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1
作者 任芬如 郑秀青 代雪娜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经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术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0万IU/次,6 h 1次,每日经溶栓导管推注,并根据患肢血栓止血检验结果调整用药剂量,经造影检查评估溶栓效果,适时拔管;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4250 IU,皮下注射,2次/d;利伐沙班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瘀汤(药物组成:当归、赤芍、两头尖、茯苓、陈皮、水蛭、薏苡仁、红花、茜草、泽兰、甘草)内服,1剂/d,水煎药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联合中药(芒硝、冰片)封包治疗,2~3 h/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1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9.49%(31/3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加快(P<0.0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健康调查量表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湿化瘀汤内服和中药封包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混合型下肢DVT有较好疗效,可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祛湿化瘀汤 中药封包疗法 西医治疗 血流速度 凝血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2
作者 徐振 何浩 +5 位作者 许莺歌 闫磊 张松 朱明 吴垠垠 水少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 目的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间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院时mRS评分低于抗凝组(P<0.05)。出院时(84.85%vs.59.38%)、出院后6个月(87.88%vs.65.63%)及12个月(93.94%vs.75.00%),联合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抗凝组(P均<0.05)。出院时联合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抗凝组(100%vs.75.00%,P<0.05)。截至随访末,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18.75%,P>0.05)。结论对于重症CVT患者,相比单纯抗凝,以抗凝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内血栓形成 溶栓疗法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中药湿热敷配合物理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鲍秀秀 郑明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788-790,共3页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1],常见的髋部骨折有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常需要手术治疗,而骨折和手术易激活机体凝血机制,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此外术后常需...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1],常见的髋部骨折有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等。老年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常需要手术治疗,而骨折和手术易激活机体凝血机制,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此外术后常需要卧床休息,这就导致了患者在术后易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2]。目前对于围手术期髋部骨折DVT的防治临床上主要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运动训练、气压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3],虽起效快,但量效关系不确切,易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但起效慢,中西医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DVT形成[4]。本文对中药湿热敷配合物理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药湿热敷 骨盆骨折 物理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抗凝或联合动静脉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永珍 王殿洪 +5 位作者 徐善才 李敬文 李国忠 王琳玺 徐坤 史怀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28-430,共3页
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中,自发性颅内出血占30%~40%[1]。对CVST合并脑出血的处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难度。我们对4例CVST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出血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疗法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抗凝治疗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云 褚新宇 +2 位作者 陈鲲鹏 陈涓 王大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91-897,共7页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抗凝治疗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与结果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头痛(90.91%,20/22),亦可见意识障碍、癫发作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12例(54.5...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抗凝治疗联合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与结果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头痛(90.91%,20/22),亦可见意识障碍、癫发作和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12例(54.55%)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14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9例(9/14)颅内压升高,常规和生化无特征性变化。头部CT和(或)MRI、CTV和(或)MRV显示,22例均有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皮质静脉扩张),13例(59.09%)存在脑实质损害(脑出血、脑梗死、脑白质异常),2例(9.10%)发生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4.55%)发生硬膜下血肿。DSA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为上矢状窦13例(59.09%)、横窦17例(77.27%)、乙状窦14例(63.64%)、下矢状窦2例(9.10%)、直窦4例(18.18%)、大脑大静脉1例(4.55%)、颈内静脉1例(4.55%),其中9例(40.91%)存在2个静脉窦血栓、8例(36.36%)存在3个或以上静脉窦血栓。予肝素钠静脉滴注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以及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数天,症状未见缓解或进行性加重,21例(95.45%)再予尿激酶静脉窦内或动脉溶栓治疗。共住院13~59 d,平均(25.70±12.18)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13例(59.09%)、2分4例(18.18%)、3~4分5例(22.73%),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17/22)。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常存在多个静脉窦血栓或深静脉血栓及脑实质损害,对于抗凝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联合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范一木 李旭东 +2 位作者 王世波 贾强 冯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研究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及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易被误诊或漏诊。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如何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不... 研究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及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易被误诊或漏诊。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如何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和影像学表现分为轻症和重症组,分别接受全身抗凝联合静脉溶栓、血管内溶栓或锥颅上矢状窦溶栓治疗,同时辅助华法林口服6~12个月。术后通过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术观察静脉窦形态。结果轻症组27例患者接受全身抗凝药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14例痊愈、9例好转、4例无效;重症组25例患者中22例经全身抗凝药物联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后18例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余3例行锥颅上矢状窦溶栓治疗,均痊愈。共随访6~60个月(平均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针对临床分型选择不同方法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5
