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患者颅内出血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冯学辉 田龙 胡逸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分析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的脑转移瘤(BM)患者颅内出血(ICH)发生和致死的风险因素。方法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BM患者39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项目、SRS项目、血液学项目和影像学项目。首先,根据患者接受SRS后是否出血... 目的分析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的脑转移瘤(BM)患者颅内出血(ICH)发生和致死的风险因素。方法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BM患者39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患者项目、SRS项目、血液学项目和影像学项目。首先,根据患者接受SRS后是否出血分为ICH组(n=134)和非ICH组(n=258)。对两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ICH发生的风险因素。之后,再分析ICH组致死的风险因素。结果有ICH史、原发灶为恶性黑色素瘤是接受SRS后BM患者ICH发生的风险因素,有ICH史和原发灶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ICH发生风险分别提高了7.433和1.430倍(均P<0.05)。ICH组7 d内和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1.19%和25.37%。高血压、血小板计数、脑疝和脑积水是7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脑疝和脑积水是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具备相应风险因素的患者,需提前做好预防和治疗准备,从而降低ICH发生和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脑转移瘤 内出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联合人工智能在急性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白珊玮 韦鑫 +4 位作者 周治明 艾光勇 张蓉 陈金华 陈维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0-1327,共8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联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急性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部收治的67例疑似颅内出血的...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联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急性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部收治的67例疑似颅内出血的头部平扫CT(conventional non-contrast CT,NCCT)和双能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35~89(56.2±12.5)岁。分析VNCT与NCCT的平均CT值、噪声、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辐射剂量的差异。以2名放射学专家的共同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对比分析AI软件应用于VNCT和NCCT判断颅内出血的类型、中线结构偏移程度、出血最大层面的长径和短径与血肿体积的准确率。比较专家及AI得出以上定量评价指标所需耗时差异。结果客观评价方面,VNCT图像的平均CT值、SNR和CNR均明显低于NCCT(P均<0.001),噪声大于NCCT图像(P<0.001)。VNCT的辐射剂量比NCCT+CTA降低75.6%。定性分析方面,AI诊断颅内出血应用于NCCT和VNCT的准确率分别为94.0%和89.6%。VNCT+AI对IPH、IVH、SAH和SDH的准确率为:83.6%、86.0%、83.0%和60.0%,与NCCT+AI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定量分析方面,VNCT+AI对中线偏移程度、最大面积长径和短径、血肿体积的测量结果与专家手动测量结果均一致性好(ICC=0.820、0.942、0.920和0.959,P均<0.001)。在AI软件诊断耗时方面,VNCT组显著低于NCCT组[(50.6±15.9)vs(58.5±24.9)s,P<0.001]。结论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辐射剂量低,检查流程简单、快捷,联合AI技术对急性颅内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定量评价指标与放射学专家一致性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平扫 内出血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3
作者 韩若东 张亚飞 +2 位作者 颜秀侠 李博文 钱贝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1-470,共10页
目的探讨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收治的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传统锥颅血肿引流术(传统锥颅组,51例)和新型锥颅血肿引流术(新型锥颅组,52... 目的探讨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收治的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传统锥颅血肿引流术(传统锥颅组,51例)和新型锥颅血肿引流术(新型锥颅组,52例)。根据手术前后头部CT图像计算血肿清除率,评价引流管置入精准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预后。结果新型锥颅组血肿清除率[(45.54±24.23)%对(35.08±6.49)%;t=3.008,P=0.004]和引流管置入精准度[90.38%(47/52)对68.63%(35/51);χ2=7.509,P=0.006]均高于传统锥颅组。新型锥颅组与传统锥颅组血肿量(F=9.157,P=0.003)和mRS评分(F=4.412,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新型锥颅组血肿量(t=⁃4.625,P=0.000)和mRS评分(t=⁃2.712,P=0.008)均低于传统锥颅组;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F=280.635,P=0.000)、NIHSS评分(F=443.320,P=0.000)和mRS评分(F=552.781,P=0.00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新型锥颅组和传统锥颅组术后血肿量(t=10.233,P=0.000;t=19.906,P=0.000)、NIHSS评分(t=14.576,P=0.000;t=15.286,P=0.000)和mRS评分(t=20.201,P=0.000;t=13.511,P=0.000)均低于术前。结论新型简易徒手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肿 引流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45例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义勇 刘日荣 原小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6期8936-8937,共2页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征象。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下出血21例,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颅内出血的部...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征象。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下出血21例,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并发症 内出血/病因学 颅内出血/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 被引量:21
