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宝林 杨懿 +2 位作者 金小庆 林志艳 刘慧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颈脉狭窄和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颅颈动脉狭窄患者65例,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颈脉狭窄和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颅颈动脉狭窄患者65例,分别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其进行颅颈动脉狭窄的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不同程度颅内狭窄、不同形态斑块的诊断结果。结果:对于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检测,HR-MRI和DSA的结果一致。但是,对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的检测,HR-MRI的检出率略低于DSA;DSA作为金标准,共对144个血管进行了观察,其中有77个为规则形血管,67个为不规则形血管。观察结果显示,DSA在观察规则形血管时准确率为53.47%(77/144),在观察不规则形血管时准确率为46.53%(67/144)。相比之下,HR-MRI在观察规则形血管时准确率为68.36%(97/144),在观察不规则形血管时准确率为31.25%(45/144)。因此,HR-MRI在观察规则形血管时比DSA更准确,而在观察不规则形血管时则不如DSA准确。结论:HR-MRI和DSA对颅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相对可靠,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在颅颈动脉轻度狭窄及多发斑块诊断上具有优势,结果可为患者情况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颅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霍敏中 潘素芬 +1 位作者 梁彤 蔡世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A分级相符,高估11处,其中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在颅底段、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一致性稍差。结论:3D CE-MRA可作为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筛查手段,但在评价颅底、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完全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脉血管成像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崔红英 王彪 马海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动脉血管成像(CTA)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间10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CTA检查,对两组颅颈动脉狭窄和... 目的:分析动脉血管成像(CTA)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间10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CTA检查,对两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1.6%、86.3%明显均高于对照组37.3%、38.2%(χ^(2)=6.4313,50.0873,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软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分布情况(颈总动脉:13.6%、18.2%、30.8%vs.2.8%、17.9%、6.6%,颈内动脉:7.6%、22.2%、23.2%、vs.1.9%、17.0%、6.6%,椎动脉:0、12.1%、10.1%、vs.0、6.6%、2.8%)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23.2921,13.2618,5.2189,P<0.05)。结论:CTA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颅颈动脉狭窄 斑块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4
作者 铁江辉 马琳 李庆菲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 目的探究为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满足外科手术指征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对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措施差异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颈动脉狭窄再通率、围术期并发症事件及随访1年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狭窄再通率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末次随访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应用有较高的再通成功率,且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关不良风险偏低,对于患者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
5
作者 朱双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736-2738,共3页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 目的:探究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术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43,接受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和对照组(n=43,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阻断时间)、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动脉阻断、阻断后10min、开放、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手术开始、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研究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麻醉后、动脉阻断、开放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阻断后10min、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时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开展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安全性较高,患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现象,且相较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内膜切除联合补片重建术后患者血压相对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内膜切除 补片重建 临床效果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DS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笑娟 黄雪兰 +6 位作者 王洪梅 史晓龙 唐维国 孙茂军 蒋勇 邹曙东 王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超声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DSA检查,分别在所获得的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超声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39处,37处与DSA分级相符合,假阳性2处,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100%,97.8%~99.0%、97.9%~98.5%(K值=0.928~1)。结论:超声造影是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段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93例 ,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 86例 ,单纯颅外段狭窄 4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2例 ,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 ... 目的 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 93例 ,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 86例 ,单纯颅外段狭窄 4例 ,单纯颈总动脉狭窄 2例 ,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 1例 ,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93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 (79.5± 14 .6) %降低到 (11.2± 7.8) % ,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 ,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 (TIA) (1.1% ) ,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 (1.1% )。 91例患者获得术后临床随访 ,随访期 3~ 2 5个月 (平均 7.9个月 ) ,随访期间无TIA及卒中发生 ,无死亡。DSA随访 2 9例 ,再狭窄 1例 (3 .4 %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短期疗效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颅颈部动脉狭窄的增强MRA与DSA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汪璇 李明华 +3 位作者 方淳 潘玉萍 李文彬 乔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评价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增强(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CE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MIP、MPR方法重建,范围包含从主动脉弓部到Willis环的所有的血管。以DSA... 