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小龙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浩 胡齐 孙凌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眶上外侧入路(LSO入路)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翼点入路(PT入路)对比。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LSO组(44例)和PT组(54例)。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变化;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LS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小于PT组[(155.84±24.16)min vs(179.45±21.72)min,(9.44±1.28)cm vs(15.05±2.62)cm,(63.62±15.84)mL vs(185.82±39.48)mL,(15.68±4.12)d vs(19.25±4.46)d,P均<0.001]。LSO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T组(13.6%vs 35.2%,P=0.015)。术后第1天,2组血清TNF-α、IL-6、ET-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LSO组升高幅度均低于PT组(P<0.05)。术后3个月,2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vs 90.7%,P=0.454)。结论:相比常规PT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显微夹闭手术采用LSO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显微夹闭手术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显微夹闭术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毛希宏 唐太昆 +4 位作者 李建辉 邱学才 钟剑锋 宋黎 马孝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和防范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13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经验和技巧,以及防范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3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本组患者术后GOS 5分39例;GOS 4分8例;GOS 3分6例;GOS 2分0例;GOS 1分3例。结论应从麻醉、开颅到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尽量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合理、间断和短时应用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处理和防范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术中动脉瘤破裂 载瘤动脉临时阻断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中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7期1905-1910,共6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6-12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均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统计分析本组手术情况、...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6-12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均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统计分析本组手术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用时(151.67±19.04)min、切口长度(13.41±2.70)cm、术中失血量(115.62±24.71)mL;本组预后良好率为94.12%(32/34),2例轻度残疾,无患者发生重度残疾与植物生存;术后本组NIHSS评分(6.27±1.02)分低于术前,BI评分(56.71±6.79)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短暂性脑缺血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脑积水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5/34)。结论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创伤小,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失血量,提高预后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 急性期 预后 NIHSS评分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伟成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疾病,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40~60岁的女性居多[1]。在疾病发生后,受高血压、血管炎、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会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问题,这样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且若不及时的治疗还使患者有很大的死亡概率[2]。针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目前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在显微技术的发展下,疾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且创伤降低,其中翼点入路是经典且常用的入路方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治疗
5
作者 沈书廷 田素侠 牧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813-815,共3页
目的:评价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尽快行头颈CTA检查,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后3 d内开颅夹闭动脉瘤,根据病人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前病人Hunt-Hess分级:Ⅱ级15... 目的:评价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尽快行头颈CTA检查,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后3 d内开颅夹闭动脉瘤,根据病人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前病人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3例。术后恢复良好23例,轻-中度残5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本组总死亡率为6.45%。结论:对于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尤其是合并有颅内血肿的危重病人,早期开颅夹闭动脉瘤,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脉瘤 破裂 夹闭动脉瘤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探讨
6
作者 陈旭 詹健 张永安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36期5215-5216,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8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根据其手术时机的不同分成超早期组(<1 d)、次早期组(1 d^3 d)、间期组(4 d^10 d)和延期组(≥11 d),均20例;评估预后。结果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8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根据其手术时机的不同分成超早期组(<1 d)、次早期组(1 d^3 d)、间期组(4 d^10 d)和延期组(≥11 d),均20例;评估预后。结果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与其余3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早期组与延期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0.0%,65.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3 d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并非必须在发病1 d内行急诊手术,在发病4 d^10 d后再行手术治疗,同样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破裂 手术时机 预后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杨巧钰 罗针 +2 位作者 赵小燕 李昌泰 杨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10—2022-10华西医院收治的8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效果、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OKM分级[(3.82±0.05)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4.23±0.45)分]、术后24 h GCS评分[(15.18±2.79)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0.08)分、(3.71±0.58)分、(12.36±2.54)分],住院时间[(17.21±3.87)d]短于对照组[(24.36±5.25)d],术后6个月血清Caspase-3[(157.38±45.15)μg/L]、MMP-9水平[(12.83±2.41)μg/L]及总并发症发生率(9.5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76±58.43)μg/L、(18.62±3.58)μg/L、2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血流导向装置能够显著提升栓塞效果,改善血清学指标和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循环 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术 血流导向装置 夹闭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8