5
作者 吴芳 杜祥颖 +3 位作者 张苗 杨旗 祝小莲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kV/Sn150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早期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剂的价值。方法纳入7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脑部CT双能量(80kV/Sn150kV)扫描,经后处理得到碘分布图和虚拟平扫图像。以发病24~48h后常规脑部CT图像为参考,计算双能量CT(DECT)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共31例患者(53个颅内高密度灶)纳入分析,其中DECT正确诊断26个高密度灶为存在出血,23个高密度灶为碘对比剂;1个钙化灶误诊为出血合并对比剂,3个DECT诊断为对比剂的病灶出现延迟性出血转化。DECT鉴别诊断颅内出血灶与碘对比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9.66%(26/29)、95.83%(23/24)和92.45%(49/53),PPV为96.30%(26/27),NPV为88.46%(23/26)。结论第三代双源CT能早期准确诊断AIS血管内治疗后的出血转化,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磊 裴昌军 +1 位作者 王琨 蔡维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36例CTA检查为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并对责任动脉瘤行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36例CTA检查为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DSA检查并对责任动脉瘤行栓塞治疗。结果:MSCTA诊断动脉瘤36例,烟雾病13例,动静脉畸形8例;DSA和栓塞手术结果证实:MSCTA诊断动脉瘤正确33例,误诊1例,漏诊2例,其对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1.7%;不同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分析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室出血大多由烟雾病引起,脑叶出血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畸形,脑深部出血主要原因为烟雾病,混合性出血可由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引起。结论:MS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国容 徐晔 +2 位作者 蔡金华 何玲 冉启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001-2003,共3页
目的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 目的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可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大片脑梗塞。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出血量多,脑内血肿较大,特别是伴大片脑梗塞者常有脑软化灶后遗改变。结论CT检查可早期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是否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脑疝等并发症,并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了解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症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头颅双能量CT平扫在介入治疗后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国强 刘国荣 +2 位作者 韩洋 刘晓林 孙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评价头颅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后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20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量CT扫描,采用140kV、80kV双能量模式扫描技术,通过图像... 目的评价头颅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术后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20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量CT扫描,采用140kV、80kV双能量模式扫描技术,通过图像后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VNC)及碘叠加图像(IOM),结合临床及48h后复查的普通头颅CT或MRI作为金标准,评价双能量CT平扫技术在鉴别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的准确性及特异性。结果 20例患者中,单能CT图像(140kV)上6例未发现高密度病灶存在,14例存在高密度病灶,高密度部位分别位于脑实质及蛛网膜下腔,总计27个高密度病灶,经图像后处理,27个高密度病灶中,VNC及IOM均一致性存在高密度病灶8个,影像诊断为脑出血灶,后期随访头颅CT平扫图像证实,其中颅内出血7个;IOM存在高密度病灶,对应的VNC无高密度病灶19个,诊断为造影剂外渗。后期随访头颅CT平扫图像未见颅内出血20个。双能量CT平扫敏感性100.0%,特异性95.0%,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0%。结论用头颅双能量CT平扫成像技术,可快速准确区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的颅内出血与造影剂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造影剂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下载PDF
颅脑三维超声评价新生儿定量分析颅内出血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段淼 何清 苏丽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颅脑三维超声在新生儿定量分析颅内出血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患儿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2月疑为存在颅内出血的187例新生儿,进行颅内超声初筛,同时进行颅脑CT确诊,诊断结果为所有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目的:研究颅脑三维超声在新生儿定量分析颅内出血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患儿预后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2月疑为存在颅内出血的187例新生儿,进行颅内超声初筛,同时进行颅脑CT确诊,诊断结果为所有新生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现象。分别采用脑部CT、三维超声检查新生儿的颅内出血情况,通过比较分析三维超声检查在定量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经CT确诊检查,结合出血量的Papile分级标准,新生儿的出血情况分级结果为Ⅰ级51例,Ⅱ级53例,Ⅲ级62例,Ⅳ级21例;三维超声诊断结果为Ⅰ级54例,Ⅱ级49例,Ⅲ级65例,Ⅳ级19例,与CT的确诊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准确度检测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实质出血的CT检查准确度分别为47.33%、31.24%、94.62%、91.73%、91.35%,三维超声分别为98.74%、96.37%、91.51%、90.41%、97.64,三维超声检查在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以及脑实质出血的准确度明显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三维超声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量的定量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新生儿的预后判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婴儿 新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3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新杰 董学萍 +1 位作者 任玉琴 纪丽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 ,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 2 3例临床资料完整 ,确诊晚发性Vit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例 ,硬膜下出血 14例 ,脑...