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颌紊乱症发病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8 位作者 洪民 李维华 杨梅芳 王沛英 王东胜 邓斌 郝秀华 张曙光 侯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深入研究颅颌紊乱症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建立过度张口和咬合创伤两组动物模型,同时观察颞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TMJ软组织P物质和前列腺素E2的分布及变化、咀嚼肌前列腺素E2和F2α的... 目的:深入研究颅颌紊乱症的发病机制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建立过度张口和咬合创伤两组动物模型,同时观察颞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学改变、TMJ软组织P物质和前列腺素E2的分布及变化、咀嚼肌前列腺素E2和F2α的含量变化,比较研究两种致病方式的共性与个性。结果:(1)过度张口和咬合创伤均可导致TMJ和咀嚼肌的损伤,且均以盘周附着组织和相关的咀嚼肌反应最显著。(2)两种致病方式的损伤反应部位有所不同,过度张口组翼外肌下头和颞肌反应较强,咬合创伤组翼外肌上头和嚼肌反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紊乱症 颞下关节紊乱 发病机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咬合创伤在颅颌紊乱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8 位作者 洪民 李维华 杨梅芳 王沛英 邓斌 郝秀华 张曙光 侯宁 王东胜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深入研究咬合创伤在颅颌紊乱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小型猪一侧下颌磨牙上粘固联冠,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并对其同时进行颞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学观察,TMJ软组织P物质和前列腺素E2的免疫组化实验以及... 目的:深入研究咬合创伤在颅颌紊乱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小型猪一侧下颌磨牙上粘固联冠,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并对其同时进行颞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组织病理学观察,TMJ软组织P物质和前列腺素E2的免疫组化实验以及咀嚼肌前列腺素E2和F2α的放免分析。结果:咬合创伤确实引起了TMJ和咀嚼肌的伤害性反应和病理性变化。结论:咬合创伤的靶器官主要是TMJ盘周附着组织,关节滑膜,翼外肌上头和嚼肌。咬合创伤的致病机制包括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两个方面,并应考虑外周与中枢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紊乱症 咬合创伤 病理学
下载PDF
颅颌紊乱症疼痛的发生及发展
3
作者 王海鹰 周继林 洪民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颅颌紊乱症 疼痛 咀嚼肌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因素与颅颌紊乱症关系初探
4
作者 高鹏 徐樱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3年第2期84-86,共3页
通过病史询问、临床体征及(牙合)状况的检查,结果用Helkimo指数分析,对颅颌紊乱症(CM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两组中大部分个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合)紊乱。②在ICP位及非正中咬合运动中,两组(牙合)状况各种表现之... 通过病史询问、临床体征及(牙合)状况的检查,结果用Helkimo指数分析,对颅颌紊乱症(CM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两组中大部分个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合)紊乱。②在ICP位及非正中咬合运动中,两组(牙合)状况各种表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③两组间肌位牙位不一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肌位牙位不一致与CMD患病有关。作者认为,(牙合)因素仅是潜在因素而非疾病,可因个体对(牙合)紊乱的适应能力不同而导致或不出现CMD症状。对CMD的病因应从多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紊乱症 因素
原文传递
颅颌功能紊乱症ICP与肌电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美青 颜朝云 +1 位作者 刘豆豆 王惠芸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对144名颅颌功能紊乱症病人及111名正常人作了ICP与肌电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ICP侧向移位广泛存在于正常人和病人中,但病人髁突移位比例明显增高。正常人颞肌肌电与ICP移位存在一定的矢量关系,而病人该关系不存... 本文对144名颅颌功能紊乱症病人及111名正常人作了ICP与肌电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ICP侧向移位广泛存在于正常人和病人中,但病人髁突移位比例明显增高。正常人颞肌肌电与ICP移位存在一定的矢量关系,而病人该关系不存在,且病人的升颌肌ICP紧咬电位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作者认为病人ICP移位超出了肌代偿能力,ICP与肌功能不协调。进一步分析指出,紊乱可能是这种不协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紊乱 ICP 肌电
下载PDF
颅颌紊乱症与肌肉压痛之间的关系:35岁普通人群的研究
6
作者 Wanm,A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1999年第5期44-49,共6页
从瑞典Vasterbotten County普通人群随机抽取345名35岁公民,对其中276名(80%)进行了颅颌紊乱症的体征和症状以及下颌骨、颈、肩、臂、手和小腿压痛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照组由144名(52%)没有压痛的受检者组成,其余人分为4组:(1... 从瑞典Vasterbotten County普通人群随机抽取345名35岁公民,对其中276名(80%)进行了颅颌紊乱症的体征和症状以及下颌骨、颈、肩、臂、手和小腿压痛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照组由144名(52%)没有压痛的受检者组成,其余人分为4组:(1)59例(21%)仅有下颌骨肌肉压痛;(2)26例(9%)仅有颈/肩肌肉压痛;(3)39例(14%)有下颌骨和颈/肩肌肉压痛;(4)8例(3%)有颈、肩、臂、手和腓肠肌压痛。研究发现女性出现压痛的频率明显多于男性(p<0.05)。本研究的主要发现为:下颌骨和颈肩肌肉压痛组与全身肌肉压痛组两组的颅颌紊乱症症状和体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进行颅颌紊乱症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时,应鉴别局部和区域压痛与广泛压痛,因为它们的病因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紊乱症 肌肉压痛 中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