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血管内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郑法康 于涛 +1 位作者 贺书旺 李金库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97-200,共4页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 探讨颅外段颈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分型及个体化治疗。回顾性分析1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为64岁男性,以“旋转性头晕伴四肢乏力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控制不佳,无脑血管病史。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及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有无弯曲等情况,选择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行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复查均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通畅,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颅外段颈内动脉瘤临床较罕见,其临床表现多样,既往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血管内介入的发展,针对颅外段颈内动脉瘤选择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开放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吴鉴今 曲乐丰 +10 位作者 邹思力 冯家烜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金杰 王亮 贺元 王昊邈 黄通 季相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完成外科手术14例(EICA切除+颈内动脉直接吻合术4例,EICA切除+自体/人工血管间置术10例),腔内手术8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8例),复合手术1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覆膜支架-颈总动脉吻合术1例)。所有EICA成功修复,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4.3%),接受急诊颈部血肿清除术后未留后遗症。全组患者平均随访(19.2±3.1)个月,所有的症状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外科及复合手术患者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或神经损伤,腔内手术患者均未见支架移位或内漏形成,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或死亡。结论根据EICA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腔内手术 复合手术
下载PDF
巨大颅外段颈内动脉瘤致大面积脑梗死1例
3
作者 芦钺 郑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71-1971,共1页
患者男,28岁,突发抽搐、意识丧失5h。超声: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失常,管腔扩张。管壁层次不清,内膜回声不均匀,附壁见不规则低同声;CDFI示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充盈缺损,内部出现涡流,呈杂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瘤腔内探及收缩期... 患者男,28岁,突发抽搐、意识丧失5h。超声:颅外段颈内动脉形态失常,管腔扩张。管壁层次不清,内膜回声不均匀,附壁见不规则低同声;CDFI示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充盈缺损,内部出现涡流,呈杂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瘤腔内探及收缩期湍流信号,为明显正负双向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颅外段颈内动脉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 大脑梗死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汁算机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汤轶 徐剑峰 王艺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2,F0003,共4页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 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EICA)作为一种少见病变,占所有外周动脉瘤的0.4%~4.0%。相较于其他部位的外周动脉瘤,EICA引发卒中事件的概率更高,治疗难度更大。准确诊断并提供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疗EICA的关键。该文简要综述了EIC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诊断 治疗 颈内动脉外段动脉瘤 综述
下载PDF
手术切除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一例
5
作者 茅磊 杭春华 +1 位作者 纪祥军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 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 患者女,55岁,因发现左颈部搏动性包块伴有转颈时疼痛感3 d,于2015年6月29日收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余,口服硝苯地平控制血压效果满意。体格检查意识清楚,颈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颌下可扪及一搏动性包块,搏动与心律同步,大小约3.0 cm×3.0 cm,边界清楚,质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外段巨大动脉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田奇 史帅龙 +6 位作者 龙树海 马骥 王晔 李晓 苗仁英 宋燕 李腾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086-1093,共8页
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大型(15 mm≤直径<25 mm)或巨大型(直径≥25 mm)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采用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的23... 目的探讨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大型(15 mm≤直径<25 mm)或巨大型(直径≥25 mm)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5年8月至2023年6月采用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的2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采用DSA评估支架植入后动脉瘤内对比剂滞留情况,采用高分辨率C形臂CT(HR-CBCT)图像评估2枚支架间以及支架与血管内壁的贴壁程度。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每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末次临床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采用DSA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末次影像学随访时采用DSA或CTA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22例患者顺利于血管病变处重叠植入2枚Wallstent支架,1例患者在植入支架过程中动脉瘤远心端颈动脉出现血管夹层并造成血流受限,后跨越病变由远及近依次植入1枚Neuroform EZ支架和2枚Wallstent支架后血流恢复通畅,技术总体成功率为95.7%(22/23)。术后即刻DSA显示23例患者动脉瘤内均可见明显对比剂滞留。HR-CBCT显示21例患者2枚Wallstent支架间及支架与血管内壁间贴壁良好,2例患者瘤颈处2枚支架间轻度贴壁不全。23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1.5±6.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预后良好。23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10.4±3.4)个月,术后6个月DSA显示19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4例患者的动脉瘤瘤颈处少许对比剂残余(OKM分级C级);末次影像学随访显示2例患者(采用DSA评估)支架内狭窄(狭窄率分别为51%和87%),经给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狭窄明显改善,余21例患者(采用CTA评估)支架内血流通畅,且动脉瘤未见显影。结论Wallstent支架重叠植入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外段动脉瘤 Wallstent支架 高分辨率C形臂CT 支架贴壁不良
原文传递
Gore覆膜支架治疗自发性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东海 刘青林 +5 位作者 申杰 邓林 王云彦 苏万东 李刚 李新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Gore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自发性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的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术前规范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及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共服用3d.术中采用同轴技术泥鳅导丝引导Neuro导管... 目的 探讨应用Gore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自发性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的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术前规范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及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共服用3d.术中采用同轴技术泥鳅导丝引导Neuro导管通过颈内动脉颅外段至动脉瘤远端,Amplatz交换导丝由Neuro导引导管送至颈内动脉动脉瘤以远作为支架输送支撑导丝,撤出导引导管后将Gorge覆膜支架经由Amplatz交换导丝送至动脉瘤远端,释放支架行动脉瘤段颈内动脉成型术,术后3个月复查造影.结果 本组共6例患者共8枚动脉瘤,治疗7例次,颅内缺血起病4例,颅内出血起病1例,1例查体发现,其中左侧病变3例,右侧病变2例,双侧病变1例.本组患者5例支架到位满意,支架释放后血管成型好,无动脉瘤显影,复查病例无复发及管腔狭窄;1例因局部血管过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Gore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的优点,尤其适合于长节段动脉瘤及近颅底段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外段动脉瘤 自发性 覆膜支架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