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PD)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边步菊 杨金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7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其中有8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不清晰,进一步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32例CT检查提示2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例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其中有8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不清晰,进一步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32例CT检查提示2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萎缩;8例MRI检查提示基底节萎缩患者4例,颞叶萎缩患者4例。根据CT及MRI影像学变化分为明显异常组(18例)、异常组(12例)与非异常组(10例),其中明显异常组症状表现最为严重,异常组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非异常组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微。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像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可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颅脑影像 临床表现 相关性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颅脑影像改变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李汉东 李志华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塞(CI)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颅脑影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采用GE-2000型CT扫描机头颅平扫,将脑梗塞患者按梗塞灶大小分组。结果CI组患者Epo含量... 目的观察脑梗塞(CI)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颅脑影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采用GE-2000型CT扫描机头颅平扫,将脑梗塞患者按梗塞灶大小分组。结果CI组患者Epo含量高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CI组患者血清Epo水平与脑梗塞的影像测定面积呈明显负相关(r=-0.640,P<0.05)。结论Epo水平与影像测定的病损范围大小,为评价脑梗塞患者的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脑影像
下载PDF
早期颅脑影像学预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唐立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颅脑影像学预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预后良好患者35例,预后不良患者22例。采用CT检测患者的颅脑影像特点,分析早期颅脑影像...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颅脑影像学预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预后良好患者35例,预后不良患者22例。采用CT检测患者的颅脑影像特点,分析早期颅脑影像学特点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远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研究共纳入57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基底池开放10例,部分闭塞32例,完全闭塞15例;中线移位中线移位≤5mm 38例,中线移位>5mm 19例;脑室受压≤0.2有21例,脑室受压>0.2有36例;Rotterdam CT评分=2有3例,Rotterdam CT评分=3有24例,Rotterdam CT评分=4有16例,Rotterdam CT评分=5有14例。(2)颅内压与CT影像特点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GCS评分>脑室受压>基底池情况>Rotterdam CT评分>中线移位(P<0.05);GOS评分与CT影像特点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Rotterdam CT评分>脑室受压>基底池情况>GCS评分>中线移位(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的早期头颅CT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压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远期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脑影像 预测 中重度颅脑损伤 远期预后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的颅脑影像分析
4
作者 武耀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对不同颅脑影像分析手段在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2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疑似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分别采取16层CT、DR、1.5T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在得出病理结果后进行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 目的对不同颅脑影像分析手段在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准确率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2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疑似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分别采取16层CT、DR、1.5T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影像学分析,在得出病理结果后进行临床诊断准确性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神经纤维瘤病29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例,听神经1例。三种颅脑影像分析结果的敏感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准确度和特异度方面,1.5T核磁共振影像分析结果显著优于16层CT影像分析和DR影像分析,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层CT、DR、1.5T核磁共振方法在神经纤维瘤病的颅脑影像分析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其中1.5T核磁共振方法更具有优越性,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颅脑影像 CT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颅脑影像学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5
作者 刘芝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7期67-68,共2页
目的:针对颅脑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接诊脑血管瘤患者5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就CT血管造影、MR成像技术临床运用效果加以分析。结果:经过与临床最终诊断对比可知,CT血管造影与M... 目的:针对颅脑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的运用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接诊脑血管瘤患者51例为主要研究对象,就CT血管造影、MR成像技术临床运用效果加以分析。结果:经过与临床最终诊断对比可知,CT血管造影与MR技术检测准确性为100%(51/51),检测率对比,P=1.000,χ2=0.000,无显著差异。结论:在CT血管造影以及MR成像技术的作用下,可有效保障临床对脑血管瘤患者诊断效率促使其尽快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影像 新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陈利军 李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分析脑出血患者颅脑CT平...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分析脑出血患者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与90 d 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出血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除卫星征以外的各项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及检出≥2个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90 d 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漩涡征、黑洞征、海岛征、卫星征及检出≥2个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均与90 d 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漩涡征、海岛征及检出≥2个CT影像学征象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653、0.662,均对脑出血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与脑出血患者90 d mRS评分相关,可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颅脑CT影像组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斌 巫迎春 +1 位作者 赵志维 邵元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颅脑CT影像组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像科CT室医生对所有患者行颅脑CT影像学检查,详细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出血... 