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永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06-009,共4页
观察不同用药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4月~2024年6月收治的150例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两组,各7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乙组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结局,... 观察不同用药方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4月~2024年6月收治的150例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两组,各7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乙组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结局,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凝血功能(PT、APTT、Fbg、血小板计数)指标照治疗前相比较均获得一定改善,乙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好于甲组。乙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 vs 9.33%,χ2=3.627,P=0.034<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DVT发生的风险,且用药过程方便、安全系数较高,体现出了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塞通注射液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分析
2
作者 张利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研究重症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六月到2024年五月间住院的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组31例(对照组),预防性治疗32例(观察组)。结果 加护病房中,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3.15%和32/32,... 研究重症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六月到2024年五月间住院的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组31例(对照组),预防性治疗32例(观察组)。结果 加护病房中,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3.15%和32/32,显著降低(19.35%,6/31,P<0.05);结果表明:1 0 0 8%(3/32)比2 0 0 8%(96 88%,3/32)显著提高。结论 重症患者是 DVT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和治疗,以减少 DVT的发生,同时也能增加患者对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预防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39-0142,共4页
探讨分析中医药护理在防治 DVT方面的作用。方法 本课题拟选取100名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于2023年1月-12月进行随机数位表,将50名接受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50名接受中药护理的研究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和 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 探讨分析中医药护理在防治 DVT方面的作用。方法 本课题拟选取100名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于2023年1月-12月进行随机数位表,将50名接受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50名接受中药护理的研究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和 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凝血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段的护理后血流变参数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肿胀、DVT发生,调节患者的凝血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中医护理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肢肿胀
下载PDF
间歇充气装置辅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59
4
作者 董咏梅 张若 +1 位作者 陈聪 徐鲁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2-1093,共2页
目的观察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将7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经... 目的观察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护理对策。方法将7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40例中有3例发现DVT,发生率为7.5%,无明显肢体肿胀,无胸痛、气促等肺栓塞症状,给予拜阿斯匹林100 mg/d,1个月后门诊复查,DVT消失。对照组38例中有11例发现DVT,发生率28.9%,其中有4例出现下肢肿胀,无肺栓塞症状,给予拜阿斯匹林100mg/d,1个月后门诊复查,4例DVT消失,其余7例血栓机化,症状缓解,经χ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9,P<0.05)。结论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间歇充气装置,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充气装置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性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贾伟 刘建龙 +1 位作者 田轩 蒋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性肺栓塞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78例接受VCF置入联合溶栓、单纯导管直接溶栓和全身溶栓的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和动脉...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性肺栓塞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78例接受VCF置入联合溶栓、单纯导管直接溶栓和全身溶栓的DV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随访继发性肺栓塞(PE)发生和治疗后血栓复发情况。结果:联合和导管溶栓组治疗后健患肢周径差显著减小(P<0.05);全身溶栓组有5例血尿,4例咯血和2例消化道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CF置入可有效提高DVT疗效,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杨柏柳 张震宇 郭淑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采取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PC与LMWH预防后,分... 目的研究采取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与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IPC与LMWH预防后,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IPC与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III(AT-III)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IPC与LMWH可以改善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静脉形成 妇科外科手术 预防和控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99
7
作者 林素琴 林剑芳 洪飞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院78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85例妇... 目的探讨通过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和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6月本院785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85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在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病率为0.51%,均早期发现和处理,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在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盆腔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下载PDF
序贯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霞 徐英华 付丽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98-3500,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的时间长度应用序贯加压装置(SCD)感应抗血栓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术后即开始应用SCD感应抗血栓泵治疗,对照组术后...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的时间长度应用序贯加压装置(SCD)感应抗血栓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术后即开始应用SCD感应抗血栓泵治疗,对照组术后第1天持续应用,从第2天之后每4 h使用一次,每次持续1 h;实验组术后6 h使用1次,每次持续1 h。两组患者应用抗血栓泵时间均为10 d。每日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皮温、颜色、腓肠肌疼痛等情况,均在术前及术后7~10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1例;实验组40例,肌间血栓形成2例,两组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肢皮下淤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例肌间血栓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均痊愈,两组患者皮下淤血均吸收痊愈。结论 SCD感应抗血栓泵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形成效果明显,应用抗血栓泵每6 h 1次、每次1 h为宜,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D感应抗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静华 刘武岩 +2 位作者 谢博多 栾海 张晓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康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同时行推拿配合持续冰敷。检测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评价2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检测2组股静脉血流峰度及平均速度;统计DVT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D-D及FIB先升高后降低,PT、APTT先降低后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14 d FIB、PT、APTT已基本恢复至术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 2组股静脉血流峰值及平均速度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及术后14 d 2组VAS评分较术后1 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P<0.05)。结论:TKA术后给予推拿配合持续冰敷可有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DVT形成,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推拿 冰敷 下肢静脉血栓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科病房建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娟 卢向莉 +1 位作者 陈玉霞 区海云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5年第7期2614-26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建立一套规范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模式。[方法]建立系统的预防DVT的工作流程和指引,对骨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针对DVT高风险人群实施DVT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监测腿围、小腿压痛...