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和CT在颅脑动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国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31-32,43,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颅脑动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例单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8h~14d,男61例,女33例,年龄38~75岁)。所有患者均行HR-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Cub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目的 观察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颅脑动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例单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8h~14d,男61例,女33例,年龄38~75岁)。所有患者均行HR-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Cube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128层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R-MRI和CT检查对颅脑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94例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DSA明确诊断为动脉血栓,包括ICA颅内段5例、ACA 3例、MCA 26例、PCA 2例、VA 11例、BA 3例。HR-MRI共检出48例(SWI检出40例,Cube FLAIR检出43例),CT共检出38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HR-MRI和CT诊断颅脑血栓的灵敏度为96.00% vs 70.00%,特异度为100.00% vs 93.18%,准确度为95.83% vs 80.85% ,Kappa值为0.945 vs 0.516。结论 HR-MRI与CT在颅脑动脉血栓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HR-MRISWI及Cube FLAIR对颅脑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颅脑动脉血栓 诊断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秋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术后1周的疾病不确定感... 目的探究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术后1周的疾病不确定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居住情况(独居、与亲人同住)、支付方式(医保、自费)、神经缺损程度(轻中度、重度)、慢性合并症(有、无)、家庭关怀度(良好、低下)、自我感受负担(轻中度、重度),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MUIS评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分析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的MUIS评分为(89.55±9.05)分,其中正常5例(6.25%),轻度疾病不确定感10例(12.50%),中度疾病不确定感12例(15.00%),重度疾病不确定感53例(66.25%)。患者不同神经缺损程度、慢性合并症、家庭关怀度、自我感受负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重度神经缺损、有慢性合并症、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严重是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较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与重度神经缺损、有慢性合并症、家庭关怀度低下、自我感受负担严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介入栓塞术 疾病不确定感 神经缺损 家庭关怀度 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延飞 宋永福 蒋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08-611,628,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86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就诊...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康复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行血管介入治疗的86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围手术期常规干预措施)和观察组(n=45,就诊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远期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轻微残疾、严重残疾、植物状态、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理念可提高颅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效果,促进术后恢复,控制相关并发症,积极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血管介入术 康复科理念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媛 郭悦平 +1 位作者 周期 高振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行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行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麻醉诱导结束即刻(T_(1))、手术结束即刻(T_(2))、术后2 h(T_(3))、术后6 h(T_(4))、术后1 d(T_(5))、术后3 d(T_6)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T_(1)~T_(5)时刻HR更低,在T_(1)~T_(4)时刻MAP均更低(P<0.05)。观察组T_(2)~T_6时刻血清NSE、S100β、iNOS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降低NSE、S100β、iNOS水平,减轻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介入手术 神经损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春波 杨瑞生 +3 位作者 黄亚楠 李庆安 王伟丰 靳晓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8期2054-2062,共9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8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前后脑组织血流量(CBF)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阻断颅内动脉瘤时及术后观察组CBF均低于对照组,且2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CBF均较术前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组织血流量影响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脑动脉 脑组织血流量 生存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彦宏 任新亮 +2 位作者 王向阳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颅脑动脉瘤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4h,住院时间为11~43d,平均29.4d。出院时,疗效优(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恢... 目的探讨颅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颅脑动脉瘤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4h,住院时间为11~43d,平均29.4d。出院时,疗效优(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36例,占80.0%;良(遗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4例,占8.89%;差(遗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5例,占11.11%。其中,死亡2例,占4.44%。结论合理选择颅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注意手术技巧,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提高颅脑动脉瘤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模型构建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佳美 周志尊 +7 位作者 胡明成 刘阳 董默 孙强 孙鹏 刘芳 赵宝 陈广新 《软件》 2018年第5期70-74,共5页
了解动颅脑脉瘤内部的血流状态,分析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其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关系。利用一动脉瘤患者的CTA影像数据,通过Mimics、3-matic、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模型三维重建、修复、网格划分及求解,通过有限元分析... 了解动颅脑脉瘤内部的血流状态,分析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其与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关系。利用一动脉瘤患者的CTA影像数据,通过Mimics、3-matic、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模型三维重建、修复、网格划分及求解,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流体力学分析。采用该方法进行建模与仿真可以无创、活体对颅脑动脉瘤内壁进行精确建模,观察颅脑动脉瘤形态,有效评价颅脑动脉瘤的结构特征。该研究成果弥补了医学影像诊断的不足,在模拟仿真手术及医学影像教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分析颅脑动脉瘤不同部位的血流的力学状态、颅脑动脉瘤的成因、破裂的部位及破裂原因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颅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三维建模 CFD 血流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用峰值跟踪法行颅脑动脉期CT增强扫描 被引量:3
