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5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1
作者 王伟强 王朝晖 +2 位作者 王茂琳 何立俊 单培根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栓塞效果、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整体栓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RIA的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单纯弹簧圈栓塞 内动脉瘤破裂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冯浩 谯飞 +1 位作者 罗孝全 任海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IA)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01—2023-05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IA栓塞术的98例患者,按是否行TEG指导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66例,采用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比较2组并发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P<0.05);观察组术后缺血率22.73%(15/66),略高于对照组的21.88%(7/32),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花生四烯酸途径抑制率、二磷酸腺苷途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G指导下抗血小板治疗在IA栓塞术后患者中应用可个性化指导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减少出血事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栓弹力图 栓塞 抗血小板 后出血 后缺血
下载PDF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孙亚玲 严金燕 邱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8—2023-08治疗的10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常...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08—2023-08治疗的10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52)和七氟醚联合组(n=52)。常规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七氟醚联合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方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对比2组患者苏醒质量(苏醒时间、麻醉Steward苏醒评分、术后谵妄发生率)、认知功能[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S)]和神经损伤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碱性蛋白(MBP)]。结果切皮时、栓塞物置入时、术毕前10 min,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同一时段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联合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麻醉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苏醒时,七氟醚联合组ME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苏醒1 h、6 h、12 h时2组M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七氟醚联合组血清hs-CRP、NSE、M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苏醒质量,减轻麻醉药物对认知功能和神经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七氟醚 瑞芬太尼 苏醒质量 认知功能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黄华兵 朱恩锋 +3 位作者 杨明林 许海 杨德福 姚俊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再破裂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O为(53.15±8.05)μmol/L、vWF为(117.85±25.42)ng/ml、ET-1为(78.55±6.47)pg/ml,对照组NO为(53.95±8.51)μmol/L、vWF为(118.25±26.12)ng/ml、ET-1为(79.22±6.7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O为(72.15±10.25)μmol/L、vWF为(69.45±7.23)ng/ml、ET-1为(43.41±7.20)pg/ml,对照组NO为(88.15±9.66)μmol/L、vWF为(94.33±8.01)ng/ml、ET-1为(56.23±6.81)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良好,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内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皮因子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 并发症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郑家地 张金锋 林嘉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4期130-133,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厦门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对照组(开颅夹闭术),各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相比,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保证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夹闭 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围手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分析及护理策略
6
作者 张云鹏 陈赛赛 +1 位作者 刘永贵 刘丹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577-4581,共5页
目的 了解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潜在类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特征差异,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88例接受颅内动... 目的 了解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不同潜在类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特征差异,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88例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进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其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1.9±11.51)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高不确定感组(43.6%)、中等不确定感组(36.2%)、低不确定感组(20.2%)。性别、受教育程度、动脉瘤数量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实施精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整体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疾病不确定感 潜在类别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7
作者 苗统 周国平 +2 位作者 王飞 翟书鹏 魏康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破裂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脑血管痉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群 张琳 底瑞青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78例RIA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9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测。末次随访时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术后第1、3、5天时的N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MMSE和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A出血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 期整体护理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
9
作者 卢璐祥 马洪鑫 戚贵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6期74-76,8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与显微外科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IA)破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IA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与显微外科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IA)破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IA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预后效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分别为(132.41±15.36)min、(12.14±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50.14±17.57)min、(16.82±1.35)d,术中出血量为(32.05±3.52)mL,少于对照组的(102.41±10.35)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RS评分为(1.65±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07±0.25)分,BI评分为(87.54±5.38)分,高于对照组的(80.34±5.2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IA破裂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创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 显微外科夹闭 并发症
下载PDF
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皓 唐权伟 +4 位作者 李世权 吴学平 侯成林 戴正军 秦保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3年3月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47)。对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手术,研究组实施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相当,但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内动脉瘤 夹闭手 介入栓塞治疗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11
作者 万腾 吴晓凡 李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SAH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46例,观察组(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sICAM-1、sVCAM-1、HMGB1水平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2.03±14.97)min、(18.73±4.41)d均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7.92±34.21)min,术后住院时间(23.35±4.15)d(均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HMGB1、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知期预后良好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aSAH手术耗时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免疫状态影响小,并可明降低血清HMGB1、sICAM-1、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内动脉瘤夹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12
作者 洪小康 武倡臣 +2 位作者 黄新源 关锋 王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主要特征是四肢无力和肌张力减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一般认为是症状性血管痉挛,通常发生在术后4~10 d。本文报道1例55岁男性左侧颈内动脉C6段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主要特征是四肢无力和肌张力减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一般认为是症状性血管痉挛,通常发生在术后4~10 d。本文报道1例55岁男性左侧颈内动脉C6段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12 d突然出现渐进性四肢无力,四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完善神经传导检查、脑脊液病毒抗体、血清周围神经抗体检查等检查确诊GBS。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康复出院,7个月随访恢复正常。这提示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期出现无明确病因的四肢肌力减退时,应当考虑到GBS,早期诊断对于避免延误病情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下载PDF
超早期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对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沈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86-3289,共4页
