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均 夏坤伟 徐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1—2023-08治疗的45例颅内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者20例(A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者25...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在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01—2023-08治疗的45例颅内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者20例(A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者25例(B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预后、术后复查结果及颅脑血流动力学等。结果2组患者术后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A组、B组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率(90.00%比8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但2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的预后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术后6个月时分支血管通畅率(85.00%比92.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2d时瘤腔内平均壁面应切力(WSS)、瘤颈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B组,低壁面剪应力区域(LSA)、瘤腔内的相对滞留时间(RRT)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B组(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对颅内VBTLAs患者的动脉瘤栓塞率、预后结局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一致,但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动脉瘤栓塞率 预后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段佳 潘飞豹 谭关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488-1494,共7页
目的探究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21-03收治的颅内VBTLAs患者186例,治疗时机≤3d为早期组(n=109)和>3d为延期组(n=7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情... 目的探究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TLAs)栓塞的时机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7-01—2021-03收治的颅内VBTLAs患者186例,治疗时机≤3d为早期组(n=109)和>3d为延期组(n=77)。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情况。随访24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情况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47)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139)。比较2组VBTLAs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通过X-tile软件将模型分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延期组的Raymond动脉瘤栓塞程度分级(Ⅰ、Ⅱ级)、治疗后NIHSS评分、MB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优于早期组(P<0.05)。186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47例(25.27%)。脑血管痉挛组在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MMP-2、MMP-9、HMGB1、CRP、IL-6、PCT、TNF-α方面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P<0.05)。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97.66ng/L、MMP-2≥118.03μg/L、MMP-9≥223.79μg/L、HMGB1≥91.99μg/L、CRP≥4.29mg/L是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9个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验证前后的C-index值为0.834(95%CI:0.333~1.345)、0.812(95%CI:0.245~1.367),验证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0.778~0.898,P<0.001)和0.814(95%CI:0.773~0.864,P<0.001),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安全可靠,实用性强。高风险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χ2=6.456,P=0.005)。结论颅内VBTLAs患者早期栓塞治疗,并发症越少;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Hunt-Hess分级(Ⅲ、Ⅳ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HIF-2α≥97.66ng/L、MMP-2≥118.03μg/L、MMP-9≥223.79μg/L、HMGB1≥91.99μg/L、CRP≥4.29mg/L是影响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术后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构建VBTLAs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上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大动脉瘤 后循环动脉瘤 栓塞时机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效果比较
3
作者 邱伟权 徐维强 邱国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0期3-4,共2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4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组30例与夹闭组19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夹闭组采...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患者4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介入组30例与夹闭组19例,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Fisher分级、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围术期各指标、Fisher分级、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均优于夹闭组。结论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有安全、高效、低创的特点,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方面较开颅夹闭术可能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大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夹闭术
下载PDF
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在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恺明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9-624,共6页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 目的 探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的术式和适应证。方法与结果 回顾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的6例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型动脉瘤,1例为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合并近端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巨大型夹层动脉瘤;5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Ⅴ级1例、Ⅳ级1例、Ⅲ级2例、Ⅱ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6例患者均采用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椎动脉V3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4例)、大脑中动脉M2段-桡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即刻复查影像学提示桥血管通畅,动脉瘤不显影,基底动脉上段显影良好。4例预后较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3分;1例术前即为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Ⅳ级),虽手术顺利,动脉瘤得以控制,但预后欠佳(mRS评分4分);1例基底动脉干巨大型动脉瘤患者,术前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Ⅴ级),虽手术顺利重建后循环并处理动脉瘤,仍于术后1周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使用常规手段治疗的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颅内-颅内血管搭桥术能够为其提供较好的选择,临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附1例报告)