8
作者 徐群 刘广月 +2 位作者 陈君坤 刘蓉 冯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7期676-677,共2页
目的:对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时,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对扫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在平扫图像中的胸主动脉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15s后,每1s、2s或3s各进行扫描一次;当胸主动脉CT值超过100HU时,立即按下扫描按键,3s后CT... 目的:对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时,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对扫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在平扫图像中的胸主动脉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15s后,每1s、2s或3s各进行扫描一次;当胸主动脉CT值超过100HU时,立即按下扫描按键,3s后CT机进行扫描。结果:38例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值峰值跟踪扫描的患者,动脉期颅脑部显示满意度达到100%,对扫描出的图像进行胸主动脉CT值测量,其值平均为269HU。结论:用峰值跟踪的方法进行颅脑部动脉期CT增强扫描比人为估计延迟时间的方法精确,扫描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峰值跟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颅脑动脉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东 徐志 +1 位作者 崔伟 牛晓婕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2期18-19,22,共3页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颅脑动脉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102例疑为颅脑动脉瘤患者。患者均接受64-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64-SCTA与DSA检查结果...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64-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颅脑动脉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102例疑为颅脑动脉瘤患者。患者均接受64-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64-SCTA与DSA检查结果,以及64-SCTA与DSA检查颅脑动脉瘤大小及具体位置。【结果】102例疑为颅脑动脉瘤患者经DSA检查证实阳性93例,阴性9例;64-SCTA诊断敏感度为96.77%(90/93),特异度为88.89%(8/9),准确率为96.08%(98/102),64-SCTA诊断结果与DSA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79);64-SCTA与DSA检查的瘤颈宽度、瘤体短轴、瘤体长轴及具体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SCTA及后处理技术为诊断颅脑动脉瘤较为准确的方法,具有有效、快速及无创等优点,可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后处理技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虹灵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对颅脑动脉瘤患者选择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5例颅脑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手术方式;比照组(42例):选择开颅夹... 目的探讨对颅脑动脉瘤患者选择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等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5例颅脑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手术方式;比照组(42例):选择开颅夹闭术展开疾病治疗;实验组(43例):选择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展开疾病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BF(脑组织血流量)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比照组(30.95%)明显(P<0.05);手术前,实验组颅脑动脉瘤患者CBF水平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颅内动脉瘤阻断时以及手术后,实验组颅脑动脉瘤患者CBF水平均低于比照组明显(P<0.05);手术前,实验组颅脑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手术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患者于临床接受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于术后并发症减少,脑组织血流量影响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几方面均获得促进效果,最终对于颅脑动脉瘤患者康复状态的提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颅脑动脉 并发症 CBF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应用无创性影像学方法探讨冠状动脉和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11
作者 李斌 《影像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和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经CCTA评估轻度狭窄31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27例;冠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和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进行CT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经CCTA评估轻度狭窄31例、中度狭窄32例、重度狭窄27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IMT、斑块数目差异、TCD颅内血管PI、RI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与颅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冠心病患者应积极诊断、治疗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影像学 冠状动脉 颅脑动脉 粥样硬化
下载PDF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及患者预后分析
12
作者 郑林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探讨该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2月-2023年2月),将住院号单数患者36例纳入参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将住... 目的分析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脑动脉瘤的效果、安全性,探讨该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颅脑动脉瘤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2月-2023年2月),将住院号单数患者36例纳入参照组(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将住院号双数患者35例纳入研究组(实施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3d的脑组织血流量,观察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脑积水、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脑组织血流量基本一致(P>0.05);研究组阻断颅内动脉瘤时、术后3d的脑组织血流量(t=4.478、2.116)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研究组的5.71%(P<0.05).术前,两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基本一致(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社会(t=6.338)、心理(t=6.697)、生理(t=8.430)、躯体(t=16.309)、情感评分(t=12.103)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量,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微创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书萍 余云湖 +3 位作者 李颖 郭建选 郭晓霞 陆冬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467-4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抗感染方案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降钙素原(PCT)变化及手术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颅脑动脉瘤患者88例,随机单盲取法分...