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施笑蕊 张小玲 +3 位作者 汤敏 李玲 王倩倩 严雪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不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入院的患者216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5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7.28岁;吸烟史98例,饮酒史55例;高血压153例,糖尿病67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症6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轻度升高、中重度升高3组。用HR-MRI评估颅内斑块易损特征。二元逻辑回归或多重线性回归用以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及管腔狭窄的相关性。结果2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其中血浆Hcy正常95例,血浆Hcy轻度升高86例,血浆Hcy中重度升高35例。3组间斑块强强化、斑块内出血的患病率和狭窄程度呈增加趋势[斑块强强化:42.1%(40/95)vs 67.4%(58/86)vs 71.4%(25/35);斑块内出血:6.3%(6/95)vs 7.0%(6/86)vs 20.0%(7/35);管腔狭窄率:62.88%vs 68.05%vs 76.10%。P<0.05]。调整临床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与血浆Hcy正常组相比,血浆Hcy中重度升高是颅内斑块强强化[比值比(OR)=3.647,95%可信区间(CI)1.491~8.926,P=0.005]及斑块内出血(OR=4.298,95%CI 1.155~15.994,P=0.030)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Hcy轻度升高也与斑块强强化(OR=3.188,95%CI 1.676~6.066,P<0.001)独立相关。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浆Hcy升高与管腔狭窄率(B=0.320,β=0.192,P=0.006)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cy不同程度升高可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Hcy中重度升高可能导致斑块易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应在临床管理中更积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下载PDF
从瘀毒互结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2
作者 李青筱 苏文全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已被认为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通过西药与手术治疗易损斑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认为瘀、毒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该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医古籍中的“瘀”“毒”理论,并结合易损斑块的现代病理研究,认为“瘀”“毒”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始终,“瘀毒互结”为易损斑块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病机。早期外毒引动,浊瘀郁脉,伏毒渐生;中期热毒炽盛,毒损瘀破,“苛毒”流散;后期虚毒内生,腐瘀溃疡,积癥成瘀。“活血解毒”应为易损斑块的治疗大法,在疾病早、中、后期分别理气活血解毒、清热活血解毒、补气活血解毒,并列举方药,以期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瘀毒互结 活血解毒
下载PDF
纳米颗粒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靶向诊断成像中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培新 王丹 +3 位作者 刘雪玲 张秀玲 莫秋艳 郝二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65-473,共9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脂质的沉积及发生相关的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原因。因此,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临床上已开发出多种针对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脂质的沉积及发生相关的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原因。因此,易损斑块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临床上已开发出多种针对易损斑块的诊疗方法,但其导致的急性临床事件仍居高不下,而纳米颗粒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纳米颗粒在影像学中应用广泛,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可以高效标记组织和细胞以检测疾病状态;金属纳米颗粒能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还可用作药物递送载体,提高治疗效果。文章回顾了纳米颗粒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靶向诊断的研究进展,探讨纳米颗粒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以及向临床转化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纳米颗粒 靶向诊断 造影剂 分子成像技术
下载PDF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媛媛 张彩霞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丽华 侯志刚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 RS402007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强化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满意 王跃 +1 位作者 李慧东 叶自青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69-72,81,共5页
目的:运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HR-MRI)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的责任斑块强化特征并探究其与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怀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96个动脉粥... 目的:运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HR-MRI)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的责任斑块强化特征并探究其与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怀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96个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将斑块分成轻-中度狭窄组(33个)和重度狭窄组(63个)。根据斑块发生时间(1个月内)划分为亚急性-急性斑块组(47个)和非急性斑块组(包括慢性斑块和无责任斑块)(49个)。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对3D-HR-MRI的结果进行影像学特征评估,斑块强化程度以垂体强化程度为参照,根据斑块强度程度分成显著强化组(52个)和非显著强化组(包括中等强化组和非强化组)(44个)。分析ICAS、斑块强化程度和脑卒中的关联性。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96个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多样本Kruskal-WallisH检验表明,脑卒中发生时间和斑块强化程度显著相关(H=3.294,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斑块组和非急性斑块组间差异与ICAS程度[P<0.05,OR(95%CI)=1.0(0.3~2.6)]和斑块强化程度[P<0.05,OR(95%CI)=1.0(0.4~2.0)]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重度动脉狭窄[P<0.05,OR(95%CI)=1.0(0.3~1.9)]和斑块显著强化[P<0.05,OR(95%CI)=1.0(0.4~2.1)]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的ICAS和斑块显著强化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脑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狭窄(ICAS)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 斑块强化 脑卒中
下载PDF
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6
作者 李亮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B-Flow)联合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永久医院诊查的152例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颈动脉斑块超声B-Flow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斑块性质,并检测外周血NLR、CRP水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统计超声B-Flow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分析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水平三者单独及联合诊断CAS斑块易损性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52例CAS患者检出66例易损斑块,86例为稳定斑块;超声B-Flow检查出72例易损斑块,80例稳定斑块,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B-Flow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85%、81.39%、82.89%;易损斑块组外周血NLR、CRP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超声B-Flow联合外周血NLR、CRP水平诊断CAS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48、81.39%、0.907,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AUC高于单独诊断(P<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相近。结论超声B-Flow、外周血NLR、CRP均对CAS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但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二维灰阶血流显像技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 易损斑块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疗效的观察
7