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建立一套规范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模式。[方法]建立系统的预防DVT的工作流程和指引,对骨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针对DVT高风险人群实施DVT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通过监测腿围、小腿压痛等DVT形成相关症状,及时发现及预防DVT发生。比较实施护理模式前后DVT发生情况、术后DVT相关症状及病人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实施护理模式后DVT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腿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掌握功能锻炼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预防知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骨科病房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预防DVT护理模式,可作为一个综合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及降低DVT的发生,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DVT预防工作指南,指导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伟娜 张义 +1 位作者 曹向宇 谷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4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术中关闭关节腔前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1 g,术后夹闭引流管3 h... 目的观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术中关闭关节腔前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1 g,术后夹闭引流管3 h。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5 mg,1次/d,共14 d。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次/d,共14 d。记录两组术后14 d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两组术后14 d检测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行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6.1%)、5例(15.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Fg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8.8±14.3)、(73.9±13.9)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氨甲环酸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钠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运动踝关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12
作者 薛晓玲 张慧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077-2077,共1页
目的:探讨运动踝关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4年6月因妇科疾患行腹部手术患者236例,术前、术后测量下肢腘静脉彩色多普勒变化及下肢周径.结果:预防组与未预防组术后下肢腘静脉血流及血管内径对照,差异有... 目的:探讨运动踝关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6月~2004年6月因妇科疾患行腹部手术患者236例,术前、术后测量下肢腘静脉彩色多普勒变化及下肢周径.结果:预防组与未预防组术后下肢腘静脉血流及血管内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踝关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具有无创伤、安全可靠、方法简便,便于普及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下肢静脉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龚姗 金海红 +4 位作者 姜丽 陈红娟 李苗 曹丽艳 董立新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2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3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30例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术后1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5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等指标,并统计LEDVT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LT、APTT、PT、FIB以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观察组患者APTT、PT、FIB以及D-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股静脉(右、左)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EDVT发生率为7.77%(5/65),观察组患者LEDVT发生率为1.53%(1/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肺栓塞。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术后D-D,改善血流状态,降低LEDVT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灵晓 刘翠青 张瑞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7期489-490,共2页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V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护士知识态度和行为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雪 高玉芳 +2 位作者 张文 于洪菊 李坤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为提高神经外科护士预防DVT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取来自山东、上海等不同省份12所综合性医院...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为提高神经外科护士预防DVT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选取来自山东、上海等不同省份12所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16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与DVT相关神经外科护士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结果:神经外科护士预防DVT得分为(66.91±10.39)分;不同学历、职称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2%~66.86%的护士经常对DVT进行干预;82.2%的护士曾参加过护理部组织的DVT相关知识培训或接受过科室的业务学习培训DVT相关知识;8.9%的护士曾在学校学习过DVT知识课程;4.7%的护士曾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4.1%的护士曾自学DVT知识。结论:神经外科护士能够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以及对DVT预防有正性积极的态度,但DVT知识水平和相关行为仍有待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各种形式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干预DVT的能力,降低DVT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高并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参与度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 知识 态度 行为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廖燕如 邱振雄 +1 位作者 李荣江 刘维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82例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82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 目的:研究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382例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82例)术前半小时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LC。对照组(B组,200例)行常规LC手术。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结果:A组的血栓率为0.5%,B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安全、简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单次低分子肝素钙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宁 雷勇 +1 位作者 李桂芬 王泳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16-261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全切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程度分成观察高、中、低危组,再将每组随机分配到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子宫全切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程度分成观察高、中、低危组,再将每组随机分配到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A组术后24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澳思达)4100U皮下注射,1次/d,连用5d,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抗凝药物预防。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发生率为0(0/50),对照组为8%(4/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静脉血栓 子宫全切 预防
下载PDF
压力泵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小红 谌丰 +1 位作者 洪华 刘海英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泵(IPC)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于手术后即介入IPC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 目的探讨压力泵(IPC)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于手术后即介入IPC进行双下肢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照组则于手术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下肢股四头肌舒缩、踝泵运动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结果研究组仅发生1例下肢DVT,对照组发生7例下肢DVT,2组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vs 23.3%,P<0.05)。结论应用IPC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进行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可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泵 下肢静脉血栓 妇科盆腔手术
下载PDF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绮文 陈杏文 +1 位作者 黄美兴 何卫恒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1B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预防 腹式全子宫切除 护理 子宫切除患者 肢体锻炼 效果满意
下载PDF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邹清 李林鲜 +1 位作者 杨宇翔 常海鸥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3982-3983,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300例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妇住院号的奇偶分成护理干预组(试验组)和非干预组(对照组),均为150例,非干预组予以常规剖宫产护理,而干预组予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d内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非干预组出现1例肺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干预组未出现肺栓塞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