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容 王杰 +1 位作者 雷熙 陈冬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层管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健康信念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2组患者DVT健康信念中疾病易得感、疾病严重性、健康行为益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MPV和PDW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APTT、PT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Fb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血栓预防操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可增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信念,避免DVT风险的增加,改善血小板功能,纠正机体血凝状态,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预防操 预警分级管理 老年髋部骨折 卧床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亚娣 辛敏 杨志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双下肢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预警分级管理模式 髋部骨折 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恋 曹鑫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4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胆胰外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0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胆胰外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的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缩短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预警分级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构建产科病房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型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张凌逸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构建产科病房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自2021年4月建立以品管圈为基础的产科病房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型,选取2021年4月至10月349例产科新生儿为观察组,2020年693例产科新生儿为对... 目的探讨品管圈构建产科病房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自2021年4月建立以品管圈为基础的产科病房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型,选取2021年4月至10月349例产科新生儿为观察组,2020年693例产科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护士风险预警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风险预警管理能力、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病房应用品管圈构建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提升护士风险预警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病房 品管圈 新生儿风险预警分级管理 新生儿不良结局 护理能力
下载PDF
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寿江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7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卡联合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比较实施前(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和实施后急诊AMI患者救治成功...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卡联合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比较实施前(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和实施后急诊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救治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留观率、入住CCU率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抗凝时间、溶栓时间短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预检工作人员态度、就诊顺序处理、挂号就诊流程管理、候诊室环境管理、护理技能水平、预检等待时间、健康宣教等满意率都比实施前高(P <0.05)。结论: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AMI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分诊卡 预警分级管理 急诊心肌梗死 救治成功率 满意率
下载PDF
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四色预警分级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瑞芳 鲁丛林 王春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8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 目的探讨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对52例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标识为蓝、黄、橙、红4种颜色,依次为16例、12例、10例,14例,依据颜色的变化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增加随访,加强监管服药。实施2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后蓝色预警增为34例、黄色、橙色、红色分别降为6例、9例、3例;患者均能坚持服药;住院率相对下降。结论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实施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可有效促使患者坚持服药,及时防范不良行为,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四色预警分级管理 社区护理
下载PDF
预警分级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林淑端 许少莹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成立项目团队,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改进目标,分析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并应用在...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成立项目团队,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改进目标,分析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并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比较实施前(2017年6-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患者转运至CT室、重症病房及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实施前(t=60.557,P<0.001;t=14.096,P<0.001;t=45.117,P<0.001);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χ^2=58.699,P<0.001)。结论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急诊危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安全性
下载PDF
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惠芬 王利 +3 位作者 侯燕 黄敏玲 彭俐弘 陈蕊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护理分级模式;观察组200例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探究预警分级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护理分级模式;观察组200例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探究预警分级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分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临床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 预警分级管理 老年病科 风险评估 护理措施
下载PDF
预警分级管理在骨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文睿 赵霁 刘腊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骨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98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警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每天护理...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骨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98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警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每天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可降低骨科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压力性损伤 骨科患者 焦虑 抑郁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急诊患儿候诊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张君茹 谢伦艳 +1 位作者 张宏爱 刘小琴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10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急诊患儿候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2例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51例急...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急诊患儿候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2例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急诊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51例急诊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急诊候诊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候诊时间、候诊意外事件发生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候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分诊准确率及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08%、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78.43%(P<0.05);观察组患儿的候诊意外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将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候诊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患儿的分诊准确率、缩短候诊时间、降低候诊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 急诊患儿 候诊管理 抢救效果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春英 杜洁琼 孙蓓蓓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3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转运质量。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危重 预警分级管理 转运质量
下载PDF
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赵晶晶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C+Y组各80例,C组实施常规护理,C+Y组实施常规护理+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护理。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目的:研究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C+Y组各80例,C组实施常规护理,C+Y组实施常规护理+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护理。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MP、HCT、AI),并随访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C+Y组患者MP、HCT、AI均低于C组(P<0.05)。随访期间,C+Y组共6.67%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低于C组的16.22%(P<0.05)。结论:通过予以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糖 风险预警分级管理 血液流变学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改良式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老年心衰患者卧床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曾秀梅 曾婷 +2 位作者 谭利琼 赵小荣 蒙晓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21-26,共6页
