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护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建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6-907,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后 腰大池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良鹏 葛丽丽 +3 位作者 孙西周 汤苏文 杜福宏 李洪朋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预防感染、脱水、尼莫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藤通脉... 目的:观察四藤通脉饮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预防感染、脱水、尼莫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藤通脉饮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TCD检查,血管痉挛符合率达100%,治疗组第5天、第10天脑血管痉挛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后Hunt-Hess分级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藤通脉饮有助于缓解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后 脑血管痉挛 四藤通脉饮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志华 刘大为 +1 位作者 郭曲练 贺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6期84-87,共4页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 目的通过术前头皮神经阻滞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血浆皮质醇的改变,评估颅脑外科手术行头皮神经阻滞镇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该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和非神经阻滞组,每组23例。神经阻滞组患者用0.5%罗派卡因分别阻滞头部两侧对称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眶上神经和耳颞神经,非神经阻滞组患者只实施全身麻醉。在快速诱导全身麻醉前,以及术后2、6、12和24 h时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同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神经阻滞组术后2、6和12 h的VAS评分较非神经阻滞组低(P<0.05)。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后2~24 h较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前升高(P<0.05)。与非神经阻滞组比较,神经阻滞组术后2~12 h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结论 0.5%罗派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是开颅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夹闭 罗哌卡因 头皮神经阻滞 镇痛 血浆皮质醇
下载PDF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新志 赵恒 +1 位作者 晏文强 许敏华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1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和自由基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显微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辅用依达拉奉治疗,2组均共治疗4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第1、14、3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治疗第1、30天,抽取患者的空腹晨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为5分患者的比例为74.2%(23/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2/31)比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第14、30天的NIHSS评分和VMCA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1.4)分比(7.2±1.5)分、(3.3±1.3)分比(5.7±1.4)分、(83±5)cm/s比(96±5)cm/s、(74±4)cm/S比(84±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30天的SOD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第1天和相应对照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1天和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辅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血清SOD、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少林 马晓红 冀景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2期171-17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高压氧 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疗效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立波 朱迪 梁旭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内蒙古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清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一氧化氮(NO)、VMCA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可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改善,恢复血流速度,且安全可靠,可能与改善机体IL-6、TNF-α、ET-1和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依达拉奉 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疗效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NIHSS评分及脑水肿缩小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柯学庭 杨炳湖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联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联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8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给予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脑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下降幅度较大,两组NIHSS评分、脑水肿范围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 d后大脑前动脉、后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与对照组6.9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脑水肿缩小,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水肿 甘露醇 Rho激酶抑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谢琛璠 林庆喜 曾钦霖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6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依...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的记忆力评分、MMSE总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余维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MMSE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IL-18、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颅内动脉瘤术后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认知功能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行CTA检查,分析CTA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闭夹不全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15d进行CTA复诊,1例发现新生动脉瘤1枚,再次手术给予夹闭;2例出现夹闭不全,再次手术调整瘤夹位置;5例发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处理;阅片结果除1例图像质量显示不佳外,其余均可清晰显示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间的关系、动脉夹数量与位置、载瘤动脉通畅与否、动脉瘤颈残留、脑血管痉挛等信息,术后3个月患者均回院复诊,均显示颅内情况良好。结论CTA检查具有无创、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可准确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血管、脑实质等情况,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后 夹闭不全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10
作者 陈淑惠 周亚梅 张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抽样法分设组别。对照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选择采取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颅内动脉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抽样法分设组别。对照组选择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选择采取心理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人群开展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SDS评分、SAS评分情况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1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2.68%(P<0.05)。结论对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者术后对其予以心理护理,其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内动脉瘤 心理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分析
11