目的:探究颅脑CT影像组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影像科CT室医生对所有患者行颅脑CT影像学检查,详细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出血位置、中线移位的情况,然后使用Barthel指数对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的预后情况进行判断评估,统计分析预后情况不同患者的颅脑CT检查结果,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后情况与颅脑CT影响诊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年龄越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后越差(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情况与患者的出血位置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脑干和小脑的出血位置其预后较差(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情况与患者的出血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出血量越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后越差(P<0.05);中线位移的距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中线位移距离<10 mm相比,≥10 mm的预后相对较差(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情况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出血量、出血位置、中线移位的情况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后较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颅脑CT影像可检测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情况,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破入脑室预后情况,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影像 高血压脑出血 破入脑室 预后情况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的颅脑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蒋飚 何伟良 +3 位作者 顾卫根 朱智伟 徐雷鸣 蒋定尧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颅脑影像学表现 病例 临床
原文传递
128层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在颅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9
作者 任冰 温智勇 +2 位作者 康枫 齐旭红 张雪梅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颅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颅脑疾病(主要是肿瘤、缺血)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颅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颅脑疾病(主要是肿瘤、缺血)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结果 CT灌注成像评价肿瘤、缺血性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供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对颅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将在颅脑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颅脑影像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凌 徐银 韩永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DD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DDMS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并总结2002~2022年间国内外报道的93例DDMS临床资料。结果:报道1例DDMS患者存在难治性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伴... 目的:探讨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DDM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1例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DDMS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并总结2002~2022年间国内外报道的93例DDMS临床资料。结果:报道1例DDMS患者存在难治性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颅脑CT示右侧颅骨增厚,颅脑MRI示右大脑半球萎缩。总结94例DDMS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癫痫是其主要表现之一(约占80.0%),儿童期DDMS左侧大脑半球更易受累(约占75.9%)。结论:DDMS具有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ke-Davidoff-Masson综合征 大脑半球萎缩 癫痫 颅脑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颅脑CT影像的标准化方法
11
作者 唐心红 毛善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2,共5页
提出了颅脑CT影像的标准化概念,并借鉴于图像恢复中的几何纠正技术,提出了一套可行的颅脑CT影像的标准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CT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自动寻找控制点,确定多项式校准方程,最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标准化影像... 提出了颅脑CT影像的标准化概念,并借鉴于图像恢复中的几何纠正技术,提出了一套可行的颅脑CT影像的标准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CT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自动寻找控制点,确定多项式校准方程,最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标准化影像上,我们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统计工作,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行之有效,能为脑科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影像 标准化 诊断 校准
下载PDF
颅脑影像学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12
作者 孙丽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87-187,189,共2页
临床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临床中颅脑影像学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瘤患者,选择其中7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检... 临床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临床中颅脑影像学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瘤患者,选择其中7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分别采用MR成像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技术对患者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明确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临床的最终诊断结果可以得知,MR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的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脑血管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在MR成像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的作用下,可以让患者的诊断效果得以有效保证,通过这些技术对患者诊断可以让患者得到快速确诊,对其疾病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影像 影像学技术 新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脑病五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银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73-374,共2页
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是非常少见的爆发性炎症性脑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多见于儿童,极易误诊,然而早期识别及诊治,对预后判断及减少残疾极为有利.现对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5例患儿的急... 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ANE)是非常少见的爆发性炎症性脑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多见于儿童,极易误诊,然而早期识别及诊治,对预后判断及减少残疾极为有利.现对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5例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资料及颅脑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脑病 临床资料 急性期 影像学特征 预后判断 早期识别 颅脑影像 炎症性