作者 陈泽鑫 王育胜 +2 位作者 林楚纯 蔡跃豪 袁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06-251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53.28±2.81)岁,入院至手术时间(1.96±0.52)d,临床表现:剧烈头痛48例,轻度头痛31例,意识障碍26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者均随访成功,其中预后良好59例(73.75%),预后不良21例(26.25%);两组年龄、性别、动脉瘤长径、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术后颅内感染、Fisher分级为影响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影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术前Hunt-Hess分级、GCS评分、术后颅内感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邵明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18-0121,共4页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 探讨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计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动脉瘤位置、形态、临床症状、单发多发等给予手术夹闭与介入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损伤因子水平;(2)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barthel评分,降低复发风险;(3)早期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循环不同部位出血性颅内动脉瘤,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手术夹闭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 疗效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额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陈阳 蔡菁 +3 位作者 宗艺 张朋杰 李健 刘于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3.27±4.50)ml少于对照组的(120.65±24.76)ml,手术时间(1.98±1.03)h、术后卧床时间(4.89±0.74)d、住院时间(14.25±1.98)d短于对照组的(3.45±1.20)h、(5.94±0.95)d、(17.34±2.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67)、(6.94±1.41)、(6.15±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血清CRP(5.89±1.06)mg/L、PCT(0.46±0.15)ng/L、TNF-α(10.83±2.0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L、(13.49±2.4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NIHSS评分(17.90±1.34)分、mRS评分(1.73±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9.74±1.53)、(2.45±0.62)分,KPS评分(67.13±3.48)分、Barthel指数(82.96±7.15)分高于对照组的(63.52±2.34)、(74.85±6.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相比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使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 夹闭术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智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 目的:探究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在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行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分为翼点入路35例入B组,眶上外侧入路35例入A组。所有患者采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对照组采用翼点入路,研究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脑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及骨窗范围均较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研究组术后NSE及S100β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术后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研究组预后状况较好(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但选择眶上外侧入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减轻脑损伤,术后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循环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7-0030,共4页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 介入栓塞术 夹闭术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下载PDF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衍 王敢 +4 位作者 高文伟 陈世文 王韧 居世明 曹合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颅内动脉瘤 破裂 治疗
下载PDF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春艳 李淑艳 +2 位作者 阎莉 张建梅 王凯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775-1779,共5页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 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差,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预后的关键。外科治疗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目前,对于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各项治疗手段也不断成熟,但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适应证 治疗时机 介入方案
下载PDF
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春林 沈育 +1 位作者 胡均贤 程小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ACA)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IAR)的40例AC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AR患者...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中前循环动脉瘤(ACA)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开颅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IAR)的40例AC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IAR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0例IAR患者中,预后好者34例(预后好组),预后差者6例(预后差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及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瘤颈部破裂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瘤颈部破裂是导致IAR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动脉瘤 夹闭术 动脉瘤破裂 预后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建军 佘晓春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96-1597,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例,前交通动...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例,前交通动脉瘤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早期手术治疗 经翼点入路 循环 床体 后交通动脉瘤 交通动脉瘤 中位年龄
原文传递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车彦军 夏智源 +5 位作者 骆杰民 于建刚 刘艳 徐晓军 陈兴 齐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策略。方法 3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不同特点和患者情况,急诊或早期选择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或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术进行个性化治疗。结果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预后...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策略。方法 34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动脉瘤不同特点和患者情况,急诊或早期选择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或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术进行个性化治疗。结果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2例,预后良好8例,预后良好率为66.7%,轻残2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无死亡病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2例,预后良好16例,预后良好率为72.7%,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2组预后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循环破裂脑动脉瘤,根据不同情况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采取急诊或早期开颅显微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提高良好预后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颅内循环 治疗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思民 杨岳炜 +5 位作者 揭芳剑 黄俏春 陈伟 俞国鑫 俞若锋 章卫康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未破裂动脉瘤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直接夹闭破裂动脉瘤和2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后GOS分级5分8例,4分2例,3分3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病情发展迅速,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循环 颅内血肿 超早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苘辉斌 毕伟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 目的观察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为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岁进行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显微开颅夹闭术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术组113例。分别观察2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手术时间(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手术时间为(83.12±14.61)min,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开颅夹闭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术组术后住院时间(27.16±9.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随访结果,显微开颅夹闭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8.8%,残余稳定15.0%,复发/扩增6.2%。血管介入栓塞术组动脉瘤消失者占75.2%,残余稳定16.8%,复发/扩增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显微开颅夹闭术组预后评分中5分占65.5%,3-4占23.0%,1-2分占11.5%。血管介入栓塞术组预后评分5分占76.1%,3-4分占16.8%,1-2分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开颅夹闭术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可有效控制病情。但血管介入栓塞术住院时间较短,在患者恢复和预后方面略优于显微开颅夹闭术,较适合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 手术治疗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