探讨改良式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老年心衰患者卧床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广西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探讨改良式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老年心衰患者卧床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广西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分级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卧床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观察组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式预警分级管理模式能够降低老年心衰患者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风险评估 老年心衰 卧床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舒适护理结合预警式分级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苏延莹 邱伟森 杨敏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考察舒适护理结合预警式分级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入组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考察舒适护理结合预警式分级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入组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结合预警式分级管理。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心功能、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将2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更高(P均<0.05)。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同期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同期对照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同期对照组,明尼芬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优于入院时(P均<0.05);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出院时(P均<0.05)。观察组的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结合预警式分级管理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MACE发生风险,并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舒适护理 预警分级管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观察室交接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施银 罗彩凤 +2 位作者 杨丽萍 崔静文 徐艺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31期2470-247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观察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方案,对观察室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并落实方案。将2018年11-12月观察室18名护士交接的45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观察室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方案,对观察室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并落实方案。将2018年11-12月观察室18名护士交接的45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将2019年11-12月以上护士交接的443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预警分级管理的SBAR沟通模式的交接班。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交接班质量、医护对交接班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8/443),对照组为7.91%(36/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96,P<0.05);观察组护士的交接班护理质量和护士对病情知晓率分别为(91.37±2.73)分、96.7%(58/60),对照组分别为(89.07±2.76)分、81.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8、χ^2值为6.99,P<0.05);观察组医生、护士对护理交接班满意度分别为95.0%(57/60)、95.0%(57/60),对照组分别为83.3%(50/60)、81.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3、5.18,P<0.05)。结论:基于预警分级的SBAR沟通模式能显著提高急诊观察室护士交接班中的预警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交接班的质量,提升医护双方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修订版预警评分表 SBAR沟通模式 急诊观察室 交接班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秀芳 张爱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64-967,共4页
目的 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组建护理质量改进调研小组,建立明确的目标、流程,获取所需医疗设备、技术和人员资源,计划性开展预警分级管理护理措施,观察... 目的 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组建护理质量改进调研小组,建立明确的目标、流程,获取所需医疗设备、技术和人员资源,计划性开展预警分级管理护理措施,观察院内转运过程中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神经内科患者转运过程中行预警分级管理前,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预警分级管理干预后危险发生率显著下降,院内专业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神经内科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干预患者转运对提高护理效率,降低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提供重要医疗保障,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患者转运 预警分级管理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病科压疮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杜羽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0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预防老年病科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施前的住院患者160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预防老年病科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施前的住院患者160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预警分级管理实施后的患者189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老年病科压疮护理小组利用预警分级管理中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EMA)方法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预警分级管理措施实施前老年病科压疮发生率为2.61%,实施后为0.8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警分级管理制度可以针对老年病科压疮的关键风险因素,改善压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预警分级管理 老年病科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对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方平 戚永娥 +3 位作者 柴容 陈玲 郭莹 裘申忠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6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究预警分级管理对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以期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9年3-6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对照组,2019年7-10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转运方... 目的探究预警分级管理对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以期改善患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9年3-6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对照组,2019年7-10月的4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转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法转运,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转运时间为(12.29±2.1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转运时间(18.65±3.37)min(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气管插管脱出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气管插管脱出、静脉置管堵塞、监护仪导联松脱各2例,供氧不足、仪器设备故障各1例,P<0.05);观察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50%(呼吸异常、低体温、低血氧饱和度各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47.50%,呼吸异常、心率异常各4例,低体温5例,低血氧饱和度6例,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指导危重早产儿院内转运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改善早产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危重早产儿 院内转运 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及转运效率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雅君 陈迪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4期2511-2514,共4页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及转运效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未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1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4月至2019...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质量及转运效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未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13例设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后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4例设为管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组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进行转运。调查收集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事件及护护合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管理组转运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患者平均转运时间[(12.4±5.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18.4±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护士的护护合作水平总分[(105.86±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0.78±7.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事件,并提高护护合作水平,从而提高了运转治疗及运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急诊危重症 转运质量 转运效率
原文传递
预警分级管理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娅丽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年第9期157-158,共2页
目的:将预警分级管理运用于老年病科护理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分别选取医院老年病区2018年1~6月期间患者250例,期间实施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期间患者250例,期间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为实施... 目的:将预警分级管理运用于老年病科护理管理,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分别选取医院老年病区2018年1~6月期间患者250例,期间实施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期间患者250例,期间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后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01);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分级管理 老年病科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