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敏 李梓香 +2 位作者 邓兴瑞 皇甫沁媛 王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2121-2124,2129,共5页
目的通过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并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作比较,以期观察颅骨缝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阐述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目的通过颅骨缝针刺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并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作比较,以期观察颅骨缝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阐述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期间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颅骨缝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后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3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χ2=30.587)。对照组患者治疗第2、4、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第1、2、4、6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4、6周后HAMD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1例,口干口苦、头昏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腹胀4例,心率增快者1例,口干口苦、头昏1例,两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部分症状逐渐缓解,且随治疗周期的延长,不良反应症状逐渐消失。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了治疗方案,无脱落病例。结论颅骨缝针刺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且起效时间快,并能减轻药物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缝针刺法 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帕罗西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