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9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眩晕症型颈、颅血管弹性指标的研究
1
作者 郑兰英 殷镜海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为观察颈部血管的内膜增厚与颅内血管弹性减退之间的关系,用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内膜的厚度,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血管弹性。结果表明,在血管弹性减退方面上,两者的发生例数十分接近,证实了血管频谱的变化对诊断血管弹性减退是一种有... 为观察颈部血管的内膜增厚与颅内血管弹性减退之间的关系,用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内膜的厚度,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血管弹性。结果表明,在血管弹性减退方面上,两者的发生例数十分接近,证实了血管频谱的变化对诊断血管弹性减退是一种有效方法,用这些方法可诊断早期血管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型 颅血管 研究
下载PDF
头晕患者的颈颅血管病变特点
2
作者 郑垒炬 王金兰 王雅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的颈颅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40例头晕患者及63例正常人群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流速异常28例(13.2%),对照组2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段血管狭窄8例(3.3%),...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的颈颅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240例头晕患者及63例正常人群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流速异常28例(13.2%),对照组2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外段血管狭窄8例(3.3%),颅内段血管狭窄20例(8.3%)。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13例(5.4%),颈内动脉系统狭窄11例(4.6%),同时累及3例(0.13%),锁骨下盗血综合征1例(0.04%)。结论头晕患者颈颅血管狭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尤其以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颅血管 病变
下载PDF
颈颅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进展
3
作者 祝玉芬 杨星 崔进国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21期997-999,共3页
关键词 颅血管病变 影像学诊断 MRI MRA CTA
下载PDF
颈颅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评价
4
作者 祝玉芬 《人民军医》 2001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UT 静脉窦血栓 颅血管疾病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颅血管神经纤维瘤1例影象学诊断
5
作者 甄福祥 李菁菁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影象学诊断 颅血管神经纤维瘤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李丹 刘阳 +3 位作者 雷苗 李传坤 张明 王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及仿真内窥镜)重建,多维度评价责任血管的数目、来源和颅神经受压程度,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对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5.6%,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94.5%。此技术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1.7%,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89.5%。三维重建技术对责任血管与颅神经单纯性接触的判定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图像(P<0.05)。结论MRI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责任血管识别的正确率,更加准确地检测颅神经受压程度,对于多支责任血管造成的颅神经复杂性压迫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责任血管 曲面重建 仿真内窥镜
下载PDF
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疗效及对神经损伤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王文德 王天恩 +1 位作者 张青德 高鹏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8期869-872,877,共5页
目的探讨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eurysms,PICAA)疗效及对神经损伤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PICAA者81例,按照治疗术式... 目的探讨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aneurysms,PICAA)疗效及对神经损伤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PICAA者81例,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成联合组(41例)与栓塞组(40例)。栓塞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联合组接受开颅血管搭桥+介入栓塞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预后、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手术时长]以及术前、术后1 d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免疫功能[CD3^(+)、CD4^(+)、CD4^(+)/CD8^(+)]、血清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栓塞组,且GOS评分高于栓塞组(P<0.05);与栓塞组相比,联合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术后1 d联合组血清S100β、NSE水平略高于栓塞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联合组CD3^(+)、CD4^(+)、CD4^(+)/CD8^(+)略低于栓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联合组血清MMP-9、ICMA-1、NF-κB水平少于栓塞组(P<0.05)。结论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PICAA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保护脑神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血管搭桥 介入栓塞 PICAA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磁共振成像评价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晨 刘政 +5 位作者 宫雪梅 张晓鹏 毕博昊 程琳 穆实 朱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68-173,共6页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常见的表现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是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难治性患者的一线手术,是解除...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常见的表现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是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难治性患者的一线手术,是解除血管压迫神经的有效方式。术前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受累神经的解剖结构、责任血管的来源及状态,显示血管与神经的走行关系。使用特定的磁共振序列作为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诊断检查的一部分,可以检测可能的神经血管接触并排除继发原因,同时神经血管接触的证明可用于促进手术决策。