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抗感染方案对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降钙素原(PCT)变化及手术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颅脑动脉瘤患者88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于PCT≥0.5μg/L时即刻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明确为肺部感染后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d后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两组抗感染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预防性抗感染3d及5d,两组患者炎性指标PCT、CRP及WBC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于术后6d患者PCT≥0.5μg/L 28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继续观察,术后7~8d均确诊为肺部感染,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8d各项炎性指标均高于同组术后6d(P<0.05),PCT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术后10d低于术后6d及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肺部感染,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均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治疗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促使PCT等炎性因子降低,据PCT水平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患者术后 肺部感染 抗感染 降钙素原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刘艺超 修良昌 +1 位作者 王超 邱晓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治并行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114例。以3D-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对颅脑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11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以颅内动脉瘤收治并行3D-CTA和3D-DSA检查的患者114例。以3D-DSA为“金标准”,分析3D-CTA对颅脑动脉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114例患者,经3D-DSA检查7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107例患者检测出139个动脉瘤。3D-CTA未检查出动脉瘤11例,103例患者检测出动脉瘤133个,诊断灵敏度95.32%,特异度85.71%,准确率94.74%,阳性预测值99.03%,阴性预测值54.55%。经3D-CTA诊断的后交通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动脉瘤与3D-DSA符合率均为100%,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与3D-DSA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91%、95.45%、95.00%、94.74%、94.44%,总符合率为95.68%。3D-CTA和3D-DSA测量瘤颈宽度与瘤体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颅脑动脉瘤患者病情危急或无法使用3D-DSA诊断时,3D-CTA可作为3D-DSA替代手段用于颅脑动脉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3D-DSA 3D-CTA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球蛋白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金平 李立芳 +2 位作者 王瑞丽 赵楠 任延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459-5461,共3页
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 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10名为对照组,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未感染患者600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2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7株占51.0%;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血清JAK1、JAK3和STAT1及STAT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 感染 病原菌分布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降低颅脑动脉瘤术后便秘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信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1期71-72,70,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动脉瘤夹闭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动脉瘤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系统化管理,系统比较两组便...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动脉瘤夹闭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动脉瘤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系统化管理,系统比较两组便秘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模式 颅脑动脉瘤术后 便秘发生率 满意度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分析
17
作者 于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5期2-3,共2页
目的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 目的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比较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脑动脉介入栓塞术 术后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琦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9期3971-3972,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因大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时期收治的22例非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 目的探讨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因大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时期收治的22例非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结果在大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中以大脑中动脉发病率最高,狭窄或闭塞后的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而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大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颅脑前循环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利用CT或MRI可有效及时准确地诊断大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前循环动脉 影像学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军康 郭晓竑 +2 位作者 许金刚 许国锋 刘子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5期842-843,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本院6年收治的10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均行颅脑CTA证实。大脑中动脉瘤8例,后...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本院6年收治的10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均行颅脑CTA证实。大脑中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颅脑损伤应注意并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颅脑CTA是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熟练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显著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颅内动脉颅脑CTA 颅内动脉瘤夹闭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分析
20
作者 张德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3期128-129,131,共3页
目的:浅析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将62例在本院进行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遵循数字标注法原则分成两个研究小组,每组31例,手术... 目的:浅析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将62例在本院进行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遵循数字标注法原则分成两个研究小组,每组31例,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比对照组的25.81%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对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术后4个月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对照组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运用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并发症,同时还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脑动脉介入栓塞术 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