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2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鹏飞 武海博 +2 位作者 张丽 王海洋 包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治疗难度大、花费高、预后差、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研究显示总体感染率在2%~7%之间,颅脑外伤和脑出血多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过长.
关键词 脑外伤 急诊手术 颅内感染 预后差 预后分析 脑手术后 分布及耐药性 病原菌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艳华 肖艳萍 +4 位作者 钟桥石 曹星卫 杭亚平 李福兴 胡龙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2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B)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研究周期内共有75例患者入选,其中死亡29例,生存46例,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AB)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AB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数据,研究周期内共有75例患者入选,其中死亡29例,生存46例,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B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死亡组和生存组AB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最高,比例均超过60.0%,但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比例为4.0%。颅内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离率高达65.3%,菌株主要来自ICU和神经外科。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患者28d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RAB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入住ICU、手术次数≥2次、合并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留置鼻胃管、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应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为AB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留置鼻胃管和应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是AB颅内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死亡与低白蛋白血症、留置鼻胃管和应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白蛋白水平,留置鼻胃管时应规范操作和无菌管理,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时间,对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脑出血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及血流感染的药学实践
3
作者 张青 舒成仁 +3 位作者 王雨来 卢振 毛绒 胡阳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8期155-157,共3页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是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较强,定植率相对较低,...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细菌,是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是引起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致病性较强,定植率相对较低,临床标本分离到MDR/XDR肠杆菌科细菌时应引起重视[1-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及流行,碳青霉烯类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并随着其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也于1997年登上历史的舞台[3]。根据CHINET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8%、25.3%,较2018年(29.5%、27.6%)略有下降,地区间差别显著,其中河南省最高,为62.1%,较2018年上升了0.6%[4]。CRKP流行的广度、速度,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困扰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难题之一。本文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讨论1例难治性CRKP颅内合并血流感染病例,同时分享鞘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颅内感染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术后 颅内感染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曾东 李璐 +1 位作者 郑鸿翔 王真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1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颅脑术后未感染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和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120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颅脑术后未感染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nnexin A2、S100A10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nnexin A2、S100A10水平对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的糖尿病占比、脑脊液渗漏占比、血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中Annexin A2及S100A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Annexin A2与S100A10、血LDH水平呈正相关,S100A10水平与LDH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脑脊液渗漏、血LDH、脑脊液中Annexin A2和S100A10均是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水平单独预测及二者联合预测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768、0.865,其中联合预测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Annexin A2、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是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手术 颅内感染 膜联蛋白A2 S100钙结合蛋白A10 临床意义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炎性因子IL-8、PCT、IL-2R与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GCS评分的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李小磊 李华丽 石伟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74-1879,共6页
目的分析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白介素-2受体(IL-2R)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颅... 目的分析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白介素-2受体(IL-2R)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关系,并探讨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度组(9~14分)32例和重度组(≤8分)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血清IL-8、PCT、IL-2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IL-8、PCT、IL-2R水平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并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IL-8、PCT、IL-2R水平,通过Lasso回归筛选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8、PCT、IL-2R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并比较含与不含血清IL-8、PCT、IL-2R预测方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结果重度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8、PCT、IL-2R水平分别为(35.12±4.26)pg/mL、(11.83±2.26)pg/mL、(912.35±105.83)U/m L,明显高于轻中度组的(26.74±3.81)pg/m L、(8.49±2.03)pg/m L、(749.21±92.56)U/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L-8、PCT、IL-2R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占比、糖尿病占比、感染至入院时间、入院时血清IL-8、PCT、IL-2R水平分别为(65.13±7.26)岁、67.57%、27.03%、(38.05±4.17)h、(40.12±4.81)pg/m L、(12.67±2.59)pg/m L、(951.46±121.49)U/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的(56.39±6.41)岁、41.86%、9.30%、(26.92±3.46)h、(24.59±3.95)pg/mL、(8.61±2.24)pg/mL、(757.28±97.28)U/mL,入院时GCS评分为(6.72±0.39)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患者的(10.81±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感染至入院时间、GCS评分、血清IL-8、PCT、IL-2R水平均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8、PCT、IL-2R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17、0.719;含炎性因子预测方案的AUC为0.933,不含炎性因子预测方案的AUC为0.811;经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与不含炎性因子预测方案比较,含炎性因子预测方案的AUC明显增大(P<0.05),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均>0(P<0.05)。结论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患者血清IL-8、PCT、IL-2R水平与GCS评分存在明显负相关,且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细菌性颅内感染 白介素-8 降钙素原 白介素-2受体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致颅内感染2例分析
