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症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厉冰 王静 +1 位作者 刘婕 王静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末端组(43例,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末端组的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横结肠组(P<0.05)。回肠末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回肠末端组的Wexner评分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术后,回肠末端组的干扰素γ(IFN-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回肠末端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横结肠组,直肠最大静息压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有效保障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直癌根治保肛手术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手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冯海龙 邢林帅 +3 位作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回肠造口术,n=31)和对照组(常规襻式回肠造口,n=32),比较2组造口时间、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早期并发症(造口渗漏、周围皮炎、疼痛、周围trocar孔感染、出血、缺血坏死、水肿、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及近端肠梗阻)和远期并发症(造口狭窄、回缩、脱垂、旁疝)、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造口还纳手术。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中位数7(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3(21,24)min(Z=-6.853,P=0.000);观察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63.2±5.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3.5±4.7)min(t=-23.109,P=0.000)。2组均无造口出血、坏死。观察组造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2/31)vs.65.6%(21/32),χ^(2)=21.766,P=0.000];观察组造口周围trocar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31)vs.53.1%(17/32),P=0.000]。2组均无造口狭窄发生;造口旁疝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2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对照组1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脱垂。5例并发症均在二次还纳手术中得到及时治疗。63例随访6~60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中低位直肠癌NOSES中应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造口术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3
作者 卢京鹏 高鹰 +1 位作者 张晓明 张海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旁疝发生率、总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还纳术中出血量、首次术后住院时间、还纳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相近,改良术式的二次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预防造口术 改良造口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王日玮 廖强明 鲍新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与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前者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 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 末端袢式造口术 腹腔镜保肛手术
下载PDF
行动导向法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莲莲 刘文文 +1 位作者 黄引 郭文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7-0020,共4页
探讨行动导向法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行预防性回肠术造口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为2022年11月-5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患者50例,实验组为2023年5月-2023年11月行预防性回... 探讨行动导向法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行预防性回肠术造口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为2022年11月-5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患者50例,实验组为2023年5月-2023年11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患者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导向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动导向法能有效提高低位直肠 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自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造口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法 预防造口 健康教育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规范化扩肛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加回肠预造口术后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
6
作者 俞权 刘壮壮 +7 位作者 马仪超 陈宇吉 房永坤 廖逸群 赵斌 王飞 王道荣 汤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造口术后规范化扩肛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90例,分为扩肛组(n=50)和对照组(未扩肛,n=40)。分析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 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造口术后规范化扩肛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90例,分为扩肛组(n=50)和对照组(未扩肛,n=40)。分析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后并发症资料、吻合口并发症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病理资料、术后造口并发症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尿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8例;扩肛组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均为造口还纳停止扩肛后再次发生的狭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规范化扩肛在预防低位直肠癌保肛加预防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狭窄中是一种安全性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扩肛 低位直 预防造口 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盼 谢传艺 边雪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PMASD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PMASD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2月于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3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联合面对面访问、电话及云平台对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并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结合询问情况及患者或照护者上传的照片诊断有无发生PMASD。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PMASD影响因素。结果: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PMASD发生率为3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造口处手术伤口、坐位时造口周围皮肤褶皱、更换照护者、造口袋类型、造口袋更换周期是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发生PMASD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PMASD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造口伤口和周围皮肤褶皱、造口产品等方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积极鼓励患者提高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以预防PMAS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牛欣 李博 钱国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8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研究组则采...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研究组则采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Ⅱ期手术情况、造口皮肤状况评分、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完成拔除插管、肠管回纳等操作,但研究组Ⅱ期手术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皮肤组织增生、变色、溃疡/侵蚀及总分、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造口脱垂、造口水肿、造口内肠管扭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造口旁疝、造口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相比,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患者Ⅱ期手术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癌根治术 盲部隧道式插管预防造口 传统袢式造口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9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中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后者另做切口取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延迟还纳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造口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还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造口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功能总分与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通过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具有可行性,相比另做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还纳间隔时间,便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低位前切除术 预防造口 采集标本 造口还纳
下载PDF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
10
作者 姚豪杰 王家淳 余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根据回肠造口方式分为研究组(正中标本提取... 目的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60例,根据回肠造口方式分为研究组(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88)和对照组(传统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n=72),并比较2组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吻合口瘘愈合及发生情况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 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有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炎症水平较低、吻合口瘘愈合时间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外科手术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 预防造口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
11
作者 刘怡君 李来元 杨熊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回肠造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袢式回肠造口中不同支撑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等有不同的影响,现阶段造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支撑棒袢式回肠造口术、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术、改良自闭式回肠造口术、一针法回肠造口术等。文章综述关于目前常用的几种预防性造口术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预防性造口术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造口 低位直癌前切除术 造口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林月 林胜红 +1 位作者 方振军 陈贵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直肠癌前切除后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32例未完成回肠造口回纳,未回纳率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直肠癌前切除后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187例患者中有32例未完成回肠造口回纳,未回纳率17.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新辅助放化疗病史、低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较晚、术后有吻合口并发症、肠梗阻及肿瘤进展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与无法还纳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是直肠癌根治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还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对于有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高危因素如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前肿瘤晚期或有术后复发或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到术后回肠造口无法回纳的可能性,谨慎选择手术及造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前切除术 预防造口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肠胃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慧珍 许云峰 希吉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及营养、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腹腔... 目的探究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及营养、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和观察组(30例,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d营养指标与炎症因子,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术后补液、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更高;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治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较小,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更高,但在吻合口瘘高危因素发生风险较小的患者中并不需要进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加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根治术 预防末端造瘘 营养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胃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亚军 王少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胃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口行预... 目的探讨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胃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和观察组(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造口还纳时间间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内毒素(ETX)、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中标本提取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能缩短造口还纳时间间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减轻创伤反应,改善胃肠屏障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标本提取切口 预防造口 癌根治术 创伤反应 屏障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斌 张金强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进行分组,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进行分组,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75例),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补液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而言,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推动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癌根治术 预防造口术 功能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顾学洲 林卫华 陈航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的直肠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病灶长度、淋巴结清扫数,检测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评估肛门功能,统计并发症率、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病灶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阈值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疗效确切,能降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端造口 腹腔镜下直癌根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根治性手术结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
17
作者 侍超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8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另外给予直接低位吻合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另外给予直接低位吻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应激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应激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手术 预防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 低位直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对防止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防止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癌性(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一期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防止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癌性(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一期大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白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肿瘤距肛门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3.19±3.24)d短于对照组的(32.56±4.61)d,治疗费用(4.96±0.73)万元少于对照组的(6.83±0.81)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白蛋白(48.24±7.39)g/L高于对照组的(44.12±6.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精神支柱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精神支柱评分分别为(17.38±2.62)、(17.45±2.55)、(18.25±1.75)、(18.12±1.83)、(17.86±2.74)、(18.33±1.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9±2.55)、(15.21±2.49)、(14.37±2.52)、(14.79±2.50)、(14.32±2.48)、(15.05±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能防止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 吻合口瘘 预防造口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卫华 高愫 张松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肿瘤 预防末端造瘘 吻合口漏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柏巍松 赵立志 +4 位作者 申力 应可明 王志伟 申志成 王守立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5期1832-1834,1855,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是否接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将242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32)和观察组(n=110),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是否接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将242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132)和观察组(n=110),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住院费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永久性造瘘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并不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对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末端造瘘 吻合口瘘 腹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