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高压氧治疗中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王海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到本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 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9月-2023年9月到本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预防性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康复管理中,可实现对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改善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预防性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香菊 王俊玲 +1 位作者 杜章楠 杨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结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每组48例。比...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结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颅内压、脑血流量、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颅内压和脑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精神状况、健康状况、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vs 1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7.72%vs 83.33%,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促进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降低颅内压、脑血流量,改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治疗 高压氧/方法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3
作者 何君梅 李思宇 唐志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因外力作用于人体头部,对头部造成创伤性打击或震动,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异质性神经系统疾病[1-2]。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显示,TBI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605人[3]。国内关于TB...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因外力作用于人体头部,对头部造成创伤性打击或震动,引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异质性神经系统疾病[1-2]。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显示,TBI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605人[3]。国内关于TBI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基于医院住院数据。Jiang等[4]报告TBI发生率为(554~641)/10万。Zheng等[5]对广东省2014—2018年的TBI死亡率趋势进行评估,发现该地TBI标准化死亡率为(116~15.4)/10万,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TBI患者伤后心理、生理状况及受伤严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病理生理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信本 陆显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手术方式主要为去除颅骨的一部分,并打开硬脑膜,代偿颅腔内容积,从而减少肿胀脑组织、血肿等对重要脑功能区...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手术方式主要为去除颅骨的一部分,并打开硬脑膜,代偿颅腔内容积,从而减少肿胀脑组织、血肿等对重要脑功能区和脑干等生命中枢的压迫。当STBI患者行DC后并发症比较多,如: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创伤性癫痫、脑膨出、切口疝、脑脊液漏、大面积脑梗死等,可能导致预后不良,现将STBI行DC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勇 王革生 +1 位作者 王雷 东潇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1-43,53,共4页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行去骨瓣减压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1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62%。年龄、手术时机、血肿量、骨瓣大小、血肿位置及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去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对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控制的有效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志辉 刘秦勤 +2 位作者 王敏 齐英杰 李晖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控制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70例,分为常规组和PICCO组,PICCO组通过PICCO...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控制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70例,分为常规组和PICCO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仪实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依靠数据资料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常规组因家属拒绝行PICCO监测,仅用心率(P)、有创动脉压(MAP)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使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降温期和低温期,PICCO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少(P<0.01);治疗21天后,PICCO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PICCO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数,合理的指导液体管理及冬眠药物的剂量,可以有效控制亚低温治疗中心律失常、低血压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降低亚低温治疗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并发症 重症监护
下载PDF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叶敏 李劲松 李金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 2 6例 ,好转 2 8例 ,放弃治疗 4例 ,死亡 38例。结论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死亡...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 2 6例 ,好转 2 8例 ,放弃治疗 4例 ,死亡 38例。结论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死亡率较高 ,且大部分死于并发症 ,要严格掌握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 ,正确及时处理和早期手术 ,积极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东军 赵革灵 陈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腔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 170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指导用药 ;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 ,根据当地医院的院内感染报告经验性用药。结果 :170例患者中 15 8例治愈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腔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 170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指导用药 ;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 ,根据当地医院的院内感染报告经验性用药。结果 :170例患者中 15 8例治愈 ,治愈率 92 .94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加强护理和合理用药 ,可以提高治愈率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韧开术 肺部感染 治疗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翠玲 孙洁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亚低温治疗 并发症 护理 抢救成功率 治疗方案 病死率
下载PDF
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 许彬 侯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SHI患者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肠内营养干预(术后24 h内进行);试验组予以超早期肠... 目的:探讨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SHI患者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肠内营养干预(术后24 h内进行);试验组予以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6 h内进行)。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7 d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记录目标热卡达标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结果:干预7 d后,试验组TP、Hb、ALB、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5 d目标热卡达标率为61.22%,高于对照组的39.58%(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住院期内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SHI患者,超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康复,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磊 范建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195-6195,共1页