目的:探究超早期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神经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时间将2021年11月—202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在发病24h后进行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的对照组(... 目的:探究超早期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神经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时间将2021年11月—202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在发病24h后进行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的对照组(n=40)和在发病24h内进行超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的实验组(n=40),出院后随访3个月,而两组患者的栓塞成功率、神经功能损伤因子、预后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栓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评分逐渐降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发病24h内进行超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可显著提升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完全栓塞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神经介入栓塞 血管内操作 老年 破裂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王泼泼 洪早凤 高法梁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59-1260,1395,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用于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术式治疗良好率和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内动脉瘤破裂 显微开夹闭 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韦力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因子、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SE、S100-β、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缓激肽(BK)、P物质(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PY、β-EP、BK、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OS、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其疼痛应激程度,促进内皮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下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内动脉瘤破裂 疼痛应激因子 神经因子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李伟 钟俊 +2 位作者 范义国 杨正刚 谢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松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松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住院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压氧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情况、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cerebro vascular spasm,CVS)情况、MMP-9、Cys C、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较低,BI评分及IL-10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与介入栓塞术联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高压氧 介入栓塞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术中抗血小板聚集的安全性研究
17
作者 张汝伦 曾松 +1 位作者 宁坤松 陈光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29-0132,共4页
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抗血小板聚集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于2020.4~2024.3选取7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术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0,术前4-6小时阿司匹林300mg+氯呲格雷300mg)和... 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抗血小板聚集的安全性研究。方法 于2020.4~2024.3选取7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术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0,术前4-6小时阿司匹林300mg+氯呲格雷300mg)和试验组(n=30,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替罗非班)。对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试验组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更低,P<0.05;试验组术后mRS评分更低,GOS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够减少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术并发症发生,降低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改善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情况,值得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颅内破裂动脉瘤 急性期 支架辅助栓塞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血清sFlt-1、LTB4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曹兵 丁奇 +4 位作者 柳永达 董志玮 侯源 刘春江 徐新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sFlt-1)、白三烯B4(LTB4)对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术后3~5 d内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sFlt-1)、白三烯B4(LTB4)对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依据术后3~5 d内是否发生CVS分为CVS组(32例)和无CVS组(66例);选取102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Flt-1、LTB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LTB4水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及术后血压波动范围≥30 mmHg、Hunt-Hess分级Ⅲ级比例均高于无C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OR:2.985;95%CI:1.684~5.291)、LTB4(OR:2.868;95%CI:1.581~5.204)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lt-1、LTB4单独及联合预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25、0.915,敏感度分别为84.44%、87.59%、81.36%,特异度分别为74.26%、75.87%、90.98%,两者联合的AUC高于sFlt-1、LTB4单独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0、2.546,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血清sFlt-1、LTB4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CVS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脑血管痉挛 可溶性血管生长因子受体 白三烯B4
下载PDF
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血压管理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付煜 李舜 +3 位作者 蒋汉刚 葛俊林 罗松 苑文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中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并纳入训练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训练集两组患...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中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并纳入训练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比较不同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通过验证集患者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依据模型预测个体风险评分,构建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手术时机为中期和晚期、平均动脉压≥65 mmHg、血压波动幅度≥16 mmHg、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2.0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血压管理策略为控制性降压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及准确度。危险分层系统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危险分组:极低风险组(总分<30分)、低风险组(30分≤总分<78分)、中风险组(78分≤总分<106分)和高风险组(总分≥106分)。该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术中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施瑞芬太尼联合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的血压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Ⅳ~Ⅴ级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中血压管理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孙茂琦 田菲 周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IA)破裂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行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的IA破裂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于IA破裂后24~72小时手术;研究组51例,于IA破裂后24小时...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IA)破裂后早期神经介入栓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行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的IA破裂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于IA破裂后24~72小时手术;研究组51例,于IA破裂后24小时内手术。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血清炎症-应激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二聚体(D-D)、丙二醛(MDA)],脑血管痉挛(CVS)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并发症(脑血管痉挛)及近期预后。结果研究组栓塞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7天血清IL-6分别为(18.06±5.11)ng/L、(17.15±4.60)ng/L、(16.37±4.35)ng/L,对照组分别为(23.18±5.92)ng/L、(21.23±5.54)ng/L、(20.16±5.29)ng/L,TNF-α分别为(32.01±7.19)ng/ml、(30.67±6.85)ng/ml、(29.45±6.63)ng/ml,对照组分别为(39.01±8.20)ng/ml、(36.22±7.53)ng/ml、(35.01±7.12)ng/ml,D-D分别为(27.19±4.89)μg/ml、(26.20±4.71)μg/ml、(25.81±4.39)μg/ml,对照组分别为(32.06±5.94)μg/ml、(31.18±5.49)μg/ml、(30.26±5.61)μg/ml,MDA分别为(2.81±0.83)μmol/ml、(2.53±0.75)μmol/ml、(2.46±0.71)μmol/ml,对照组分别为(4.02±1.01)μmol/ml、(3.84±0.91)μmol/ml、(3.59±0.86)μmol/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研究组血清HIF-1α分别为(95.16±8.21)pg/m、(93.25±7.94)pg/m、(92.54±7.80)pg/m,对照组分别为(102.31±8.56)pg/m、(100.27±8.19)pg/m、(99.65±7.92)pg/m,SICAM-1分别为(620.15±78.92)ng/ml、(616.37±75.28)ng/ml、(610.92±73.69)ng/ml,对照组分别为(683.19±80.24)ng/ml、(680.24±78.51)ng/ml、(675.31±75.92)ng/ml,Caspase-3分别为(645.13±88.61)mg/ml、(640.21±85.76)mg/ml、(633.79±82.65)mg/ml,对照组分别为(720.13±90.54)mg/ml、(717.03±88.65)mg/ml、(712.81±85.04)m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分别为(5.20±1.37)分、(5.03±1.32)分,对照组分别为(6.31±1.50)分、(6.17±1.45)分;BI评分分别为(78.01±5.73)分、(79.12±5.81)分,对照组分别为(72.69±5.50)分、(73.24±5.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6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破裂后24小时内行神经介入栓塞的疗效显著,能更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破裂 神经介入栓塞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