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汤轶 徐剑峰 王艺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2,F0003,共4页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诊断 治疗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 综述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邓镇 田灿辉 周亮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6期140-141,共2页
目的观察及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本院诊断及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分析两组受检者检查结果。... 目的观察及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本院诊断及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分析两组受检者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血管异常例数、颈动脉内膜增厚例数、软斑例数、溃疡斑例数显著高于参照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的糖尿病例数、高血压例数、吸烟例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轻度狭窄及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斑块形成情况更高,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等均是高危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 颅外段动脉 粥样硬化
下载PDF
椎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合并神经纤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骁雄 入江惠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动脉颅外段动脉 神经纤维瘤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杜继臣 杨旭 +2 位作者 蒲传强 牛小媛 魏利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ICVD患者及31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102例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71.6%)显著高于健康...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ICVD患者及31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结果102例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71.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5.2%)(P<0.0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发生率(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P<0.01);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软斑数[(1.23±2.16)个]、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02±0.77)mm]、斑块总积分[(0.52±0.64)cm]、软及混合斑积分比例[(0.69±0.12)%]以及数目构成比(155/228,68.0%)与健康对照组[(0.10±0.54)、(1.65±0.49)mm、(0.10±0.16)cm、(0.27±0.04)%、(4/23,17.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VD组颈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斑块破裂)13例(12.7%),而健康对照组无1例发生(P<0.05);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及斑块内出血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VD组中的患、健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VD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狭窄主要与软、混合斑有关;斑块破裂常常与卒中事件相关;一侧的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为对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常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超声检测,对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病因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 动脉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杰 都超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23-1925,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住院的88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二维超声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住院的88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二维超声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评估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增厚比例及血管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斑块形成数为53例(60.23%),对照组为13例(14.77%),观察组斑块形成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软斑及溃疡斑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与年龄、高血压、胆固醇水平相关。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血脂LDL-C增高者其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高。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比例及软斑、溃疡斑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为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史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人群,可予以颈动脉超声来评估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动脉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剑宁 章翔 +6 位作者 李侠 郭庆东 曹卫东 张庆原 高大宽 林伟 刘恩渝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报告1例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诊治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儿女性,13岁,以“左颈部搏动性包块1年,突然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感染病史。入院查体:左颈部近下颌角处可见一3.5c... 目的报告1例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梭形动脉瘤的诊治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儿女性,13岁,以“左颈部搏动性包块1年,突然增大2个月”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感染病史。入院查体:左颈部近下颌角处可见一3.5cm×6cm包块,随脉搏搏动,听诊无血管杂音。DSA、CTA检查示左颈内动脉起始段至近颅底处呈囊袋状扩张,边缘完整。术中见颈内动脉动脉瘤呈梭形,长约6cm,最大径约3cm,将动脉瘤切除后用人工血管(内径6mm)与颈内动脉两断端行端端吻合架桥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结果病理检查见动脉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并粘液变性、玻璃样变性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局部钙化。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CTA及彩超检查左颈内动脉形态、走行正常、管腔内血流通畅。结论儿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十分少见,其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及继发于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搏动性包块,可引起脑缺血或动脉瘤破裂致颈部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有切除后用自体或人工血管重建或血管内放置支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外段颈内动脉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吕春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2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方法以50例ICVD患者为对象,以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软斑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方法以50例ICVD患者为对象,以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两组扁平斑数、硬斑数、混合斑数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软斑数、混合斑数、出血斑数、斑块总积分、软、混合斑积分比值、软、混合斑构成比、斑块发生率、不同程度狭窄发生率、狭窄率高于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分析,对于早期诊断ICVD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症状 影像特征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19-2520,共2页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彩超检查,在患者入院1~3w内,采用二维超声对患者的颈部血脉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颈部血管形态,者血管内部有无斑块、内膜情况是否正常,如有斑块形成,...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彩超检查,在患者入院1~3w内,采用二维超声对患者的颈部血脉进行常规检查,观察患者颈部血管形态,者血管内部有无斑块、内膜情况是否正常,如有斑块形成,观察患者斑块的大小、形态、性质。结果患者斑块总积分0.52±0.64cm,软斑、混合斑与总积分的比值为0.69±0.12,斑块发生率为71.3%,不同程度斑块狭窄发生率为41.3%,狭窄度>50%患者比例占整体观察对象的21.3%。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性及斑块性质进行科学的判断对于患者病因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维忠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其中包括4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记为A组,19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记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缺血...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其中包括4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记为A组,19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记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记为C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和血管异常率,同时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高于C组患者,血管异常率高于C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脑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DSA超选择性栓塞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1例
10
作者 徐光 梁平 +2 位作者 魏焱 刘玉芳 申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DSA 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颈内动脉外段 动脉 影像学表现 病因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丽云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102-102,共1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彩超检查,在患者入院2W左右时,运用二维彩超,对患者颈部血脉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颈...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彩超检查,在患者入院2W左右时,运用二维彩超,对患者颈部血脉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颈部血管形态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患者血管内是否出现斑块、内膜情况是否正常,对于出现的斑块,需要观察其大小、性质、形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斑块总积分为0.51±0.62cm,软斑、混合斑与总积分的比值为0.68±0.11,斑块的发生率为72.4%,其中60例患者出现轻度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占75.0%,56例患者出现中度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占70.0%。结论: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颈动脉狭窄性及斑块性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分析
