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MAR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颜钦文 王宇翔 +5 位作者 张俊 贺兰 胡岗 熊敏超 秦君翔 袁学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能谱CTA联合去金属伪影技术(MAR)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需行能谱头颈CTA检查患者的CT原始数据,分别重建出70~140 keV单能级图像、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及70~140 keV MAR处理图像和120kVp-like MAR图像;感兴趣区(ROI)放置在伪影最严重层面的线圈附近,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计算伪影指数(AI)及信噪比(SNR);在主观分析方面,由两名诊断医生采用Likert 5分量表法对所有图像的伪影程度和血管显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MAR组和非MAR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图像之间的差异。结果:8组单能量图像上,MAR图像的AI明显低于非MAR图像;在80~110 keV条件下,MAR图像SNR高于非MA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同keV下,与非MAR组相比,MAR组图像的伪影评分及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得分均更高。对于非MAR处理图像,AI值与周围血管显示评分在植入不同直径弹簧圈的患者图像上没有统计学差;对于MAR图像,较大直径弹簧圈组(>8.79 mm)患者图像的AI值明显高于常规直径组,而周围血管显示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直径组。结论:能谱CTA成像联合MAR可有效减少颅内动脉瘤栓塞植入物伪影,改善周围血管显示,对于小直径的弹簧圈MAR减少伪影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颅内动脉瘤栓塞 金属伪影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李奔 付星星 叶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5)采取传统栓塞术方式,观察组(n=45)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所用时间;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为(4.52±0.18)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1.35±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87、43.201,P均<0.05)。此外,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时可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方式,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患者预后质量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颅内动脉瘤栓塞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暂时性方形脱发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震 周树虎 高明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1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1年半就诊。既往脑外伤病史10年余,曾行手术治疗,头部遗留金属固定物,吸烟史30余年。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正常,言语流利。左侧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失明。双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感觉、共济检查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对称存在。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鞍区左旁见椭圆形略高密度影,截面约17 mm×12 mm,边缘见多发致密影,动脉瘤与颅内肿瘤性病变待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栓塞 放射性脱发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镇静镇痛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赖小丽 赵先晓 +2 位作者 黄华艳 梁影 梁少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99-0202,共4页
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镇静镇痛采取预见性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 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镇静镇痛采取预见性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仅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撤机后2h心率与血氧饱和度、血压控制达标率、术后6h镇静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撤机后2h心率与血氧饱和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h、12h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24h,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护理中,行预见性护理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术后体征稳定,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提升术后恢复的安全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措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右美托咪定 颅内动脉瘤栓塞 镇静镇痛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附1例报告)
5
作者 丁立山 郑鸣 +3 位作者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头晕、意识丧失入院,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因左椎动脉严重迂曲上行困难,术中反复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中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堵塞基底动脉。因反复尝试导引导管及颅内支撑导管均不能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术中讨论后改为经肱动脉入路经右侧椎动脉进入基底动脉内将血栓取出。抽吸出暗红色坚硬血栓及部分红色血栓后,可见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畅。继续释放支架覆盖瘤颈部、放置弹簧圈入动脉瘤内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部无残留,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再次发生梗塞,患者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属严重并发症,需结合术中造影结果迅速判断,抽出血栓或药物溶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栓塞 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研究
6
作者 李维嘉 卓宏亚 岳斐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8-0131,共4页
探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单一常规护理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1月至6月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9... 探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比较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单一常规护理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1月至6月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补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康复训练。研究期间采集并比较两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结果。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可改善病情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推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是具有临床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体会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联合Smart Mask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华东 黄海能 +3 位作者 李传玉 黄才明 罗琨祥 栗学玉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3D-DSA)联合Smart Mask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微创诊疗的术前、术中评估及栓塞微创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栓塞微创诊疗的患者为对象,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行数字化三维重建+Smart Mask技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常规路径图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瘤体位置、破裂动脉瘤例数、PHASES评分、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量、手术时间、术中Raymond分级及术后康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P=0.763)、年龄(P=0.901)、瘤体大小(P=0.069)、瘤体位置(P=0.314)、破裂动脉瘤例数(P=0.964)、PHASES评分(P=0.314)、术前Hunt-Hess分级(P=0.945)、术中Raymond分级(P=0.60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P=0.88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Smart Mask技术的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曝光量、对比剂用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运用Smart Mask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量和对比剂的用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Smart Mask技术与常规路径图在瘤体栓塞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三维重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Smart Mask技术 路径图 颅内动脉瘤栓塞
下载PDF
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孔萃萃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在行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组(L组)和常规静脉全麻组(V... 目的探讨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在行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组(L组)和常规静脉全麻组(V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0)、麻醉诱导后3 min(T1)、置入喉罩时(T2)、拔管后1 min(T3)的有创MAP及HR的变化,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剂量,停止麻醉药物输注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长(t1)、睁眼时长(t2)、依照指令运动时长(t3)、拔管时长(t4),拮抗药物使用剂量及苏醒质量。结果60例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9±1.2)岁。与V组相比,T1时点L组MAP和HR较高[(91.37±13.72)mmHg比(76.87±16.21)mmHg,1 mmHg=0.133 kPa]和HR[(64.57±6.64)次/min比(53.04±9.57)次/min];T3时点L组的MAP和HR较低[(97.81±11.92)mmHg比(106.73±9.40)mmHg]和HR[(69.82±8.81)次/min比(76.47±12.52)次/min];L组去甲肾上腺素[(1.04±0.34)μg/kg比(6.96±0.73)μg/kg]、阿托品[(0.09±0.05)mg比(0.48±0.13)mg]和艾司洛尔[(14.67±6.79)mg比(26.60±11.46)mg]用量较低;L组苏醒时长t1[(4.25±1.23)min比(10.96±3.47)min]、t2[(5.74±1.75)min比(12.37±4.19)min]、t3[(5.86±0.98)min比(13.56±3.58)min]、t4[(8.56±4.37)min比(16.74±5.68)min]均较少;L组新斯的明药物更低[0 mg比(1.57±2.37)mg];L组发生躁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Ramsay评分较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静脉全麻相比,低阿片静吸复合全麻在脑动脉瘤栓塞术的老年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更少,苏醒质量更佳,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阿片 全身麻醉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栓塞 老年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9