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Vit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及CT表现 ,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 2 3例临床资料完整 ,确诊晚发性Vit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例 ,硬膜下出血 14例 ,脑内出血 11例 ,脑室内出血 4例。结论 :CT是Vit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临床制定综合治疗计划 ,估计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内出血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婴儿 诊断 CT
下载PDF
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多成 肖忠 +5 位作者 金永源 阮燕斯 詹志鹏 夏雨 徐林 李世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 5 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占 96% ,其次为硬膜下血肿占 44 % ,脑内出血占 40 % ,单纯脑室出血和...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 5 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占 96% ,其次为硬膜下血肿占 44 % ,脑内出血占 40 % ,单纯脑室出血和出血性脑梗塞较少见 ,有两个部位以上出血的占 14 % ,有脑水肿表现的共 2 1例 (4 2 % ) ,患侧脑室受压变小占68%。结论 CT能明确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部位、出血量 ,判断其预后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令延 魏文洲 +3 位作者 杨文兵 韩艺东 李茂进 宋华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53-555,共3页
目的:讨论婴儿晚发性VitK缺乏(VKD)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78例VKD并颅内出血的婴儿进行了追踪复查,分析其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78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8例(74.4%),... 目的:讨论婴儿晚发性VitK缺乏(VKD)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78例VKD并颅内出血的婴儿进行了追踪复查,分析其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78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8例(74.4%),硬膜下出血(SDH)41例(52.5%),脑实质出血(IPH)31例(40.0%),脑室内出血(IVH)23例(29.5%)。单一部分出血45例(57.7%),2个部位出血19例(24.4%),3个以上部位出血14例(17.9%)。31例IPH随访复查死亡9例,仅4例恢复正常,其他病人均有脑室扩大、脑软化、脑萎缩、脑钙化形成等不可逆性后遗症的表现,以单纯SAH预后最好,24例1个月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VKD并颅内出血其预后有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颅内出血部位及原因的MSCTA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立莎 朱磊 +2 位作者 张悦 李光 王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SCTA表现为①本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0例,单侧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5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7例,单侧3例;双侧颞浅动脉狭窄2例,单侧3例。②脑底动脉环、基底节区及病变血管周围异常增生血管网形成28例。③侧支代偿供血:大脑后动脉扩张形成软脑膜吻合支代偿22例;前交通动脉增粗,由健侧代偿供血10例;眼动脉扩张5例;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扩张形成穿膜支与颅内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④合并脑动脉瘤形成11例。⑤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15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及5例脑室出血患者均见异常增生血管网;6例脑叶出血患者见软脑膜侧支代偿丰富,其中1例枕叶出血与大脑后动脉瘤破裂有关。结论:MMD出血以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出血多见。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的侧支代偿动脉及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费军 张朝利 +3 位作者 刘军华 郑冬 闫如意 程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A影像学资料,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DSA或手术共检出21个动脉瘤,CTA检出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颅内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30例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双能量CTA影像学资料,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DSA或手术共检出21个动脉瘤,CTA检出20个。与手术和DSA结果比较,双能量CTA漏诊2个,误诊1个,双能量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8.9%,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5.5%;平均辐射剂量(327.63±29.89)mGy;平均扫描时间(4.95±0.42)s。结论双能量CTA检查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和检查时间,更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出血 动脉瘤 破裂 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对颅内出血的类型识别及血肿分割一致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娟 汤翔宇 +3 位作者 沈逸 廖术 石峰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检测不同类型颅内出血并自动计算血肿体积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探讨其识别的准确性及血肿分割的一致性。方法:数据集1纳入9594例颅脑CT平扫图像,随机选取223例颅内出血阳性患者作为颅内出血类型识别的测... 目的:开发一种可以检测不同类型颅内出血并自动计算血肿体积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探讨其识别的准确性及血肿分割的一致性。方法:数据集1纳入9594例颅脑CT平扫图像,随机选取223例颅内出血阳性患者作为颅内出血类型识别的测试集,剩余CT图像作为其训练集,评估测试集中算法识别五种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效能。