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介入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俊 徐剑峰 +4 位作者 刘阳 谢晓东 高阳 刘藻滨 曹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介入治疗的2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完成介入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单支架辅助栓塞10例,...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介入治疗的2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完成介入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单支架辅助栓塞10例,“双导管”技术辅助栓塞2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3例。无术中破裂出血、血栓事件等。1例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瘤术后4 d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其余21例随访3个月~1年,复查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创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戴伟英 闫世鑫 +1 位作者 范一木 靳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6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岁。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它们的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16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共213个病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5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9个,椎基底交界及基底动脉瘤18个,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9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瘤各2个。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三维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三维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二维影像的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建军 衡雪原 +3 位作者 高玮 孟凡国 郭锋 费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23-225,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椎-基底动脉 梭形动脉瘤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36例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建军 郭锋 +4 位作者 姬传林 李冰 费昶 孟凡国 刘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20-321,共2页
后循环系统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其中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等难治性复杂动脉瘤较常见,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而血管内治疗是相对安全及可靠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的方式包括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后循环系统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其中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等难治性复杂动脉瘤较常见,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而血管内治疗是相对安全及可靠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的方式包括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载瘤动脉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颅内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栓塞动脉瘤
下载PDF
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颅脑损伤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向阳 张岭 +2 位作者 孙来广 郭武军 薛艺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4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颅脑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7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颅脑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7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采用哥斯拉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h全血CD3^+、CD4^+、CD8^+等细胞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良好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58.97%显著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h对照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S-100β、MMP-9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β、MMP-9水平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结束时比,术后12、24h两组全血CD3+、CD4+水平及术后24h观察组全血CD8+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及术后12h观察组CD4+/CD8+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对照组全血CD8+水平及CD4+/CD8+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较对照组的30.77%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疗效显著,可降低颅脑损伤程度,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手术 血管内栓塞 脑损伤因子 细胞免疫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及对血清MMP-9MB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岩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9-02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研究组予以早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及以内),对照组予以延期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症状出现3 d以后)。对比2组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血清MMP-9、MBP水平。结果研究组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较大,2组NIHS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BI评分呈增高趋势,且研究组BI评分增高幅度较大,2组BI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2组血清MMP-9、MBP水平呈降低趋势,且研究组血清MMP-9、MBP水平降低幅度较大,2组血清MMP-9、MB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组间·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与对照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病3 d内)行介入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血清MMP-9、MBP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治疗时机 血清MMP-9 血清MBP 神经功能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60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6年第8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临床诊治 基底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致残率高 神经 死亡率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8
作者 史继新 刘承基 +3 位作者 谭启富 邬祖良 孙克华 张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人路。方法:后循环动脉瘤22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10.3%,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6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手术人路。方法:后循环动脉瘤22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10.3%,其中大脑后动脉瘤12例,基底动脉瘤6例,脉络膜后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瘤各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68.2%),其它表现为脑干和脑神经损害症状。18例经显微手术,主要经翼点人路和颞下经小脑幕人路。2例栓塞治疗,2例因病人拒绝未治。结果:动脉瘤夹闭加切除10例,孤立加切除6例,包裹2例,血管内治疗2例。18例优良,2例轻残,无手术死亡。结论:后循环动脉瘤大多瘤体较大,瘤内多含血栓。翼点人路对基底动脉远端、大脑后动脉P_(1+2)段动脉瘤显露优良,颞下入路用于夹闭大脑后动脉P_(2~3)段动脉瘤,显露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锁孔入路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22例手术配合
9
