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单纯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孙伟 任栎冰 李成奎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单纯化疗联合放疗对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条件的颅内恶性胶质瘤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替莫唑胺单纯化疗治...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单纯化疗联合放疗对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符合条件的颅内恶性胶质瘤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替莫唑胺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BR、ORR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2年、3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反应、粒细胞减少、贫血、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较单纯化疗用于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恶性胶质瘤 替莫唑胺 单纯化疗 放疗 生存率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达桂 李桂生 +1 位作者 黄海欣 黄东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76-77,80,共3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RT组)和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RT+TMZ组),各23例。两组均在术后开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RT+...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6例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RT组)和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RT+TMZ组),各23例。两组均在术后开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RT+TMZ组加服TMZ化疗。评价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近、远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TMZ组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RT组(均P<0.05)。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急性及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有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替莫唑胺 颅内恶性胶质瘤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步东 杨玉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唑胺...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唑胺组(试验组)中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为4个月;环己亚硝脲组(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3.5个月。按照身高及体质量确定体表面积,分别接受下述治疗方案。(1)试验组:按150mg/m2体表面积计算,25例患者于试验第1~5天口服替莫唑胺胶囊。第1天需同时口服环己亚硝脲安慰剂,剂量为130mg/m2。(2)对照组:第1天口服环己亚硝脲,剂量为130mg/m2,第1~5天口服替莫唑胺安慰剂150mg/m2。2组均每疗程服药5d,28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3个周期后1个月,开始进行疗效观察,并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长度。结果(1)生存时间:替莫唑胺组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环己亚硝脲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2)生存质量:经随访,替莫唑胺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保持稳定。(3)药物安全性:替莫唑胺组2例出现白细胞数减少,5例发生恶心、呕吐,均出现于每周期服药第1天,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环己亚硝脲组10例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药物治疗 颅内恶性胶质瘤 星形细胞 存活率 口服用药
下载PDF
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脑组织正常反应与术后残存的动态CT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培毅 张红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反应性增强与肿瘤残存增强的动态CT时间 -密度曲线形态及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 :选取4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为试验组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14~63岁 ,平均38.2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25例 ,少枝胶质... 目的 :探讨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反应性增强与肿瘤残存增强的动态CT时间 -密度曲线形态及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 :选取4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为试验组 ,其中男27例 ,女21例 ,年龄14~63岁 ,平均38.2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25例 ,少枝胶质细胞瘤6例 ,胶质母细胞瘤15例 ,混合胶质细胞瘤2例。所有病例在术后7~15天内行动态增强CT检查 ,注药速度1.5ml/s ,总剂量90ml,经高压注射器注药的同时进行动态扫描。扫描速度1层/s ,间隔2.5s。扫描43层 ,共148s。同法对11例癫灶清除术后7~12天内和5例胶质瘤术前患者检查 ,经后处理后获得其时间 -密度曲线 ,并对48例恶性胶质瘤中的30例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反应性增强的时间 -密度曲线表现为注药后曲线缓慢上升 ,在65~80s左右达峰值 ,然后逐渐下降 ,并维持在一定水平 ;术后残存增强的曲线在检查时间(148s)内缓慢上升 ,无明显峰值 ,或表现为峰值出现后的相对稳定状态而无明显的下降支。术后反应性增强与术后残存增强的曲线不同是由于其增强的病理机制不同所致。结论 :通过动态CT检查 ,分析其时间 -密度曲线 ,可以对术后反应性增强与残存增强进行有效的鉴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恶性胶质瘤 术后 动态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