5
作者 丁立山 郑鸣 +3 位作者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陈清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 目的总结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对1例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突发头晕、意识丧失入院,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过程中,因左椎动脉严重迂曲上行困难,术中反复操作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术中造影见左侧椎动脉V4段内充盈缺损,考虑血栓形成堵塞基底动脉。因反复尝试导引导管及颅内支撑导管均不能通过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术中讨论后改为经肱动脉入路经右侧椎动脉进入基底动脉内将血栓取出。抽吸出暗红色坚硬血栓及部分红色血栓后,可见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通畅。继续释放支架覆盖瘤颈部、放置弹簧圈入动脉瘤内栓塞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填塞致密,瘤颈部无残留,支架贴壁良好,血流通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再次发生梗塞,患者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右侧股动脉穿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基底动脉尖动脉瘤过程中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少见,属严重并发症,需结合术中造影结果迅速判断,抽出血栓或药物溶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动脉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架辅助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效果分析
6
作者 吴立恒 吴桥伟 +9 位作者 朱良付 李立 王子亮 薛绛宇 白卫星 周志龙 贺迎坤 管民 马振凯 李天晓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890-895,共6页
目的比较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栓塞(SAC)和血流导向装置(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VBLA患者5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者28例为SAC组,应用FD者30例... 目的比较颅内椎基底动脉干大动脉瘤(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支架辅助栓塞(SAC)和血流导向装置(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VBLA患者5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者28例为SAC组,应用FD者30例为FD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史、入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分型、动脉瘤最大径、瘤颈直径、载瘤动脉直径、分支血管从动脉瘤上发出及动脉瘤破裂比率、手术情况、弹簧圈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术后载瘤动脉狭窄程度、闭塞一侧椎动脉比率、出院时mRS评分、住院期间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出院后随访至2023年2月,记录随访期间SAE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mRS评分;影像学随访至2022年8月,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Raymond分级、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SAC组动脉瘤破裂比率(50.0%)高于FD组(0)(P<0.05),2组年龄、动脉瘤最大径,瘤颈直径,载瘤动脉直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比率,有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脑梗死史比率,女性、分支血管从动脉瘤上发出比率及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手术均成功,均未应用球囊辅助扩张,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FD组出院时mRS评分0~2分比率(100.0%)高于SAC组(75.0%)(χ^(2)=6.336,P=0.012),手术时间、术后即刻载瘤动脉无狭窄及闭塞一侧椎动脉比率与SA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SAC组住院期间发生SAE 5例(出血事件2例,缺血事件3例),FD组未发生SAE,SAC组住院期间SAE发生率(17.9%)与FD组(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5,P=0.051)。(4)2组随访期间SAE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影像学随访失访9例,SAC组失访11例,末次随访时2组动脉瘤均未复发,动脉瘤体积未增大,均未见支架内狭窄或支架内血栓形成,SAC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Raymondy分级与F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LA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应用SAC和FD均有较好效果,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大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辅助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巧玉 刘嘉慧 +1 位作者 徐琳颖 季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危险因素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本文对上述治疗方式作一综述,旨在为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用于治疗大型椎基底动脉瘤
8
作者 姚金彪 吴桥伟 +4 位作者 吴培 李俞辰 郑秉杰 陈爱霞 史怀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用于治疗大型椎基底动脉瘤(LVBA)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PED治疗的30例单发未破裂LVBA患者,动脉瘤最大径(16.1±6.9)mm,21例位于椎动脉V4段、9例位于基底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改良Rankin量...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用于治疗大型椎基底动脉瘤(LVBA)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PED治疗的30例单发未破裂LVBA患者,动脉瘤最大径(16.1±6.9)mm,21例位于椎动脉V4段、9例位于基底动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O’Kelly Marotta(OKM)分级,评估PED用于治疗LVBA的价值。结果对30例均成功完成治疗。共植入34枚PED,27例植入1枚、2例2枚、1例植入3枚,均未联合弹簧圈栓塞。3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3/30,10.00%),均为缺血性事件。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6例,1分2例,2分1例,4分1例。随访2~33个月,未见动脉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6分3例;其中24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O’Kelly Marotta(OKM)分级分别为B级1例、C级6例及D级17例。3例死亡,死因分别为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呼吸衰竭。