刺点,评估手术即刻、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的穿刺点情况。结果5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共104处穿刺点,整体成功率为98.1%(102/104),其中,双把ProGlide预缝合技术处理了88处穿刺点,平均动脉鞘14.9 F,需压迫止血1处,整体成功率为98.9%(87/88);单把ProGlide预缝合处理了16处穿刺点,均为12 F动脉鞘。需压迫止血1处,成功率为93.8%(15/16)。术后未出现穿刺点有意义狭窄或闭塞,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1.5个月,期间无新发穿刺点并发症。结论血管缝合器系统预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大口径动脉鞘穿刺点的方法,术前评估穿刺点、精准穿刺、规范化操作等可提高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动脉鞘 预缝合技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鹏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血管缝合 预缝合技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实施微创主动脉介入治疗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翔 余辉 +2 位作者 罗建方 赵龙 马依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21-123,1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预先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本例患者先后分别使用传统技术与经皮预缝合技术行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在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预先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本例患者先后分别使用传统技术与经皮预缝合技术行主动脉夹层支架腔内修复术,比较两种术式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等情况。结果与传统股动脉切开术相比,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术式。结论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预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经皮穿刺 预缝合技术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卫东 李菁华 杨莉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对股动脉的影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方法选取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腹股沟处皮肤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92.2±13.8)min、术后恢复成功率90.0%、术后感染2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预缝合技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
下载PDF
股动脉荷包预缝合技术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詹必成 刘建 陈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股动脉荷包预缝合技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行TEVAR治疗的4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 目的探讨采用股动脉荷包预缝合技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行TEVAR治疗的4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57.9±10.4)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荷包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8.1±10.3)岁],采用股动脉荷包预缝合技术;常规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57.7±10.8)岁],行常规方法切开股动脉。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支架全部释放成功,无死亡、截瘫患者。荷包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24.0)min vs.(100.8±35.6)min,P=0.003];荷包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29.8)ml vs.(83.5±86.5)ml,P=0.038]。常规组术中股动脉断裂合并股动脉血栓行大隐静脉置换+取栓术1例。术后随访1~36(17.2±11.5)个月,常规组股动脉狭窄3例(15.0%),荷包组无动脉狭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结论采用股动脉荷包预缝合技术行TEVAR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并可降低入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股动脉 荷包缝合 预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环乳晕及垂直切口矫正乳房下垂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郎岳 李比 +3 位作者 马建勋 夏有辰 张洁 尤维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环乳晕及垂直切口联合下真皮腺体瓣自身塑形矫正乳房下垂的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共治疗33例乳房下垂患者,年龄28~54岁,平均37.8岁。环乳晕及垂直切口法,术中用预缝合技术确定皮肤切除量,形... 目的探讨环乳晕及垂直切口联合下真皮腺体瓣自身塑形矫正乳房下垂的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共治疗33例乳房下垂患者,年龄28~54岁,平均37.8岁。环乳晕及垂直切口法,术中用预缝合技术确定皮肤切除量,形成蒂在下皱襞线下真皮腺体瓣进行自身填充塑形,同时悬吊固定其余腺体。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33例患者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12~14 d拆除缝线,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乳头乳晕坏死,伤口裂开并发症。术后佩戴塑身胸罩3~6个月,即达到稳定改善外形。33例患者均对乳房外形感到满意。结论环乳晕及垂直切口联合下,真皮腺体瓣自身塑形的方法操作简单、术后形态好、切口瘢痕相对小,是临床可采用的乳房下垂矫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成形术 乳房下垂 乳房上提固定术 环乳晕及垂直切口 预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