本文基于磁共振成像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相关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解剖基础及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序列和多模态交互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为患者减轻病痛,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慧 吕厚元 +1 位作者 李柏乐 张心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154-157,37,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妊娠合并CCM患者的围生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15例妊娠合并CCM患者的病理资料。结...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妊娠合并CCM患者的围生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15例妊娠合并CCM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共经历16次妊娠,均于孕前发现CCM。初始临床表现癫痫5例,突发头痛4例,因头痛发现脑出血1例,一过性晕厥1例,共济失调1例,无临床症状3例;以癫痫为临床表现的病例中,4例患者孕前手术或放疗后癫痫发作减轻或消失,1例孕前未治疗者孕期癫痫发作频繁,给予药物加量后未再发作;无孕期手术治疗者,无新发脑出血病例;孕足月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11例,孕18周引产1例;产后突发癫痫持续状态1例,其余母儿健康。结论妊娠合并CCM需要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管理,妊娠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孕前应至神经外科行风险评估,孕期适时调整抗癫痫药物,分娩后仍要严密监测。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产科、神经科、麻醉科及母胎医学组成的MDT团队共同讨论评估后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内海绵状血管 脑出血 癫痫 多学科团队管理
下载PDF
构建微流控血管芯片探索血流动力学调控颅内动脉瘤血管重塑
11
作者 杜聆语 房飞 +5 位作者 张怀奕 刘巧 姜楠 应国量 刘肖珩 沈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49,共1页
目的颅内动脉瘤(IA)是颅内血管发生的病理性膨出。本研究拟构建能连续模拟动脉瘤膨出的三维微流控血管芯片,探究IA膨出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调控血管内皮细胞(VECs)炎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以及IA血管重塑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目的颅内动脉瘤(IA)是颅内血管发生的病理性膨出。本研究拟构建能连续模拟动脉瘤膨出的三维微流控血管芯片,探究IA膨出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调控血管内皮细胞(VECs)炎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以及IA血管重塑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设计直径为2 mm,分叉角度为110°的“Y”型微流控通道,通过负压吸引连续控制IA弹性膜膨出。以Gel MA胶为支架,构建了VECs/VSMCs三维共培养体系。利用该芯片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连续观测IA不同膨出阶段的促炎因子(IL-1β、IL-6)、VSMCs表型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胶原成分的变化,探索IA血管重塑机制。结果IA芯片模型CFD结果证实:扩张瘤体空腔内从早期动脉分叉处高剪切力层流,逐渐发展为低剪切力涡流。VECs/VSMCs细胞共培养体系形成了多层结构的仿生IA血管段。随着膨出程度的增加,内皮炎症显著增强,VSMCs发生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随后由合成表型向促炎衰老表型的转化,胶原含量在早期增加后逐渐降低,与IA动物模型观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三维微流控IA血管芯片,能够精确控制IA管壁(弹性膜)的膨出尺度并实现“弹性膜-Gel MA胶-细胞”的同尺度扩张。基于该芯片,初步阐明了血流动力学调控IA血管炎性应答介导VSMCs表型转化,血管基质降解与合成之间的时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力学生物学 血管 动脉分叉 血管重塑 血流动力学 微流控 表型转化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在脑梗死风险分层及临床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杨林 文兴 李贤贵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1550-1555,共6页
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支架的放置对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极其重要。然而,这些临床策略对某些患者可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V... 危险因素的控制、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支架的放置对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复发极其重要。然而,这些临床策略对某些患者可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尤其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颅内血管壁成像(HRMR-VWI)不仅能评估血管腔状况,还可显示多种血管疾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已成为协助诊断脑梗死病因、指导个体化风险分层和临床防治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本文将就HRMR-VWI在脑梗死相关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风险分层、临床个体化防治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脑梗死 风险分层 临床防治
下载PDF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烟雾病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连婧阁(综述) 傅瑜 韩鸿宾(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0,共6页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是一种间接血运重建技术,1979年由日本学者松岛善治先生发明[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治疗,尤其是儿童MMD。EDAS是将颞浅动脉与其周围的...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是一种间接血运重建技术,1979年由日本学者松岛善治先生发明[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治疗,尤其是儿童MMD。EDAS是将颞浅动脉与其周围的筋膜分离出来后,将其缝合在硬脑膜与脑表面贴敷,最终实现颈外-颈内动脉血运重建。与直接血管重建术相比,EDAS具有多种优势:①手术难度较低;②术中无需暂时阻断颅内血管;③手术并发症少;④仅在大脑需要时才逐渐进行血运重建,从而降低过度灌注带来水肿和出血的风险[2,3]。本文对EDAS的治疗机制、现状及评价方法进行文献总结,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硬脑膜 烟雾病 血管 血运重建 治疗机制 文献总结 过度灌注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灌注成像特征与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关系
14
作者 秦晋辉 程相杰 +5 位作者 朱星阳 王晓丽 宋元贞 胡义平 张青 赵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影像学和CT灌注成像(CTP)特征与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颅内大血管...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影像学和CT灌注成像(CTP)特征与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未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差异,分析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比例分别为91.43%和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和脑小血管病影像(CSVD)总负荷评分分别为4(2,6)个、3(2,4)分和3(2,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对血流通过实践(rMTT)和相对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分别为(1.26±0.13)和(1.20±0.14),高于对照组(P<0.05);脑小血管病影像参数有腔隙、WMH、腔隙个数、Faezkas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661、0.986、0.903和0.901,其中腔隙个数预测价值最高;CTP参数rMTT和rTTP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和0.823,其中rMTT预测价值最高。