作者 傅懋林 肖雪玲 +4 位作者 唐凯 王双虎 戴为正 阮志芳 吴美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抗氧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采用PAS疗法进行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抗氧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采用PAS疗法进行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研究组(46例)。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仅采用AS疗法(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CD微栓子监测,并评估斑块稳定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共检测出微栓子信号(MES)阳性患者1例,对照组共检测出MES阳性患者6例(P<0.05)。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M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研究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及预后。结论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有助于提高斑块稳定性,可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减轻卒中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PAS疗法 动脉 易损斑块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预测颅内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刘春翠 张艳利 +3 位作者 徐静菲 马芹芹 王莎 雷军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中斑块成分将颈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组(n=22)、混合斑块组(n=23)和非钙化斑块组(n=45)。筛选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更重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中存在同侧颅内动脉斑块患者49例,根据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n=36)和稳定斑块组(n=13)。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和手动勾画相结合方式识别和测量颈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评估颅内斑块易损性。结果 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值分别为-53.03[-46.02,-56.12]、-43.18[-39.30,-46.07]、-42.88[-39.86,-47.29]。与钙化斑块组相比,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更高(P<0.001)。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颅内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OR=1.165,95%CI:[1.054,1.287])。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对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61.54%。结论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预测颈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及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标记物,可以为影像诊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动脉斑块 颅内动脉易损斑块
下载PDF
7 T 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估的进展
9
作者 白晓燕 隋滨滨(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ICAD)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MR血管成像(MRA)对ICAD的诊断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7 T超高场强MR可提供超高分辨力及信噪比,能够较好地显示和评估脑血管病变,并可直接进行小血管在...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ICAD)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MR血管成像(MRA)对ICAD的诊断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7 T超高场强MR可提供超高分辨力及信噪比,能够较好地显示和评估脑血管病变,并可直接进行小血管在体成像,为ICAD的研究提供新方向。就7 T MR颅内血管成像技术在ICAD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粥样硬化斑块 穿支动脉
下载PDF
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刘永建 邓永敏 +5 位作者 周谨 闫晓婧 杜志兴 陈立涛 张磊 刘同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84例脑梗死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38例)和易损斑块组(34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指标、ADAMTS 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和ADAMTS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中的交互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糖尿病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GG基因型与GC+CC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DL-C、HCY、FIB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LDL-C与ADAMTS基因rs402007位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GG、GC、CC基因型组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4例(82.29%)、209例(84.27%)、233例(89.27%)。各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治疗前、治疗后LDL-C水平,以及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考,GC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无相关性(P>0.05),CC基因型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ADAMTS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存在相关性,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DAMTS基因 基因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黄渊智 黄家建 胡翠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开展,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名纳入此次研究,以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成无斑块组56... 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开展,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名纳入此次研究,以超声检查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成无斑块组56名、稳定斑块组48名和易损斑块组96名,对纳入研究的病人一般资料,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详细记录,对病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正五聚蛋白3(PTX3)进行检测分析。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此来分析上述血清血脂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易损斑块组的sdLDL-C、PTX3水平相对于其他两组病人来说比较高(P<0.05),易损斑块组的TG、LDL-C水平明显比稳定斑块组高(P<0.05);易损斑块组的HDL-C、TC水平则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人的sdLDL-C、PTX3、LDL-C水平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化稳定性造成影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和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斑块性质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危险性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CCTA在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昊冉 刘挨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80-182,18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要原因。检测高危(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和医学影像领域的快速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已成为诊断可疑冠心病的主要影像技术,并成为检测斑块易损性的有力手段。CCTA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进行无创的全面性定性和定量评估,不仅能检测高危斑块的形态特征,还可通过钙化积分及一系列CT衍生技术反应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此外,各种成像设备的发展继续扩大了CCTA对斑块的成像能力。全文综述了CCTA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当前成像上的技术进步,强调了它作为无创性操作评估易损斑块的重要价值及未来仍需完善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高分辨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香 朱北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8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I检查和DS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依据诊断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系...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8月扬中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MRI检查和DS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依据诊断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3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纳入TIA组(25例)。