目的评价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增强(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CE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MIP、MPR方法重建,范围包含从主动脉弓部到Willis环的所有的血管。以DSA为标准,MRA和DSA结果通过统计相关系数比较。结果以是否狭窄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各段颅颈部动脉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以狭窄程度超过70%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颈动脉部位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CEMRA显示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方面稍差。结论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CEMRA能有效地筛选出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在颅外颈动脉部位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接受DSA检查。在诊断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替代传统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增强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性疾病 DSA检查 增强MRA 内血管狭窄 动脉 椎-基底动脉 Willis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晓英 冯燕光 崔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 目的观察可疑冠心病者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发生率,评价致EC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后作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据CAG结果分正常及冠心病组,后者分为1、2、3支病变组;据DSA结果分为无ECCAS及有ECCAS组,后者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危险因素与ECCAS的关系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ECCAS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3%)(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ECCAS程度显著正相关(rs=0.431,P<0.01);老龄(OR=1.183,P<0.01)、高血压(OR=5.456,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799,P<0.05)是EC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时行CAG和颈动脉DSA显示,ECCAS多见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严重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牛文锦 葛爱莉 +2 位作者 张阿兰 郭丽萍 辜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解除患者对颈动脉支架手术的恐惧心理,明确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了解... 目的探讨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术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等相关问题。方法解除患者对颈动脉支架手术的恐惧心理,明确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了解手术过程和护理方法,提高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结果通过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治疗和护理,改善了脑供血,提高了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安全性高,效果可靠。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及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段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护理
下载PDF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黄清海 张珑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 ,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 ,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 ,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 ,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 ,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 ,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超声检查 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 动脉狭窄 术前评估 介入治疗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颅颈部颈内动脉狭窄的CE MRA与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银平 高德宏 +2 位作者 胡琛 陈丽兴 黄岸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评价CEMRA在显示颈内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CEMRA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以是否狭窄为判断点时,各段颈内动脉狭窄CEMRA与DSA基本一致;以狭窄程度超过50%为判断点时... 目的评价CEMRA在显示颈内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CEMRA诊断为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以是否狭窄为判断点时,各段颈内动脉狭窄CEMRA与DSA基本一致;以狭窄程度超过50%为判断点时,CEMRA与DSA在颈内动脉颅外段与脑内段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CEMRA在显示颅底段、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方面稍差。结论CEMRA能有效发现颅颈部颈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可以作为可疑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接受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增强 MRA 动脉狭窄 DSA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桂森 霍彬 +2 位作者 李斌 冯慧贤 张计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DSA)方法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120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DM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NDM组),均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评价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的血管狭窄发生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且均以颈内动脉狭窄最多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同血管部位(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血管狭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脑梗死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以颈内动脉血管狭窄较常见,同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颅外血管狭窄发生率与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外段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症状性颅、颈部动脉狭窄在3.0T上的MRA与DSA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梅 李明华 +3 位作者 王建波 王珏 方淳 乔瑞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9-652,共4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3.0T应用SENSE技术的高分辨率对比增强容积扫描MRA(CEMRA)和3DTOFMRA在临床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临床怀疑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头颅MRI平扫、头颅3DTOFMRA和颈部CEMRA检查。动脉... 目的前瞻性分析3.0T应用SENSE技术的高分辨率对比增强容积扫描MRA(CEMRA)和3DTOFMRA在临床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临床怀疑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头颅MRI平扫、头颅3DTOFMRA和颈部CEMRA检查。动脉狭窄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MRA显示各段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不同程度和DSA检查显著相关(Rs=0.97,P<0.01)。以DSA结果为金标准,狭窄程度超过50%者MRA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99.4%。结论3.0T的3DTOFMRA和高分辨率CEMRA检查能可靠和有效地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可作为DSA术前必要的检查技术,或可替代传统DSA诊断性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圣云 汪凯 +2 位作者 潘升权 丁洋 张同方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1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探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例有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手术治疗12例。