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外血管多发性狭窄多支架置入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锦 姚声涛 +6 位作者 韩冲 曾尤超 陈伟 李刚 范瑞明 王长明 付建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76,共2页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 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局部脑血流速度下降、组织灌流不足,造成梗死。文献[1]报道约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特别是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明显。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狭窄有效的新方法”。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颅内外血管迂曲、狭窄等,在支架介入治疗术后,伴随有各种并发症。在支架置人过程中,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多发性血管狭窄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外多发性动脉狭窄病变的处理思考
2
作者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2004年 2月 15日晴 上午值班医师报告 417- 2床患者昨夜急诊入院,怀疑基底动脉血栓,已行动脉内血栓溶解术.今天早晨眩晕症状消失,但出现双枕叶多点灶性出血,患者双眼视力减退.我心里一惊,这不是一周前联合查房时讨论的那例颅内外多发... 2004年 2月 15日晴 上午值班医师报告 417- 2床患者昨夜急诊入院,怀疑基底动脉血栓,已行动脉内血栓溶解术.今天早晨眩晕症状消失,但出现双枕叶多点灶性出血,患者双眼视力减退.我心里一惊,这不是一周前联合查房时讨论的那例颅内外多发动脉狭窄的患者吗?当时讨论的场面历历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多发性动脉狭窄病变 治疗 眩晕 双枕叶多点灶性出血 双眼视力减退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臧丽娥 隋汝波 +1 位作者 张磊 傅德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患者入院后行床边TCD筛查及高分辨率CTA检查。结果 TCD对不同类型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最高,敏感性96.19%,特异性98.60%,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1.11%,特异性94.31%,且TCD能够显示某些CTA不能提供的补充信息,如实时脱落的微栓子信号、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及盗血现象。结论与CTA比较,TCD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方面,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TCD能提供CT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内外血管狭窄 计算机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嗣欣 周丽红 +4 位作者 林大正 高燕军 朱艳娟 陈启东 董可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给68例TIA患者进行颈部B超、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中56例有明显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6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大脑...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给68例TIA患者进行颈部B超、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中56例有明显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56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28例。大动脉狭窄性TIA44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8例;栓塞性TIA1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3例;腔隙性TIA4例;血管痉挛性TIA2例。结论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与TIA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春梅 姜建东 +5 位作者 王军 刘汝铁 杜颂伟 周俊山 王景涛 杨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病患者 相关因素分析 年龄 临床资料 CVD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袁毅 李慎茂 +2 位作者 朱凤水 支兴龙 吉训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的临床特点和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2例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观察受累血管的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86.5%)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29例(64.4%)病人存在2处以上血管狭窄,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h)和多次发作(发作频率≥2)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和多次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的血管性病因,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 内外血管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春苗 王铁军 +1 位作者 陈书阁 石富铭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比较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性别、年龄、支架直径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在142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163枚,其中颈动脉支架72枚(占44.2%),椎动脉开口48枚(占29.4%),椎动脉颅内段11枚(占6.7%),锁骨下动脉近段27枚(占16.6%),基底动脉1枚(占0.6%),大脑中动脉M1段4枚(占2.4%);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占12.0%),狭窄支架19枚(占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再狭窄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3.754,OR=3.411,OR=1.228;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吸烟、既往脑梗死和支架直径相关,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后 狭窄 相关性因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1 位作者 周志国 禹书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伴血管迂曲患者38例,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 36例支架成功置入,2例失败。治疗后血管狭窄程度由治疗前的90.23%±6.73%下降至5.46%±1.78%,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倒。术后随访1月~4年,2例4年后复查DSA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置入治疗;2例支架内轻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路径血管迂曲,支架到位困难时,影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但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力不同的导丝以及一定的技术调整,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迂曲 动脉硬化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瑶宣 薛富英 李吕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cerebrovaseulardisease,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cerebrovaseulardisease,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分轻、中、重度狭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狭窄组94例、颅内动脉狭窄组132例(狭窄支数173,平均1.30±0.54)、颅外动脉狭窄组135例(狭窄支数237,平均1.76±0.88)、颅内外动脉狭窄组97例(狭窄支数282,平均2.91±0.97),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支数〉颅内动脉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和重度狭窄各定为1、2、3分,颅内、颅外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的狭窄分数为2.55±0.69、2.61±0.68和2.85±0.4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3.218,95%CI1.583~6.545);与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2.499,95%CI1.174~5.318)、年龄(OR1.030,95%CI1.006—1.053);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3.024,95%CI1.327~6.889)、年龄(OR1.049,95%CI1.015~1.083)和收缩压(OR1.017,95%CI1.003~1.031)。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颅内动脉。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收缩压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狭窄支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危险因素 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性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瑶宣 李吕力 薛富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及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将各狭窄组分轻、中、重度狭窄亚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分析其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中399例ICVD患者(86.9%)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各狭窄组间对应亚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狭窄组中,中、重度狭窄亚组颈动脉IMT≥1.07 mm,斑块分级为3,均较无动脉狭窄组及轻度狭窄亚组显著增高(P〈0.05~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分级增加可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均P〈0.01)。将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作为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截断值,其敏感度均≥49.17%,特异度均≥81.67%,准确度均≥62.78%。