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面激励护理联合减重步态康复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毛翠 夏玉兰 吴丹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4期3019-3021,共3页
目的:探究正面激励护理联合减重步态康复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中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 目的:探究正面激励护理联合减重步态康复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中医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减重步态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正面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5,P=0.453);护理后,两组患者FMAS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535,P=0.594);护理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9,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719);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7%,高于常规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P<0.05)。结论:正面激励护理联合减重步态康复应用于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激励护理 减重步态康复 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亚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依照电脑随机分配结果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使... 目的探讨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依照电脑随机分配结果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正面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Fugl-Meyer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Fugl-Meyer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分数均有改善,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面激励护理对于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有正面作用,可以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患者体质功能恢复,值得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激励护理 颅脑损伤 肢体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正面激励护理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叶德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 研究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3-03-2015-09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 目的 研究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南阳南石医院2013-03-2015-09收治的72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面激励护理,比较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良好率、肢体功能总分分别为88.9%、(58.26±14.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4%、(48.93±15.66)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45±6.27)分、(49.26±8.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83±7.64)分、(55.02±7.11)分(P<0.05)。结论 正面激励护理针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特点,采取护理措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肢体功能障碍 激励护理
下载PDF
强化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敖渝娟 关红英 +1 位作者 陈静 邹慧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4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健...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护理知识、主动康复技能、家庭和社区康复技能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Fugl-Meyer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颅脑损伤 肢体功能障碍 强化健康教育 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严重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近期恢复的临床及电生理观察
5
作者 黄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902-1903,共2页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后 电生理 继发脑损害 临床 严重颅脑外伤 肢体功能恢复 颅脑损伤患者
下载PDF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vWF及ET-1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三江 张秀卿 +3 位作者 王鹏 连烨 金晓 刘善贤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α2-A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重度TBI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岁;年龄32~60岁,平均43.7岁。根据TBI后24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分为凝血正常组(74例)和凝血障碍组(32例)。比较两组重度TBI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次日清晨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浆α2-AP、vWF、ET-1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α2-AP、vWF、ET-1水平对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GCS、入院头部最高AIS和入院时平均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4±5.7)岁vs.(42.8±4.2)岁、(6.7±1.1)分vs.(7.2±0.9)分、(4.6±0.8)分vs.(3.7±0.6)分、(84.1±11.2)mmHg vs.(91.0±9.7)mmHg],P<0.05。凝血障碍组TBI患者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血浆α2-AP、vWF、ET-1水平高于凝血正常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凝血正常组[(27.9±3.4)s vs.(12.0±1.9)s、(66.4±5.8)s vs.(36.2±2.3)s、1.6±0.2 vs.1.0±0.1、(67.8±8.2)mg/L vs.(19.3±2.4)mg/L、(162.5±24.6)%vs.(94.8±10.4)%、(65.1±5.2)mg/L vs.(41.6±3.9)mg/L、(2.6±0.3)g/L vs.(3.9±0.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ET-1与PT呈强正相关(r=0.723、0.528、0.586,P<0.05),与APTT呈强正相关(r=0.646、0.572、0.585,P<0.05),与INR呈强正相关(r=0.592、0.507、0.548,P<0.05),与FIB呈强负相关(r=-0.653、-0.672、-0.5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降低(OR=2.593,95%CI:1.018~6.606,P<0.05)、α2-AP水平升高(OR=3.019,95%CI:1.107~8.236,P<0.05)和vWF水平升高(OR=2.729,95%CI:1.028~7.243,P<0.05)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α2-AP、vWF、ET-1预测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05~0.969,P<0.05)、0.828(95%CI:0.734~0.922,P<0.05)和0.807(95%CI:0.695~0.918,P<0.05),联合检测的AUC为0.912(95%CI:0.854~0.970,P<0.05),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7.14%。结论重度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α2-AP、vWF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血浆α2-AP、vWF水平升高为重度TBI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α2-抗纤溶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素-1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相关性
7
作者 艾克拜尔·哈里克 秦虎 +3 位作者 童凌霄 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宋海·别德勒汗 闫宝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59-3262,3272,共5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8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NSE,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 目的:探讨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82例,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NSE,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分正常组和障碍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进一步对比正常组和障碍组患者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颅脑损伤血清NSE的变化差异;相关性分析入院时患者血清NSE与患者MoCA评分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结果:障碍组硬膜下出血者血清NSE、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血清NSE、脑挫裂伤者血清NSE,损伤部位额叶者血清NSE、颞叶者血清NSE、顶叶者血清NSE、枕叶者血清NSE,均高于正常组硬膜下出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挫裂伤、额叶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含量最高,差异最明显;出院后1年随访45例患者MoCA评分28(24.50,30.00)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与45例患者入院时血清NSE(15.26,2.85)ng/mL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根据吸烟史、损伤类型、损伤类别、头颅CT出血量和血清NSE含量预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R 2=-0.732。纳入模型的5个自变量中只有血清NSE水平对颅脑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吸烟史、脑挫裂伤、额叶损伤、CT脑出血量较高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应警惕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能性。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NSE含量越高越有可能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相关性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熊海兵 郭鑫 +3 位作者 霍建宏 何友虎 梅华锋 曾实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患者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期收治的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颅脑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7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患者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同期收治的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51例为对照组。取患者抗凝静脉全血2~4 mL进行核酸提取,使用APOE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提取的DNA进行APOE基因ε2、ε3和ε4位点的检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携带ε2、ε3和ε4基因进行筛选,得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基因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ε3基因携带者和ε4基因携带者占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携带ε4为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05,OR=0.317(95%CI:0.142~0.711)]。把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值最低的5个变量(GCS、性别、损伤程度及ε3、ε4携带者)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携带ε4基因是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的危险因素[P=0.039,OR=0.379(95%CI:0.150~0.954)]。结论ApoEε4基因与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9
