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7
1
作者 谢万福 王佳 +1 位作者 李传坤 徐高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与再破裂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收治于我科的178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31例在夹闭术中出现动脉瘤体破裂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在选取的3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与再破裂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收治于我科的178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的31例在夹闭术中出现动脉瘤体破裂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在选取的31例动脉瘤术中破裂病人中,出院时预后良好(中度以下残疾)24例(77.42%),重度残疾4例(12.9%),死亡3例(9.68%)。结论动脉瘤夹闭术中出现瘤体破裂时,应根据不同的破裂时期、破裂原因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 危险因素 显微外科手
下载PDF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新志 赵恒 +1 位作者 晏文强 许敏华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辅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共治疗4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第1、14、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治疗第1、30天,抽取患者的空腹晨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为5分患者的比例为74.2%(23/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2/31)比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第14、30天的NIHSS评分和VMCA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1.4)分比(7.2±1.5)分、(3.3±1.3)分比(5.7±1.4)分、(83±5)cm/s比(96±5)cm/s、(74±4)cm/S比(84±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0天的SOD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第1天和相应对照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1天和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辅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血清SOD、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少林 马晓红 冀景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2期171-17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高压氧 颅内动脉瘤术 脑血管痉挛 疗效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多普勒超声应用研究(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巍 赵继宗 +1 位作者 王硕 李京生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监测载瘤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方法 对 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微血管多普勒 (MVD)超声进行术中检测 ,记录载瘤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观察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发现有缺血性并发症...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监测载瘤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方法 对 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微血管多普勒 (MVD)超声进行术中检测 ,记录载瘤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观察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发现有缺血性并发症组血流速度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加快 (P <0 .0 5 ) ,而两组在术前血流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内动脉瘤 微血管多普勒 载瘤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雪燕 江广学 潘艳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6期75-76,共2页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通过利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剂进行荧光血管造影,以确认动脉瘤是否完全被排除于血流之外,载瘤动脉有无血流缺失,小血管是否血流良好。我院2012年1—7月对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患者24例,应用吲哚菁绿进...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通过利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剂进行荧光血管造影,以确认动脉瘤是否完全被排除于血流之外,载瘤动脉有无血流缺失,小血管是否血流良好。我院2012年1—7月对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患者24例,应用吲哚菁绿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 内动脉瘤夹闭 护理 血流缺失 效果 血管造影剂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建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腰大池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立波 朱迪 梁旭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一氧化氮(NO)、VMCA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可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改善,恢复血流速度,且安全可靠,可能与改善机体IL-6、TNF-α、ET-1和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依达拉奉 颅内动脉瘤术 脑血管痉挛 疗效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8
作者 陈淑惠 周亚梅 张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抽样法分设组别。对照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选择采取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抽样法分设组别。对照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选择采取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人群开展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SDS评分、SAS评分情况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1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2.68%(P<0.05)。结论对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者术后对其予以心理护理,其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颅内动脉瘤术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宋良鹏 葛丽丽 +3 位作者 孙西周 汤苏文 杜福宏 李洪朋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预防感染、脱水、尼莫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藤通脉... 目的:观察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预防感染、脱水、尼莫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藤通脉饮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TCD检查,血管痉挛符合率达100%,治疗组第5天、第10天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后Hunt-Hess分级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藤通脉饮有助于缓解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脑血管痉挛 四藤通脉饮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志华 刘大为 +1 位作者 郭曲练 贺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非神经阻滞组,每组23例。神经阻滞组患者用0.5%罗派卡因分别阻滞头部两侧对称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非神经阻滞组患者只实施全身麻醉。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前,以及术后2、6、12和24 h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同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神经阻滞组术后2、6和12 h的VAS评分较非神经阻滞组低(P<0.05)。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2~24 h较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前升高(P<0.05)。与非神经阻滞组比较,神经阻滞组术后2~12 h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结论 0.5%罗派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是开颅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夹闭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镇痛 血浆皮质醇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NIHSS评分及脑水肿缩小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学庭 杨炳湖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联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联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脑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下降幅度较大,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 d后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与对照组6.9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脑水肿缩小,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 甘露醇 Rho激酶抑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谢琛璠 林庆喜 曾钦霖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依...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的记忆力评分、MMSE总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余维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MMSE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IL-18、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内动脉瘤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15d进行CTA复诊,1例发现新生动脉瘤1枚,再次手术给予夹闭;2例出现夹闭不全,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5例发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处理;阅片结果除1例图像质量显示不佳外,其余均可清晰显示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间的关系、动脉夹数量与位置、载瘤动脉通畅与否、动脉瘤颈残留、脑血管痉挛等信息,术后3个月患者均回院复诊,均显示颅内情况良好。