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曼 余晶 白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30期4113-411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健康结局的有效措施,利于增强患者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颅内血管瘤弹簧圈栓塞术 健康结局 影响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MRRC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比较
2
作者 程吉斌 方宪清 胡英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5-267,285,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瘤体直径、瘤颈长度、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MRRC分级提高,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率逐渐提高,恶化率逐渐降低(P<0.05)。248例患者中有5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1.37%,MRRC分级Ⅰ、Ⅱ级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Ⅲa级和Ⅲb级患者(P<0.05)。结论随MRRC分级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逐渐提高,远期复发率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血管弹簧圈栓塞 改良Raymond-Roy分级
下载PDF
集中带量采购替格瑞洛仿制药与原研药用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李一辰 伊曼曼 +4 位作者 邵腾飞 庄宗 那世杰 李俐 葛卫红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61-666,共6页
目的 比较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替格瑞洛仿制药和原研药用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病例181例,根据使用替格瑞洛品种的不同... 目的 比较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替格瑞洛仿制药和原研药用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病例181例,根据使用替格瑞洛品种的不同分为集采前组(n=93)和集采后组(n=88)。比较2组在住院期间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和ADP抑制率的达标率,随访并比较2组术后出院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集采后组和集采前组住院期间的ADP抑制率[(59.01±29.05)%vs(62.35±27.62)%]和ADP抑制率的达标率(60.00%vs64.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采后组和集采前组术后6个月的缺血事件发生率(5.88%vs 4.71%)、出血事件发生率(18.82%vs 15.29%)、GOS评分(4.89±7.05 vs 4.85±7.12)和mRS评分(0.50±0.21 vs 0.62±0.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集采替格瑞洛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带量采购 替格瑞洛 颅内动脉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原文传递
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苗统 周国平 +2 位作者 王飞 翟书鹏 魏康康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 目的:比较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破裂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血管痉挛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罗轶 朱春伟 +2 位作者 陈圣攀 舒航 谢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50,脑动脉瘤夹闭...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2020年8月~2022年9月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50,脑动脉瘤夹闭术)与观察组(n=50,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A患者采用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的夹闭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闭 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 期指标
下载PDF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豪升 申哲 陈昊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90-1492,1510,共4页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编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开颅动...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编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组(n=41)给予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动脉瘤闭塞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m,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的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即刻和术后3 m的动脉瘤闭塞Raymond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可改善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还可促进动脉瘤的闭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腔内栓塞 高分级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霍宇飞 王伟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济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02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82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5.00%。术后第7天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更低,MBI评分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50.00%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6.10%显著更低(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调整其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 临床疗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莫仡 曹洁 +4 位作者 朱旭成 陈荣华 邵华明 宣井岗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20年9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于入院24~48 h内行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且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患者335例,根据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抗组(89例)和替罗非班组(24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Hunt-Hess分级、入院改良Fisher量表评分、动脉瘤直径(>5 mm、≤5 mm)、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及术后急性脑积水或脑室积血、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情况。所有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为入院后急诊头部CT平扫确认。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栓塞效果:Ⅰ级指完全不显影(完全栓塞),Ⅱ级指仅瘤颈显影(不完全栓塞),Ⅲ级指瘤体显影,其中Raymond分级Ⅰ~Ⅱ级为有效栓塞。替罗非班组:在动脉瘤瘤腔内填入弹簧圈后、支架释放时,给予4.2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后以0.07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6~8 h,并在停止静脉滴注2 h前予序贯阿司匹林100 mg与氯吡格雷75 mg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双抗组:至少于支架置入前2 h给予顿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第2天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持续口服6个月阿司匹林(100 mg/d)和术后持续口服3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有效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72 h内血栓事件发生率,安全性指标为术中及术后早期(术后48 h以内)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晚期(术后48 h及以后)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症状性、无症状性)发生率,不良事件为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指延迟性脑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80 d临床预后,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结果(1)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的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后180 d良好预后[75.2%(185/246)比74.2%(66/89),P=0.845]及死亡[10.2%(25/246)比12.4%(11/89),P=0.566]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抗血小板聚集方案有效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与双抗组术中[0.8%(2/246)比4.5%(4/89),P=0.075]、术后72 h血栓事件[11.0%(27/246)比13.5%(12/89),P=0.527]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抗血小板聚集方案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早期颅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双抗组[2.8%(7/246)比10.1%(9/89),P=0.014],接受脑室外引流术发生症状性脑室外引流相关颅内出血事件患者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2/15,P=0.050)。两组术中颅内出血事件(1.6%比3.4%,P=0.580)、术后晚期颅内出血事件(3.3%比4.5%,P=0.836)、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症(0.4%比1.1%,P=0.461)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方案用于支架置入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急性破裂动脉瘤在预防血栓事件方面与双抗效果类似,且不增加早期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替罗非班 低剂量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郭威 张乐 任瑞涛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PaSAH患者85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弹簧圈瘤...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PaSAH患者85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神经功能[卒中量表(NT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ET-1,VEGF,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ET-1,VEGF,N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T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NT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PaSAH,能够促进患者内皮血管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腔内栓塞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夏莎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ICA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疾病不确定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MUIS-A评分为(85.69±6.25)分;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动脉瘤直径、术后并发症患者的MUI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疾病了解情况为不全面、疾病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家庭功能中度或严重障碍均为ICA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介入性血管栓塞 疾病不确定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脑损伤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张德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开颅夹闭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脑损伤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血清髓磷脂碱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好,可减轻脑损伤指标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且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血管内介入栓塞 夹闭 脑损伤指标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探讨
