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一年复发的影响
1
作者 姚喜凤 张广波 +7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耿颂 徐丽华 李芳 赵海涛 许大萍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者中男886例,女1504例,年龄23~95岁,平均(62.6±11.1)岁。1年内卒中复发70例,复发率为2.93%。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1.05%,其中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20.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OR=1.015,95%CI:1.006~1.024,P=0.001)越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OR=3.292,95%CI:1.925~5.631,P=0.000)的患者1年卒中复发风险越高。结论高Hcy血症和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卒中1年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 轻型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头颈CTA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特征与Lp-PLA2的相关性
2
作者 刘明会 张惠英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265-271,共7页
目的通过对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诊断治疗的ACI患者120例经CTA检查存在... 目的通过对CT血管造影(CTA)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动脉狭窄分布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诊断治疗的ACI患者120例经CTA检查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将患者依据动脉狭窄部位、病变供血区及狭窄数量的不同分为不同亚组,分析血清Lp-PLA2与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中单纯动脉狭窄75例(62.5%),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51例(68.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24例(32.0%),颅内外并存动脉狭窄45例(37.5%);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51例(42.5%),单纯后循环动脉狭窄27例(22.5%),前后循环并存动脉狭窄42例(35.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及颅内外并存动脉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不同循环区域病变组间患者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动脉狭窄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p-PLA2是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OR=1.031,P<0.05)。结论ACI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血清Lp-PLA2水平是单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随着狭窄动脉支数的增加,Lp-PLA2水平逐渐升高;但血清Lp-PLA2对动脉狭窄处于前循环还是后循环区域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外动脉狭窄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CTA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春梅 姜建东 +5 位作者 王军 刘汝铁 杜颂伟 周俊山 王景涛 杨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患者 相关因素分析 年龄 临床资料 CVD
下载PDF
64层螺旋CTA与DSA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史壮宏 信宏 +1 位作者 孙启东 李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脑梗死或TIA发作的患者15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颈内动脉开口、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与DSA在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脑梗死或TIA发作的患者15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行DSA检查,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出颈内动脉开口、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的DSA及CT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3.9%、85.4%;大脑中动脉狭窄CTA及DS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0.7%、83.6%;颈内动脉开口狭窄CTA与DSA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4.6%、97.4%。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在某些方面上可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螺旋CTA DSA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福兴 任翠剑 +3 位作者 魏书艳 张唯 赵小妹 贾战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青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式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宗恩 缪中荣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与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与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选择药物治疗39例,血管内治疗23例。采集患者既往史(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病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等)、血管病家族史及血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35±19)个月。结果DSA结果显示,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17例(27.4%),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52例(83.9%,P=0.000,其中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卒中复发6例,死亡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5%。复发或死亡发生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8例(8/39,20.5%)、血管内治疗患者1例(1/23,4.3%,P=0.170)。两种治疗方式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管内治疗有优于药物治疗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2.107,P=0.005)和治疗方式(OR=0.069,P=0.026)是终点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尤其M1段)远高于颅外动脉。对有中、重度动脉狭窄的青年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是积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治疗学 青年 颅内外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李绍钦 田丰 贾中芝 恽文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IS)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97例IS患者进行Essen评分并分为低危组(Essen评分<3分)和高危组(Essen评分≥3分)。采用DSA检查观察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sse...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IS)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97例IS患者进行Essen评分并分为低危组(Essen评分<3分)和高危组(Essen评分≥3分)。采用DSA检查观察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ssen评分,297例IS患者分为低危组155例,高危组142例。高危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均P<0.05)。高危组颅内外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 Essen评分≥3分的IS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率较高,狭窄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评分 颅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_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苏建华 李美英 +2 位作者 夏峰 汤华萍 曹勇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50-152,161,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将182例TIA患者根据改良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组(88例)、高危组(66例)3组,根据MRA/CTA/DSA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狭窄(狭窄<5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将182例TIA患者根据改良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8例)、中危组(88例)、高危组(66例)3组,根据MRA/CTA/DSA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69%)、重度狭窄(狭窄70%~100%)。分析3组患者改良ABCD2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患者重度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但其轻度动脉狭窄的比例较低危组和中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58,P<0.01)。高危组患者颅内-外串联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中危组,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低危、中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0,P<0.05)。高危组患者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危、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7,P<0.05)。改良ABCD2评分法预测动脉狭窄≥50%的ROC曲线下面积(0.664)高于ABCD2评分法(0.580)。结论:随改良ABCD2评分级别的增高,动脉狭窄程度、颅内-外联合病变、多支动脉狭窄的比例增加。与ABCD2评分相比,改良ABCD2评分法预测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改良ABCD2评分 颅内外动脉狭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琳 殷聪国 +1 位作者 唐波 牛国忠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3期165-167,171,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49例(33.1%),颅内动脉狭窄23例(15.5%),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9例(9.6%);(2)颅外段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为年龄(OR=1.124)、性别(OR=0.241)、高血压(OR=1.038);颅内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FIB(OR=1.932);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长期吸烟(OR=6.132)、糖尿病(OR=6.106)。结论:本研究中ICVD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ICVD危险性因素为性别(男性)、年龄、长期吸烟、糖尿病、高血压、FIB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患者 颅内外动脉狭窄 CEREBRAL 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疾病 致残率高 血管发生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CT灌注成像特点及其对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庆 曾宪强 +2 位作者 李义 张晓亚 温昌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CT灌注成像(CTP)特点,并分析其对支架成形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36例,患者均行单侧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前... 