结论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可准确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血管、脑实质等情况,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 夹闭不全 评估价值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伟玲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对全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有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出血、用药护理以及确保血容量...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对全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有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出血、用药护理以及确保血容量充足。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占78.26%,轻残3例,占13.04%,重残1例,占4.35%,死亡1例,占4.3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促使其救治率的明显提高,同时,能够使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并发低血压 护理措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亚低温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Todd M.M. HindmanB.J. +2 位作者 ClarkeW.R. rnerJ.C. 黄卫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9-10,共2页
BACKGROUND: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often results in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at 30 cent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operative cooling during open craniotomy would ... BACKGROUND: Surgery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often results in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s. We conducted a randomized trial at 30 cent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intraoperative cooling during open craniotomy would improve the outcome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001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score of I, II, or III (“ good- grade patients"), who had had 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o more than 14 days before planned surgical aneurysm clippin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target temperature, 33° C, with the use of surface cooling techniques) or normothermia (target temperature, 36.5° C). Patients were followed closely postoperatively and examined approximately 90 days after surgery, at which time a Glasgow Outcome Score was assign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 assigned to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the group assigned to normothermia in the duration of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 rates of death at follow- up (6 percent in both groups), or the destination at discharge (home or another hospital, among surviving patients). At the final follow- up, 329 of 499 patients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had a Glasgow Outcome Score of 1 (good outcome), as compared with 314 of 501 patients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66 percent vs. 63 percent; odds ratio, 1.14;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88 to 1.48; P=0.32). Postoperative bacteremia was more common in the hypothermia group than in the normothermia group (5 percent vs. 3 percent, P=0.05). CONCLUSIONS: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did not improve the neurologic outcome after craniotomy among good- grade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亚低温治疗 神经外科 后神经功能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表降温 动脉瘤夹闭 预后良好 重症监护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白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86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并分析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本组Hunt-Hess≤Ⅱ级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8.57%...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86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并分析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本组Hunt-Hess≤Ⅱ级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8.57%低于Hunt-Hess≥Ⅲ级患者的80.39%;改良Fisher≤Ⅱ级患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9.27%低于改良Fisher≥Ⅲ级患者的82.22%;且本组术前出血1次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6.53%也低于术前出血≥2次患者的51.3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越高或术前出血次数越多,患者术后则较易发生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 脑血管痉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分析
17
作者 周伟益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行手术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行手术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术后3 d、出院时焦虑与抑郁评分,术后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苏醒时,对照组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0.190,P=0.893、0.850>0.05);术后3 d、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焦虑(50.13±1.55)分、抑郁评分(53.14±2.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04±1.43)分、(56.01±2.1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2、7.326、4.281、6.024,P<0.05);研究组心率(77.66±4.50)次/min、平均动脉压(11.60±1.25)KPa、血浆皮质醇(25.00±1.64)ng/L、空腹血糖(4.40±0.23)mmol/L与对照组(82.34±4.73)次/min、(13.68±1.36)KPa、(28.68±1.76)ng/L、(4.88±0.35)mmol/L相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5.0.36、5.126、6.841,P<0.05);研究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功能、自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4、4.384、5.850、4.71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颅内动脉瘤术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分析
18
作者 王凤 杨华园 +1 位作者 杨扬 赵小话 《中外医疗》 2020年第9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动脉瘤病灶44个,病灶直径<5 mm者14个(31.82%),病灶直径≥5 mm者30个(68.18%);以病位分布于床突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者居于前两位,分别为45.45%(20/44)、13.64%(6/44);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术前CTA检出病灶39个,CTA检出率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8.64%(39/44);40例患者经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7 d发生颅内动脉瘤新病灶2枚(均属于同一例患者),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术后10 d发现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病例3例,经二次手术后行CTA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效果良好,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其余3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效果均比较良好;术后11 d经CTA复查,显示合并脑积水者4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各1例,经介入及药物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术后90 d内复诊,颅内情况均良好。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 评估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处理
19
作者 王静波 史益民 +6 位作者 薛国强 解远翔 张保臣 李太红 侯晋生 卫仲民 杨世峰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0期760-761,共2页
关键词 内动脉瘤夹闭 中破裂 成功 动脉瘤破裂 中预防 神经外科 情况报告 高难度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张慧 王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54-857,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MMSE、BI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9.1%(4/44)、38.6%(17/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和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内动脉瘤介入 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