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预警评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静 王延江 +2 位作者 张猛 许志强 周华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建立脑梗死的预警评分体系,并应用该体系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方法根据脑梗死危险因素在1 803例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建立脑梗死发生的极高危、高危及危险风险的评分体系。从重庆渝中区石桥街道社区6 283名居民中抽取65岁以上... 目的建立脑梗死的预警评分体系,并应用该体系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方法根据脑梗死危险因素在1 803例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建立脑梗死发生的极高危、高危及危险风险的评分体系。从重庆渝中区石桥街道社区6 283名居民中抽取65岁以上人群943例,随访3年,应用此评分体系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结果943例65岁以上人群中,可能发生脑梗死的极高危风险组151例、高危组306例和危险组354例,随访3年后3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7.8%、19.3%和1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作者建立的脑梗死预警评分体系能够正确提示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对脑梗死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警评分体系
下载PDF
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警评分体系的构建研究
2
作者 展秀君 沈忠达 +2 位作者 沈萍 张俊玮 吴媛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150-15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纳入特异性生长因子(specific growth factor,SGF)、血小板(PLT)、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情况的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新预警评分体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机械性创伤患者5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建立一种纳入特异性生长因子(specific growth factor,SGF)、血小板(PLT)、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情况的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新预警评分体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机械性创伤患者5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382)和非血栓组(n=209)。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资料特征、相关危重症评分、血培养结果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机械性创伤患者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并予以赋值,其总分即为血栓形成预警评分。评价血栓形成预警评分对机械性创伤患者并发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抗凝血酶Ⅲ(ATⅢ:Ag)>335 m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 s、D-二聚体(DD)>19 mg/L、纤维蛋白降解物(FDP)>14.5μg/mL、SGF>73.5 U/mL、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1分例数均高于非血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Ⅲ:Ag>335 mg/L、APTT>35 s、DD>19 mg/L、FDP>14.5μg/mL、SGF>73.5 U/mL、ISS>25分和APACHEⅡ≥21分为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作为形成血栓预警评分建立的基础,予以赋值,其总分为预警评分。非血栓组的平均预警评分为(2.04±0.99)分低于血栓组(4.12±1.17)分(P<0.05)。血栓形成预警评分预测创伤患者形成血栓的AUC为0.825,明显高于APACHEⅡ、APTT、DD和FDP,当血栓形成预警评分的截断值为2.50分时,敏感度为71.35%,特异度为89.11%,约登指数为0.605。结论:机械性创伤患者血栓形成预警评分体系由ATⅢ:Ag、APTT、DD、FDP、SGF、ISS及APACHEⅡ组成,合理运用此预警评分体系可以更加直接有效地评估创伤患者预后,其预测效果远高于单独应用APTT、DD、FDP及APACHEⅡ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创伤 血栓 预警评分体系 ISS评分 APACHEⅡ评分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蔡宗群 廖清高 +3 位作者 郭旭武 翁增杰 欧晓敏 卢森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的预警评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从广东汕头市中心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的预警评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从广东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转移到心血管内科的NSTEMI患者296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发生AKI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患者住院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而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初步建立预警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分辨能力,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能力。结果共入选296例NSTEMI患者,AKI发病率为18.4%,其中AKⅡ期35例(64.8%),AKIⅡ期12例(22.2%),AKIⅢ期7例(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贫血、发病至急诊科时间,未使用B一受体阻滞剂是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初步建立NSTEMI患者发生AKI的预警评分,总分为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之和,最高分为13分,根据约登指数,预测AKI风险的最佳界值为3.5分,从而获得评分系统的风险分层标准为:评分≤3.0分预示低危风险,评分≥4.0分预示高危风险。初步建立AKI评分系统分辨能力较高(AUC=0.806,P〈0.01),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503)。结论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贫血、发病至急诊科时间,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NSTEMI患者住院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建立的AKI预警评分可能有助于急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AKI患者并进行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警评分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