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颅脑损伤临床预后与CT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春海 葛强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 分析外伤性颅脑手术临床预后与CT检查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就诊时行颅脑CT检查,并由同一组... 目的 分析外伤性颅脑手术临床预后与CT检查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颅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就诊时行颅脑CT检查,并由同一组神经外科医师组成的治疗小组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CT检查指标,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共计57例,预后不良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GCS基线评分、外伤类型、治疗方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压、病灶类型、病灶体积、脑室内出血率、鞍上池受压率、环池宽度、中线移位、三脑室宽径、基底池受压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内血肿、病灶体积>25 cm~3、脑室内出血、环池宽度<1 mm、中线移位>10 mm、三脑室宽径<10 mm均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指标(P<0.05)。结论 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多项CT检查指标与患者预后质量密切相关,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对患者CT检查数据分析,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升患者诊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颅脑损伤 CT检查指标 预后质量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杜凤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24-26,30,共4页
目的 分析应用多维度护理预防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接... 目的 分析应用多维度护理预防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术后则接受多维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进程、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出院时研究组的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相比于入院时,两组出院时的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出院时的ND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预后不良率更低(P<0.05),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结论 为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术后多维度护理干预,能促进其术后及早康复,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多维度护理 外伤 术后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燕 翁云洪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外伤急救与损伤控制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院前外伤急救联合院内损伤控...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外伤急救与损伤控制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依据干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院前外伤急救联合院内损伤控制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比较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短于单独干预组,D-D、TT、PT、APTT、NLR水平均低于单独干预组,rScO2、PAV、RAGE水平均高于单独干预组,APACHEⅡ评分、ISS评分、DIC评分均低于单独干预组,GCS评分、GOS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单独干预组,ND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单独干预组,LOTCA评分、FMA评分、BI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单独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独干预组(P值均<0.05)。结论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外伤急救与损伤控制联合干预的效果较外伤急救单独干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颅脑损伤 外伤急救
下载PDF
轻、中型颅脑损伤儿童并发外伤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梅 高安亮 +2 位作者 陈靓 霍坤良 倪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7-261,266,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轻、中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发生外伤性癫痫(P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T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259例轻、中型创伤性... 目的探索儿童轻、中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发生外伤性癫痫(P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T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收治的259例轻、中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儿的临床资料。将259例患儿分为PTE组(52例)与非PTE组(20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轻、中型TBI后PT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变量筛选结果提示在磁共振(MRI)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急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脑电图(EEG)异常类别、白细胞介素(IL)-1、IL-6、IL-8、纤维蛋白原升高等方面,PTE与非PT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CT提示单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EEG提示睡眠纺锤波减少、IL-8升高是儿童轻、中型颅脑损伤后P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CT提示单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EEG提示睡眠纺锤波减少或消失,IL-8升高是儿童轻、中型TBI后发生PTE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认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轻、中型TBI患儿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PT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伤癫痫 轻型颅脑损伤 中型颅脑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文玉 荆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记录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压力性损伤发生与未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记录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压力性损伤发生与未发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中有3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83%。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性损伤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压力性损伤分级中,Ⅰ期15例(48.39%),Ⅱ期10例(32.26%),Ⅲ期5例(16.13%),Ⅳ期1例(3.23%)。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有营养支持占比、Braden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气垫床使用占比、预防性敷料使用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无营养支持、未使用气垫床、未使用预防性敷料是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Braden评分、GCS评分是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无营养支持、未使用气垫床、未使用预防性敷料是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尽早识别,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昏迷 压力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抢救效率及评分改善研究
6
作者 连江波 黄婷婷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外伤急救,40例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采用损伤控制.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模式干预后的抢救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残疾评分(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ore,NDS)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95.00%)比对照组的(72.50%)高(P<0.05);在NIHSS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意识水平、肢体共济运动以及构音障碍的评分均较低(P<0.05);在NDS评分上,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干预后的脑神经、肌无力以及反射与感觉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能够提高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有助于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果,增加其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 急诊创伤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NDS评分
下载PDF
皮肤微环境预防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干预研究
7
作者 张加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4-0078,共5页