7
作者 岳炫烨 秦碧勇 +5 位作者 周少华 张正洪 叶飞 张迎春 庄凤娟 席刚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血管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相结合、静脉溶栓与静脉内机械碎栓相结合。术后积极消除病因,抗凝治疗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6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经血管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相结合、静脉溶栓与静脉内机械碎栓相结合。术后积极消除病因,抗凝治疗3~6个月。结果:6例患者经治5例痊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病情危重者溶栓效果不佳死亡。4例DSA示浅表静脉扩张消失,静脉窦显影正常,1例浅表静脉扩张明显改善,静脉窦显影基本正常。结论:血管内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例效果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易婷玉 吴燕敏 +5 位作者 林定来 林晓晖 潘志南 陈荣城 郑秀芬 陈文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1-319,共9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在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接受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的3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CVST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意识状态,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MR静脉成像(MRV)、DSA。3例患者均使用6 F 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且溶栓抽栓术前均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 U/kg,2次/d,抗凝治疗1~7 d。对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破裂致颅内出血、穿刺点假性动脉瘤。术后2周对患者进行头部MRV+增强MR,采用改良心肌梗死溶栓(mTIMI)分级对静脉窦再通程度进行评估,mTIMI分级2级表示部分再通,mTIMI分级3级表示完全再通,以mTIMI分级≥2级为成功再通。术后90 d,通过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以“血管内治疗”“流变溶栓抽栓术”“脑静脉窦血栓”为中文主题词,在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以“Angiojet Rheolytic Thrombectomy”“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rapy”为英文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结果3例均完成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术后造影显示脑静脉窦显影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从AngioJet流变溶栓导管到达靶静脉窦至静脉窦再通时间为28~56 min,中位时间为30 min;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患者于术后2周完成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MRV提示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术后90 d,2例患者mRS评分为0分,1例患者mRS评分为1分。199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0日,PubMed检索到16篇文献,万方医学、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未搜索到相关报道。16篇文献中共67例CVST患者接受了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治疗。结论初步应用分析显示,可尝试将6 F AngioJet流变溶栓抽栓术作为CVST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方法。由于样本量较少,缺少长期随访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流变溶栓 血栓形成 颅内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温宏峰 杜继臣 李继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经临床和MRI、MR静脉造影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分为A组(单纯抗凝治疗组,20例),方法为静脉内输入肝素100mg/24h,持续3d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至半... 目的对比评价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经临床和MRI、MR静脉造影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分为A组(单纯抗凝治疗组,20例),方法为静脉内输入肝素100mg/24h,持续3d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至半年;B组(血管内治疗组,20例),行静脉内局部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其中12例采用了球囊扩张,2例行支架置入,1例联合动脉溶栓。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3d及3、6、12个月)的不同时点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头痛,通过目测类比法(VAS)评分;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①在治疗后3d,A组患者VAS评分为8.2±2.3,B组患者为3.5±1.6;治疗后3个月时,A组患者VAS评分为4.9±1.4,B组为2.2±1.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在治疗后3d及3、6、12个月时,A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7±2.0、10.4±1.4、9.5±1.9和7.1±1.2;B组患者评分分别为9.0±0.8、7.0±1.7、6.1±2.2和5.5±2.1。同时间点两组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较单纯抗凝治疗,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下载PDF
分析康复护理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89例效果
10
作者 吴远县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3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索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89例该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将患者分为探析组(n=46)和对比组(n=43),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中药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探析组患者同时应用康... 目的分析和探索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疗法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89例该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将患者分为探析组(n=46)和对比组(n=43),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中药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探析组患者同时应用康复护理疗法。结果 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 7,P=0.075 2),NIHS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 2,P=0.082 6),护理后探析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比组患者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26 2,P=0.028 8),NIHSS评分较对比组患者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2 2,P=0.018 9)。探析组病情总好转率为97.83%,病情好转患者共计45例,治疗无效患者为1例,对比组病情总好转率为81.40%,病情好转患者共计35例,治疗无效患者为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2 7,P=0.037 3)。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对于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和提升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疗法 中药治疗 急性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中药内外合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96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俊刚 韩书明 刘芳 《河北中医》 2007年第11期981-982,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中药疗法 外治法