下载PDF
PBL教学法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冒平 王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住培学员。观察组采用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教学。带教老师将示教病例的颅脑多模态影像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建立可视化的三维解剖模型,并在课堂中展示颅脑、病变、血管及颅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评分对比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住培学员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观察组住培学员在教学总体满意度、学习兴趣提高程度及颅脑解剖的理解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BL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临床教学 神经外科 三维重建 颅脑多模态影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高血压病2、3级及脑干梗死患者听觉诱发电位的比较(附110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华 宋新杰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高血压病2级、3级与脑干梗死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将110例患者按高血压病2、3级(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及临床确诊的脑干梗死分为三组,均行BAEP和颅脑影像学检查,三组患者...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高血压病2级、3级与脑干梗死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将110例患者按高血压病2、3级(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及临床确诊的脑干梗死分为三组,均行BAEP和颅脑影像学检查,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BAEP改变按轻、中、重分析统计。结果脑干梗死组、高血压病3级组、高血压病2级组BAEP重度异常率分别为52%、30%、3%;轻度异常率分别为40%、57%、53%;正常率为8%、13%、43%;三组之间BAEP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脑干梗死组与高血压病2级组、高血压病3级与2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脑干梗死组与高血压病3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AEP可及早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临床下脑干病变,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同时,BAEP也能对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干梗死 听觉诱发电位 颅脑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林杰 徐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期12-14,20,共4页
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颅脑影像学检查发现,此类患者可并发脑白质病变,并且血压增高及脉压的增大与脑白质病变进展呈正相关。脑白质疏松(LA)也称白质高密度(WMH)或白质损伤(WML),CT上表现为... 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颅脑影像学检查发现,此类患者可并发脑白质病变,并且血压增高及脉压的增大与脑白质病变进展呈正相关。脑白质疏松(LA)也称白质高密度(WMH)或白质损伤(WML),CT上表现为局限或弥散性低密度影,MRIT2加权像表现为弥散性高信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高血压性 认知功能障碍 颅脑影像学检查 脑白质病变 低密度影 T2加权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成人法洛四联症致颅内血管密度增高1例
17
作者 姜明旭 彭龙锋 李学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743-743,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受限2 h入院。患者3岁时确诊为法洛四联症。既往无颅脑损伤、脑出血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9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受限2 h入院。患者3岁时确诊为法洛四联症。既往无颅脑损伤、脑出血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1℃,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9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正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颅脑CT影像 高密度影像
下载PDF
脑瘫患儿言语障碍及其与颅脑磁共振异常间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解清云 侯梅 +2 位作者 李君 孙殿荣 苑爱云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6-760,共5页
目的 探讨脑瘫(CP)患儿伴发言语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颅脑磁共振影像(MRI)特征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CP患儿,其诊断及临床分型明确,年满1岁8个月,能配合完成言语... 目的 探讨脑瘫(CP)患儿伴发言语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颅脑磁共振影像(MRI)特征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CP患儿,其诊断及临床分型明确,年满1岁8个月,能配合完成言语及口运动检查.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汉语版构音障碍检查及口运动障碍评分法对入选CP患儿进行言语能力、构音特点及口运动能力检查,分析入选CP患儿颅脑MRI异常表现、言语理解与表达发育迟缓程度、口运动评分及构音障碍特点等.结果 颅脑MRI检查结果显示:正常9例,非特异性异常3例(如髓鞘化延迟和/或脑外间隙增宽),特异性异常122例(异常率为91.04%).颅脑MRI异常患儿中其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发育迟缓率分别为51.6%和74.6%,运动性构音障碍发生率为71.3%,其中有8.7%的患儿完全没有言语能力.入选患儿主要MRI异常类型包括基底核损伤、小脑病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广泛性皮质/皮质下损伤和局灶性脑损伤等,所占比例依次为23.0%、11.5%、47.5%、6.6%和11.5%,对应CP患儿的口运动评分依次升高.言语表达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发生率以基底核损伤和小脑病变患儿相对较高,其次是广泛性皮质或皮质下损伤及PVL患儿,局灶性脑损伤患儿其言语能力发展良好.12例完全没有言语能力的CP患儿有7例病变位于基底核部位.结论 CP患儿各种言语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颅脑MRI异常类型有关,基底核损伤和小脑病变提示患儿容易伴发言语障碍且病情程度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语言发育迟缓 言语障碍 运动性构音障碍 颅脑磁共振影像
原文传递
“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85
19
作者 刘敬 杨于嘉 封志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85-887,共3页
近20年来,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s)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的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其神经系统伤残如脑瘫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不但没有相应减少反呈增加趋势,包... 近20年来,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s)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的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其神经系统伤残如脑瘫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不但没有相应减少反呈增加趋势,包括那些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者[1-2],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内外迄今尚无统一、规范的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premature infants,BIPI)诊断标准和防治方案供临床医师参照应用,从而使对BIPI的诊治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早产儿 脑损伤 防治 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颅脑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一家系八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严明 丁小君 +3 位作者 刘凌 商慧芳 席静 周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遗传因素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 常染色体 基因检测 颅脑影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