统计颅脑损伤患者806例和进舱陪护者536名在高压氧治疗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为5%(41/806),陪护者为4.7%(25/536);其中19例患者终止治疗,占2.4%(19/806);17名陪护者终止进舱陪护,占3.2%(... 统计颅脑损伤患者806例和进舱陪护者536名在高压氧治疗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为5%(41/806),陪护者为4.7%(25/536);其中19例患者终止治疗,占2.4%(19/806);17名陪护者终止进舱陪护,占3.2%(17/536);2例患者因原有并发症加重和混合感染死亡。患者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升压过快、调压动作不当;原有并发症加重;舱内消毒不够严密,上呼吸道感染加重;医护人员指导不及时等。陪护者发生原因:感冒;紧张恐惧;升压过快、调压动作不当;医护人员指导不及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患者 陪护者 副作用 高压氧治疗 颅脑损伤 医护人员 指导 动作 统计
下载PDF
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玉兰 《安徽医学》 2009年第9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观察。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予肠内营养泵胃管恒温匀速泵入营养液,对照组43例予一次性针管定时经胃管推注营养液,对两组进... 目的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比较观察。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46例予肠内营养泵胃管恒温匀速泵入营养液,对照组43例予一次性针管定时经胃管推注营养液,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泻、高血糖、误吸、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泵入营养液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较一次性针管推注有较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鼻饲法 颅脑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颅脑损伤脑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晓平 洪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诊断 血管并发症 治疗 闭合性颅脑外伤 脑血管影像学 颈内动脉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凯 张霄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972-3973,共2页
不管是哪种因素导致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都需在病床上静卧很长时间,胃肠道蠕动变差,机体血液运行变差,临床危险性较高。常规肠内营养对病患短期治疗帮助较大,长期角度观察肠内营养依然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临床治疗压力变大[1]。如果... 不管是哪种因素导致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都需在病床上静卧很长时间,胃肠道蠕动变差,机体血液运行变差,临床危险性较高。常规肠内营养对病患短期治疗帮助较大,长期角度观察肠内营养依然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临床治疗压力变大[1]。如果进行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可改善肠道吸收营养的情况,胃肠负担变小,肠道能持续吸收营养物质,减少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保障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蠕动 创伤性颅脑损伤 短期治疗 机体血液 肠内营养治疗 持续小剂量 肠道吸收 胃潴留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涛 李文辉 葸超杰 《甘肃医药》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方法: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前瞻性分析两组并发症。结果:亚低温组56例患者,存活率为77.3%,病死率18.2%(10/56)。疗效明... 目的: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疗法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方法: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前瞻性分析两组并发症。结果:亚低温组56例患者,存活率为77.3%,病死率18.2%(10/5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多。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尿、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值得引起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运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顺江 尹善浪 莫俊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2973-2975,共3页
目的:探究运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00例患者行... 目的:探究运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00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有4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年龄、手术时机、骨瓣大小、血肿量、血肿位置、去骨瓣部位与入院时GCS评分均是引发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年龄、手术时机与骨瓣大小等因素均可诱发并发症,故需要医护人员做好相关监测与防治工作,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创伤性颅脑损伤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俊驹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81-81,17,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并发症 颅脑损伤 广泛脑挫裂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 神经源性肺水肿 治疗 平均年龄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并发症52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浩 靳怀明 +1 位作者 李志华 艾子敏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Gcs≤8出现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 2 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 2 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死亡率2 1.2 9% ,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112例,死亡2 8例,占2 5 % ,急性高颅压86例...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Gcs≤8出现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 2 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 2 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死亡率2 1.2 9% ,其中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112例,死亡2 8例,占2 5 % ,急性高颅压86例,死亡19例,占2 2 .1%。消化道出血2 9例,死亡6例,占2 0 .6%。水电解质紊乱476例,死亡119例,占2 5 % ,肺部感染81例,死亡16例,占19.7% ,中枢性高热86例,死亡2 1例,占4.4% ,肾功能衰竭5 6例,死亡12例,占2 1.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并发症早防早治能明显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并发症 治疗 颅脑损伤 中枢性呼吸衰竭 水电解质紊乱 回顾性分析 急性高颅压 消化道出血 中枢性高热 肾功能衰竭 救治成功率 治疗经验 临床资料 总死亡率 肺部感染 出现 Gcs
下载PDF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肺部并发症的治疗
19
作者 徐伟东 冯东侠 +1 位作者 张田旺 那汉荣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89-89,共1页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并发症较为常见,是影响预后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2年8月,共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102例,其中28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老年人 颅脑损伤 并发症 手术治疗 诊断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20
作者 董伟 刘学永 +2 位作者 蔡可胜 朱信卫 潘昕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 12 0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 对 5 6例严重通气换气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 ,并辅以呼吸机支持 ,5 2例得到改善 ;6 4例合并上消化道...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 12 0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 对 5 6例严重通气换气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 ,并辅以呼吸机支持 ,5 2例得到改善 ;6 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 ,经综合治疗后 6 2例得到有效控制 ;12例迟发性和 (或 )继发性颅内血肿 ,行血肿清除术 ,其中 5例合并脑疝形式 ,行去骨瓣减压 ,重残 1例。结论 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受伤程度、气道梗阻、内环境紊乱及高应激状态等相关 ,加强监护和内环境支持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并发症 治疗 临床资料 SHI 气管切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