6
作者 陈辉珍 俞振飞 +1 位作者 高健婷 杨玮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2期43-45,共3页
颅内真菌感染以隐球菌[1]、曲霉菌[2]、毛霉菌[3]、假丝酵母菌[4]等常见,多为条件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致颅内感染一般存在于头颅手术后或有血脑屏障破坏的操作后[5],或有鼻窦、鼻旁窦真菌感染的患者[6]。笔者收治白假丝酵母菌致颅内感... 颅内真菌感染以隐球菌[1]、曲霉菌[2]、毛霉菌[3]、假丝酵母菌[4]等常见,多为条件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致颅内感染一般存在于头颅手术后或有血脑屏障破坏的操作后[5],或有鼻窦、鼻旁窦真菌感染的患者[6]。笔者收治白假丝酵母菌致颅内感染患者2例,现分析其发病、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颅内感染 基底节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 肝硬化 前列腺增生 脑脊液
下载PDF
肠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继发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7
作者 顾融融 罗佳 +2 位作者 范小飞 王金丽 陈伯华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分析1例肠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继发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摔伤头部致头痛头晕1月有余且未见好转而入院治疗,考虑患者近2周有发热,且脑脊液中... 目的:分析1例肠球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继发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摔伤头部致头痛头晕1月有余且未见好转而入院治疗,考虑患者近2周有发热,且脑脊液中蛋白质和氯化物均有异常,认为存在颅内感染,遂先经验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之后,MRI检查提示患者存在硬膜下脓肿可能,PMseq-DNA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提示铅黄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于是行硬膜下脓肿引流术和颅骨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可见大量黄白色脓液和脑皮层表面广泛脓苔覆盖,于是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利奈唑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0 d后,患者体温下降明显,且脑脊液培养多次均为阴性;但又1周后,患者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渗出性改变较前进展,并且痰培养检出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遂停用美罗培南,改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奥硝唑;治疗7 d后,患者感染指标较强明显好转,又降阶梯使用美罗培南,但延长输注时间,以巩固抗感染疗效。结论:颅内感染这类严重感染的患者,有不少容易发生继发性肺部感染,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医生,加强相关监测,并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颅内感染 硬膜下脓肿 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肺部感染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辉 李万群 +2 位作者 张璐 王欣丽 韩敬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2-12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感染组,进行m NGS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对术后颅... 目的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2-12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感染组,进行m NGS检测及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对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纳入同期颅内动脉瘤术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63例为非感染组,收集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6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mNGS检出病原微生物患者50例,检出率83.00%;细菌培养检出病原微生物患者36例,检出率60.00%,mNGS对病原微生物患者的检出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100 mL、动脉瘤破裂、脑脊液漏、置管时间≥7 d及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是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指标Prob的灵敏度84.00%,特异度67.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结论mNG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价值较高,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脉瘤破裂、脑脊液漏、置管时间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与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有关,以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颅内感染的预测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感染 宏基因二代测序 诊断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颅内感染大鼠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侯鹏伟 杨洋 +4 位作者 叶丹 张灏 蔡淑梅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颅内感染大鼠模型,检测经天然海水浸泡后大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种类.方法从福建平潭观音奥港口取海水17000 ml,进行海水细菌培养、宏基因组测序和动物模型制作.66只雄性SD大鼠,随... 目的通过构建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颅内感染大鼠模型,检测经天然海水浸泡后大鼠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种类.方法从福建平潭观音奥港口取海水17000 ml,进行海水细菌培养、宏基因组测序和动物模型制作.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BI+无菌人工海水浸泡(ASI)组(n=6)、对照(sham)+天然海水浸泡(NSI)组(n=30)和TBI+NSI组(n=30).造模后经枕大池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统计感染率及病原菌种类.结果海水宏基因组测序提示,海水菌群结构为弧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远洋杆菌属、嗜冷菌属等;海水细菌培养提示,样本海水中存在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TBI+NSI组动物中,感染副溶血弧菌感染和大肠杆菌各6只,溶藻弧菌5只,铜绿假单胞菌1只,其中部分大鼠出现混合感染(3只).TBI+NSI组共感染21只,感染率70%(21/30),与sham+NSI组相比(P<0.01);sham+NSI组感染副溶血弧菌2只,大肠杆菌1只,溶藻弧菌1只,肺炎克雷伯杆菌1只,感染率17%(5/30).TBI+ASI组大鼠未出现感染.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颅内感染大鼠模型,初步明确了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颅内感染的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以海洋弧菌和肠道菌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感染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1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晓萌 凌玥 李燕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9期592-594,F0003,共4页
