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娄雪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524-525,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并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海波 张士民 朴立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25例经头部DSA证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13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运用两根微导管在动脉瘤腔内填入两枚以上...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25例经头部DSA证实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13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运用两根微导管在动脉瘤腔内填入两枚以上的弹簧圈,利用弹簧圈之间的相互缠绕形成稳定的篮,从而完成栓塞。对疗效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3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动脉瘤10例,>90%栓塞动脉瘤3例。所有患者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判断,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无一例死亡。6个月后MRA随访5例,DSA随访3例,显示动脉瘤无复发,血管分支存在、通畅。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部分颅内宽颈动脉瘤,特别是从瘤体基底部发出重要分支的动脉瘤以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有着较好的疗效,一次手术完全栓塞率高,手术操作简单,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的比较
3
作者 朱云中 周庆 +3 位作者 陈锐 周海静 韦展亮 卢双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 目的比较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1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Solitaire支架45例,Neuroform支架73例。结果术中所有支架均成功展开,无支架打开不良或移位,无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Solitaire支架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4.4%,38/48)与Neuroform支架组(86.3%,65/73)无统计学差异(P=0.683)。Solitaire支架组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Neuroform支架组1例术后出现局部脑缺血;两例病人出院时均无明显神经功能受损。出院时,Solitaire支架组预后良好率(86.7%,39/45)与Neuroform支架组(87.7%,64/73)无统计学差异(P=0.874)。107例(90.7%,107/118)获得临床随访(102~458 d;平均145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预后良好率(86.0%,37/43)与Neuroform支架组(85.9%,55/64)无统计学差异(P=0.323)。88例(74.8%,88/118)接受影像学随访(213~817 d;平均264 d),Solitaire支架组末次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2.1%,35/38)与Neuroform支架组(90.0%,45/50)无统计学差异(P=0.670)。随访期间未发生出血或缺血事件。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采用Solitaire支架和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二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Solitaire支架 NEUROFORM支架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志锋 孙永 刘永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 目的对比分析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预后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红十字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4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支架分为Enterprise支架组(72例,动脉瘤个数74枚)和Lvis支架组(75例,动脉瘤个数78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Lvis支架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高于Enterprise支架组,Ⅱ级、Ⅲ级占比低于Enterprise支架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相比,Lvis支架在术后即刻的栓塞效果更佳,但两种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短期预后情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Raymond分级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5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辅助弹簧圈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动脉瘤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在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杜安东 张学兵 +4 位作者 刘带林 蒯涛 白雅林 马东明 许世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Neuroform Atlas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Neuroform Atlas支架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Raymond Roy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对术后并发症与动脉瘤复发进行总结结果在5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14例,后交通动脉22例,大脑前动脉2例,基底动脉尖2例,椎动脉V4段2例,眼动脉段4例。40例破裂动脉瘤,12例未破裂动脉瘤。术后脑梗死2例,脑梗死合并出血2例,围手术期未见其他明显的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40例、瘤颈残留6例、瘤体小部分残瘤6例;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完全闭塞46例,瘤颈残留4例,瘤体小部分残留2例。mRS评分在出院时:0分38例,1分10例,2分2例,3分2例;随访6~12个月,mRS评分0分46例,1分4例,2分2例。结论宽颈动脉瘤患者使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但需进一步跟踪观察其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术 Neuroform Atlas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7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志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栓塞治疗中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96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栓塞治疗中是否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效果、自理能力、预后、瘤体垂直高度与瘤颈宽度比值(AR)、最大瘤体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脑血管反应性(CVR)、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Raymond分级低于对照组,术后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Rankin(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AR及SR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血流流速(Vm)及屏气指数(BHI)高于对照组,术后S-100β蛋白(S100β)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裂宽颈ICA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提高栓塞效果,降低AR、SR及S100β、SICAM-1水平,改善CVR及预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马学雷 耿守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6个月,A组mRS评分0~2分占比94.44%高于B组的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Enterprise支架 Neuroform Atlas支架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密网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左光银 周宁全 +2 位作者 黄英文 张国庆 王维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8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密网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IWN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IWNA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n=35... 目的:探讨密网支架辅助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IWN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IWNA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n=35)、观察组(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n=35)。对比两组栓塞情况、影像学指标(动脉瘤直径、瘤颈)、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致密栓塞率高于对照组(P=0.022)。术前,两组动脉瘤直径、瘤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动脉瘤直径、瘤颈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密网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治疗IWNA患者可提高完全栓塞率,促进动脉瘤直径、瘤颈缩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密网支架 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张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0-0053,共4页