作者 潘化杰 刘爱贤 +2 位作者 甄巧霞 杨杰 杨傲然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对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住院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IPC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肢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IPC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细胞死亡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振寰 李梦珠 +4 位作者 潘起航 陈卓颖 田亚辉 夏宇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颅脑损伤(TBI)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脑组织产生的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TBI后认知功能障碍(TBI-CI)是脑外伤后遗症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如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及铜死亡等参与TBI-CI的病理过程。本文就PC... 颅脑损伤(TBI)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脑组织产生的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TBI后认知功能障碍(TBI-CI)是脑外伤后遗症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如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及铜死亡等参与TBI-CI的病理过程。本文就PCD在TBI-CI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TBI-CI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程序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成功 冯浩 +5 位作者 陈兵 唐辉 邵川 孙谋 杨荣 何家全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小鼠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60只12月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TBI模型组(50只),根据模型构建时间将TBI模型小鼠分组为,模型1d组、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共5个亚组,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小鼠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60只12月龄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10只)与TBI模型组(50只),根据模型构建时间将TBI模型小鼠分组为,模型1d组、3d组、7d组、14d组和28d组,共5个亚组,每组10只。实验第29天分别开展神经功能评分,跳台测试。测完后处死取材,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炎性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时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降低。然而,各个时期,模型组小鼠跳台错误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跳台错误次数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阶段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磷酸化核因子(p-NF)-κB表达明显增加,在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降低。与此同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先升高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然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个时期β淀粉样蛋白(Aβ)、p-Tau蛋白表达持续增加。结论TBI致模型鼠小胶质细胞持续活化,与炎症反应一同先升高,再降低,导致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到达峰值后降低。此外,炎症反应可能作为Aβ沉积与Tau蛋白磷酸化的启动子,导致小鼠认知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12
作者 王萍 叶李莎 +2 位作者 廖霞青 郑优莉 刘玲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8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基...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2组均干预4周,对比2组胃肠功能障碍(gastro intestinal dysfunction,GIF)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蛋白水平、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 d的GIF评分及CRP、PCT、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联合生大黄芒硝外敷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改善胃肠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针对性护理 芒硝外敷 胃肠功能障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颅脑损伤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吴婧 吴浪龙 +2 位作者 汪杨 高琦 聂晶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对颅脑损伤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6例)、针刺组(16例)、联合组(16例),...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对颅脑损伤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6例)、针刺组(16例)、联合组(16例),分别予rTMS、醒脑开窍针刺和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共8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评分。结果治疗前,各组患儿Gesell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评分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能更有效地改善颅脑损伤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樊倩倩 李艳 +1 位作者 轩慧娟 吴丹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指标[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误吸风险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VF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风险、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指标评分,缩短带管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误吸风险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 吞咽功能训练 肺部感染 误吸风险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锻炼治疗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於钇利 喻海燕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联合吞咽功能锻炼治疗颅脑损伤(TBI)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就诊治疗的74例TBI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联合吞咽功能锻炼治疗颅脑损伤(TBI)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医院就诊治疗的74例TBI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指标[包括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舌骨活动度、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sEMG最大波幅值差值和吞咽时间差值]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GUSS评分均升高,WST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W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舌骨上移距离及前移距离均增加,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EMG最大波幅值差值和吞咽时间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吞咽功能锻炼治疗TBI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舌骨上移和前移,提高sEMG波幅,缩短吞咽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 吞咽功能锻炼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舌骨活动度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鲁艳 余春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2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2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精细化护理。对比2组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缺损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价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FMA中的上肢和下肢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WHOQOL-BREF中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开展精细化护理,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精细化护理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MAGIC”五步授权策略的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方案构建及应用
17
作者 陈臻 王柳清 董玉花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2期2272-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AGIC”五步授权策略的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的100例颅脑外伤伴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基于“MAGIC”五步授权策略的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病人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6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脑外科住院的100例颅脑外伤伴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Funnell授权法的“MAGIC”五步授权策略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病人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病人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病人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病人HA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MAGIC”五步授权策略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理论 颅脑外伤 护理 方案构建 肢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
18
作者 张永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及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经单...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康复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及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SCI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 d均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0 d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干预后,8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轻度、中度、重度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运动功能区损伤、脑疝、意识障碍时间>10 d均为SCI患者术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应尽早采取康复措施,有利于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 危险因素 康复措施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颜彬彬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321-322,355,共3页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48例(68.57%),...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48例(68.57%),认知功能正常组22例(31.43%)。根据临床经验并查阅文献筛选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认知功能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损部位、GCS评分、出血量、损伤到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等共计9项纳入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48例(68.57%);年龄≥55岁、硬膜下血肿合并额部/颞部/枕部/顶部受损、GCS评分为3~5分、出血量≥10mL、经额叶入路手术、损伤到手术时间≥2小时的患者其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较高,临床可采取包括注重手术入路方式、尽快手术等措施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率,并对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设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李荣利 熊玉鑫 赵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组(40例)在对...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比较两组的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FMA、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可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任务导向训练 经皮神经电刺激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