12
作者 袁小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83-0186,共4页
本研究探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优化护理方案。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探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优化护理方案。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有显著性(P=0.0 12)。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 HAMA、 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 Herth希望量表及 GCQ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F-36各维度得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3.33%(P=0.0 42)。结论 进行颅内动脉瘤造影和栓塞术后,实施优化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身心状态的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并发症发生率 血管造影 护理方案 栓塞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其预后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罗志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3-0097,共5页
梳理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功效。方法 设定规则数据库,时间2021年9月~2023年6月,手术类型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并随机分为... 梳理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科学实施循证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和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功效。方法 设定规则数据库,时间2021年9月~2023年6月,手术类型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继续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更新为科室的循证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神经及生活状态变化。结果 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同样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同时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之后,身心都会受到损害,在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生理护理时,还需要遵循临床证据,实施科学的循证护理,一方面优化生理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能力,提升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栓塞 循证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研究
14
作者 刘静 姚小琼 +2 位作者 周祎 唐凌霞 钟佳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92-0195,共4页
讨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23年1月1日-2023年11月19日收治145例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施以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73例施以术后优... 讨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我院在2023年1月1日-2023年11月19日收治145例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施以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73例施以术后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等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率(2.74%)低于对照组(11.11%),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8.63%)高于对照组(90.28%),P<0.05。结论 术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加速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血管造影及栓塞 后护理
下载PDF
探析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5
作者 卢意 黎杰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54-0057,共4页
探析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64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聚焦护理... 探析聚焦护理模式对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4年3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64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聚焦护理模式。对比护理后各项结果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护理模式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 疾病不确定感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黄华兵 朱恩锋 +3 位作者 杨明林 许海 杨德福 姚俊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给予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晚期神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再破裂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O为(53.15±8.05)μmol/L、vWF为(117.85±25.42)ng/ml、ET-1为(78.55±6.47)pg/ml,对照组NO为(53.95±8.51)μmol/L、vWF为(118.25±26.12)ng/ml、ET-1为(79.22±6.7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O为(72.15±10.25)μmol/L、vWF为(69.45±7.23)ng/ml、ET-1为(43.41±7.20)pg/ml,对照组NO为(88.15±9.66)μmol/L、vWF为(94.33±8.01)ng/ml、ET-1为(56.23±6.81)pg/ml,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良好,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动脉破裂 血管内皮因子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 并发症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家安 倪管崟 +3 位作者 印于 杨俊 詹一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4,共5页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一种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由体检偶然发现,或者当肿瘤破裂出血及肿瘤增大出现相关症状时被发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现已成为RAML主要治疗手段。在RAML急性破裂出血时,SA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此外,...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是一种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多由体检偶然发现,或者当肿瘤破裂出血及肿瘤增大出现相关症状时被发现。选择性动脉栓塞术(SAE)现已成为RAML主要治疗手段。在RAML急性破裂出血时,SAE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此外,SAE对预防RAML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方面已被证明是安全的、有效的。本文着重对SAE治疗RAML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栓塞材料的选择、疗效评价、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 选择性动脉栓塞
下载PDF
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洪恩 何锡宁 +4 位作者 陈建梅 丁宝忠 陈汝伟 翟秀云 周运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术后第...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术后第5天进行血栓弹力图凝血分析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为CR。患者按是否存在术后CR分为CR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脂血症史)及临床生化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P<0.05者行多因素分析确定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第5天CR 36例(CR发生率27.3%,CR组),氯吡格雷敏感96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女性构成比、血小板计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P均<0.05;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构成比及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相比,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为1.60,95%CI为1.05~3.20)、高糖化血红蛋白(OR为2.68,95%CI为1.10~5.46)、血小板计数增高(OR为2.13,95%CI为1.03~4.15)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女性、高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高是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血管支架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内血管支架置入 弹簧圈栓塞 氯吡格雷抵抗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强 王传宝 +4 位作者 李国强 李惊涛 张超 蒋继虎 翟海程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栓塞术的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栓塞术的9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术前,对照组患者使用0.9%氯化钠液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干预。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与持续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3%,而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为(3.76±1.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9±1.8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ET-1、vWF、N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ET-1水平为(542.84±94.3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40±114.29)pg/mL,GCS评分、vWF、NO水平分别为(10.32±1.58)分、(30.32±5.88)ng/mL、(1.56±0.15)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1.96)分、(26.84±5.51)ng/mL、(1.48±0.13)n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可预防患者脑血管痉挛,同时能显著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介入栓塞 血管痉挛 乌司他丁 预防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6 位作者 鲍刚 王拓 刘晓斌 张明 梁琦 张晓东 徐高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 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GDC对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68个动脉瘤,其中l00%闭塞的144个,95%闭塞的14个,90%闭塞的1... 目的 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GDC对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68个动脉瘤,其中l00%闭塞的144个,95%闭塞的14个,90%闭塞的10个,全组6例死亡,死亡率3.6%。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梗死2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2例,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随访5~54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 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并采用与之相应的栓塞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血管栓塞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