作者 王凤 杨华园 +1 位作者 杨扬 赵小话 《中外医疗》 2020年第9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评估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CTA检查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复查CTA,发生术后夹闭不全者行二次手术治疗,且在二次术后再次复查CTA,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动脉瘤病灶44个,病灶直径<5 mm者14个(31.82%),病灶直径≥5 mm者30个(68.18%);以病位分布于床突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者居于前两位,分别为45.45%(20/44)、13.64%(6/44);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术前CTA检出病灶39个,CTA检出率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8.64%(39/44);40例患者经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7 d发生颅内动脉瘤新病灶2枚(均属于同一例患者),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术后10 d发现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病例3例,经二次手术后行CTA复查,显示动脉瘤夹闭效果良好,载瘤动脉血流比较顺畅;其余3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效果均比较良好;术后11 d经CTA复查,显示合并脑积水者4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各1例,经介入及药物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术后90 d内复诊,颅内情况均良好。结论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的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价值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 评估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伟玲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对全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有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出血、用药护理以及确保血容量...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对全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有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出血、用药护理以及确保血容量充足。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8例痊愈,占78.26%,轻残3例,占13.04%,重残1例,占4.35%,死亡1例,占4.3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促使其救治率的明显提高,同时,能够使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并发低血压 护理措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白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90-91,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86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并分析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本组Hunt-Hess≤Ⅱ级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8.57%...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86例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记录并分析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本组Hunt-Hess≤Ⅱ级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8.57%低于Hunt-Hess≥Ⅲ级患者的80.39%;改良Fisher≤Ⅱ级患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9.27%低于改良Fisher≥Ⅲ级患者的82.22%;且本组术前出血1次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26.53%也低于术前出血≥2次患者的51.3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越高或术前出血次数越多,患者术后则较易发生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分析
14
作者 周伟益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行手术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并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进行手术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术后3 d、出院时焦虑与抑郁评分,术后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苏醒时,对照组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0.190,P=0.893、0.850>0.05);术后3 d、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焦虑(50.13±1.55)分、抑郁评分(53.14±2.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4.04±1.43)分、(56.01±2.1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2、7.326、4.281、6.024,P<0.05);研究组心率(77.66±4.50)次/min、平均动脉压(11.60±1.25)KPa、血浆皮质醇(25.00±1.64)ng/L、空腹血糖(4.40±0.23)mmol/L与对照组(82.34±4.73)次/min、(13.68±1.36)KPa、(28.68±1.76)ng/L、(4.88±0.35)mmol/L相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5.0.36、5.126、6.841,P<0.05);研究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功能、自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4、4.384、5.850、4.71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内动脉瘤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张慧 王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54-857,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MMSE、BI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GO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分别为9.1%(4/44)、38.6%(17/4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独立生活活动能力和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内动脉瘤介入 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MAR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颜钦文 王宇翔 +5 位作者 张俊 贺兰 胡岗 熊敏超 秦君翔 袁学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和120kVp-like MAR图像;感兴趣区(ROI)放置在伪影最严重层面的线圈附近,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伪影指数(AI)及信噪比(SNR);在主观分析方面,由两名诊断医生采用Likert 5分量表法对所有图像的伪影程度和血管显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MAR组和非MAR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8组单能量图像上,MAR图像的AI明显低于非MAR图像;在80~110 keV条件下,MAR图像SNR高于非M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同keV下,与非MAR组相比,MAR组图像的伪影评分及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得分均更高。对于非MAR处理图像,AI值与周围血管显示评分在植入不同直径弹簧圈的患者图像上没有统计学差;对于MAR图像,较大直径弹簧圈组(>8.79 mm)患者图像的AI值明显高于常规直径组,而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直径组。结论:能谱CTA成像联合MAR可有效减少颅内动脉瘤栓塞植入物伪影,改善周围血管显示,对于小直径的弹簧圈MAR减少伪影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内动脉瘤栓塞 金属伪影
下载PDF
3D-Slicer重建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17
作者 苏慧 黄舒心 +4 位作者 吴玥 姬将 文萌萌 薛晓娟 肖新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 目的 探究基于3D-Slicer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术后CTA影像资料,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并与放射科工作站处理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对比,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7例患者69个动脉瘤共夹闭63个,术后CTA除5例图像质量不佳,余均可轻清晰显示瘤夹位置、残余瘤体、载瘤动脉瘤通畅性;术后CTA见2例夹闭不全,2例新发动脉瘤,9例血管广泛痉挛显影浅淡;脑出血3例,脑积水5例,脑梗死1例,以上结果与放射科工作站一致。两种方法重建3D-CTA对于夹闭后载瘤动脉瘤管径大小呈现无统计学差异,且一致性高。结论 3D-Slicer软件对于夹闭术后CTA的图像后处理结果令人满意,可作为一种备选的工具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夹闭 血管造影 图像后处理 3D-Slicer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在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效果
18
作者 罗越岭 袁波 谭占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夹闭术患者术后接受高氧与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漯河市源汇区人民医院接受IA夹闭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夹闭术患者术后接受高氧与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漯河市源汇区人民医院接受IA夹闭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术后对照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脑血管痉挛(CVS)发生情况、预后、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SPV)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尼莫地平可改善IA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并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尼莫地平 内动脉瘤夹闭 脑血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19
作者 李奔 付星星 叶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 微导管塑形 内动脉瘤栓塞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暂时性方形脱发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刘震 周树虎 高明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1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对称存在。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鞍区左旁见椭圆形略高密度影,截面约17 mm×12 mm,边缘见多发致密影,动脉瘤与颅内肿瘤性病变待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内动脉瘤栓塞 放射性脱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