研究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受压部位微环境以及观察其变化趋势。方法 本研究是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抽取我院符合纳入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96例,应用皮肤水分测量仪(菲斯凯尔)以及无线体温监测仪(WTM-2000)动态检测,记... 研究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受压部位微环境以及观察其变化趋势。方法 本研究是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抽取我院符合纳入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96例,应用皮肤水分测量仪(菲斯凯尔)以及无线体温监测仪(WTM-2000)动态检测,记录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在体位安置前测量患者骨突处(颧骨、髂前上棘)皮肤温度以及湿度;俯卧位实施后,连续监测患者骨突处的温度;俯卧位结束即刻测量患者骨突处的湿度、温度指标,评估俯卧位结束即刻至之后3天内患者骨突处的受压情况。比较患者俯卧位过程中骨突处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压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0.42%。颧骨、髂前上棘的皮肤温度存在时间上的差异(P<0.01)。未发生压力性损伤者,其颧骨皮肤温度在俯卧位4h内上升速度快(P<0.01),髂前上棘皮肤温度在俯卧位3h内上升速度快(P<0.01);发生压力性损伤者,其颧骨皮肤温度在俯卧位5h内上升速度快(P<0.01),而髂前上棘皮肤温度在俯卧位4h内上升速度快(P<0.01)。未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与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皮肤湿度变化规律一致,也就是颧骨湿度在俯卧位结束时升高(P<0.05);髂前上棘湿度在俯卧位结束时差异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合并ARDS俯卧位通气中皮肤温度以及皮肤湿度均持续升高。受压部位不同,微环境变化规律有显著差异,颧骨比髂前上棘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合并ARDS 俯卧位通气 压力损伤 微环境 护理
下载PDF
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多维度护理服务对患者应激障碍、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
8
作者 王世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0-0163,共4页
探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多维度护理服务对患者应激障碍、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采取随机抽签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其中34例作为参照组,另34例作为观... 探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多维度护理服务对患者应激障碍、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采取随机抽签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其中34例作为参照组,另34例作为观察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多维度护理,对比2组应激障碍情况、负面情绪、术后康复进程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应激障碍评分、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参照组低,术后康复进程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护理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可获得良好效果,除了能够进一步预防应激障碍的发生之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优化,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护理 外伤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障碍 负面情绪 神经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王晓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于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20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和对照组(常规急救)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 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于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2020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和对照组(常规急救)各38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急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受伤至急救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评价病情危重程度(急救后24h),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13.29±2.16)分<(18.52±3.01)分,t=8.702]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1.95±1.71)分>(10.21±1.64)分,t=4.527]高于对照组(P<0.05)。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急救后24h),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73±1.52)分<(18.26±1.75)分,t=4.069]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急救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94.74%>71.05%,χ2=7.516)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5.26%<23.68%,χ2=5.208)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6%<21.05%,χ2=4.14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外伤急救 急诊 创伤颅脑损伤
下载PDF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效果
10
作者 于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检查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均行CT及MR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单一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联合MR检查诊断颅... 目的:分析CT与MR检查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均行CT及MR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单一及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联合MR检查诊断颅骨骨折的灵敏度为95.83%(23/24)、特异度为100.00%(76/76)、准确率为99.00%(99/100)、漏诊率为4.17%(1/24)、误诊率为0.00%(0/76),Kappa值=0.9722。优于单一CT检查与MR检查(Kappa值分别为0.6032、0.8837)。CT联合MR检查诊断急性期与超急性期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灵敏度为100.00%(32/32)、特异度为100.00%(68/68)、准确率为100.00%(100/100)、漏诊率为0.00%(0/32)、误诊率为0.00%(0/68),Kappa值=1.0000。优于单一CT检查与MR检查(Kappa值分别为0.9772、0.7451)。CT联合MR检查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灵敏度为92.31%(12/13)、特异度为96.55%(84/87)、准确率为96.00%(96/100)、漏诊率为7.69%(1/13)、误诊率为3.45%(3/87),Kappa值=0.8340。优于单一CT检查与MR检查(Kappa值分别为0.1171、0.5565)。CT联合MR检查诊断慢性期与亚急性期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灵敏度为96.77%(30/31)、特异度为97.10%(67/69)、准确率为97.00%(97/100)、漏诊率为3.23%(1/31)、误诊率为2.90%(2/69),Kappa值=0.9305。优于单一CT检查与MR检查(Kappa值分别为0.5379、0.7743)。MR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检查满意度评分,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在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中各具有优势,二者联合检查更能提高临床诊断价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出血 CT MR 诊断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钟玉琼 何秋琼 +2 位作者 温梦丹 陈向习 陈家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73-0176,共4页
探究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IAD)患者,采取分层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例采取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16例采... 探究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失禁性皮炎(IAD)患者,采取分层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6例采取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16例采取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结果 探究组患者皮肤状态优于对照组,探究组IAD重度患者明显少于护理前,探究组患者腹泻率低于对照组,探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对重型颅脑外伤合并IAD患者护理中应用肠内营养联合皮肤护理的效果较好,能减轻患者的皮肤症状,减少患者的腹泻率,明显缓解失禁性皮炎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良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失禁皮炎 肠内营养 皮肤护理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方进 周小菊 +3 位作者 周建军 张明亮 郭东斌 邱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及对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神经功能、脑氧代谢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升高,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Sv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IL-2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更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脑氧代谢情况,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 重型对冲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 氧代谢 并发症
下载PDF
CT与MR检查对颅脑外伤性出血的诊断效果探讨
13
作者 尚宏元 王文斌 +1 位作者 仉雅颂 杨春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CT检查与MR检查用于临床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前瞻性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CT检查及MR检查,... 目的 探讨CT检查与MR检查用于临床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前瞻性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性出血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CT检查及MR检查,分析两项技术诊断不同类型颅脑外伤性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CT检查敏感度为86.67%、准确率为89.17%均高于M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02、26.011,P均<0.05)。颅脑CT与MR检查诊断不同类型颅脑外伤性出血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颅脑外伤性出血可通过CT检查及MR检查,二者各具优势,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影像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MR检查 颅脑外伤出血 诊断效果