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MRI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两组斑块分布及两组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对比。结果: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经高分辨率MRI检查,其中未见斑块28例,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Ⅳ型8例;高分辨率MRI检查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脑梗死组的斑块面积、WAMLN、斑块负荷百分比、狭窄率均高于TIA组,LA_(MLN)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TIA组的VA_(MLN)、VA_(reference)、LA_(referenc)、腹侧壁、上侧壁、背侧壁、下侧壁的斑块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检查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型情况,且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外周血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世敏 曹雷 +1 位作者 孙悦 丁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联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超声检查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56例患者为疾病组,根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76例)和... 目的:分析外周血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联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行超声检查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156例患者为疾病组,根据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76例)和非易损斑块组(80例),另同期选取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ApoA1、ApoB、LP(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价值。结果:疾病组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poB、LP(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易损斑块组ApoA1水平低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ApoB、LP(a)水平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尿酸(UA)≥447.34μmol/L、C反应蛋白(CRP)≥13.52 mg/L、低密度脂蛋白(LDL)≥3.87 mmol/L、ApoA1<1.09 g/L、ApoB≥1.51 g/L、LP(a)≥283.04 mg/L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结果显示,ApoA1、ApoB、LP(a)三者联合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3.42%、82.50%、0.925,联合评估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评估(P<0.05),AUC高于单独评估(P<0.05),特异度与单独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A1、ApoB、LP(a)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用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脂蛋白(a) 易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超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秦玉 尼丁文 +1 位作者 陈曦 范梅贞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1-44,共4页
易损斑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早期识别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在评估斑块易损性方面有多种优势,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欧阳葵 梁培日 +3 位作者 吴挺国 周德聪 陈增 周经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223-42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易损斑块及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血栓通及针灸治疗。治疗前后检测TC、LDL-C、HDL-C水平,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个数和厚度,记录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研究组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而对照组TC、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1年后,两组IMT值均减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数减少,斑块厚度减小,对照组仅斑块厚度减小,研究组斑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对照组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两组未见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血栓通联合穴位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有效减小IMT,减小斑块厚度,提高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栓通 穴位针灸 血脂
下载PDF
PET分子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洁 张龙江(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无创监测AS相关的生物过程,PET示踪剂能够从糖代谢、巨噬细胞病理改变、斑块微环境及AS继发性... 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破裂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早期诊断易损斑块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尤为重要。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可无创监测AS相关的生物过程,PET示踪剂能够从糖代谢、巨噬细胞病理改变、斑块微环境及AS继发性改变等多方面甄别易损斑块。基于PET的多模态示踪能同时反映AS易损斑块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水平变化。就不同PET示踪剂以及基于PET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AS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分子成像 多模态成像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毅恒 侯倩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870-16875,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中30%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溃疡、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血栓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中30%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溃疡、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引起的动脉血栓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所以早期发现和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大意义,研究表明,除了分子影像技术外,血液生物标记物也可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延辉 许巧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筛选后获得的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筛选后获得的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斑块长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MMP-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红细胞微粒及内皮细胞微粒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20
作者 李伟峰 刘惠钦 +3 位作者 范月辉 李献军 梁洁 郭春保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及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71例)和易损斑块组(15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微粒(RMPs)及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71例)和易损斑块组(1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外周血RMPs、EMPs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外周血RMPs、EMPs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率及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RMPs、EMPs水平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效能。结果易损斑块组男性比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外周血RMPs和EMPs水平均大于或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男性是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外周血RMPs、EMPs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率及颈动脉超声造影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RMPs和EMPs水平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7和0.836;两者联合评估的AUC为0.903,均高于单一指标的AUC。结论与存在稳定斑块的患者相比,存在易损斑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外周血RMPs及EMPs水平更高,其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外周血RMPs及EMPs水平在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微粒 内皮细胞微粒 外周血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