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小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进 周立田 +1 位作者 唐晓宇 马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的73例患者共74个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4个小型动脉瘤均行介入栓塞治疗。34个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39个动脉瘤采...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的73例患者共74个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4个小型动脉瘤均行介入栓塞治疗。34个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39个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1个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个动脉瘤闭塞不足85%,30个动脉瘤闭塞85%~95%,38个动脉瘤闭塞95%~100%。术中出血1例,栓塞剂(弹簧圈)移位2例。术后发生脑梗塞6例。遗留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小型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冠宇 郭腾云 +1 位作者 王舒楠 陈立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5例颅内小型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77)与未破裂组(n=58)。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瘤体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小型动...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5例颅内小型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77)与未破裂组(n=58)。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瘤体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动脉瘤部位以及动脉瘤形态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部位以及动脉瘤形态均是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小型动脉瘤的破裂与患者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形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小型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破裂 影响因素 不规则形态
下载PDF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28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陈光贵 郑立升 罗来兵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病人共30个颅内小型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23个,需用支架辅助栓塞5个。并发脑积水者术后及时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病人共30个颅内小型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23个,需用支架辅助栓塞5个。并发脑积水者术后及时予侧脑室穿刺外引流2例,蛛网膜下腔积血较厚者术后予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5例。结果 30个小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1例,支架诱发血管痉挛及梗塞1例。最终,死亡1例,放弃继续住院治疗2例,其余病例均达到1年至4年的随访,动脉瘤复发1例,其余均未复发。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效果良好,术后积极处理严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及脑积水,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弹簧圈 颅内小型动脉瘤
原文传递
影响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的影像解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天玉 时伟玉 +8 位作者 刘俊中 毛立武 郭广涛 赵磊 李天晓 贺迎坤 王圣杰 祝晓川 许恒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的破裂与其影像解剖特征的关系,建立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的预测模型,为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经头颈CT血管造影或全脑...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的破裂与其影像解剖特征的关系,建立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的预测模型,为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经头颈CT血管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182例颅内小型动脉瘤(最大径<5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0例,年龄31~83(56.85±11.51)岁,动脉瘤破裂组95例、未破裂组87例。两组患者动脉瘤的部位、形状、有无子囊、生长方向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等临床特征和影像解剖特征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建立动脉瘤破裂的影像解剖特征的预测模型。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动脉瘤部位、瘤壁形状、子囊、入射夹角、瘤高与瘤颈的比值(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子囊、入射夹角>117.75°、AR值>1.65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根据logistic预测模型,其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R),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95%可信区间0.750~0.874,P<0.01),R=2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72.6%,特异度78.2%。结论颅内小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符合以下两种及两种以上影像解剖特征者,即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或前交通动脉、瘤壁不规则、有子囊、入射夹角>117.75°、AR值>1.65等,为动脉瘤破裂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小型动脉瘤 影像解剖特征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