结论术前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和CTP特征预测颅内大血管狭窄介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参数腔隙个数、CTP参数rMTT预测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影像学 CT灌注成像 内大血管狭窄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阳艳梅 金汇 +2 位作者 冯育玲 李鑫 陈文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2-0195,共4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成为评估颅颈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综合梳理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CTA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优势与限...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成为评估颅颈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综合梳理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CTA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优势与限制。随后对颅颈血管系统疾病进行了分类与概述,在具体应用方面,探讨了头颈部CTA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病变位置定位与分析、血流动力学评估以及术前规划与手术导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影像学评估部分介绍了血管造影与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分析,以及病变特征与定量测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文的整理与分析,我们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头颈部CTA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全面认识,为未来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CTA检查 血管系统疾病
下载PDF
颅内血管畸形病人行MRI常规序列联合SWI的成像特点及诊断效果研究
16
作者 游小风 栾建芳 +2 位作者 徐伟华 李会连 王拥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49-51,156,共4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扫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对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收治的53例颅内血管畸...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扫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扫描对颅内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收治的53例颅内血管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T1加权图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SWI扫描,对比MRI常规序列扫描和SWI扫描对颅内血管畸形的阳性检出率及其成像特点。结果 MRI常规序列扫描和SWI扫描对动静脉畸形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常规序列扫描对海绵状血管瘤的阳性检出率为58.33%,小于SWI扫描的100.00%(P<0.05)。MRI常规序列扫描对静脉畸形的阳性检出率为42.86%,小于SWI扫描的100.00%(P<0.05)。MRI常规序列扫描对毛细血管扩张的阳性检出率为20.00%,小于SWI扫描的100.00%(P<0.05)。SWI扫描可以显示出微小血管畸形,但对血流速度快的动脉血管显示欠佳。结论 在MRI常规序列扫描的基础上联合SWI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各种类型的颅内血管畸形病灶,可辅助诊断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 成像特点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周田 王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治疗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治疗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28例。均行脑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脑CT灌注成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脑梗死区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为(3.01±0.82)mL/(min·100g)、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43.57±10.35)mL/(min·100 g),低于脑健侧区的(5.69±1.23)mL/(min·100g)、(85.36±18.24)mL/(min·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为(6.12±1.34)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为(18.62±2.21)s,长于脑健侧区的(2.59±1.32)s、(7.24±1.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CBV为(2.35±0.24)mL/(min·100 g)、CBF为(21.35±4.52)mL/(min·100g),低于预后良好组的(3.12±0.21)mL/(min·100 g)、(47.26±5.26)mL/(min·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MTT为(6.53±2.41)s、TTP为(24.53±4.62)s、长于预后良好组的(4.13±1.52)s、(9.34±1.8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中CBV参数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6.40%,MTT参数特异度最高,为77.40%。结论脑CT灌注成像指标可作为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CBV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其他影像学指标对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急性脑梗死颅内大血管闭塞预后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T 灌注成像参数 急性脑梗死 内大血管闭塞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个性化血压及液体控制应用于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的效果
19
作者 孙珂 梁淑珍 王俭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采用个性化血压及液体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09月至2023年09月间收治的90例烟雾病患者,均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干预及液体控制,研究组4... 目的探讨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采用个性化血压及液体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1年09月至2023年09月间收治的90例烟雾病患者,均行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干预及液体控制,研究组43例加以个性化血压。将两组过度灌注综合征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过度灌注综合征症状表现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指标与干预前相比评分显著要高,且研究组生存质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显著要高(P值均<0.05)。结论烟雾病颅内外脑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患者采用个性化血压及液体控制可降低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内外脑血管重建术 血压控制 液体控制 过度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智鹏 吴伟 +1 位作者 蒋章亮 秧茂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59-2865,共7页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大血管闭塞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栓塞性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