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DVRT)在颅内宽颈动脉瘤(IWA)栓塞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到2023年2月40例在本院介入手术中发现的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DVRT介入治疗的瘤颈栓塞效果,比较2D-... 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DVRT)在颅内宽颈动脉瘤(IWA)栓塞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到2023年2月40例在本院介入手术中发现的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DVRT介入治疗的瘤颈栓塞效果,比较2D-DSA、3D-DSA、DVRT三种影像成像方法的显示率。结果 2D-DSA、3D-DSA、DVRT清晰显示的例数分别有26例、33例、40例,显示率分别为65.00%、82.50%、100.00%,三种影像成像方法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栓塞程度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VRT技术,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为术者评价动脉瘤栓塞状态、辅助支架展开情况及手术策略选择等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容积重建技术 颅内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金涛 张宇翔 +5 位作者 贾子昌 姜除寒 刘恋 栾景源 梁飞 赵彦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通畅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DSA显示:57个动脉瘤(89.1%,57/64)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6个动脉瘤(9.3%,6/64)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1个动脉瘤(1.6%,1/64)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3例患者(4.8%,3/62)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为术中血栓形成,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流恢复,1例为术后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出院时均无致残性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时55例患者获临床随访,均预后良好(mRS≤2分),7例患者失访。50例患者(52个动脉瘤)获术后6个月DSA影像随访:RaymondⅠ级45个(86.5%,45/52),RaymondⅡ级4个(7.7%,4/52),RaymondⅢ级3个(5.8%,3/52),12例患者失访。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很高的技术成功率,并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Neuroform Atlas支架 支架辅助栓塞术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磊 刘华江 +1 位作者 黄廷 张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28-529,共2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组合成Y型模式辅助栓塞治疗的10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Y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组合成Y型模式辅助栓塞治疗的10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2例。1例术后1 d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出院时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术后24 h出现脑内小血肿,保守治疗后恢复。无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8.5个月。影像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1例,Ⅲ级1例。末次随访,10例GOS评分均为5分。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具有支架导管外径小和开环结构等优势,可成功实现Y型双支架技术释放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可行且安全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颅内动脉分叉部 Neuroform Atlas支架 Y型双支架释放技术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5
作者 王开杉 陈渝杰 +3 位作者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分叉部动脉瘤 crossing Y支架 弹簧圈栓塞 LEO支架
下载PDF
编织铆定技术在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16
作者 朱青峰 郝政衡 王凤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6例单纯通过编织铆... 目的探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应用编织铆定技术辅助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6例单纯通过编织铆定技术栓塞,没使用支架、球囊辅助技术,无弹簧圈脱出,编织铆定技术成功率为72.22%;10例(27.78%)经过反复调整,仍然有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给予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9例(90.36%),次全栓塞7例(9.64%)。无术中出血事件,无栓塞事件。36例术后6个月CTA或DSA随访,采用编织铆定技术栓塞26例中,2例瘤颈处部分复发,再次补充栓塞;而使用补救性支架辅助栓塞的10例无复发。结论对于颅内破裂不规则宽颈动脉瘤,急性期不适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时,只要选择好适应证、掌握好技术要点,单根微导管编织铆定技术虽然不能栓塞所有的宽颈不规则动脉瘤,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能够明显降低急性期支架的使用率,对一些病人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不规则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术 编织铆定技术 弹簧圈 支架 疗效
下载PDF
两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龙祥 何强华 +2 位作者 郭文才 李炯 吴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IW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108例颅内破裂IW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IS组(54例,LVIS支架辅助CE治疗)、Enterprise组(54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IW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108例颅内破裂IW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VIS组(54例,LVIS支架辅助CE治疗)、Enterprise组(54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比较2组栓塞效果、脑血管反应性(CVR)、预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与IWA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VIS组术后6个月栓塞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治疗后2组屏气后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及屏气指数均有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LVIS组并发症发生率3.70%,Enterprise组为9.26%,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VIS组IWA复发率(0)低于Enterprise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辅助CE治疗颅内破裂IWA近期疗效相当,预后良好,但LVIS支架辅助治疗远期疗效更佳,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栓塞 复发
下载PDF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
18
作者 梁建锋 《大医生》 2023年第19期4-8,共5页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研究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LVIS支架辅助下的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血管内皮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术前,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ET-1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NO及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弹簧圈栓塞技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
下载PDF
不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育志 韦可聪 +5 位作者 韦晗 周园贵 农道隆 韦宝珍 钟书 黄永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 目的:对比分析Lvis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选取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选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n=46)与Enterprise组(n=3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栓塞效果、手术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随访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Lvis组患者共50枚动脉瘤;Enterprise组共36枚动脉瘤。术后即刻,Lvis组有34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3枚动脉瘤部分栓塞;Enterprise组有15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8枚动脉瘤部分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效果优良率高于Enterprise组(P<0.05)。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Lvis组患者有3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动脉瘤近全栓塞,1枚动脉瘤复发;Enterprise组有19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3枚动脉瘤近全栓塞,4枚动脉瘤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is组患者栓塞程度增加率高于Enterprise组(42.00%vs.19.44%,P<0.05)。结论:相对于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栓塞具有更高的即刻栓塞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栓塞 疗效
下载PDF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桂芳 唐超 李雯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栓塞率、术后1个月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神经功能预后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栓塞率为96.36%(106/110)。术后1个月有效率91.67%(99/108)。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发热各1例,脑积水和尿路感染各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8%(7/108)。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瘤颈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宽度等因素均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 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较宽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在诊治过程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 急性期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