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颅骨的碱腐蚀颅外动脉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坤成 李泽宇 +6 位作者 刘畅 洪辉文 钟光明 胡杰威 刘健华 石小田 李忠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铸型标本 自然腐蚀法 颅外动脉 颞下颌关节 制作 颈椎关节 北方地区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被引量:2
2
作者 戴炯 李善泉 +7 位作者 万杰清 王勇 施国文 冯智英 徐群 王智樱 董青 陈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10.9)%下降至(9.6±4、6)%,无一例死亡,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5%),随访(8.0±6.1)个月,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缺血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其富 容琼文 +5 位作者 陈永敏 邹琴 陈瑞鹏 马琳 王淑荣 廖小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2974-2976,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SEC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SECAS患者32例,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后行支架置入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年支架再狭窄率、...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SEC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SECAS患者32例,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后行支架置入术,观察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年支架再狭窄率、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24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置入1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2例,其中6例为同期行颈动脉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颈动脉支架患者18例发生颈动脉窦反应,5例磁共振弥散成像发现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灶,1例出现穿刺部位损伤,1例出现桥脑腔隙性梗死,所有患者未出现永久性神经损害;无动脉夹层、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脑出血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随访1年,1例椎动脉支架狭窄,无临床症状;无卒中复发和死亡患者。结论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治疗SECAS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纳入患者和规范操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瑶宣 董艳玲 黄慧雯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RAS)的关系。方法对310例ICVD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与RAS率的关系。结果颅外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的RAS率显著高于...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RAS)的关系。方法对310例ICVD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与RAS率的关系。结果颅外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的RAS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及无狭窄组(均P<0.01);2支及≥3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RAS率显著高于无狭窄及1支血管狭窄的患者(P<0.05~0.01)。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2支、≥3支颅外动脉狭窄是RAS的危险因素(OR=3.025,OR=3.343,OR=5.733;均P<0.01)。结论重度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2支颅外动脉狭窄是ICVD患者RA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外动脉狭窄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滕菲 庄军 陶定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9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及其短一中期疗效,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分析病例特点;总结手术方法;制定手术技术成功标准、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价标准及疗效评定指标;评价短期疗效。对病例... 目的观察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及其短一中期疗效,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分析病例特点;总结手术方法;制定手术技术成功标准、神经系统并发症评价标准及疗效评定指标;评价短期疗效。对病例进行随访,评价中期疗效。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NIHS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症状改善34例,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随访时症状改善34例,无改善者1例,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无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随访9例,1例发生再狭窄,1例支架内闭死。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NIHSS评分依次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术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术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随访
下载PDF
66例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汝梅 卿胜强 李光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观察66例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66例颅外症状性狭窄超过50%或无症状性狭窄超过70%患者在局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2... 目的:观察66例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66例颅外症状性狭窄超过50%或无症状性狭窄超过70%患者在局麻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2%,1年后再狭窄发生率7.6%,无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 支架术 随访
下载PDF
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白质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许丽娜 贾龙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白质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侧脑室旁脑白质是否发生脑白质疏松,分为无脑白质疏松组(56例)和脑白质疏松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白质发生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侧脑室旁脑白质是否发生脑白质疏松,分为无脑白质疏松组(56例)和脑白质疏松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颅外动脉狭窄情况、梗死灶的大小以及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颅外大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和心脏病发生率和颈动脉斑块大小均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P<0.05);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31.9%)明显高于无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14.3%)(P<0.05);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颅外大动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脑白质疏松组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直径明显大于无脑白质疏松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外动脉狭窄与侧脑室旁发生脑白质疏松相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狭窄 侧脑室旁白质 脑白质疏松 脑梗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颅外动脉狭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卫晓红 宋艳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366-1368,1373,共4页
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IAS)、颅外动脉狭窄(E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 目的: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IAS)、颅外动脉狭窄(EA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窄组(27例)与动脉狭窄组(97例);根据动脉狭窄类型的不同,分为A组(单一IAS)51例、B组(单一EAS)21例和C组(IAS+EAS)25例。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IAS、EAS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动脉狭窄组年龄、吸烟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LDL-C、CRP和Hcy含量较无动脉狭窄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无动脉狭窄组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高血压史和Hcy> 15μmol/L均是患者发生IAS、EA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1 mmol/L是患者发生IAS、EA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B、C组年龄、高血压史比例、CRP、LDL-C、HDL-C和Hcy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患者发生单一I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伴有高血压史是患者发生单一IAS、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P<0.05);Hcy> 15μ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P<0.05);LDL-C>3.64 m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E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1 mmol/L是患者发生单一IAS、单一EAS、IAS+EAS的共同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伴有高血压史、Hcy、LDL-C和HDL-C水平与脑梗死患者IAS、EAS的发生均密切相关,而CRP水平与IAS、EAS的发生并无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结扎头皮颅外动脉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大巍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11-111,共1页
目的结扎头皮颅外动脉治疗难治性偏头痛体会。方法分析2012年收治的1例结扎偏头痛患者患侧颞浅动脉主干治愈偏头痛病例。结果通过外科手术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缓解,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结扎头皮颅外动脉在部分药物治疗无效难治性偏头... 目的结扎头皮颅外动脉治疗难治性偏头痛体会。方法分析2012年收治的1例结扎偏头痛患者患侧颞浅动脉主干治愈偏头痛病例。结果通过外科手术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缓解,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结扎头皮颅外动脉在部分药物治疗无效难治性偏头痛患者中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皮颅外动脉