结论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对ICVD患者发生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内-中膜厚度 斑块分级 内外大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俊艳 刘嘉林 魏娟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20-21,15,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8%(411/579例);411例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64.48%),其次为颈内动脉(50.36%)。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7.24%),吸烟(63.6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血管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内外血管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国庆 何泽清 杨秀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41-2843,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CTA检查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对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CTA检查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对血管狭窄进行分级。以DSA为标准,评价CTA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CTA、DSA分别诊断血管正常418、423支,狭窄或闭塞160、155支,其中轻度狭窄分别为93、104支,中度狭窄48、33支,重度狭窄12、11支,闭塞均为7支。以DSA为标准,CTA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5,P=0.483)。结论: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动脉狭窄筛查与诊断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内外动脉狭窄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琳 殷聪国 +1 位作者 唐波 牛国忠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3期165-167,171,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49例(33.1%),颅内动脉狭窄23例(15.5%),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9例(9.6%);(2)颅外段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为年龄(OR=1.124)、性别(OR=0.241)、高血压(OR=1.038);颅内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FIB(OR=1.932);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长期吸烟(OR=6.132)、糖尿病(OR=6.106)。结论:本研究中ICVD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ICVD危险性因素为性别(男性)、年龄、长期吸烟、糖尿病、高血压、FIB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病患者 内外动脉狭窄 CEREBRAL 出血性脑血管 神经系统疾病 致残率高 血管发生
下载PDF
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俊秀 张小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汉族、108例维族ICVD患者行DSA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5例汉族、108例维族ICVD患者行DSA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和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汉族组有颅内外动脉狭窄103例(62.4%),维族组为70例(6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与维族组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症有关(P〈0.05-0.01);维族组患者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TG)血症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低HDL血症是汉族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而维族组的则为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均P〈0.05)。结论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是维、汉族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低HDL血症和糖尿病、高TG血症则分别是汉族和维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族 汉族 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颅内外血管狭窄——TIA患者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俊艳 董玉娟 +2 位作者 杨建芳 韩冰 王瑜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测定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评价慢性血管狭窄在卒中再发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TIA患者以及诊断为微梗塞(Minor cerebral infarction,MCI)且病前半年内有过TIA发作者。所有被研究患者常规行TCD检查,部分患者加做MRA、... 目的:测定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评价慢性血管狭窄在卒中再发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TIA患者以及诊断为微梗塞(Minor cerebral infarction,MCI)且病前半年内有过TIA发作者。所有被研究患者常规行TCD检查,部分患者加做MRA、颈部血管超声。据血管狭窄程度分别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手术治疗,随访一年观察卒中的再发率。结果:392例TIA患者中,261例(66.6%)并发颅内外血管狭窄,其中单纯颅内血管狭窄率43.6%,颅外血管狭经13.8%,颅内外血管均狭窄者9.2%。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依次为MCA起始部和主干支、ICA末端、ICA起始部。107例伴或不伴血管狭窄的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一年后随访,结果表明伴有血管狭窄的TIA患者卒中再发率明显高于无血管狭窄的TIA患者。结论:2/3的TIA患者并发颅内外血管狭窄,主要累及MCA、ICA末端。慢性血管狭窄可作为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用于TIA患者卒中再发危险性的评估,并指导TIA患者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内外血管狭窄 卒中 再发 危险因素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老年人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珈玲 杨秀塔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189-119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3例(病例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66例(对照组),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结果病例组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9.2%(31/63),...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外血管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3例(病例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66例(对照组),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结果病例组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9.2%(31/63),高于对照组的31.8%(21/66)(P<0.05)。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高,颅内外血管狭窄可能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内外血管狭窄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青 马宁 +7 位作者 莫大鹏 高峰 孙瑄 徐晓彤 刘恋 宋立刚 赵性泉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45-653,共9页
目的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结果、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70%的狭窄或闭塞病变54处,动脉瘤30枚(非同流域16枚,狭窄后7枚,狭窄处3枚,狭窄前4枚)。26例患者中21例实施了狭窄病变的支架置入术,共干预25个狭窄/闭塞病变,技术成功率100%。选择个体化的动脉瘤干预措施:16例患者的17枚动脉瘤(非同流域、直径<5 mm、夹层)建议随访观察;2例患者的2枚动脉瘤(直径>5 mm、形状不规则)择期行栓塞术;5例患者的6枚动脉瘤(狭窄后、狭窄处、多发性、直径>5 mm、后交通段)同期行栓塞术或支架覆盖;3例患者的5枚动脉瘤(狭窄后、分叶状、多发性、直径>5 mm)建议介入治疗但因家属拒绝手术等原因选择随访观察。术后发生脑室出血1例。临床随访10∽21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仅发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1例。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时根据动脉瘤与狭窄病变的位置关系,动脉瘤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卫华 王萍 +1 位作者 史如渊 张亚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 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作书 李晓华 刘占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0期1866-1868,共3页
颅内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有侵袭性,费用高,不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我们通过CTA与DSA对比应用研究来探讨CTA用于临床诊断动脉... 颅内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诱发因素。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价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有侵袭性,费用高,不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我们通过CTA与DSA对比应用研究来探讨CTA用于临床诊断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前用于疾病评估的可行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09月至2007年4月间,对21例病人进行了CTA及DSA对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脉狭窄 螺旋CT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临床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硬化性狭窄 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