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7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徐颖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5月于苏州永鼎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镇静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5月于苏州永鼎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镇静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对照组患者咪达唑仑镇静,给予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估量表(R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两组患者RSS评分均高于术前,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MAP、HR、SpO_(2)水平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插管时(T_(1))、切皮时(T_(2))、拔管即刻(T_(3))、拔管后30 min(T_(4)),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pO_(2)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镇静效果良好,对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颅内血肿清除 镇静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德龙 杨小波 +2 位作者 陈志锋 王清 刘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围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过程、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分析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与具体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选定我院于上述时间内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 围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过程、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分析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与具体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选定我院于上述时间内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每组均包含37例患者。观察组的手术方式为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方式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颅内压)、生活质量(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疾病相关因子(IL-6、hs-CRP、NSE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①手术时间:观察组所需时间<对照组所需时间;②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③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持续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更少;④术后康复指标(NIHSS评分、GCS评分、颅内压):观察组的指标表现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且观察组GCS评分增长幅度多于对照组;⑤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指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⑥疾病相关因子(IL-6、hs-CRP、NSE)水平:两组患者的指标水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下降幅度对比则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⑦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少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对患者书中出血量的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的缩减、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可作为兼具安全性与疗效的疗法,在临床作进一步的推广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下载PDF
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姜京超 彭龙锋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肿清除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康复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压,IL-6、hs-CRP、NSE水平在手术后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GCS评分呈现上升趋势,观察组患者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围手术指标优异,降低疾病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月芳 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仪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均开展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对照组采用简易定位颅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炎性因子水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立体定向仪结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减少,有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仪 颅内血肿清除 术后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梦鹏 莫海畲 +2 位作者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38-342,348,共6页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根据患者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59例和术后未出血组456例,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未出血组相比,术后再出血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血肿密度异质性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同文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8例患者归为常规组,52例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则归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其水肿、血肿体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评估,同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联合组CRP、PCT及WBC水平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但相较于常规组,联合组织水肿、血肿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比常规组的8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较常规组的18.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减少脑组织损伤,并能有效控制脑部血肿、水肿情况,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尼莫地平 依达拉奉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灵杰 陈娟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再出血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2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舒张压>120 mm Hg、术前收缩压>200 mm Hg、术前GCS评分≤8分、合并糖尿病、术前血肿量≥60 mL是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再出血
下载PDF
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程淼 李新伟 +2 位作者 黄冉 安书方 吴庭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应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 探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应用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传统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ADL评分、肌力分级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等康复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辅助定位器联合CT引导标记物定位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保障手术质量,进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肌力恢复,使手术创伤和风险得到控制,有助于患者取得更理想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颅内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手术
下载PDF
颅内血肿清除术ICD编码与DRG入组分析
9
作者 雷玲 邓陈平 王耀玮 《现代医院》 202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颅内出血的病例,编码员在编码中容易忽略其颅内出血的病因,是自发性颅内出血还是创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两者在ICD-10中的编码完全不同。前者编码时分类于I60~I62,后者编码时分类于S06。不同的病因在DRG入组时也会进入不同的DRG组。当明确... 颅内出血的病例,编码员在编码中容易忽略其颅内出血的病因,是自发性颅内出血还是创伤引起的颅内出血,两者在ICD-10中的编码完全不同。前者编码时分类于I60~I62,后者编码时分类于S06。不同的病因在DRG入组时也会进入不同的DRG组。当明确病因时,颅内出血的部位要明确是蛛网膜下出血、或是硬脑膜外/下出血还是脑实质出血,因为在做颅内血肿清除时,不同的出血部位其在ICD-9-CM-3中的编码是不同的。硬脑膜外血肿清除分类于01.24,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血肿清除分类于01.31,脑实质内血肿清除分类于01.39。在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时根据术式不同通常分为锥颅术、颅骨钻孔引流术和传统开颅手术,这三种术式的手术过程具有明显区别,编码员需要理解3种术式各自特点,做到准确分类。在DRG分组时,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不同所入的DRG组也将不同。通过了解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定义与病因,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编码思路,从而提高编码员专业能力和保障DRG数据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ICD-10 ICD9-CM-3 DRGS
下载PDF
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陆汝斌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4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高龄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研究组... 目的:观察高龄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研究组患者行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与NIHSS评分、血肿量与周围水肿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与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血肿量与周围水肿量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龄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可靠,可以减轻血肿情况,强化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 高龄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露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术...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在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递质水平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水平升高,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NE、Ach和DA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参照组的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结论:早期康复措施联合温针灸可改善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意识水平,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措施 温针灸 颅内血肿清除 效果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方奕儒 王煜喆 黄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79-82,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依达拉奉、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血肿体积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hs-CRP(13.93±3.25)mg/L、IL-6(34.96±1.48)pg/ml、TNF-α(9.63±0.8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9.78±4.17)mg/L、(47.64±1.59)pg/ml、(13.52±3.19)pg/ml,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D-D)均低于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D-D(0.82±0.2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0.39)mg/L,PT(12.93±0.98)s、APPT(29.63±6.16)s均短于对照组的(14.25±0.96)、(32.52±5.24)s,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3.64±0.31)ml小于对照组的(3.86±0.20)ml,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90.0%高于对照组的52.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期间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尼莫地平,可改善患者病症,缩小血肿体积,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研究
13
作者 申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 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HBGH)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3-01商丘市中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4例HBG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颅术组(对照组)和微创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4周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S)、特异蛋白S100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评价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术前的NES、S100B、hs-CRP、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术前下降,其中微创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有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炎性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
14
作者 余选良 马振文 谢益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7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对照组39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揿针治疗。记录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以及治疗后血肿体积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 d、5 d脑血肿量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结局良好率79.49%(31/39)高于对照组结局良好率56.41%(22/39)(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揿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明显,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揿针 康复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郭延莉 左娜 田永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内皮素(ET)及血管升压素(AV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缩小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的脑血肿体积,降低颅内压及神经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 神经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研讨
16
作者 姚志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9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行... 目的 探讨早期微创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参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参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大于参照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炎症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好,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炎症、术后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黄跃供 白金伟 朱清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MPS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机体炎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2例/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颅手术处理,观察组予以MPST处理,比较两组手术基础性评估指标、机体炎症指标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基础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机体3项炎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神经缺损状况得分为(10.21±2.05)分较对照组的(14.29±2.87)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6,P<0.001)。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MPST治疗效果显著,并可促进机体炎症清除,加快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机体炎症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安全性评价
18
作者 许晓生 吴桥 +1 位作者 张子斌 魏书山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7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 目的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每组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有利于血肿快速吸收,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安全性
下载PDF
接纳承诺疗法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19
作者 彭艳丽 张彩玲 李小静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经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接纳承诺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 目的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经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接纳承诺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心理弹性,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价应对方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实验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D-RISC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纳承诺疗法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承诺疗法 脑外伤 颅内血肿清除
下载PDF
综合性手术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李晓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手术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手... 目的:分析综合性手术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安全管理、环境卫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综合性手术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效果显著,护理质量较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