结论PED用于治疗LVB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动脉 动脉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金文涛 孙玉杰 +2 位作者 杨芬芬 刘彤晖 张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包括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随访资料及影像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TICI)分级评估是否开通成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本文纳入41例患者,成功开通37例,占比90.24%,术后TICI分级较术前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率为9.75%。对37例成功开通患者进行90天临床随访,无复发性TIA或中风;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年临床随访时,有2例患者死亡(与手术无关)。35例患者mR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选择的有症状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技术上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可以接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颅内 非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琪 陈姝娟 +3 位作者 张鑫 张庆荣 史继新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建华 赵大卫 +2 位作者 陈景红 田瑞振 徐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听觉诱发电位 - 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宏杰 郭孝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TA)的价值。方法纳入21例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单发宽颈BTA患者,其中14例BTA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观察治疗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记录... 目的观察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TA)的价值。方法纳入21例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单发宽颈BTA患者,其中14例BTA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观察治疗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记录严重不良事件(SAE);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以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程度,评估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BTA的价值。结果共对21例植入29枚Neuroform Atlas支架。住院期间4例BTA破裂伴SAH患者出现SAE,其中1例BTA再次破裂出血致死、1例死于脑疝,1例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1例发生缺血性事件。术后随访6(6,12)个月,19例中,末次随访mRS评分12例0分、3例1分、2例2分、2例3分;其中15例接受复查造影,动脉瘤分级Ⅰ级11个、Ⅱ级3个、Ⅲ级1个,均未见支架内狭窄或闭塞。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用于治疗宽颈BTA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作用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陶丽 刘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与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80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98例对照组进行TCD和BAEP检测。结果VBI组TCD异常率为80%,BAEP异常率为82.5%。结论TCD和...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TCD)与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80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98例对照组进行TCD和BAEP检测。结果VBI组TCD异常率为80%,BAEP异常率为82.5%。结论TCD和BAEP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TCD与BAEP检测相结合更利于VB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多普勒检测 听诱发电位检测
下载PDF
高分辨力MRI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龙 王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使用对比剂的特点,可对管壁及管腔进行成像,对椎基底夹层动脉瘤(VB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就HRMRI新技术对VBD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力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干功能损害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清福 罗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TCD检测。结果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4.6%,TCD异常率为83.1%,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进行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TCD检测。结果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4.6%,TCD异常率为83.1%,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3%,TCD异常率为46.6%,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脑干功能损害及TCD异常者为98/136,皆正常者为24/136,两者占89.7%;非VBI皆异常者为4/60,皆正常者为32/60,两者占60%。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BR、BAEP及TCD检查结果可提高对VBI的诊断价值,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瞬目反射 听觉诱发电位 动能损害 多普勒检测 VBI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献 汪文娟 康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和正常人分别进行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BI组TCD和BA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检查异常率为75.6%,BAEP检查异常率67.4%,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TCD和BAEP检查有助于VBI的诊断,单独的TCD检查不足以作为VBI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供血不足 多普勒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 动脉瘤 夹层 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检查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世凤 李宏霞 石寄平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检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宇 井晓容 雷革胜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2期89-90,103,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 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BAEP异常率为 5 9% ,TCD异常率为 6 1% ,χ2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非VBI组BAEP异常率 8% ,TCD异常率为 47% ,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 6 4/116 ,皆正常者为 2 3/116 ,两者占 75 % ;非VBI皆异常者为 4/6 0 ,皆正常者为 32 /6 0 ,两者占 6 0 %。结论 :结合BAEP及TCD检查结果有助于VBI的诊断 ,而单独的TCD结果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接强 胡梅 +2 位作者 黄乔 赵军 胡群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 听觉诱发电位 多普勒超声检查 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