12
作者 刘向今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9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4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均合并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治...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4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均合并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差异分为观察组(针对性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4例,观察治疗效果及住院情况,指导临床诊治这一疾病的治疗实践。结果针对性综合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狭窄程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在针对性综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症状及预后显著改善,为治疗提供了明确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老年 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旭 詹健 张永安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9期4087-4088,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组所选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36例;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3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组所选对象为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36例;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3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内膜中层厚度变化情况及血管异常率、斑块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异常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分析,能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外段 动脉粥样硬化 特征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颈内动脉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15
作者 朱双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43,接受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和对照组(n=43,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动脉阻断、阻断后10min、开放、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开始、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研究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麻醉后、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时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开展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安全性较高,患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现象,且相较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术后患者血压相对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内膜切除 补片重建 临床效果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高低频探头联用检查颅外段椎动脉血流频谱的价值
16
作者 黄晓莉 仇利娟 殷萍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高低频探头联用检查颅外段椎动脉血流频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椎动脉104条)疑似后循环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椎动脉彩超,联合采用高低频探头检查,获取... 目的:探讨超声高低频探头联用检查颅外段椎动脉血流频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椎动脉104条)疑似后循环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椎动脉彩超,联合采用高低频探头检查,获取颅外段椎动脉(包括椎动脉起始段和椎间段)的超声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观察椎动脉内径、走行及血流频谱,明确有无缺血及病变。再予以患者头颈部血管造影CT(CTA),基于CTA诊断结果,计算彩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评价诊断效能。结果:颅外段椎动脉彩超检出椎动脉异常36例,包括椎动脉起源异常3例,椎动脉走行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5例,椎动脉血流反向12例,椎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速高阻7例,椎动脉夹层1例。基于头颈部CTA诊断结果,3例椎动脉管腔轻度狭窄、内有斑块,颅外段椎动脉彩超未检出,1例椎动脉闭塞颅外段椎动脉彩超诊断为椎动脉夹层。以头颈部CTA为金标准,彩超诊断敏感度92.31%,特异度100.00%,准确率94.23%。结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用检查颅外段椎动脉,可以较好地显示血管形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能够为诊断有无后循环缺血及判断病因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而且操作安全无创,可作为首选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外段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频谱
下载PDF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史乐 迟妮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T血管成像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T血管成像检查,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上述检查技术联合应用对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ACI患者共492条血管(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以DSA结果为金标准,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A检查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为93.50%,均高单项检查的82.93%和8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共检出软斑块235个,混合斑块174个,钙化斑块86个,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A检查对软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95.32%、93.68%和90.70%,均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联合CTA检查能提高A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外段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颈部CTA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兆维 张丹丹 +1 位作者 马飞龙 王璐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探究颈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价值分析。选取80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4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A组)、46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B组),并且选取50例同期健... 探究颈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评估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的价值分析。选取80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4例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患者(A组)、46例颅外段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B组),并且选取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进行CTA检查,记录患者左侧椎动脉(L-VA)直径、L-VA面积、右侧椎动脉(R-VA)直径、R-VA面积,并对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左右两侧及性别比例情况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患者的L-VA直径、L-VA面积、R-VA直径、R-VA面积均减小(P<0.05);研究组中,右侧发生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患者总比例高于左侧(P<0.05);女性患者发生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颈部CTA对于颅外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情况能够进行准确评估,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CT血管造影 外段动脉狭窄 外段动脉发育不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牙源性颈深部间隙感染继发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一例
19
作者 靳玮 赵仕聪 +3 位作者 白雪 范鸣玥 贾秀川 石源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0-624,共5页
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是颈深部间隙感染的一个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其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脑梗死后由牙源性颈深部间隙感染继发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并最终破裂的病例。作者结... 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是颈深部间隙感染的一个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其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脑梗死后由牙源性颈深部间隙感染继发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形成并最终破裂的病例。作者结合文献回顾,探讨牙源性颈深部间隙感染继发颈内动脉颅外段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警惕并进行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假性 颈内动脉外段 颈深部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 感染性假性动脉 肺炎克雷伯杆菌
下载PDF
TCD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海萍 刘慧玲 +2 位作者 黄明 黄开发 何巧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重度狭窄中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5—2023-01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3例EIC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分为症状组(n=34)、无症状...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重度狭窄中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05—2023-01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3例EICA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分为症状组(n=34)、无症状组(n=29)。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TCD诊断,对比2组患者EICA狭窄情况,对比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MCA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重度无症状、症状患者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症状组、无症状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症状组、无症状组患者EICA狭窄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重度EICA狭窄发生率高于无症状组。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症状组患者MCA的收缩期峰时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均低于重度狭窄无症状组(P<0.05)。TCD显示,2组轻度、中度狭窄患者均未见侧支循环开放事件,而重度无症状组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侧支循环开放率均高于重度症状组(P<0.05),而眼动脉(OA)侧支循环开放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可精准监测EICA狭窄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评估EICA狭窄病情进展及颅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外段狭窄 颈内动脉狭窄 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