作者 陈斌 陈国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对颅内...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语言力、回忆力、定向力、注意与计算力、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记忆力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L-18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OD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中,可以减少术中反复造影,降低术者及患者辐射剂量,从而减少患者造影剂量的摄入,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防止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传统颅内动脉瘤栓塞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桂林 杨大为 +3 位作者 张龙 陈艳梅 梁佳丽 李野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1-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统计围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1-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统计围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完全栓塞率88.93%,并发症发生率为3.82%,术后1 a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6.67%。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动脉瘤直径(OR=8.399)、NF-κB(OR=5.083)、p73(OR=0.518)、术前Hunt-Hess分级(OR=7.165)是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上述4项影响因素构建的预后不良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95%CI:0.934~0.99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7%、91.3%。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涉及NF-κB、p73、动脉瘤直径、术前Hunt-Hess分级等,依据上述指标拟合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 动脉瘤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失明案一则
11
作者 肖隆灏 杨铭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位。瘤体无破裂或瘤体体积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若瘤体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导致脑出血、脑...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第三位。瘤体无破裂或瘤体体积较小的患者通常无症状;若瘤体破裂或压迫周围组织可导致脑出血、脑缺血、麻痹等表现,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案例中患者失明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属于中医“暴盲”范畴。案例中患者通过采用益气明目、醒脑开窍、活血通络的治疗法,运用揿针压埋彭氏眼穴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的患者亦有明显的促进及协调作用,眼针治疗联合体针配穴光明穴、养老穴,使机体三焦通利,气血调和,以达到改善眼周的血液供应,解除视神经压迫,恢复视力的目的。文章将本案详细诊疗经过进行报告,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 失明 眼针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全身麻醉下DSA引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作用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方颖 郑明贵 刘小燕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453-2455,共3页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全身麻醉下DSA引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作用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5日至2023年4月30日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全身麻醉下DSA引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作用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5日至2023年4月30日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2组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术后出院时,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术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2组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全身麻醉DSA引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影响积极,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缓解其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引导颅内动脉瘤栓塞 全身麻醉 心理 睡眠质量 疼痛
下载PDF
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王沙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 目的探讨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干预6周后,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给予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听觉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颅内动脉瘤栓塞
下载PDF
血压控制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梁秀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129-0132,共4页
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采取血压控制护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及血压控制护理干预,评价患者的血压管控效果及术后... 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采取血压控制护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接诊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依次采取常规护理及血压控制护理干预,评价患者的血压管控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组间血压水平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采取血压控制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控制护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两种给药方式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卢转雄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急性血栓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东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急性血栓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替罗非班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经动脉灌注给药)和对照组(30例,经静脉留置针推注给药)。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经动脉灌注给药用于颅内动脉瘤术中急性血栓栓塞患者,能有效缓解栓塞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动脉灌注 颅内动脉瘤栓塞 急性血栓栓塞
下载PDF
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16
作者 翟海霞 王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77-0080,共4页
研究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栓塞 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ProSeal喉罩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松 李娟 +4 位作者 康芳 汪树东 唐朝亮 唐菲 侯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静-吸复合麻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麻醉诱导后,L组插入喉罩,T组给予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两组均吸入七氟醚及微量泵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的SBP、DBP、HR;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呛咳、咽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药用量。结果 L组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ProSeal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少,其效果优于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EAL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瘤栓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建辉 张伟 +5 位作者 李新春 雅健 李玉霞 马朋羽 宋铁鹰 戚岩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747-748,共2页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可诱发多种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给手术本身带来困难还可抑制免疫功能,加重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故其术中对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及手术时间较短,如何避免术中血压剧烈波动,缩短苏醒时间是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手术创伤可诱发多种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给手术本身带来困难还可抑制免疫功能,加重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故其术中对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及手术时间较短,如何避免术中血压剧烈波动,缩短苏醒时间是麻醉处理的重点。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具有镇痛、镇静[2]、催眠作用,可减少丙泊酚[3]及阿片类药物用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颅内动脉瘤栓塞 应激反应 麻醉
下载PDF
经导引导管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弘盈 谭适 +3 位作者 覃重桥 余松祚 张文佳 周铭臻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引导管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CV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稀释血液等常规治... 目的探讨经导引导管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CV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稀释血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经导引导管颅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7 d后改口服,疗程7 d。比较两组解痉所需时间、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疗效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观察组解痉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压显著降低,并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及GO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引导管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并发CVS效果好,可缩短解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栓塞 尼莫地平 导管注入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京 吴中学 刘爱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随着栓塞技术的提高与新材料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证明了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是其远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复发指完... 随着栓塞技术的提高与新材料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证明了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是其远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复发指完全栓塞术后瘤体或者瘤颈部分再通以及近全栓塞(部分栓塞)患者术后出现残颈或者残腔扩大。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栓塞治疗技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初次治疗时弹簧圈的致密填塞程度;二是动脉瘤的自身特点,这其中的多个因素也通过影响致密填塞程度而对复发产生影响。另外,一些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对复发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复发率 影响因素 外科手术夹闭 血流动力学参数 栓塞术后 栓塞技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