数据集2选取另外819例已人工勾画出血灶的CT图像,随机选取74例作为测试集,以人工手动分割为金标准,验证测试集中算法分割与人工分割的一致性。结果:在223例颅内出血阳性患者中,深度学习算法对五种类型颅内出血识别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或接近0.85,特异度均大于0.95;在74例血肿分割测试数据中,算法自动测量的血肿体积与人工手动分割测量的血肿体积之间达到较高的一致性,脑实质内出血、硬膜外出血、脑室内出血及硬膜下出血体积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1、0.990、0.996和0.878。结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较好地识别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并能精确测量血肿体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内出血 血肿分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65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雪梅 李珍平 刘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2162-2162,共1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合并颅内出血的的CT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对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HIE 12例,中度HIE 22例,重度HIE 31例,其中26例合并颅内出血,与临床表现基...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合并颅内出血的的CT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对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轻度HIE 12例,中度HIE 22例,重度HIE 31例,其中26例合并颅内出血,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CT是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合并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并发症 内出血 高血压性/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影像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芃 索耀华 +5 位作者 郎晓峰 刘伟 李铁男 李挪 黄山 周泽亚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angiograp hy,DSA)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nal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 目的探讨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angiograp hy,DSA)对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后早期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nalhemorrhage,SICH)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有无SICH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平扫CT和DSA影像。结果 5例确诊SICH,两组术前CT同一供血区内陈旧缺血病灶、DSA侧支循环分级及血管狭窄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局部动脉溶栓前影像学综合分析可以帮助预测SIC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辉 王文献 刘园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18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9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6例。... 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18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9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6例。结论①SAH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2.7%。CT能明确显示各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Flodmark[1]分级对出血量进行估计;②SEH及IVH多见于早产儿,CT可明确诊断,并可评价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其转归;③硬膜下出血在后颅凹处多见,CT容易漏诊;④ICH的出血量一般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空洞脑。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内出血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的CT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增俊 韦建强 +3 位作者 张雅 白慧萍 谌天华 曹玉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内出血 维生素K缺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和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玲 雷红林 +1 位作者 任漪 刘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超声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儿科ICU室临床怀疑颅内出血患儿568例,超声于生后1~7天内检查,CT于14天内检查,观察比较二者诊断价值。以MRI结果为标准或根据新...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超声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1月~2017年8月在我院出生并收治儿科ICU室临床怀疑颅内出血患儿568例,超声于生后1~7天内检查,CT于14天内检查,观察比较二者诊断价值。以MRI结果为标准或根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超声和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568例患儿经临床证实为颅内出血的有556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硬膜下出血51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9例。超声诊断颅内出血506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硬膜下出血40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2例。误诊1例,漏诊51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0. 8%,特异性为91. 7%,准确性为90. 8%; CT诊断颅内出血534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3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硬膜下出血51例,脑实质合并脑室内出血79例。误诊0例,漏诊22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6. 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 1%。结论早期颅内出血超声可作为筛查手段;超声对室管膜下出血敏感性高于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少量脑实质出血及硬膜下出血,CT优势于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内出血 诊断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