结果11例患者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随访6-20月未出现TIA发作,原病变血管再狭窄小于20%... 目的回顾分析1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探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例有症状的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例,手术治疗12例。结果11例患者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随访6-20月未出现TIA发作,原病变血管再狭窄小于20%,人工血管通畅,患者认知能力较术前有显著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加强围手术期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腔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臻 杨扬 吴艳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病变处动脉狭窄程度,记录手术成功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狭窄处颈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应用凝血仪测定血浆中凝血指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术后3d,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病变部位动脉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手术成功率达100%。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水平低于术前,搏动指数(PI)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缩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效果确切,但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凝血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成晓江 卡合尔曼.卡德尔 +5 位作者 张晓杰 翟志朋 蔡坚 尼扎米丁江.热夏提 阿塔吾拉.图尔荪 买买提力.艾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收集2011年6月到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外科20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颈部彩超、头颈...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并且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收集2011年6月到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外科20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颈部彩超、头颈部CTA或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同时选择同期在我神经内、外科住院的非颅外颈动脉狭窄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既往史,包括民族(汉、维)、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患者于住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查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TC)、高密度脂蛋白(HDL-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间比较,对14个变量指标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控制混杂因素,结合专业判断,再将有统计学意义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变量赋值后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在这14个自变量中,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GLU、TG、LDL、HDL、CRP、HCY、Hb A1c这10个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余4个自变量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出糖尿病史(OR=0.128,95%CI:0.031-0.526)、高血压史(OR=32.154,95%CI:9.587-107.835)、LDL(OR=1.576,95%CI:0.374-0.889)、HCY(OR=1.235,95%CI:1.131-1.350)、Hb A1c(OR=3.218,95%CI:2.316-4.470)5种因素与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形成相关。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LDL、HCY、Hb A1c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具有相关性,是新疆地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维章 马隆佰 +4 位作者 李吕力 王小燕 李晓峰 陈渊 梁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血管检查(uhrasonography,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32例疑似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条颈动脉...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血管检查(uhrasonography,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一致性。方法32例疑似症状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条颈动脉行US和DSA检查,根据NASCET法对DSA结果测量,分别根据NASCET法和截面积法对US结果测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2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根据NASCET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88.33%、特异性94.59%及准确性89.84%;根据截面积法US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为81.48%、特异性93.24%及准确性88.28%。根据NASCET法血管分级中颈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8.62%、89.90%及82.81%;Kappa=0.63。结论超声血管检查评价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外段动脉狭窄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凤 袁杭 +2 位作者 乐先杰 瞿华 郝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10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评价。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5例,按年龄段分为青中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设无明显临床...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10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评价。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5例,按年龄段分为青中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设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颅外颈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比较其血管狭窄情况。结果105例有临床症状者(127个部位)颅外颈部动脉各部位狭窄发生率为椎动脉起始端狭窄31.49%、椎动脉远端颅内段狭窄18.11%、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和全程细窄18.11%、椎动脉迂曲走行伴有椎动脉局限性硬化狭窄16.53%、颈内动脉硬化狭窄12.60%、颈总动脉硬化狭窄3.15%,同时合并2个以上部位狭窄者17例(39个部位)。按不同年龄分组,各部位狭窄发生率按上述顺序分别为:青中年组30.77%、25.64%、28.21%、7.69%、7.69%和0%;中老年组36.59%、19.51%、14.63%、17.07%、9.76%和2.44%;老年组27.66%、10.64%、12.76%、23.40%、19.15%和6.38%。结论颅外颈部动脉病变中椎动脉起始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随年龄增长,椎动脉及颈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增加;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磁共振成像 动脉狭窄 动脉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下载PDF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斌 刘昊 +3 位作者 伊红丽 石秋艳 张晋霞 臧贺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7-50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病变部位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按头颅CT或MRI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动脉组。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其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以及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皮质组颈动脉出现颅外段狭窄的比例高于皮质下组(χ2=10.04,P<0.01),皮质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程度严重于皮质下组(χ2=8.44,P<0.01)。结论皮质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关系更密切,且随着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增加,皮质脑梗死的危险性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外段狭窄及其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关系 脑血管超声 脑梗死 动脉 动脉狭窄 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