总结1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癫痫发作的紧急处理,神经毒性的早期预防(早期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预防、免疫抑制药物的精细化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管理... 总结1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合并颅内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癫痫发作的紧急处理,神经毒性的早期预防(早期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预防、免疫抑制药物的精细化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管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儿童 癫痫 颅内感染 两性霉素B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多途径应用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的病例分析
11
作者 陶春 童瑜 +2 位作者 王旗 肖溢 王仲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多途径给药物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qid)...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医师调整多途径给药物治疗方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q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70 mg,静脉滴注,bid)+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10 mg,鞘内注射,qd),并对国内外近10年多黏菌素类药物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相关文献回顾分析。结果给药14 d后,该患者感染得到治愈,未发现不良反应。共检索到15篇文献,涉及15例患者。纳入分析16例患者中(包含该文1例),男11例,女4例,1例性别不明,年龄1~74岁,基础疾病均与颅脑相关。15例成功治愈,仅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类变态反应)而停药。7例无多黏菌素类药物药敏结果,均成功治愈。11例经静脉联合鞘内/脑室多途径给药,均成功治愈。结论多黏菌素类药物鞘内/脑室内给药可有效的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但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其在颅内感染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类药物 鞘内注射 脑室内注射 颅内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刘兵霞 葛慕莲 +3 位作者 葛东明 胡娟 陈杰 徐庶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19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感染组(18例),将未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101例... 目的分析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119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感染组(18例),将未发生颅内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垂体瘤组织相关因子水平,并对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9例行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18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占15.13%(1811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术中出血量≥120 ml、合并脑脊液漏、合并糖尿病、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合并脑脊液漏、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合并脑脊液漏、生长激素型肿瘤是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以及脑脊液指标水平变化
13
作者 林卫 卢永芳 +1 位作者 邓懋清 郑艳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804-2806,共3页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脑脊液指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收开颅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开颅手术未发生颅内感染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脑脊液指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收开颅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开颅手术未发生颅内感染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颅内感染病原学特征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方法:80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60.49%),革兰阴性菌25株(30.86%),真菌7株(8.64%),病原菌比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脑脊液检查中,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开颅手术患者颅内感染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同时颅内感染患者存在脑脊液相关指标上升现象,可用于临床诊断患者是否颅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病原学特征 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 免疫球蛋白 C反应蛋白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成年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术后颅内感染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杜临强 梁建荣 皇甫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68-571,576,共5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测模型,并分析颅内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2例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 目的建立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预测模型,并分析颅内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2例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n=52)和对照组(n=13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同时分析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同时分析颅内感染组预后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开颅手术、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术后脑出血是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糖尿病、开颅手术、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术后脑出血纳入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临床决策曲线、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5%CI=0.763~0.934),验证集ROC的AUC为0.838(95%CI=0.732~0.943),在验证集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χ2=14.399,P=0.072),这说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可信度。与对照组比较,颅内感染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增高(分别为15.38%和1.54%,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精准识别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肿瘤 颅内感染 预测模型 预后
下载PDF
HBP、SAA、nCD64在颅内感染早期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亚宁 胡涛 +2 位作者 王一鸣 任子阳 陈胜利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85-688,共4页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严重并发症,其致残、致死率均较高。临床常规检测颅内感染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不足,脑脊液细菌培养耗时且阳性率低。近年来,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CD64(nCD64)作为新型感...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严重并发症,其致残、致死率均较高。临床常规检测颅内感染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不足,脑脊液细菌培养耗时且阳性率低。近年来,肝素结合蛋白(HB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CD64(nCD64)作为新型感染标志物,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且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在感染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从HBP、SAA、nCD64在颅内感染早期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中性粒细胞CD64 颅内感染 早期诊疗
下载PDF