下载PDF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毛丰 兰松 袁贤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武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武冈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 d,两组患者颅内压(ICP)低于治疗前,脑部平均血流量(Q_(mean))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ICP低于对照组,脑部Q_(mean)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BI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降低其ICP,改善脑部血流情况,对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挺 董明骏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8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及最大限度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共192例,根据术后随... 目的探讨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及最大限度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共192例,根据术后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评估早期预后并分为以下两组:预后不良组(119例)和预后良好组(7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确定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早期预后不良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水平均可能与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入院时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NLR水平、高PLR水平及高N/LP水平均是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及N/LP水平均可用于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优于两者联合及单一指标(P<0.05)。结论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与患者年龄、NLR、PLR及N/LP水平有关;同时NLR、PLR及N/LP联合在预测早期预后不良风险方面具有更佳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外伤颅脑损伤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韩菲 王鑫超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10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治疗后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同时对已经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及时展开病原菌检测,分析不...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10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治疗后的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同时对已经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及时展开病原菌检测,分析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00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共计1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11例颅内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共计检出24株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9.17%;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20.83%。主要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氨苄啶以及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71.43%、28.57%,对万古霉素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耐药率均为0.00%;主要革兰阴性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60%~8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20.00%,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0.00%。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其术后具有一定颅内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中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两者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耐药性,存在多重耐药特点,临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病原菌监测,通过药敏分析结果遴选抗菌药物,以提高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控制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术后 颅内感染 脊液 病原菌分布 耐药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胶质淋巴阻滞性脑水肿
17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1,共1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结局明显受到脑水肿的影响。Hussain等人最近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胶质淋巴阻滞(glia-lymphatic)性脑水肿,它源于去甲肾上腺素能激活引起的胶质淋巴分泌和淋巴引流受损。因此,泛...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结局明显受到脑水肿的影响。Hussain等人最近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胶质淋巴阻滞(glia-lymphatic)性脑水肿,它源于去甲肾上腺素能激活引起的胶质淋巴分泌和淋巴引流受损。因此,泛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相关脑水肿的创新性治疗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损伤 创伤损伤 水肿 去甲肾上腺素能 TBI 阻滞 淋巴引流 治疗措施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18
作者 陆芳萍 郭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静滴,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和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滴,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血肿吸收时间、预后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治疗14 d后,2组神经损伤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预后较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5/50)比74%(37/50),P<0.05]。2组患者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5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均无需给予特殊处理。结论西医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可更明显减轻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神经标志物水平,促进血肿吸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神经损伤 神经肽Y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虔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8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外伤急救,...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在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1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外伤急救,研究组给予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检查返抢时间、会诊到达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病房交接时间,入院时、抢救后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神经病残疾评分(NDS评分)、伤情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返抢时间、会诊到达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病房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后1 d的NIHSS评分、NDS评分、ISS评分、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外伤急救 急诊 创伤颅脑损伤 抢救时间
下载PDF
血浆凝血功能指标与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
20
作者 石孙君 李爱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64-867,共4页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等与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患者88例为观察组,颅脑外伤无脑出血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等与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患者88例为观察组,颅脑外伤无脑出血患者2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D-D、Fg、FⅦa、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效能以及迟发性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Fg、FⅦa、PT和APT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D-D、Fg、FⅦa、PT和APTT高于轻度受损和中度受损患者(P<0.05);ROC分析发现,D-D、Fg、FⅦa、PT和APTT对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评分、D-D、Fg及FⅦa是颅脑外伤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浆D-D、Fg、FⅦa是颅脑外伤患者继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活化凝血因子Ⅶ 颅脑外伤 迟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