作者 周演铃 蔡立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4期63-65,共3页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又称椎-基底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1.3%[1],其位置较隐蔽,与丘脑、脑干、后组颅神经、动脉穿支等关系密切,常突然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锁孔手术入路行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又称椎-基底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1.3%[1],其位置较隐蔽,与丘脑、脑干、后组颅神经、动脉穿支等关系密切,常突然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锁孔手术入路行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术2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中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 锁孔入路 椎-基底动脉瘤 锁孔手术入路 后组神经 动脉穿支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圉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肖乾 胡欣 +1 位作者 杨建平 梅淑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9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共4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住院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8%,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GO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中的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预后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11
作者 吉志娟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病人恢复良好,7例伴有部分偏瘫,5例植物人,8例在入院时已经脑疝形成,家属放弃手术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围...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病人恢复良好,7例伴有部分偏瘫,5例植物人,8例在入院时已经脑疝形成,家属放弃手术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加强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获得满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围术期 颅内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附17例报告) 被引量:54
12
作者 许百男 周定标 +8 位作者 余新光 张远征 李宝民 姜金利 潘隆盛 佟怀宇 张军 张纪 段国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报告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7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术中应用脑保护剂和血管临时阻断技术 ,1例采用低温停循环。结果 本组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分支 12例 ,椎基底动脉结合部 2... 目的 报告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17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术中应用脑保护剂和血管临时阻断技术 ,1例采用低温停循环。结果 本组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及其分支 12例 ,椎基底动脉结合部 2例 ,小脑后下动脉 3例。 17例中 ,巨型动脉瘤 7例 ,梭状或半梭状动脉瘤 9例。 10例行动脉瘤夹闭 ,5例行孤立 ,1例行包裹 ,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手术后早期结果好 11例 ,差 5例 ,死亡 1例。经术后 3个月至 8年随访结果好 14例 ,差 1例 ,死亡 1例。结论 后循环动脉瘤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 ,术中合理应用血管临时阻断和脑保护技术以及低温停循环。对于窄颈的中小型动脉瘤可以选择血管内栓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义宝 欧绍武 +2 位作者 刘云会 王运杰 张久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56-658,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手术治疗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基底动脉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瘤 诊断 显微镜下 栓塞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百男 孙正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2234-2235,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手术策略 基底动脉 动脉颅内 颅内动脉瘤 动脉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动脉分叉部 动脉分支
原文传递
老年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15
作者 程鹏 王义宝 +2 位作者 姚长义 刘云会 王运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指发生在颅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瘤,外科治疗难度大;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器官功能的老化及可能存在各种基础疾病,使其外科治疗又具有自身特点。现将我科收治的15例患者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外科治疗 老年人 动脉系统 器官功能 老年患者 自身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采霞 张迎梅 魏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2-733,共2页
颅内夹层动脉瘤因诊断及处理的复杂性,一直以来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难点[1],近年来多采用血管内治疗。2005年3月~2009年11月,我科运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 护理
下载PDF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17
作者 熊葵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2期2196-2197,共2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针对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特点,对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静脉通路、呼吸道、消化道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治愈43例,好转11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的护理对减少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针对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特点,对56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静脉通路、呼吸道、消化道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治愈43例,好转11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的护理对减少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原文传递
Solitaire^(TM)AB支架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25例分析
18
作者 胡北泉 阮玉山 +8 位作者 魏风 杨松 廖光查 刘海峰 兰杰 吴静 钟仕茂 肖绍文 罗昱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使用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观察栓塞效果。结果 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术后即刻... 目的观察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使用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辅助电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观察栓塞效果。结果 25个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21个,次全栓塞4个。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释放到位良好,除1例椎基底动脉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后循环宽颈动脉瘤 SolitaireTMAB颅内支架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沈媛 侍海存 +4 位作者 周桂龙 钟建国 赵强 吴莉娟 梁秀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琳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4期3432-3434,共3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在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中抽选60例纳入本次试验,6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在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从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中抽选60例纳入本次试验,6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纳入常规组,30例纳入强化组。常规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强化组接受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术前1 d至术前30 min的舒张压、收缩压、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波动幅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0.00%(P<0.05);护理后2组MoCA、GQOL-74评分均升高,且强化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给予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前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应激反应 术后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