目的 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CT灌注成像(CTP)特点,并分析其对支架成形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36例,患者均行单侧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前1周进行脑CTP检查,获取脑CTP的相关参数。结果 90例灌注异常患者狭窄侧CBF低于正常侧(P<0.05),MTT、TTP均长于正常侧(P<0.05),两侧CBV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13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rCBF增大(P<0.05),rMTT、rTTP均减小(P<0.05),rCBV无明显差异(P>0.05);13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 7例(5.15%),CHS患者与非CHS患者rCBF、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S患者rMTT、rTTP均大于非CHS患者(P<0.05);术前rMTT、rTTP预测患者术后发生CHS的AUC分为为0.730、0.821。结论 脑CTP能准确反映颅内外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rMTT、rTTP对CHS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俊秀 张小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汉族、108例维族ICVD患者行DSA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汉族、108例维族ICVD患者行DSA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组有颅内外动脉狭窄103例(62.4%),维族组为70例(6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与维族组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有关(P〈0.05-0.01);维族组患者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低HDL血症是汉族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而维族组的则为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均P〈0.05)。结论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是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低HDL血症和糖尿病、高TG血症则分别是汉族和维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族 汉族 颅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国庆 何泽清 杨秀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41-2843,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CTA检查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对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CTA检查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对血管狭窄进行分级。以DSA为标准,评价CTA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TA、DSA分别诊断血管正常418、423支,狭窄或闭塞160、155支,其中轻度狭窄分别为93、104支,中度狭窄48、33支,重度狭窄12、11支,闭塞均为7支。以DSA为标准,CTA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5,P=0.483)。结论: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动脉狭窄筛查与诊断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外动脉狭窄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凤梅 林永娟 +1 位作者 肖苏晨 李雪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4期676-677,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5例颅外动脉狭窄率...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等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 5例颅外动脉狭窄率由术前平均的78.3%下降至术后平均23.3%,3例颅内动脉狭窄由术前平均的76.7%下降至术后平均15.6%,术后均随访6个月,8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均无TIA及中风发生,3例颅内动脉狭窄血管造影复查2例,无再狭窄。结论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进行积极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和良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中西医护理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铁娟 李贯绯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1例TIA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统计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随访1年,观察卒中...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1例TIA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统计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随访1年,观察卒中的再发率。结果121例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单纯颅外动脉及颅内外动脉混合狭窄分别为52.1%(63/121)、15.9%(16/121)、25.6%(31/121),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75.7%、24.3%)。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随访1年后,颅内外动脉混合狭窄者卒中再发率高于单纯颅内、外动脉狭窄者。结论TIA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多见,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可能是TIA患者卒中复发的血管性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外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彩超 多普勒 预后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青 马宁 +7 位作者 莫大鹏 高峰 孙瑄 徐晓彤 刘恋 宋立刚 赵性泉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45-653,共9页
目的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结果、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70%的狭窄或闭塞病变54处,动脉瘤30枚(非同流域16枚,狭窄后7枚,狭窄处3枚,狭窄前4枚)。26例患者中21例实施了狭窄病变的支架置入术,共干预25个狭窄/闭塞病变,技术成功率100%。选择个体化的动脉瘤干预措施:16例患者的17枚动脉瘤(非同流域、直径<5 mm、夹层)建议随访观察;2例患者的2枚动脉瘤(直径>5 mm、形状不规则)择期行栓塞术;5例患者的6枚动脉瘤(狭窄后、狭窄处、多发性、直径>5 mm、后交通段)同期行栓塞术或支架覆盖;3例患者的5枚动脉瘤(狭窄后、分叶状、多发性、直径>5 mm)建议介入治疗但因家属拒绝手术等原因选择随访观察。术后发生脑室出血1例。临床随访10∽21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仅发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时根据动脉瘤与狭窄病变的位置关系,动脉瘤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动脉
下载PDF
三七通舒胶囊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清IL-1β和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健 郭富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 h、1 d、3 d、7 d共5个时间点采血,用...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病人随机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 h、1 d、3 d、7 d共5个时间点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8的含量。结果:支架置入前后不同时段IL-1β、IL-8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F值分别为21.03、24.813,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患者的血清IL-1β、IL-8水平在术后1 h开始升高,术后1 d为表达高峰期。术后1 d IL-1β、IL-8的表达与各个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β、IL-8在术后3 d、7 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外支架置入术后血清IL-1β、IL-8明显升高,三七通舒胶囊能通过早期降低血清IL-1β、IL-8水平,减轻炎性免疫损伤的级联反应,推测三七通舒胶囊可能对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通舒胶囊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连波 刘一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及随访期间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样时间A期代表造影或导管插入前1d,B期代表术后6h(支架治疗组)或诊断性造影后6h(对照组),C~I期分别代表支架治疗组支架置入后12h、24h、48h、72h、1个月和6个月或对照组造影后相同时段。结果两组患者A期hs-CRP和IL-6水平分布接近(均P>0.05),支架治疗组B~I期采样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A期和对照组同期(P<0.05~0.01)。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患者21例(38.89%),其血浆hs-CRP和IL-6水平分布A~F期与支架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接近(均P>0.05),但G期和I期均高于后者(均P<0.05~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血浆IL-6和hs-CRP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随访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作书 李晓华 刘占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0期1866-1868,共3页
颅内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有侵袭性,费用高,不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我们通过CTA与DSA对比应用研究来探讨CTA用于临床诊断动脉... 颅内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有侵袭性,费用高,不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我们通过CTA与DSA对比应用研究来探讨CTA用于临床诊断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前用于疾病评估的可行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09月至2007年4月间,对21例病人进行了CTA及DSA对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螺旋CT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硬化性狭窄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防护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136例,其中4例发生...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防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穿刺部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136例,其中4例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加压器压迫后均临床治愈。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由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多次反复穿刺、高血压、肥胖、使用较粗的8F穿刺鞘、血压控制不理想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专用压迫器局部压迫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动脉假性动脉 原因 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