下载PDF
浅谈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对预测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伟 王淑敏 +1 位作者 郑丽平 宋义周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9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对预测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首先使用CT血管成像术(CTA)和数字减... 目的 :探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对预测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首先使用CT血管成像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这100例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将他们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其中,A组有45例患者,他们均不存在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B组有22例患者,他们均存在轻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C组有19例患者,他们均存在中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D组有14例患者,他们均存在重度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我们对这四组患者的踝臂指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与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组患者,D组患者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C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踝臂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越低,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对判断其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颅外动脉狭窄 价值
下载PDF
支架置入治疗颅外动脉狭窄与颅内出血并发症
11
作者 贺道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支架置入 治疗 颅外动脉狭窄 内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孙起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支架置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血管再狭窄率及神经功能。结果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管再狭窄率,改善其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12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杜远生 李英毅 +2 位作者 魏玉清 王云涛 曹晓莉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颅外动脉狭窄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轻瘫 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 经皮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铁江辉 马琳 李庆菲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颈动脉狭窄再通率、围术期并发症事件及随访1年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再通率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末次随访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应用有较高的再通成功率,且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风险偏低,对于患者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瑄 陶庆玲 +1 位作者 缪中荣 张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337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291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280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207条、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15条、大脑前动脉狭窄100条、大脑后动脉狭窄70条。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动脉颅外段是最常见的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狭窄331例,颅外动脉狭窄134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15例。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最近三年,多发病变、颅外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上升,值得关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 颅外动脉 狭窄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俞明明 崔敏 +2 位作者 李瑞 尹泽钢 周华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etS诊断标准将736例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住院患者分为MetS组(n=216)和非MetS组(n=520),应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外...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etS诊断标准将736例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住院患者分为MetS组(n=216)和非MetS组(n=520),应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的差异并分析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MetS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MetS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均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仅与颅内动脉狭窄独立相关(P<0.01),而与颅外动脉狭窄无独立相关性(P=0.58)。结论 MetS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芦军 赵伟丽 +1 位作者 孙晓红 崔其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变化,评价AASI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对入组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 目的:观察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在颅内、外动脉狭窄中的变化,评价AASI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对入组患者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以狭窄血管支数的不同分为无狭窄组、1支动脉狭窄组、2支动脉狭窄组、3支及以上动脉狭窄组。监测动态血压计算AASI。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各组AASI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614)。(2)AASI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5)。(3)AASI和3支及以上病变组呈正相关(r=0.797,P<0.05)。结论:AASI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颅外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狭窄
下载PDF
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永敏 于利利 +5 位作者 容琼文 马琳 王淑荣 陈志斌 廖小平 李其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对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SECAS)患者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SECAS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支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药物组予以抗...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对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SECAS)患者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SECAS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支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药物组予以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支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术后30d和1年的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出院后1年,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的再发脑血管事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脑血管意外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利于减少SECAS患者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脑梗死 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淼 孙晓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按血管狭窄累...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按血管狭窄累及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对颅内、外大动脉的狭窄率、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4.4%(135/16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9/135)、15.6%(21/135)和40.7%(55/135)。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11)岁,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65±12)岁]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65±11)岁,P值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2.543,95%CI为1.011~6.352,P=0.047)、糖尿病(OR=4.133,95%CI为1.158~14.740,P=0.029)是动脉狭窄-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颅外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之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庆 程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ECIC)是一种通过颅内外血管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的技术,主要用于一些颅内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和烟雾病的治疗。ECIC能否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与药物组相比并非占有优势。近年...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ECIC)是一种通过颅内外血管吻合从而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的技术,主要用于一些颅内复杂动脉瘤、颅底肿瘤和烟雾病的治疗。ECIC能否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与药物组相比并非占有优势。近年,随着显微吻合技术提高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新的分类,发现ECIC对于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较药物组有明显优势,由此引发进一步对ECIC适应人群的探索。本文目的旨在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及总结,对ECI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动脉搭桥术 缺血性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障碍 颈内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