下载PDF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伟健 胡深 +2 位作者 颜杰浩 陈维 温清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0期695-69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溶栓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2例联合机械性破栓术治疗,2例联合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例动静脉联合... 目的探讨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溶栓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其中2例联合机械性破栓术治疗,2例联合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结果除1例患者出现脑内血肿,留有一侧肢体轻瘫外,其余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出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由术前平均11分恢复到15分,原有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100%),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合理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对溶栓药物的使用、提高治疗安全性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中药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静 范吾凤 《中医外治杂志》 2002年第3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药外敷疗法 治疗
下载PDF
颅针结合药物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血清IL-6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湘丽 赵施竹 《光明中医》 2010年第7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探讨颅针结合药物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IL-6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颅针合药组(45例)、单纯药物组(45例)。颅针合药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第4天针刺颅骨缝,每天1次,连续10天;单纯药物组只进行神经... 目的探讨颅针结合药物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清IL-6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颅针合药组(45例)、单纯药物组(45例)。颅针合药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第4天针刺颅骨缝,每天1次,连续10天;单纯药物组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颅针合药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浓度分别为(11.5±8.5)pg/ml和(2.1±1.0)pg/ml,单纯药物组分别为(11.7±8.3)pg/ml和(5.1±1.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颅针可促进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IL-6浓度迅速降低,并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3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凡学 李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106-1107,共2页
关键词 内血栓形成/渗断 误诊 内血栓形成/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16
作者 何世宏 李海旺 谢宗圆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3X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的颅内压均得到降低,其中,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的颅内压均得到降低,其中,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是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涛 张鸿祺 +1 位作者 支兴龙 何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378-381,共4页
微弹簧圈栓塞已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其相应并发症也逐渐显现。血栓形成导敏缺血发作是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内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中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兵兵 史晓林 +2 位作者 吴连国 俞兴 孙永生 《中医正骨》 2021年第6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Medlin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搜集应用中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Medlin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搜集应用中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经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748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59篇,涉及常规西医疗法(《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推荐的预防措施)、补气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补气方药、补益气血方药、补益气血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补肝肾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及补肝肾方药共7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气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补益气血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及补肝肾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RR=0.31,95%CI(0.23,0.43);RR=0.27,95%CI(0.10,0.72);RR=0.31,95%CI(0.14,0.71)];其余各种干预措施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效果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项研究中的7种干预措施预防膝关节术后DVT效果的累积概率排序图下面积(surfaceunderthecumulativeranking,SUCRA)排序为补益气血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SUCRA=84.3%)>补气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SUCRA=81.5%)>补肝肾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SUCRA=79.7%)>补气方药(SUCRA=34.1%)>补肝肾方药(SUCRA=33.6%)>补益气血方药(SUCRA=21.7%)>常规西医疗法(SUCRA=15.1%)。结论:目前临床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常用方药包括补气方药、补益气血方药及补肝肾方药,临床应用时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补气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补益气血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及补肝肾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其中补益气血方药联合常规西医疗法的预防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中药疗法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疗效 被引量:11
19
作者 褚鸷 王宝爱 坑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0例),普通肝素组(50例)和介入溶栓组(50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介入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98.0%比82.0%比72.0%),P<0.05或<0.01;与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比较,介入溶栓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3±0.3)分、(1.6±0.4)分比(1.0±0.2)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0%、18.0%比4.0%)显著降低(P<0.05或<0.01),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肝素,但是单纯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病情完全缓解,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谢宗圆 李海旺 刘燕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S3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颅内压均得到降低,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颅内压均得到降低,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应用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