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侯一心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疗效。方法围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6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依据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 目的分析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疗效。方法围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6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依据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31例),两组患者治疗术式均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置入IABP的时机为术中或术后,实验组置入IABP时机则为术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CO、SV、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P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维持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置IABP应用于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预后,在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高危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郭自同 沈鑫 +1 位作者 穆叶赛 李国庆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121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设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119例冠心病高危患者行常规介入治疗,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恶性心...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121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设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119例冠心病高危患者行常规介入治疗,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的发生率;比较两组30 d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收缩功能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心源性猝死、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以及1年后NTpro BNP、左心室收缩功能以及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恶性心律失常(1.7%比7.6%,P=0.010)、急性左心衰竭(1.7%比1.7%,P=0.008)、心源性休克(1.7%比5.0%,P=0.013)、猝死(0.9%比3.4%,P=0,027)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A组的NT-pro BNP[(417.8±71.8)μg/L比(461.2±72.3)μg/L,P=0.02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3±7.2)mm比(46.5±6.8)mm,P=0.039]均低于B组,A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4.1±8.6)%比(52.8±7.3)%,P=0.046]高于B组;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5.0%比11.7%,P=0.021)、严重心力衰竭(8.2%比16.0%,P=0.032)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术后1年A组的NT-pro BNP[(511.3±78.9)μg/L比(567.2±93.4)μg/L,P=0.001]、LVEDd[(48.4±8.7)mm比(52.1±9.6)mm,P=0.001]均低于B组,A组的LVEF[(46.4±9.2)%比(43.5±10.2)%,P=0.001]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可能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0 d内心源性猝死、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1年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冠心病 主动脉球囊反搏 预防性置入 左心室功能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林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究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择32名高危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中16人作为对照组,其余16人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介入治疗,实... 目的:探究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择32名高危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中16人作为对照组,其余16人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时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同时给与优质护理,探讨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左室LVEDd和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一年数值显著降低,LVEF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一年数值显著降低,两组间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一个月心源性猝死、一个月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一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一年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同时给与优质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冠心病 预防性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对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行急诊介入无复流发生的影响
4
作者 汪洋 刘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3-16,共4页
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对急性心梗(AMI)心源性休克(CS)行急诊介入(PPCI)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 取我院一年间(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术前置入IABP患者(观察组,12例)、未置入IABP患者(对照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手术中无复流和术后住... 探讨预防性置入IABP对急性心梗(AMI)心源性休克(CS)行急诊介入(PPCI)无复流发生的影响。方法 取我院一年间(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术前置入IABP患者(观察组,12例)、未置入IABP患者(对照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手术中无复流和术后住院不良心血管时间(MACE)的发生概率。结果 两组造影及介入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小(P>0.05)。两组患者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MACE发生率差异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再发心肌梗死、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偏低(P<0.05)。结论 针对AMI合并CS的患者,在急诊PPCI手术中预防性置入IABP能够有效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置入IABP 心梗心源休克 急诊介无复流发生
下载PDF
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晋贤 龚建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9期2904-2906,共3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的操作经验积累,内镜手术越来越安全,然而,尽管被认为是安全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仍然有很多并发症。1976年,在ERCP开始将近6年后,出现了第一个评估ERCP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在美国进行的一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的操作经验积累,内镜手术越来越安全,然而,尽管被认为是安全的,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仍然有很多并发症。1976年,在ERCP开始将近6年后,出现了第一个评估ERCP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0 435份关于ERCP的数据,当时,ERCP主要是诊断性手术,在这项研究中发现ERCP术后并发症包括1%的注射胰腺炎、0.8%的胆管脓肿、0.6%的药物反应、0.3%的胰腺脓毒症、0.2%的器质性损伤、0.1%的吸入性肺炎,总共有15例患者死亡[1]。现在,ERCP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以往。本研究对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吲哚美辛 预防胰管支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