成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相关颅内感染5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刘婉琦 樊树芹 +3 位作者 庄瑞雪 贺峰 刘振川 解忠祥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相关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VZ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 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相关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脑脊液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例VZ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5例VZV相关颅内感染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53.6±10.9)岁,急性起病,均有前驱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发热和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或脑实质受累,脑实质受累时病灶累及幕上及幕下,可合并出血。脑脊液检查表现为5例白细胞增高[(399.4±84.20)×10^(6)/L],4例氯化物降低[(107.65±7.17)mmol/L],5例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2.85±1.33)g/L],4例脑脊液糖/血糖<0.6,(0.52±0.05)。5例患者均通过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查确诊。抗病毒治疗整体预后良好。结论VZV颅内感染中老年起病,趋于年轻化。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感染是否累及脑实质。脑脊液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表现类似。mNGS检测可提高鉴别敏感性、准确性。及早对因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结核性脑膜炎 颅内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成人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致严重颅内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岗 程岗 +3 位作者 孙君昭 张剑宁 刘如恩 李小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继发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CRGNB)感染的病原体耐药状况、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确诊的CRGNB感染病例资料,通过静脉滴注多黏菌素、替加环素...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继发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i,CRGNB)感染的病原体耐药状况、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确诊的CRGNB感染病例资料,通过静脉滴注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和脑室内注射多黏菌素,并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总结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严重颅内感染病人54例,其中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44例(81.48%)占比最高。感染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9例(53.70%),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2例(40.7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3.70%),阴沟肠杆菌1例(1.85%)。经治疗后感染好转17例(31.48%),感染控制27例(50.00%),总有效率为81.48%。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占比最高的两种感染菌,病人在感染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GNB感染病人病情较重,细菌为多重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应尽早、积极选择静脉与脑室联合用药,并行有效的脑脊液引流治疗,尽快控制细菌感染,改善病人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革兰阴性杆菌 颅内感染 严重 转归
下载PDF
胶质瘤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风险预测分析
18
作者 赵舒杨 雷艳杰 +1 位作者 马世杰 高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胶质瘤手术治疗且术后继发颅内感染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32)和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 目的探讨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行胶质瘤手术治疗且术后继发颅内感染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32)和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n=58),分析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效能。结果两组术后脑脊液漏、术前预防用抗生素、围术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是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可信区间为0.666~0.908,P<0.001),Youden指数为0.46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0.97%。结论术后脑脊液漏、低蛋白血症是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针对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指导临床评估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继发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风险上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胶质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令文 王永 张海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93-497,共5页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核转录因子(NF-κB)、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核转录因子(NF-κB)、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静脉滴注万古霉素,观察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eNOS、NF-κB、CRP水平,脑脊液常规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白蛋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研究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80.33%)(P<0.05);观察组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白蛋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血清eNOS、NF-κB、CRP、脑脊液白细胞(WBC)、蛋白定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葡萄糖水平、外周血CD4^(+)、CD4^(+)/CD8^(+)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及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56%低于对照组的29.51%(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治疗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能够改善患者脑脊液常规指标,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缩短患者恢复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重型脑损伤 术后 万古霉素 给药途径
下载PDF
颈椎巨大哑铃型富于细胞神经鞘瘤手术切除并发颅内感染: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
作者 公浩权 刘研 +4 位作者 管华鹏 刘金豹 苏友祥 曲新田 李念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颈椎巨大哑铃型富于细胞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鞘瘤分支,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较为少见,多与恶性肿瘤混淆。对于此类疾病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临床相关报道较少。脊柱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极为罕见,且这类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无后... 颈椎巨大哑铃型富于细胞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鞘瘤分支,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较为少见,多与恶性肿瘤混淆。对于此类疾病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临床相关报道较少。脊柱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极为罕见,且这类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无后遗症痊愈出院的少之又少,遂将我院收治并成功治愈的1例颈椎巨大哑铃型富于细胞神经鞘瘤手术切除并发颅内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颅内感染 病例报道 哑铃型 文献回顾 脊柱术后 恶性肿瘤 颈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