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A判断颈内动脉颅内闭塞的Willis环初级侧支循环:评估EVMT的预后
1
作者 吴文娟 成月 +2 位作者 蒋璟璇 蔡冬梅 张雷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5-909,共5页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内闭塞(IICAO)患者CTA图像,判断经Willis环的初级侧支循环,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MT)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行EVMT治疗的IICAO患者进行分析。搜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ASPECTS...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内闭塞(IICAO)患者CTA图像,判断经Willis环的初级侧支循环,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MT)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行EVMT治疗的IICAO患者进行分析。搜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NIHSS初始评分、术后再出血例数。根据CTA图像将Willis环的形态分为4种,并结合颈动脉闭塞位置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将初级侧支循环分为4组。通过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衡量术后临床结局,判断取栓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162例IICAO患者中,出院38.3%(62例)取栓治疗后mRS 0~2分;预后良好29.0%(47例)mRS 3~5分;死亡32.7%(53例)mRS 6分。三组间基线资料中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房颤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发育变异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初级侧支循环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初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死亡率57.1%。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中,房颤及血流循环分组为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论 基于颈动脉闭塞位置,结合Willis环变异联合判断是否存在初级侧支循环可能是IICAO患者EVMT后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初级侧支循环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 CTA 颈内动脉颅内闭塞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2
作者 李秀芬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颅内闭塞动脉取栓术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颅内闭塞动脉取栓术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急性脑梗死颅内闭塞动脉取栓术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闭塞动脉取栓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基线特征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比较:DIRECT-MT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朱宣 张敏敏 +7 位作者 邢鹏飞 姜一 沈红健 张磊 呼延梅华 袁绘 吴雄枫 张永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和伴有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串联闭塞LAA型卒中患者(串联闭塞组)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组63例,颅内闭塞组45例。颅内闭塞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串联闭塞组[77.8%(35/45)vs 52.4%(33/63),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39/44),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31/63)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31/63)(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行静脉溶栓、侧支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24/45)vs 41.9%(26/62),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42/45)vs 77.4%(48/62),P=0.026],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低于串联闭塞组[57.1%(24/42)vs 77.2%(44/57),P=0.034],最终梗死体积小于串联闭塞组[20.1(0.3,65.3)mL vs 34.5(19.9,124.6)mL,P=0.025]。术后NIHSS评分、90 d欧洲五维五水平量表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评分为95或100分的患者比例等其他次要结局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内的死亡率、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5~7 d时其他血管区域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新流域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较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颅内闭塞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串联闭塞 颅内闭塞 临床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